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管理

合集下载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作者:曲秀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3年第10期蛋鸡在育成期间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育成,都将决定其后的产蛋成绩。

获得高品质的青年母鸡,是实现青年母鸡高产的第一步。

蛋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控制体重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其品质的最适指标。

雏鸡开食后7~10天间,随机抽测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其结果与标准体重经常进行比较与研究,再决定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所测体重的平均值,若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之间,其后的产蛋成绩就是良好的。

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必须查明其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相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限制饲料的喂量等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

作为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 10%以内,就算鸡群的体重整齐一致。

正确断喙在育成期,必须实施正确的断喙。

断喙较容易失败,有时过分切割嘴喙,有时则断喙不足,还有的烧坏舌头,在断喙时必须注意。

断喙时下喙比上喙留得长,成功的断喙其后不会过分伸长。

饲养密度育成鸡的饲养密度,随着雏鸡日龄增加则越趋重要。

因为雏鸡每天生长,所以饲养密度对青年母鸡品质的影响很大。

在密集饲养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雏鸡,在育成后期最容易出现问题。

例如,通风换气不良、不均等、采食困难、发生呼吸道病、舍内噪音、氨气等。

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狭小,发育时体重的整齐度当然受到影响。

通常,鸡群饲养密度夏天要小,冬季可以稍大,春秋天则介于两者之间。

加强光照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控制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

鸡的性成熟若过早,则初产蛋重就小,因为在达到适宜体重之前就开始产蛋,体质差,到产蛋后半期容易导致部分换羽和停产。

关于光照程序有各种方法,究竟哪种好,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或者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要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

珍珠鸡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 养鸡技术

珍珠鸡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 养鸡技术

珍珠鸡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方法-养鸡技术珍珠鸡(学名:guineafowl另puineahen<雌>),又称珠鸡、山鸡、几内亚鸟。

鸡形目、珠鸡科。

原产于非洲,耐热怕冷。

珍珠鸡出壳1~3天,育雏温度应为34℃左右,从第四天起每天下降0.3℃,直至脱温为止。

育雏舍应保持60%~65%的相对湿度。

育雏第一、二、三和四周,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依次为50~60只、30~40只、25只和20只。

珍珠鸡育雏期的通风、光照以及饲喂管理与鸡相似。

珍珠鸡育成前期饲养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5只左右,育成后期为10只左右。

很多朋友喜欢养殖珍珠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珍珠鸡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方法!1、育雏期1.1育雏环境条件温度:珍珠鸡的体温(42.0℃)比鸡的体温约高0.6℃,育雏期的温度适宜与否,是育雏工作成败的关键。

出壳1~3天,育雏温度应为34℃左右,从第四天起每天下降0.3℃,直至脱温为止。

夜间或天气骤变时,饲养人员要特别留意舍内温度状况和鸡群表现,注意调节舍内温度。

湿度:育雏舍应保持60%~65%的相对湿度。

湿度偏低时,雏鸡失水太多而损伤其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鸡体脱水。

育雏舍内相对湿度低于55%时,可在地面洒一些清洁的水或消毒药液,以提高湿度。

通风:通风是为排出舍内过多的水蒸气、热量和污浊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以保证鸡体生活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

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功能旺盛,呼吸时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比家畜高2倍以上,若不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将影响雏鸡的健康,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一般以人进入育雏舍内,无闷气感觉以及不刺鼻、刺眼为适宜。

光照:珍珠鸡育雏期第1~4周的光照时间分别为20 h、16 h、12~14 h和10~12 h;光照强度可分别达到3 W/m2、2.5 W/m2、2 W/m2和2 W/m2。

密度:初生珍珠雏鸡体重约30 g,至4周龄体重达280g左右,为初生体重的9倍多。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课件.ppt

