武汉中山公园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调研什么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调研什么一、调研目的社会实践调研是指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专门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次实践调研旨在调查城市中心公园的利用情况及公园管理问题,从而通过调研结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城市公园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范围本次调研选取了某市区的3个重要的城市中心公园为调研对象,包括人民公园、中山公园和环城公园。
我们团队对这些公园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观察,以及对公园内的一些管理人员和游客进行了访谈调查。
三、调研内容1. 公园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调查,我们了解到城市中心公园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利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在工作日,公园内参观的主要是附近居民、上班族和学生,他们在公园内进行散步、晨练、休闲娱乐等活动。
而在周末,公园内游客明显增多,来自各个地方的游客前来游玩,公园内的景观、娱乐设施、餐饮场所都格外繁忙。
2. 公园管理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城市公园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公园的环境卫生问题,尤其是周末游客增多时,公园内的垃圾处理工作明显滞后,导致公园环境变得较为肮脏。
其次是公园内的景观、设施维护问题,一些游乐设施比较陈旧,有些景观花草也未能及时进行养护,影响了公园的整体美观。
3. 问卷调查除了实地观察和访谈调查,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针对公园游客的问卷调查,主要从游客对公园的满意度、对公园管理的评价、对公园未来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游客对公园的真实态度和对未来改进的期望。
四、调研结果城市中心公园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利用情况有明显差异,周末游客增多时公园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公园环境卫生、景观设施维护都需要提高。
另外,游客的满意度也不尽如人意,对公园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公园管理体制,增加环境卫生人员和设备,保障公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2. 加大对公园景观、设施的维护力度,及时清理垃圾,修剪花草,保持公园的整体美观。
武汉中山公园张公亭简介

武汉中山公园张公亭简介
张公亭建于1931年,在武昌中山公园内,原为纪念辛亥革命志士、教育家张謇而建,由武汉市政府拨款兴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中正题写了亭名。
张公亭为六角亭式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建筑结构采用中国传统的土木结构,底层为砖木结构,二层以上为木结构。
二楼原为凉亭,后改为办公室和茶室。
三层以上则为两层半的木架阁楼。
亭子的四周以汉白玉栏杆围护,上有青灰色汉白玉石亭额。
亭柱上有浮雕花纹,用浮雕手法刻出人物、风景及“天下为公”等字样。
亭额两侧有对联:“公天下之大德曰生;利天下之大事曰治;天下平之大乐曰和;治平之大德曰仁。
”
亭内有汉白玉石桌、石凳,两侧是清代画家何绍基所画的《张謇先生像》,其中有张謇先生的一首七言律诗:
五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国破家亡无所归;三十功名尘与土;
—— 1 —1 —。
汉口中山公园

2019年第6期从1929年的双十节汉口中山公园正式揭幕对外开放,到现在已经历时90年。
尽管武汉的公园越来越多,但是人气最高的莫过于此园。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战争的硝烟,如今依旧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也是汉口重要的地标建筑。
公园前身及其主要建设者中山公园始建于1910年,最初是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的私人花园。
1914年左右,刘歆生为笼络湖北军政府财政厅厅长李华堂,将该园作为礼物赠送,李将此花园命名为“西园”。
1926年10月,北伐军进驻武汉,并成立汉口市政府。
第二年,汉口市政府将当时面积仅约1600平方米的西园作为逆产,收归国有并确定改建为“汉口第一公园”。
1927年武汉特别市成立后,市政当局便开始重视公园建设。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武汉市将汉口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并积极谋划扩建。
为建设汉口中山公园做出过较多贡献的是著名市政建设专家吴国炳。
吴国炳生于1896年,字政衡,湖北建始人,是曾任汉口市长的吴国桢之兄。
其于1920年考上湖北官费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机械,获伦敦大学机械师文凭与英国皇家工程师证书。
1926年回国后吴国柄就职于唐山机车车辆厂,1928年起“着重于我国当时所需的市政工程”,以求改变中国各省有市无政的状况,用“工程的方法改良中国”。
以此为目标,1928年,时年32岁的吴国炳来到武汉。
适逢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的李宗仁提出“建设新湖北,建设新武汉”,吴国炳于是毛遂自荐,提出修建公园计划,被委以湖北省政府监修专员。
武汉市政府改建后,任中山公园技正兼建筑主任等职,开始主持汉口中山公园的修建。
其在监修汉口第一公园(中山公园)时,采用了一些开创性的做法,如利用犯人挖掘中山公园的人工湖等。
此外他还主持多项汉口的市政建设,被誉为“汉口城市化建设的先行者”。
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之一1929年《武汉特别市工务计划大纲》对武汉大公园的设想是:汉口方面,“虽有后湖,但须定为建市场地位,不能作为大公园”,仅先就已扩充为中山公园的西园“略加整理,增种树木花草,早日开放”,并将附近的万松园“略施修理,多种花草树木,早日开放”。
武汉中山公园调研报告

中山公园参观实习报告日期:2013年3月3日报告内容1.公园基本概况●公园区位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南隅,南界解放大道,北临银松路,是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
●公园性质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中山公园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公园规模武汉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
绿地率91%,名木古树140株。
