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
台州市名胜古迹游

台州市名胜古迹游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台州市的名胜
古迹众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印记。
以下将介绍台州市几处著名的名胜
古迹。
梁祝故里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而梁祝故里就是这个动人故事的发源地。
梁祝故里位于温岭市城南的沐埠镇,占地面积广阔,保存完好。
在这里,游客可
以了解梁祝的爱情故事,感受古代爱情的纯美与悲壮。
仙居风景名胜区
仙居风景名胜区位于仙居县,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登高远眺,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也可以探寻古代文化的遗迹,领略历史的厚重。
临海古城
临海古城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城墙、
古街巷、古建筑等保存完好,展现出古代文明的瑰丽和智慧。
游客在临海古城可以感
受到时光的流转,仿佛穿越回古代。
以上是台州市名胜古迹游的精彩之处,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韵味。
欢迎您来台州市,探寻这些美丽而动人的景点,感受历史的魅力与文化的底蕴。
台州文化

台州历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从先秦时期至今。
因境内的天台山闻名,故命名为台州。
台州的历史文化台州境内有着历史文化名城临海临海有2100多年历史,主要景点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府城墙,全长6000多米,始建于东晋,被誉为“江南长城”,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城内的巾山公园和东湖公园。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因戚继光抗倭而闻名于世的桃渚古城;武坑景区和中国罕见的火山熔岩柱状节理地质地貌—珊瑚岩景区。
侏罗纪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
临海古城墙,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着。
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
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
台州的方言也别有一番历史感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台州片。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它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州人如,台州方言属于吴语系,保留完整的全浊声母,而普通话里并没有浊音。
台州在台州的天台山还流传着活佛济公的美好传说,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汉族民间口头文学,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六朝隋唐时期,天台就流传着许多罗汉、癫僧的传说。
南宋早期,道济降生于天台,佯狂济世,人称“济癫”。
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明清以来,济公传说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汉族民间故事,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由于生存的历史环境业已改变,原生态的济公传说现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2006年济公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州路桥十里长街在浙江省台州市,“十里长街”即现在的路桥老街,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是路桥商贸历史发展的见证物。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报告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报告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北邻宁波,南连温州。
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
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清楚,雨水充分,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名山古刹时掩时映,碧海蓝天云卷云舒。
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长屿硐天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
关键词:台州,历史文化,古城,天台山,长于硐天正文:我认为首先作为一个人,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具有很深远的涵义。
而家乡景点对家乡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家乡景点的认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我们假设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我们除了要掌握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之外,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的深入了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为一个城市所需要表达给他人的不仅仅是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也是很重要的财富。
在暑假期间,我不时抽出一些时间来慢慢地深入地了解我的家乡--台州。
我调查的范围根本在3个区,例如黄岩区,临海市等等。
台州以其自身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道路交通,经济开展到达现在的开展成就。
又以现在的成就促进开展整个城市的综合开展。
现下,我就自身所看到,所发现的地方,给出一些自己的认知与看法。
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
北枕龙固,南接巾子。
灵江汇永安、始丰之水绕城而过。
城倚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独具特色。
尤以北部最峻,倚山就势,曲折逶迤,犹如蛟龙飞舞,人称“江南八达岭”。
两山相峙,两水相依,群城群塔,构成古城独特的风格。
城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丰富。
台州市路桥区文物保护点

台州市路桥区文物保护点台州市路桥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地带,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路桥区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包括许多被列为文物保护点的重要建筑和遗址。
本文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文物保护点,以展示路桥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一、柴桑古镇柴桑古镇位于路桥区南部,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古镇内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如古代宅院、牌坊、祠堂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柴桑古镇的古街道,这条街道保存完好,沿街两侧的建筑风格各异,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古镇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如柴窑、木雕等,可以让游客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二、玉环古城玉环古城位于路桥区东部,是一个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古城内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古代宅院、城墙、城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城的城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全长约4.5公里,高达8米,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
古城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如玉环城隍庙、南麓书院等,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古城的历史底蕴。
三、黄石古村黄石古村位于路桥区西部,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古村内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古代宅院、祠堂、桥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石古村的古建筑群,这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朴的乡土气息。
古村还有一些古树名木和传统农耕景观,如千年古榕、古田埂等,可以让游客领略到古村的自然风光。
四、横街古镇横街古镇位于路桥区北部,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古镇内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如古代宅院、牌坊、寺庙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横街古镇的古街道,这条街道保存完好,沿街两侧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
古镇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和古代农耕景观,如纸扇作坊、古田埂等,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古镇的传统文化。
以上介绍了几个台州市路桥区的文物保护点,这些古镇古城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椒江区”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或文化遗产?