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课件.ppt

25
2.12 1.46 1.50 1.03
40
2.68 1.85 1.84 1.30
60
3.28 2.26 2.32 1.60
100
4.24
2.92
3.00
2.06
② 适度限饲
☺ 限饲的意义
通过限饲可以控制鸡的生长,防止体重超标,抑制性 成熟,从而使小母鸡在比较合适的、比较一致的时间 开产
同时可节约约10-15%的饲料。 培育出体质稍瘦而强健的青年母鸡,使母鸡开产期能
减少产蛋量
使蛋变大
提高公鸡繁殖力
降低公鸡繁殖力
+
+
+
+
+
+
+
+
+
+
+
育成期光照的原则
在育成期内严禁光照时间太长(<11hrs) 严禁光照时间逐渐延长 光照强度宜低(5lx)
某褐壳蛋鸡光照制度
周龄
0-1 2-7 8-17 18-68 69-72
出雏时间
每年4月8日-8月25日 光照时间
品种 使用阶段
蛋雏鸡 0-6周 青年鸡 7-14周
15-20周 产蛋鸡 产蛋率65%
产蛋率65-80% 产蛋率>80%
推荐配方(%)
玉 豆 麸 米鱼 贝 产 米 粕 皮 糠粉 壳 品

62 28 5
5
66 20 9
5
62 8 17 8
67 17 6
5
5
60.5 20 9
5.5 5
64 22
36
4.严格控制性成熟
限饲从8-12周龄开始,至18周转群上笼前结束;

蛋鸡产蛋前的饲养管理关键点

蛋鸡产蛋前的饲养管理关键点

蛋鸡产蛋前的饲养管理关键点作者:丁元增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09期蛋鸡产蛋前的饲养管理包括育雏期(育雏前期和育雏后期)、育成期和预产期的饲养管理,一般蛋鸡0~14日龄是育雏前期,15~42日龄是育雏后期,43~98日龄是育成期,99~130日龄是预产期。

由于各阶段蛋鸡的生理特性不同,饲养管理的关键点也不一样。

一、育雏前期0~14日龄的雏鸡生长速度快,刚出壳时体重只有35~40克,14日龄就能达到110克左右,增加了近2倍。

由于体重绝对生长速度极为迅速,但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生长发育、消化吸收功能往往不能同步跟进,加上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功能不完备,因而对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差,极容易引发疾病。

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点是做好以下育雏工作:1. 开水。

在雏鸡未到达鸡舍前,育雏舍先预温到35~37℃,湿度控制为65%~70%。

运送雏鸡的车辆进入鸡舍后,应迅速将雏鸡上笼并给予饮用水。

雏鸡初次饮水最好用凉开水,保持室温,如果运输时间较长,可在饮水中加5%葡萄糖和0.1%电解多维,自由饮用。

2. 喂料。

在开水后2~3小时,即可开食喂料。

雏鸡喜欢吃破碎的颗粒料,开食时可以将破碎的颗粒料喷少量水,潮拌后均匀地撒在报纸上或料盘上,让雏鸡自由啄食。

要经常查看报纸上或料盘里的饲料分布情况,及时匀料,保证在6小时内90%的雏鸡能吃上料,24小时内全部雏鸡都能吃上足够的开食料。

规模化育雏的雏鸡群一般要使用雏鸡开食专用的颗粒料,这种颗粒料的直径一般在1.25~2.5毫米之间,质量好的开食颗粒料粒径均匀度好,1.25毫米以下的不会超过5%。

14日龄统计全部用料量,以每只雏鸡的采食总量150克为宜。

3. 光照。

育雏第一天,给予24小时光照,第二至第三天光照时间为22~24小时,从第四天开始,每天减少1小时光照,8日龄时减为19小时,此时光照强度降低,将60瓦灯泡换成40瓦灯泡,10日龄时光照时间缩为16~17小时,以后保持不变。

银狐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银狐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银狐 繁殖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 其繁殖力和受孕率。
02
银狐育成期的饲养要点
饲料选择与配制
饲料种类
银狐育成期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包括肉类、谷物、蔬菜和 维生素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饲料配制
根据银狐的年龄、体重和活动量等,合理配制饲料,确保饲料中各 种营养成分的平衡。
在育成期,银狐逐渐进入性成熟阶段,身体发生 一系列变化,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银狐育成期的重要性
01
02
03
决定成年体型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银狐 成年体型和健康状况具有 决定性影响,因此需要特 别关注。
培养良好习惯
在育成期,培养银狐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有 助于成年后的管理和生产 性能的提高。
提高繁殖性能
科学用药
02
03
做好记录
在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应遵循 兽医的建议和指导,科学用药, 避免药物残留和副作用。
对银狐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过 程做好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提 高饲养管理水平。
05
银狐育成期的繁殖管理
繁殖期准备
确定繁殖期
银狐的繁殖期通常在春季和秋季 ,此时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有 利于繁殖。
饲料品质
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饲料,以保证银狐的健 康和生长。
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银狐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 拥挤,以保证银狐的舒适度和健康状 况。
光照和通风
提供适当的光照和通风,保证银狐能 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和阳光,促进其生 长和发育。
温度和湿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适应银狐 的生长需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 响银狐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1.环境管理:-温度:鸡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育雏期的温度要高于育成期。