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
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定位中山公园周边是居民密集区,它所处的解放大道是汉口的交通要塞,高路段人车流量巨大,中山公园的介入,为孩童提供一个嬉戏玩耍的自然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消遣时光,方便自由开展社区活动的场地,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空气清新的自然之地。
●历史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武汉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
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
1929年改造后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公园”,即现在的武汉汉口中山公园。
2001年,武汉市政府对公园进行了新的规划整修,并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主要特点中山公园从私家花园发展至今,其间经历过数次扩建,面貌巨变,但基本保留了建国前的园艺格局,公园新的规划,通过水系及空间布局的梳理、植被修护、场地铺装、景观雕塑及休闲娱乐小品等设计,从二维与三维向度刷新了公园的整体面貌,使公园既保持着历史文韵的儒雅,又焕发出现代生命的活力。
2.公园分析与评价●公园总体布局a)功能分区中山公园分为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有中山门、棋盘山、留春湖、迎辉亭、映霞亭、龙桥等景点,为一些清心养神之地,在这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张公亭、胜利广场、音乐喷泉等景点;后区则是供儿童玩耍的游乐场,三区功能分区明确,在每个区域单位内布置布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与标志性景点。
公园调研报告(6篇)

公园调研报告(6篇)公园调研报告公园调研报告(精选6篇)公园调研报告篇1通过考察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了江苏、山东、北京等地文化公园的建设成就,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震撼的核心场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创新的开发思路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经营性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汇报如下:一、考察项目的基本情况无锡灵山胜境位于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是国内最为完整、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区(5A级景区)。
主要标志性景点为88米高的露天灵山大佛和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梵宫,其中梵宫内部采用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工艺,美轮美奂。
无锡灵山胜境已成为世界佛教大会永久性会址,仅去年旅游收入达8亿元。
建设运营单位为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国有)。
尼山圣境在山东曲阜孔子诞生地尼山南侧,总体定位为“文化修贤度假胜地”,主要标志性景点为90米高(含基座18米)的孔子像和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大学堂。
预计一期工程于今年9月份建成对外开放,届时年游客数将达到2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约7.5亿元。
建设运营单位为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
孙子文化园位于山东广饶县(孙武故里)城东新区,是以孙子文化为依托打造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规划占地1300亩。
主要标志性景点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兵圣宫,建筑内部大厅中心是8米高的汉白玉孙子雕塑,四周分孙子文化展示、战阵演练、战役回眸、古代将帅四个区,并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东阳木雕、德化白瓷等传统手法将孙子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展示。
建设运营单位为孙子文化园区管委会。
雁栖湖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城北,举行过20__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主要标志性景点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日出东方酒店。
其中,国际会议中心采用“鸿雁展翅、汉唐飞扬”的外观方案,屋角起翘取汉唐建筑飞扬之势,平面按九宫格和故宫五凤楼布局,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将国家的实力和底蕴恰当的张扬。
主会场内主要展示了陆光正大师的9幅精美的大型木雕作品。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2023年,我国公园调研报告总结了我国公园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报告内容如下:一、现状分析:1. 公园数量增加:近年来,我国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公园数量不断增加。
各级政府对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逐年增强。
2. 设施配套提升:公园在设施配套上进行了不少改进,增加了休闲设施、垃圾分类设施、游乐设施等,提高了公园的服务能力和游客体验。
3. 生态环境改善:公园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增加了绿化面积,加强了植被保护,提高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安全管理加强:公园在安全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善了安全设施和管理机制,提高了游客的安全感。
二、问题与挑战:1. 公园规划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公园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公园的规划存在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2. 公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公园的数量增多,管理和服务能力有限,导致公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公园存在秩序混乱、卫生不达标等问题。
