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理解《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演讲文体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优秀演讲的欣赏和认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难点:分析演讲文体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演讲文体的重要性,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创造学生对演讲文体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预读(10分钟)•学生阅读《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难句和生词,以便后续深入学习。
3.配对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详细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演讲文体的特点。
5.小组演练(20分钟)•学生按小组分工,模拟梁任公演讲的场景。
•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落或者自己编写一段演讲稿进行演练。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反馈。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回顾演讲文体的特点和语言运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展示对优秀演讲的欣赏和认同。
四、教学评价1.书面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读后感,评价这篇演讲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2.口头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练中互相评价,评价同学的表现和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优秀演讲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提高对演讲文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演讲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自己的演讲实践,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特点,体会其人格魅力。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演讲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才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位著名的人物——梁任公先生,去感受他的一次精彩演讲。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槐园梦忆》等。
2、背景介绍本文是梁实秋的一篇怀人散文,通过对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的记述,刻画了梁任公先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演讲的语句。
2、思考: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精读课文,细节探究1、分析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特点(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演讲声音、神态、动作等方面的语句,如“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等,体会其演讲的独特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2、感受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1)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梁任公先生人格魅力的细节描写,如“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体会其谦逊而自信的品质。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大师演讲风采。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听写并注意加点字的字音: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手舞足蹈精彩分呈淋漓尽致无人问津莅临叱咤风云酣畅拭泪2、让学生简介梁启超和梁实秋(学生介绍之后课件展示):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浙江余杭人。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浏览文本第二部分,思考:指名阅读第二段,思考:^指名阅读第三段,思考:。
…指名阅读第四段,思考:指名阅读第五、六段,讨论思考:.;指名阅读第3. 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A作者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B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C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4.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1. 本文第二部分写了哪些内容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
第6-9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
—21. 第二段仅仅写物吗22.通过什么写人,作者对演讲稿是怎样描写的表现人物的什么形象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23.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31. 本段写了哪些内容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32. 重点描绘了谁的形象描写梁任公的形象33.是怎样描绘的文字传神。
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
“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34.表现了人物的怎样的形象气度不凡,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41. 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奇特的开场白42. 作者抓住了梁任公的开场白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语言、语音语调43. 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谦逊自负,直爽、风趣幽默。
~1.箜篌是什么2.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3.他渡河了吗”4结果如何5.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直面死亡的勇气,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背景和重要性。
2.分析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和演讲技巧。
3.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梁任公先生的个人背景介绍2.梁任公先生演讲节选3.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语言和演讲技巧分析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梁任公先生的个人背景教师向学生介绍梁任公先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教育背景、职业经历、演讲经历等。
通过介绍梁任公先生的个人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演讲内容和目的。
步骤二:观看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节选教师播放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视频或音频节选,并让学生以观众的身份认真聆听。
学生可以边听边做笔记,记录下他们觉得重要或者有感触的部分。
步骤三:分析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语言和演讲技巧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演讲技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如: -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内容是否清晰明了? - 他的语气和表情是否与演讲内容相符? - 梁任公先生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表达或者故事来引起听众的兴趣?学生可结合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节选,分析其所使用的具体语言和演讲技巧,并给予个人观点。
步骤四:学生演讲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演讲话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借鉴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技巧,进行演讲实践。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指导和鼓励,帮助彼此提高演讲能力。
演讲结束后,可以进行同侪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中的亮点和不足,并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演讲体验和感悟,提出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演讲实践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演讲内容是否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 演讲者的语言表达和语速是否得体。
- 演讲者是否能够运用一些演讲技巧,如使用故事、表情和手势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卓越才华和爱国情怀。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他的思想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梁启超的了解,引入课文。