”椒江区”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或文化遗产?一、天台岳阳楼天台岳阳楼位于椒江区岳林镇,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它建于唐朝,凭借其卓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江南地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岳阳楼总共有九层,高度达到54米,是中国古代楼阁建筑中的佼佼者。
从楼顶俯瞰,可以饱览岳林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登上楼顶后可以俯瞰椒江区的美丽风景,尽收眼底。
二、旧城古街椒江区的旧城古街位于椒江区城中路,是该区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商业街区之一。
这里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庙宇、宅第和民居等,展示出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古韵。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古老的街道上,欣赏精美的传统建筑和各类文化艺术的展示,感受到那种与时光交织在一起的独特氛围。
三、东塔文化遗址东塔文化遗址是椒江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椒江区东部的大纽塘镇,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之一。
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陶器、石器和骨器等,这些遗物有力地证明了这里曾经是古人类的聚居地。
东塔文化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凤翔寺凤翔寺位于椒江区凤翔街道,是台州市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寺庙之一。
这座古寺由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高僧贞观和尚创办,历经千年的沧桑和风雨,成为该区乃至整个浙江省的重要宗教圣地。
凤翔寺的主体建筑是临济宗的佛殿,气势磅礴。
寺内还有众多的古树、古井和佛塔,构成了一个宜人的景观。
五、橘洲古渡橘洲古渡位于椒江区橘洲镇,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
这里是古人往来于岛屿之间的主要渡口,也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游曾经居住的地方。
橘洲古渡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自然风景使其成为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乘坐古式木船,沿着江面漂流,欣赏美丽的江南风光,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景观。
椒江区拥有众多的重要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这些遗址见证了椒江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论是岳阳楼的辉煌壮丽,还是旧城古街的古韵风情,又或是东塔文化遗址的古老遗迹,凤翔寺的宗教文化,以及橘洲古渡的水陆交通要道,都让人流连忘返。
临海文化调研报告

临海文化调研报告临海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一直是人们引以为豪的宝藏。
为了更好地了解临海的文化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历史文化临海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古代的临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对于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临海市内,我们参观了临海市博物馆,了解了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临海市在古代东南沿海贸易中的繁荣景象。
此外,临海市还拥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天台山、洪崖洞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临海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二、民俗文化临海市的民俗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作坊,观摩了陶瓷制作、织锦编绣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临海市的民俗风情和工匠精神。
此外,临海市还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是临海市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机会,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游行和传统表演等方式来庆祝这些节日。
三、现代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临海市的文化也不断发展和更新。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艺术馆和文化中心,了解了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临海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培育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创意团队。
此外,临海市还重视文化教育,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和培训。
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来。
结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临海市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
临海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同时也积极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这些文化资源对于临海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临海市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临海的独特魅力。
台州古城墙景点介绍

台州古城墙景点介绍台州古城墙是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下面是对台州古城墙景点的详细介绍。
一、台州古城墙的历史背景台州古城墙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是台州市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古城墙的修建,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安全,防止外敌入侵。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城墙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古城墙的建筑特点1. 坚固的城墙台州古城墙采用了传统的夯土墙结构,墙体高大而坚固。
古城墙的厚度约为5-6米,高度约为10-12米,整体呈长方形。
墙体上设有多个城门和角楼,以便守卫者观察城市的情况和防御外敌。
2. 独特的城门古城墙的四面都有城门,其中最有名的是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
每座城门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特点,如东门又称“天台门”,南门又称“椒江门”。
这些城门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3. 角楼和烽火台古城墙上分布着多个角楼和烽火台,用于观察和报警。
角楼是城墙的突出部分,可供守卫者远眺四周,掌握敌情。
烽火台则是用来传递紧急消息和发出警报的重要设施,是古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三、古城墙的景点介绍1. 古城门台州古城墙的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是游客必去的景点。
这些古老的城门建筑保留了历史的印记,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
游客可以通过城门步入古城,感受历史的沧桑和韵味。
2. 角楼和烽火台古城墙上的角楼和烽火台是游客观赏古城全景的绝佳位置。
站在角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和周围的风景,尽情领略古城的壮丽和美景。
烽火台则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守卫者的生活和责任,领略历史的厚重感。
3. 城墙步道古城墙上修建了一条环绕城市的步道,供游客漫步其中。
步道沿着城墙蜿蜒而上,沿途可以欣赏到城市的美景和古建筑的风采。
步道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春天盛开的花朵和绿树成荫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4. 古城风貌古城墙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展示了传统的街巷风貌和生活方式。
台州府城5A景区简介