刚进入育成期的蛋鸡逐渐适应舍内环境,鸡舍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为宜,温度波动应尽量减小。

-通风:适当的通风能够帮助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新鲜。

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鸡舍通风量要达到每小时2-6立方米/只。

-光照:控制适当的光照时间可以促进蛋鸡成长和下蛋。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一般为14-16小时,可以通过人工照明来实现。

2.饲料管理:-饲料配方:蛋鸡育成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饲料中要包含适当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的粉碎细度也要适中,以便鸡只能充分消化吸收。

-饲料供应:要按时、定量、定期地供应饲料,避免浪费和饥饿。

饲喂的次数要根据饲养密度和饲料消耗量来确定,一般每天分2-3次饲喂。

-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干净和新鲜,每天都要清洗饮水设备。

水源要保持流畅,避免水池中的水变浑浊。

3.疫病预防:-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蛋鸡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如新城疫、口腔热等。

接种时要注意疫苗的储存和注射方法。

-预防寄生虫: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和药物驱虫。

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绦虫和跳蚤等,严重感染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防止交叉感染:严禁外人进入鸡舍,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鸡舍、饮水设备和饲料器具要定期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4.群体管理:-合理饲养密度:根据鸡舍的面积和鸡只的数量,确定适当的饲养密度。

过高的密度会增加蛋鸡之间的争斗现象,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健康。

-定期体重测量:每周测量一次蛋鸡的体重,以了解鸡只的生长情况。

体重的变化可以作为调整饲料供应和质量的依据。

-疾病监测:定期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和大小便等,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如发现鸡只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菌扩散。

以上是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要点,良好的管理和细致的照顾对于蛋鸡健康成长和高产蛋至关重要,饲养人员应密切关注鸡只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管理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管理

或行业组织 中训 练有素 的人来 负责。这些方案的教育 协作及 推 广 可 以 由 合 作 推 广 服 务
fop rt eE t s n Srie及 C o e i xe i ev ) av no c
第3 2卷 第 2期 总 19捌 2 1 7 0 2年 2只 2 5日出版
最佳 的整 齐度 。
和消毒 ,还需要进行熏蒸消毒。 饮水系统必须先 冲洗 、消毒 , 然
后 用干净 的水 冲洗 。
采食和饮水。雏鸡进入育雏舍后,
最先需要 的不是饲料而是饮水 , 因
3 公鸡
种 用 公 鸡 一 生 中前 4周 的
此应先 给雏鸡饮水 ,~ h后再开 3 4
() 用 适 当 的数 据 分 析 方 2采
们 对今 后 的生产 性 能极 为 重要 ,
2 早期的生长
如果 在 前 2~3周 考 虑 采 用
因此育雏 期 的 目的是使 鸡处 于
最 佳生 长状态 。 尽 管 温度 是 育雏 前 1 0d内
自由饲喂法 , 那么使用雏鸡开食 料的时间长短则要随鸡体重的变
化而变化 。 如果体重 过轻 , 就要延 长雏鸡 开食料 的饲 喂时 间 ;如果 体重过 重 , 饲喂时 间就应 缩短 。 这
能获得稳定的群体生产 I能。肉 生
鸡 的 饲 养 应 该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不是转入产蛋 舍后就结束 了 0 转 入 育雏 舍 后 的前 1 0d时 间 对 鸡 群 的 生 产 性 能 是 一 个 极 为 关键 的时期 , 为它 与鸡 群 产 因
决于鸡体重的发育 , 同时 由于它

蛋期的生产性能有直接 的关系。 持续 的选育 已经培育 出生长较 快、 胸部肌肉沉积较多但耗料更 少 的种用青年母鸡 , 但其饲养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周龄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1)关注鸡群体成熟体重是鸡群发挥良好生产性能的基础,是鸡群体成熟的重要依据,能够客观的反应鸡群的发育状况。

如果鸡群体重达标整齐,骨骼发育良好,并且能够与性成熟同步,则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

①体重管理育成期每周按照鸡群5%~10%比例抽测体重(群体小时可普测体重),随时关注鸡群体重增长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体成熟。

