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

合集下载

《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整理精校版)

《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整理精校版)

《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必修教案0708 08:38::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掌握细节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认识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和人格魅力;学习作旁注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掌握细节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完成下列练习1.梁实秋,中国家、家、家。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大家学过历史,对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有什么了解?3.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迥乎()精悍()步履()谦逊()激亢()屏息()试泪()蓟北()涕泗()箜篌()饮:(饮恨)屏:(屏住)(饮牛)(屏障)履:()履行屐:()木屐屡:()屡次屦:()草屦拭:()拂拭弑:()弑君试:()试验轼:()苏轼箜:()箜篌倥:()倥偬炯:()目光炯炯迥:()迥然不同(二)速读课文,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演讲的过程和效果第三部分(10)对梁启超的评价(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总结写法1.文章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作了精彩生动的描写。

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做些旁注;这些描写反映了梁任公先生什么特点?①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②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明确:肖像、神态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神采。

“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夸饰,表达对梁任公由衷的赞美之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检测试题(带解析人教版必修一)【推荐下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检测试题(带解析人教版必修一)【推荐下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检测试题(带解析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检测试题(带解析人教版必修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与所给注音一致的一项是() A.划huà策划划分划时代划拳行令B.角jué主角角逐牛角尖清角吹寒C.屏pínɡ屏风屏障荧光屏屏息以待D.强qiánɡ富强强盛强行军博闻强记【解析】A项,“划拳行令”的“划”应读“huá”;B项,“牛角尖”“清角吹寒”的“角”应读“jiǎo”;C项,“屏息以待”的“屏”应读“bǐnɡ”。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和日丽左顾右盼状极愉快涕泗交流B.张口大笑黄流滚滚宏亮激亢不能自己C.泪下沾襟大汗淋漓短小精悍叱咤风云D.莅临讲话步履稳健迥乎不同黄沙弥漫【解析】B项,“不能自己”应该是“不能自已”,差别细微,要特别注意。

【答案】 B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信息产业部处长、现任蚂蚁互动网络平台董事长高红冰认为,互联网监管规范有三个目的:第一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第二是避免企业的恶性竞争;第三是保护用户的利益。

B.我们付出的仅仅是1%的关爱,而学生获得的却是100%的感动。

也许,教师的神圣就在这里,它让作为教师的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示范”这句话的真谛。

C.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创设117年来,中国籍作家首次获此奖项。

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D.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发言时曾援引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强调应将这种不朽的智慧应用到今天的工作中。

【解析】A项,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篇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

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

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

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

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 图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 图文

二、背景展示
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 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便是梁实秋先生对 那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篇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 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 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生于北京。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国内 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 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 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 品》为代表作,翻译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文化常识
演讲词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 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 出号召和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 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 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4)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 _剧__等__篇__幅__短__而__有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错点提醒:容眼易泪用和错鼻对涕象同。时流下,形容非常悲痛。 (5)涕泗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精选3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精选3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精选3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⑴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⑵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⑴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⑵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__。

__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__的`重点。

所谓品文就是品赏__。

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

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__,重在赏析__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__,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点收获,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作出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如: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会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达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及预案一、导入新课(竞猜题:猜猜他是谁?)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梁启超。

二、课文分析(品文与品人)问题设计:梁实秋是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

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就当这篇__是平常人──你,我,他写的,大家试着批改他的__,给它写评语,作旁注。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2015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整体把握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二、细部探微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不谈其政治作为?点拨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点拨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点拨《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悲叹明朝灭亡。

崇祯帝虽励精图治,勤勉辛劳,但终因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

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

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5.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点拨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

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一是直接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

语文: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2课时课件(1)(新人教版版必修1)

语文: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2课时课件(1)(新人教版版必修1)