台州府城5A景区简介台州府城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该城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的积淀和多年的保护,台州府城保存了许多古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台州府城经过整修和改造,现已成为一座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商贸交流为一体的5A级景区。
一、历史文化台州府城是一座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唐朝时期,台州府城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宋朝时期,台州府城更是成为了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明清时期,台州府城更是成为了一个商业繁荣、文化昌盛、艺术繁荣的城市。
在台州府城,游客可以参观到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比如说,台州府城的城墙、城门、古街、民居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台州府城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比如说,大禹祠、慈湖、天宁寺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
二、旅游观光台州府城是一座非常适合旅游观光的城市。
在台州府城,游客可以参观到许多古迹和名胜。
比如说,游客可以爬上城墙,俯瞰整个台州府城;游客可以参观古街,体验古代商业文化;游客可以参观古建筑,感受古代建筑艺术之美。
此外,台州府城还有许多旅游活动。
比如说,游客可以参加古装体验,穿上古代的衣服,体验古代的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参加古代文化活动,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游客还可以品尝台州特色美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商贸交流台州府城是一座非常适合商贸交流的城市。
在台州府城,有着许多商业机会和商业资源。
比如说,台州府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商家提供广阔的商业空间和商业机会。
此外,台州府城还有许多商业活动。
比如说,台州府城有着许多商业展会和商业交流会,这些会议可以为商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台州府城还有许多商业活动和商业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商家提供一个展示和推广自己产品的机会。
总之,台州府城是一座非常适合旅游观光、商贸交流的城市。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体验古代的生活方式;商家可以找到广阔的商业机会和商业资源,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推广自己的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台州历史文化与名胜的调查姓名:黄霞学号:N3090810220班级:09级城规2班学院:生态与规划学院摘要: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北邻宁波,南连温州。
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
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名山古刹时掩时映,碧海蓝天云卷云舒。
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长屿硐天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
关键词:台州,历史文化,古城,天台山,长于硐天正文:我认为首先作为一个人,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具有很深远的涵义。
而家乡景点对家乡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家乡景点的认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我们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我们除了要掌握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之外,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的深入了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为一个城市所需要体现给他人的不仅仅是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也是很重要的财富。
在暑假期间,我不时抽出一些时间来慢慢地深入地了解我的家乡--台州。
我调查的范围基本在3个区,例如黄岩区,临海市等等。
台州以其自身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道路交通,经济发展达到现在的发展成就。
又以现在的成就促进发展整个城市的综合发展。
现下,我就自身所看到,所发现的地方,给出一些自己的认知与看法。
临海古长城(见图1,图2):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
北枕龙固,南接巾子。
灵江汇永安、始丰之水绕城而过。
城倚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独具特色。
尤以北部最峻,倚山就势,曲折逶迤,犹如蛟龙飞舞,人称“江南八达岭”。
两山相峙,两水相依,群城群塔,构成古城独特的风格。
城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丰富。
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
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又称“江南古长城”。
古长城的建造原因是因为为了抗击倭寇而建,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
在长城中端,还有一座“望天台”。
古长城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
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
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
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目前所知尚属孤例。
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会同台州知府谭纶改造了临海古城墙的结构,将其加高加厚,并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
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
后来,由于北方长城防务的需要,朝廷特将戚继光、谭纶调到北京委以重任。
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
今存蓟镇、昌镇、宣府、大同、山西等镇的长城,都是按他的规划设计加以改进增筑加强过的。