3. 公园设施老化状况严重:一些老旧公园的设施已经损坏严重,无法正常使用,需要进行设施的更新和改造。
4. 公园游客滞留时间短:由于公园服务质量的问题,导致游客在公园的滞留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体验和享受公园提供的服务和设施。
三、发展方向与对策:1. 加强公园规划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公园规划的投入,制定并完善公园规划体系,确保公园的规划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2. 提升公园管理能力:加强公园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园的日常维护和保洁工作,保持公园的整洁和安全。
3. 加强公园设施更新改造:对老旧公园的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提升公园的设施水平,加大对公共设施和卫生设施的投入。
4. 促进公园与社区的互动:公园应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开展公园社区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园的使用效益。
四、未来展望:1. 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园:未来的公园应根据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特点,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公园,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武汉中山公园景点介绍作文

武汉中山公园景点介绍作文
中山公园是一个以树木和花草为主的园林,也是武汉市最大的公园,被称为“江城第一园”。
它位于武汉市区中心,东起沿
江大道,西至武昌路,北靠武金堤,南临武胜路。
全园占地面积约为1130亩,其中水面面积约200亩。
中山公园分为三大景区:“翠岛春晓”、“曲苑风荷”和“梅海松涛”。
“翠岛春晓”景区是中山公园最大的景区,位于翠岛湖西岸,因园内种植有翠岛而得名。
此景区原为一片沼泽地,在50年代
曾在此栽种了大片的桃花。
在桃树下有一口大泉,名为“珍珠泉”。
此泉水温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泉水清澈透明,味甘可口。
现在这口泉水已被用来浇灌花木和养鱼了。
“曲苑风荷”景区位于翠岛湖东岸的西岸上,为一片水杉林,面积约250亩。
池岸蜿蜒曲折,树下设有长椅供游人休息、休憩。
“梅海松涛”景区位于中山公园北门入口处,是一片松竹园。
园内有两座松树塔和两个人工种植的松林小景。
—— 1 —1 —。
最新中山公园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中山公园社会实践报告
中山公园作为本市的一处重要公共绿地,一直以来都是市民休闲娱乐
的好去处。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围绕中山公园的环境维护、历史
文化传承以及市民活动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实践。
首先,在环境维护方面,我们组织志愿者对公园内的垃圾进行了分类
清理,同时对公园的绿化植被进行了养护。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发现
虽然市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垃圾随意丢弃的
现象。
为此,我们建议公园管理部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
意识,并在公园内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站,以便于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其次,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对中山公园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并与公园管理处合作,开展了一次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吸引了众多市
民参与。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意识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依靠官
方的宣传,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口口相传。
因此,我们建议定期
举办类似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更加了解和珍惜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最后,在市民活动参与度方面,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了解
到市民对于公园举办的各类活动反应热烈,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活动
种类和形式较为单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公园管理部门能够丰
富活动内容,比如增设户外运动设施、开展亲子互动活动等,以满足
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需求。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对中山公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公
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
同努力,中山公园将会成为更加美丽、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公园参观实习报告日期:2013年3月3日
报告内容
1.公园基本概况
●公园区位
公园位于武汉
市汉口西南隅,
南界解放大道,
北临银松路,
是武汉市大型
公园之一。
●公园性质
经过几代人的
艰辛创业,中山公园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公园规模
武汉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
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
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
绿地率91%,名
木古树140株。
景观功能分前、中、
后区。
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
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
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定位
中山公园周边是居民密集区,它所处的
解放大道是汉口的交通要塞,高路段人车流量巨大,中山公园的介入,为孩
童提供一个嬉戏玩耍的自然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消遣时光,方便自由开展社区活动的场地,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空气清新的自然之地。
