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这篇文章是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的风采和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说学情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梁启超先生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梁实秋和梁启超的相关知识。
(2)学习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所引用的诗句和典故的含义。
(2)体会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五、说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2篇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精选2篇(一)说课稿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演讲技巧以及梁任公这位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导入】1.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听过演讲吗?你们印象最深的演讲是哪一次?演讲有哪些特点?2. 引入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文章。
【教学过程】一、阅读欣赏1. 分段阅读:将文章分成两段,让学生先阅读第一段,并简要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 探究语言特点: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表达语句。
例如:“他没有提空话,没有空洞的套话。
”等。
3. 学习段落大意: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
二、分析文章结构1. 梳理主题与结构: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题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了解个别句子的作用:选取关键句子,让学生分析词语运用,推测作者的意图。
三、理解演讲技巧1. 导入学习:学习演讲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演讲技巧:通过学习梁任公的演讲文章,分析其中运用的技巧,如句式运用、篇章结构等。
四、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1. 练习演讲:让学生以梁任公的演讲为范本,自行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模拟演讲。
2. 互动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演讲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归纳总结】1. 总结演讲技巧:让学生梳理归纳本堂课学习的演讲技巧和方法。
2. 总结人格魅力: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在演讲中的。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一些有演讲经验的嘉宾来给学生上一节实际演讲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演讲示范。
【板书设计】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入:你们听过演讲吗?你们印象最深的演讲是哪一次?演讲有哪些特点?阅读欣赏: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有哪些特点?分析文章结构:主题与段落逻辑关系理解演讲技巧:梳理演讲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模拟演讲归纳总结:演讲技巧与人格魅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演讲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演讲技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一、说课程:最近读完了温儒敏先生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著作《温儒敏语文讲习录》。
温先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见解真可谓是一针见血,并给出了解救语文教学现状的良方。
温先生认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津津乐道文本的分析,一篇文章就文本分析动辄两三个课时,甚至五六个课时,教师恨不得把文章翻个底儿朝天。
然而三年、六年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欠缺。
温先生的这一番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在一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方法;不仅要关注这三年学到了什么本领,还得关注经过这三年的学习,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这一篇文章。
而是通过这一篇文章的阅读练习,尽可能地掌握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方法。
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文本,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媒介,而不是阅读教学终极。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和美学意义。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能利用一定的阅读方法独立自主地品味文章的美。
2、真正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学。
所以,只有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真正的阅读教学才会发生。
如何让学生占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呢?首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读。
相信同学们是有能力完成阅读任务的。
在阅读之前不要给学生施加任何的指向性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地去读。
其次,尊重学生的理解。
不要轻易地否决掉学生的阅读体验,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如果发生理解偏差的问题,教师此时在与大家商讨,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最后,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抛出答案,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
同时,应当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的协作中,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3、“一课三得,课课有得”。
每一节课,都必然要让学生有所得。
依据阅读理解的特点,我认为一课往往至少有三得:得知识、得方法、得情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篇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
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
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
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
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3、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的教学过 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便在今 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谢谢观看
最后,梁任公先生呼吁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 的力量。他引用古人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励学生们不断进取, 为中国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3、演讲过程中,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梁任公先生的教诲。他的演讲深 入浅出,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们深受启发,对未来充 满了信心和憧憬。
总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领略了梁任公先生的思想境界和 人格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近代历史和现状。这种思想和精神的 熏陶,对于我们这些听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灵魂的洗礼和价值观的重塑。让我们 铭记梁任公先生的教诲,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一次非凡的演讲,演讲者是备受尊敬的 梁任公先生。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 这次演讲凝聚了他多年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风采和思想深 度。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 稿
目录
01 一、引入关键词,简 单介绍
02 二、详细说课
03 三、举例说明
04 四、解析重点和难点
05 五、总结演讲内容
06 参考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记梁任公先生 的一次演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风采、演讲内 容以及对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启示。
五、教学资源
1、教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相关辅助教材。
2、教辅:PPT课件、教案、课堂 练习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不同手法,以及通过人物形象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通过梁实秋的回忆,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风神潇洒、博闻强识、热心肠的学者形象。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生动,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之情。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何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梁任公所处的时代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学生对他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梁实秋和梁任公的相关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之情。
(2)体会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这些文章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塑造了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之情。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作者选取了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几个精彩片段,以小见大,展现了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
在语言表达上,本文语言简练、幽默,又饱含深情,值得学生细细品味。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但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语言的鉴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梁任公先生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可能理解不够深入,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和讲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特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文学常识。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点。
(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5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三、课文学习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特点:(见板书设计)总之,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深刻印象。
从课文中找原句。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提问: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略读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文章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文章篇首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二、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文学常识诸如“梁启超”“箜篌引”“桃花扇”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学常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
(2)分析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
文章中对梁任公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察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梁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确实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深刻的展现了梁任公的“热心肠”即面对死亡的无畏,对君王的忠诚,忧国忧民的胸怀等,都值得我们深切的思考与体会。
】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我想先让学生诵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然后让学生进行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点评,了解梁启超的其性格特征及写作的技巧与情感,其中对梁启超的“热心肠”进行深入的探究。
最后让学生依据所学的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修改,以淋漓尽致地表现生活中的人物的性情。
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写的文章。
教师只起一个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本文共安排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少年中国说》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展示
1、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用点评法进行阅读分析。
3、体察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三)初读课文,积累字词,感受人物。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自学导航:①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书及视听设备的朗诵,解决疑难)。
②初步感受梁启超的人物形象(结合视频介绍了解人物形象)。
(2)自学检测:
(1)词语注音
叱咤(chìzhà)风云蓟(jì)北莅校(lì)激亢(kàng)
(2)解释词语
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
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
①点评法:“点”就是对阅读材料的有关字词句精彩语段做的各种符号(圈圈点点)。
“评”就是对阅读材料字、词、句、段、篇的理解,概括,感悟和评价。
(网络资源)示例:老都管喝道:【金评:从空忽然插入老都管一喝,借题写出千载说大话人,句句出神入妙】“杨提辖,【金评:增出一杨字,其辞甚厉。
】且住!你听我说,【金评:老奴托大,声色俱有。
】……”(《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
②微课视频讲解要点。
(2)合作探究
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刻画。
请找出这些相关的精彩语句,进行点评,看看这些精彩生动的词句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与修养?又是怎样完美表现的?
(3)展示交流
(五)三读课文,难点探析。
(1)学生自读课文,探究难点
自学导航:结合知识链接《桃花扇》《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箜篌引》内容(网络获取),重点阅读第五段和第八段。
(2)合作探究:
作者评价梁任公先生是个“热心肠”的学者,那么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体现在哪里?(3)展示交流:
明确: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体现在他的真性情、有激情、炽热爱国心。
解《箜篌引》时的用心与用情,展现的是先生直面死亡的勇气。
讲《桃花扇》时的痛哭流涕,表现的是先生面对国家衰亡的痛心疾首。
读《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时的如痴如狂,凸显的是先生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六)小结
(七)课堂检测:
步入高中,你又结识了许多新老师、新同学,请用学到的方法记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言谈举止,突出其人物风貌,性格特征。
字数不限。
六、困惑之处
1.作者写作梁启超朗诵解释《箜篌引》这一节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2.课堂检测如何展开更有效?是当场写作,还是课前布置,课堂修改?
3.探究题的如何设计才能更全面,更有深度?
七、收获
1、一堂优秀的课需要一个优秀的设计。
本课整体设计完整,但过于传统,少了创新。
2、一堂优秀的课需要精益求精的多媒体支持。
本课在众多媒体的支持下不乏亮点,重难点亦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