为了满足他改建北方长城的需要,特抽调了曾经参加改建临海城墙的三千“江东子弟兵”充任领工、监理和技术指导。
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
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
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之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
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
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
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遂称江南长城。
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图1图2桃渚古城:桃渚古城由抗倭,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
宋代文天祥称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
桃渚军事古城是明代抗倭遗址,是当时浙东南沿海抗倭而设的41座卫所城之一,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古城。
明洪武二十年,据《明实录--浙江上海卷》记载,由开国名将汤和、方明谦在桃渚港建筑军事城池抗击倭寇,选择桃渚港口岸下局山海崖之巅作为建城地址,属海门卫管辖的千户所,拥有1120名丁兵。
后因其地“洋宽无依、潮汐冲击、势其孤危”,后勤保障跟不上,多次失守。
于永乐十五年将所城迁入桃渚港中部的城煌山,明正统四年,大批倭寇侵入桃渚,烧杀掠夺,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后又失守。
明正统七年,户部侍郎焦宏亲临前线,将所城迁入桃渚港的上游桃花渚亲自督造,改土城为中夯土外石基城,城基宽10米,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设置12敌台,亦称烽燧,台上有楼,极其坚固。
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
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
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
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
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4米宽,用于运兵防御。
城内有粮仓、校场、军火库、大水池、40口古井;东门有关帝庙、西门有赵公殿、南门有文昌阁、后所山上有观音堂和妈祖庙、古街十字路口还有三圣殿,算得上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齐全了。
古城发展到清代,非常繁华,建了很多清代古居和临街店铺,到现在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居有13座。
这座经受了近600年风雨的古代军事屏障,作为历史的见证,是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德育基地”和历史教科书。
我认为,这些具有一定意义的古迹,是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起来。
我去过桃渚古城,以我大脑中所残留的印象,我并没有去过所谓的抗倭古城,我当时去过的地方,只是一些旅游的什么度假村之类的,我觉得对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宣传不到位,导致人们所了解的不够全面。
另一方面,对于古迹的保护方面也是欠缺的。
长屿硐天:长屿硐天,位于浙江台州湾南隅温岭市东北,坐落举世闻名的“石板之乡”长屿镇境内,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规模最大的人工开凿石硐。
是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了28个硐群,1314个硐体。
长屿硐天风景区,系北雁荡山余脉,山峦海拔在150米左右,属低山丘陵。
《太平县志(嘉庆)》载:“屿不甚大而最有名,并石苍、黄监或统称‘长屿’。
”长屿因风峦蜿蜒起伏,犹如海上一座狭长的岛屿而得名。
风景区总面积为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其中八仙岩、双门硐以硐群景观为主。
长屿硐群是自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位于观夕洞景区的岩洞音乐厅更显造化之神奇,勿用电声设备就具有立体声效。
长屿硐天真可谓“人力无意夺天工”,而成为我国独有的风景。
崇国寺和野山景区,则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崇国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距今已有1670多年的历史。
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双门洞、观夕洞、净明洞、石船溪、野人瀑、天然壁等。
该景区以突出石文化而著称。
双门洞位于独秀峰下、明朝进士长屿人李诗璲曰:“独秀峰下翠作堆,幽楼如入小蓬莱。
山中瑶草无人识,洞里桃花空自开。
”清朝长屿诗人亦有一首五言绝句:“深山不受暑,莫如双门洞。
我来风相迎,我去风相送。
”这二首诗是对双门洞的绝好写照。
天台山(见图3,图4):历史上的天台山就是特指浙江天台山,其他的包括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四川省邛崃市天台山,河南省信阳市天台山和贵州省平坝县天台山。
天台山是中国浙江省东部名山。
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
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
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1098米公尺,由花岗岩构成。
多悬岩、峭壁、瀑布,以石梁瀑布最有名。
盛产杉木、柑橘、药材。
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
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清雍正年间重修,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
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清、奇、幽四个字。
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
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
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图3 图4这些名胜我基本也都去过,这些都是自然风光,要如何合适地发掘和利用这些自然风光是一件值得慎重考虑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仍然看到很多的游客在参观名胜的时候,将一些垃圾随处丢弃,使我们美丽的自然风光遭到了破坏。
2006年所提出的反规划,我觉得这个思想很不错。
“反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把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先控制起来,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