●历史
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武汉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
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
1929年改造后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公园”,即现在的武汉汉口中山公园。
2001年,武汉市政府对公园进行了新的规划整修,并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主要特点
中山公园从私家花园发展至今,其间经历过数次扩建,面貌巨变,但基本保留了建国前的园艺格局,公园新的规划,通过水系及空间布局的梳理、植被修护、场地铺装、景观雕塑及休闲娱乐小品等设计,从二维与三维向度刷新了公园的整体面貌,使公园既保持着历史文韵的儒雅,又焕发出现代生命的活力。
2.公园分析与评价
●公园总体布局
a)功能分区中山公园分为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有中山门、棋盘山、
留春湖、迎辉亭、映霞亭、龙桥等景点,为一些清心养神之地,在这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张公亭、胜利广场、音乐喷泉等景点;后区则是供儿童玩耍的游乐场,三区功能分区明确,在每个区域单位内布置布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与标志性景点。
b)空间组织保持着中国古典式园林布局,通过既有的形态元素,以中国
古典园林堆山、叠石、理水等营造手法,丰富场地形态,通过亭、台、岛、桥、山、水、输等景观要素自然地将整体空间划分,以不同的地面铺装交待交通流线,引导游览路线。
绿草茵茵的人工坡地、登高望远的高地与亭台建筑形成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的视觉审美效果,扩大景观欣
赏视域。
c)景观特色水是景观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山公园中设计师将土、石堆砌
的小岛将水面分隔,形成一波三折、绵绵不绝的优美曲线。
公园中桥梁
也是一特色,其中木质虹桥、石质拱桥不仅起着交通通道的效用,桥身
柔和的弧线与水中波动的倒影相映成趣,更使空间更富层次感。
园内大
量的雕塑,成为一定精神取向的物态象征,成为映射过去、表述现在、
畅想未来的特殊符号。
公园出入口、园路系统、游线组织
1)公园的南入口庄严
肃穆,以西式建筑
的风格展现出来,
入口处理简单,为
一个半圆形的广场,
大面积的铺地空间,
仅在广场中心对植
两棵法国梧桐,法
桐前将花卉摆设成半圆形,这样简单的处理手法,一方面给游客带来足够的停留空间,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公园庄重典雅的氛围。
公园的北入口则采用中国古典的建筑形式,牌楼式的入口,并题有“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大面积的红色色调,门后掩映着常绿与落叶的林木,给公园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南北两边入口风格截然相反,与前后区的景点风格也有些冲突,但由于历史的几次修建,这种差异性已渐渐的得到人们的适应。
2)公园园路
A一级园路:联系全
园,是公园内大量游
客所要进行的路线,
道路两旁充分绿化,
宽度4~6米。
B二级园路:是一级
园路的辅助道路,沟
通各景点、建筑,道
路宽2~4米。
C林荫小路:主要供
散步休息,引导游客
更深入地到达园内
各个角落,双人行走
1.2~1.5米,单人
0.6~1米,如山上、水边、疏林中的道路,多曲折自有布置。
公园园路分级明确,道路通畅,曲折有致,在适当地方设置一定的活动广场,有效的解决了动态活动与静态休憩的需求,最终有效的引导游人在公园中的游线行进。
人群行为特征与活动场地关联性
1)公园中心胜利广场
是公园主要的人文
景观之一,设计师
采用减法设计,创
造出广阔的活动空
间,中间标志性的
构筑物为张拉膜结
构,索膜顶棚洁白
素雅、简洁灵动,
充分展示了新技术与艺术结合产生的现代美。
广场周边空地成为市民各种演出活动的聚集所,这些开敞性的公共空间强烈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参与其中,成为公园的焦点之一,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交流、渗透与融合,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一个多元性的精神场所。
2)步行道一侧倾斜的
“红辣椒”充满了
自然生趣,唤起远
离乡村、不事稼樯
的都市人对田园风
光、泥土气息的美
好回忆,其饱满的
形态、鲜艳的色彩
也吸引着天真活泼的孩童们,成为他们嬉戏玩闹的活动之所,“红辣椒”更像燃烧的烈火点亮了城市的天空,使习惯了城市灰暗色调的市民耳目一新,这里的雕塑大多都有着它们的历史,记载着这里的兴衰过程,使得整个景区的历史文脉得以显现,又使其发挥现代使用功能,使公园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的需求。
景点分析
1)张公亭1933年为纪念清末
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
亭高
19.6米,6层石混结构,大气
端庄,具有以圆形和穹顶为特
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
亭内设
有张之洞生平业绩展览,为公
园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张公亭与中国古典式亭台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张公亭周
围灵动的湖水以及人工堆砌
的湖心岛将这一强烈差异打
破,一方面,岛的存在使一览
无余、波澜不惊的水面变得蜿
蜒曲折、细腻柔美,丰富了水域景观,另一方面,岛、亭的“闯入”以
及湖岸树木的遮掩成为视觉路径上的“障碍”,迫使游人在此停顿、调整
视线后再以新
的眼光欣赏异
国风格的建筑
避免了不和谐
的视觉印象。
通
过巧妙的组合,
典雅秀丽的中式亭台、朴素新奇的碉楼伴着婆娑的树影和谐的消失在悠
悠碧波中,使游人在闲庭信步的游乐中不断激发心中的历史文化情感。
2)树木园内树木栽植比例适当的常绿树种,不论雨雪风霜,园内总是生
机黯然,同时间杂各种落叶树木,春夏时节万木苍翠蓊郁、绿荫生凉,
秋冬之际,又自有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荒疏之美,裸露的枝
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视空间,阳光穿过枝条在地上形成的投影抽象而极
具形式美感。
同时,树木又是实
现空间围合、加强
空间联系的载体,
公园北端浓密的树
林形成一道天然的
屏障,将宁静的茶
轩与喧闹的过山车
游玩区分离开来,
树木强大的吸音能力使得动者任其动,静者任其静,二者互不干扰,在
空间处理上是极为精妙的一笔。
3.对公园建设及设计的感悟与体会
一个好的公园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客的游憩和娱乐的需求,并合理有序地组织游客在公园内开展各项游乐活动。
公园功能的分区又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功能区自身的要求,以及各功能区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周围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系列的合理安排后进行分区规划。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