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析: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对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思想进行探讨。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PPT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描写手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人。
作业: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梁启超的其他方面。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和管理。
工具书:提供相关的工具书和文献资料供学生参考。
七、结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思想,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通用2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通用2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篇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课标解读】课标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留意感受形象,品尝语言;应注意同学的阅读体验,鼓舞同学乐观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同学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基本内容不难理解。
文章通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做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但是文章似浅实深,由于三处韵文的演讲表现的不仅仅是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更有在那个特别年月里所形成的满腔的爱国热忱。
【同学分析】同学对这篇课文的仆人公、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经受比较熟识,对演讲的第三处韵文——杜诗也很了解。
同学对前两处韵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晰,课文对这两处本身的内容没有解说,也没有做注解;因此,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所体现的任公先生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忱)。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殊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忱,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同学评点尝试的热忱,引导同学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全部同学真正参加进来。
3、对于难点,由老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同学争论探究。
【教学方法】认真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闻名的文学家、文学批判家。
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由于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记住龚先生的一次讲话》教学计划三维目标]。
理解常见的文学知识和记忆单词2。
引导学生学习详细的描述和由简介出发的文字书写方法3.学习如何在叙述中加入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通过叙事表达人物气质2.如何在叙述中加入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背诵法[准备教具]录音机和教学磁带[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 1。
新199班学生介绍: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也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梁启超的特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回顾他精彩的演讲,感受他的独特性。
二。
作者简介:龚。
梁实秋,原名梁志华,散文家、文学评估师、翻译家。
风格:幽默、简单、有意义2.梁启超请阅读注1的相关介绍,老师补充道学生清楚地表明梁启超是广东人,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领袖。
他于1895年乘公交车给康有为写信,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唆使蔡锷反对袁世凯。
这是梁启超作为一个积极的政治家的一面。
他曾倡导“诗化小说”和“小说革命”的文体改良。
他早期的政治论文流畅而不受限制。
他的代表作《年轻的中国理论》是晚年在清华写的,并被合编为《饮冰室集》。
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3)在黑板上写字:这节课的单词是在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这些字是1898年写在黑板上的。
歌词是我在哪里可以看到它?(你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原来的句子。
))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段、第八段和第九段要求学生读出句子,并用线划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感受;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手法,透过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作者如何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情;
2、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适当补充讲解。
教学难点:1、作者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2、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准确到位地把握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演讲”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类演讲,也曾经在以往的学习中领略到伟大演讲家们留下的精彩演讲。
如每周一升旗仪式时的《国旗下的讲话》,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还有我们今后将要学习的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
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演讲,重温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精彩演讲,学习一篇与演讲密切相关的文章------《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板书)
二:释题
1、哪一个字可见本文的文体?(记,记人或记事的散文)
2、本文记了谁?为何称其为梁任公先生?(表示尊重)
3、谁记的?(梁实秋)
4、请学生介绍两位相关人物,提示学生关注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主要作品。
5、本文记了什么?(一次演讲)
“演讲”是文章的关键词,请找出这次演讲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1年(民国十年前后)
地点:清华学校高等科楼大教堂。
主讲人:梁启超
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三:走进梁启超
1、教师范读,学生品味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那些地方精彩。
提示学生给段落标序,并参照练习一尝试作旁注。
2、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
板书:
肖像:一登台神采飞扬(形神兼备)
出场语言:一开口不同凡响(谦逊与自负共存)
内容:旁征博引,学识丰富
演讲动作:手舞足蹈,酣畅淋漓
表情:感情丰沛,平易近人
3、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侧面:过去也有不少显宦·····正面: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4、文中为表现梁启超先生之忘情,列举了三个事例。
梁公在吟诵这三段韵文时,完全沉浸在感情之中,不能自已。
这三段文字为何能引发梁启超如此的感怀呢?
学生查引资料,交流探究。
乐府诗《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耐公何。
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
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
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子高还,以语丽玉。
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倾向与立场。
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的气概。
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划了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
任公先生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例子,其实正是在执着地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他的讲解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原因了。
《桃花扇》: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致使大明江山被断送,清军入关,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
第二次是因为国家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告实现而哭,是喜极而泣。
(突出地反映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探究作者抒情方法。
本文表面记的是演讲,实际记的是人。
表达的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六:拓展练习
课外阅读梁启超的代表作品,如《少年中国说》。
结合《写人要凸显个性》所学,做好写人作文的写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肖像:一登台神采飞扬(形神兼备)
出场
语言:一开口不同凡响(谦逊与自负共存)
内容:旁征博引,学识丰富
演讲动作:手舞足蹈,酣畅淋漓
表情:感情丰沛,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