眷恋和思念。
11.文中作者说“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结合有关内容, 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全身发
抖”,声音“沙哑”和对女儿的反复叮嘱等内容,从
7.从选文中你看出梁任公是怎样一个人?(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能借助原文中词语更好,原文中找不到现成 风神潇洒(气质不凡),谦逊又自负,语言有感
词语的要结合具体描写概括,要点要全。 染力、幽默。
8.第二段写梁任公的讲演稿,从全文看起什么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第9题中作 梁实秋先生具有如下品格:有学识,有毅力;
者回忆的梁实秋先生的生活片段,简要分析即可。
关爱家人,眷恋故土;热爱生活,有强烈的求生欲。
四、语言运用 (10 分) 13.请结合文意,仿写战神与缪斯所说的话。要求:句式相同, 字数大致相等。 (5 分) 天神宙斯与天后赫拉结婚时,古老的地神该亚送给他 们一株金苹果树。 有一天,宙斯想到下界的人类,便召集众神开会,讨 论应该把金苹果作为最高奖赏奖给哪个行业的人。 海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勤劳的船夫,他们出没波涛, 沟通水陆。” (1)战神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在母亲去世后一个月,父亲终于辗转知道了哥哥、姐姐 仍然在世的消息。 他特地跑到西雅图母亲的墓地前, 告慰母亲。 1981 年夏,我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回到了儿时居住的庭院,却 已是物是人非。临行前,大姐文茜折了一小枝枣树叶,上面还 有一个小青枣,让我带回台湾,送给父亲。这棵枣树是我们在 北京时老枣树的后代,老树早已被砍去。我小心翼翼地把枣叶 包好,回到台湾后,把在大陆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汇报, 其中包括姐姐文茜、哥哥文骐 33 年的经历,讲到激动处,与父 亲相对而泣。 那个枣和树叶后来都枯萎了, 父亲把叶子留下来, 放在书里,珍存着。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及教案课文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预习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的题目。 一、字词过关 1、注音 迥(jiǒng)乎不同 短小精悍(hàn) 博闻强记(zhì) 叱咤(zhà) 莅(lì)临 酣(hān)畅 激亢(kàng) 蓟(jì)北 箜(kōng)篌(hóu) 戊戌(wùxū) 2、解释成语词义: 叱咤风云:指怒叱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的威风、气势。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二、整体把握 1、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散文,记的事情是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主要按照演讲前的准备—— 演讲中的具体表现——演讲后的效果(影响)的步骤展开思路,写的人是梁任公。 2、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和下面的划分与相关内容的提示,补写空缺处的相关信息,用来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下文写演讲展现先生的风采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正衬),突出先生在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再明写达官显贵的演讲,反衬先生演讲的精彩深刻;

第二部分(第2—9段):具体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写其预先准备演讲稿及其书法,是为了写出梁任公是一个办事认真严谨之人。 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写梁任公的出场。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 第5~9段:写梁任公的讲课,列举了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的兴之所至成为表演的情景,还交代了他演讲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10段):总评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抒发崇敬之情,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3、梁启超先生的这次讲演成功吗?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参考: (1)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2)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3)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4)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5)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6)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三、研读课文 1、(课后第一大题)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在这些语句边上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2、梁实秋先生在文章结尾对任公赞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联系全文理解“热心肠”的含义,并写一则旁批表达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热心肠”指梁先生感情真挚丰富,他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比如,他在讲《桃花扇》时,“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杜氏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2)“热心肠”还指梁先生是一个怀有炽热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困惑中的学生,指明了他们的学路,以至于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因此,文中“热心肠”并非指热心帮助他人,而是指用他的一腔热血、一腔爱国热

情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术人格的魅力来感染人、教育人。

3、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抒发自己的崇敬之情。本文的写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1)白描手法 本文突出梁任公的学识、神采、气质,不是抓住他的整个人生来写,而是写片段的记忆与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奇特的开场白、激情的表演、风趣的演说,运用极其俭省的白描手法,生动传神地点染,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表现出极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这种白描手法在写作中,尤其在描写人物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定义:“白描手法”,指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他的情态面貌。 总结:

1、 写出个性。 2、 只撷取两三个印象鲜明的片段刻画人物,不苛求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

3、 在事件中刻画人物,不必罗列事件,甚至一件就足够。 4、 从正面和侧面入手,多角度整合刻画。 5、 描形还要描神,描外还要描内。

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 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他是一位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大才子,13岁考入清华大学。 梁实秋先生写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一腔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

相关链接: 1、梁任公: (1)简介:即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1894年,参与“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日本。1912年,回国;1915年,参与策动反对袁世凯的“云南起义”;1920年后,脱离政界,专心学术;1929年,病逝。 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中华民族”这一词语的首创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一千四百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代表作之一《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庄子·人间世》有云:“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饮冰:形容惶恐焦灼。为人臣者的忧国忧民。 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原“抱定一死的决心”,只因谭嗣同郑重托命及日本公使力劝,才逃离虎口。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