体成熟判定以品种的标准体重为依据,在实际生产中17~18周龄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即可认为鸡群达到体成熟。

②均匀度管理均匀度指平均体重±10%以内的鸡只数占总称重鸡只数的百分比,是体现体重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产鸡群的均匀度一般应在85%以上。

(2)控制鸡群性成熟性成熟是指鸡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器官和副性征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具备了生殖能力。

可以根据体重情况对光照及饲料进行控制,确保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同步。

(3)育成鸡的限制饲养育成后期应采取限制饲养,特别是对中型蛋鸡,目的是防止育成鸡在12周龄之后体内沉积过多脂肪,影响产蛋能力的发挥。

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正常情况下防止体重超标,可采取限质饲养使日粮粗蛋白水平不超过14%,或者限量饲养对其采食总量加以限制。

一般情况下,饲喂量维持在鸡熄灯前能吃尽就可以了。

如果体重偏低则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保征上笼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

饲喂量和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根据每周称测的体重情况来调整。

(4)加强疫病防治①免疫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免疫接种较多,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制定免疫程序,选择质量过关的疫苗和适宜的接种方法。

免疫时要减少鸡群的应激,免疫后注意观察鸡群情况并在免疫14天后检测抗体滴度,确保达标,一般新城疫抗体血凝平板凝集试验不低于7,禽流感H5株、H4株不低于6,H9株不低于7,各种抗体的离散度均在4以内。

②日常消毒日常消毒时要内外环境兼顾,舍内消毒每天一次,舍外消毒每天两次,消毒前注意环境的清扫以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药严格按照配比浓度配置并定期更换消毒药。

③鸡群巡视及治疗每天要认真观察鸡群,发现病弱鸡及时隔离,并尽快查找原因,决定是否进行全群治疗,避免疾病在鸡群中蔓延。

选药时,要用敏感性强、高效、低毒、经济的药物。

(5)加强环境控制①温度控制鸡舍适宜温度在18~22℃之间,冬季不能低于13℃,夏季最好不要高35℃。

冬春季节,机械通风鸡舍为了保证舍内温度及空气质量,可以采取瞬间通风的方式,在舍内空气质量好转后,及时关闭风机。

②湿度控制育成鸡对环境湿度不太敏感,湿度在40%~70%范围之内都能适应,但地面平养时应尽量保持地面干燥。

育成鸡舍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应该加大通风换气量尽可能地减少舍内的氨气含量和尘埃,即使在冬季,也应设法保持舍内的空气新鲜。

③密度控制适时分群,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育成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调整好饲养密度有益于群体生长发育和整齐度,并可减少疾病发生。

育成前期12~15只/平方米,育成后期8~10只/平方米。

④通风控制通风能有效排除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减少舍内的绒毛及粉尘,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通风时,使气流能均匀通过全舍,减少气流死角或贼风出现;另外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节进风口的方位和大小,使进入舍内的气流自上而下,不可直接吹到鸡体,避免诱发条件性疾病。

(6)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后备母鸡进入13周龄后无论是体型外貌或生殖生理都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性腺开始活动、卵巢机能明显发育、骨骼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是后备蛋鸡培育的又一关键时期。

为避免因性早熟而影响产蛋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在10小时以内。

17周龄以前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可延长。

(7)整顿鸡群很重要在蛋鸡群开产前应把弱小蛋鸡单独提出饲喂,以使蛋鸡群均匀整齐,并对弱小蛋鸡特别照顾。

此时应根据情况适时补断喙1次。

(8)防止推迟开产实际生产中,5~7月份培育的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雏鸡在夏季期间采食量不足,体重落后标准。

在培育过程中,育雏期间夜间适当开灯补饲,使鸡的体重接近于标准;在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持续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适当地提高育成后期饲料的营养水平,使育成鸡16周后的体重略高于标准;在18周龄之前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9)驱虫上笼前一般在17周龄内进行一次性体内驱虫工作,可选用左旋咪唑作为驱虫药物,根据后备蛋鸡的数量、平均每只体重来确定用药量。

将药片碾碎后逐级拌入后备鸡一天的料量中任其自由采食。

喂前将料清干净并停料数小时,使鸡处于饥饿状态效果更佳。

(10)产前过渡期(19~20周龄)后备蛋鸡经过18周的精心培育,骨骼生长已经完成,卵巢等生殖系统的发育也较为充分,并已转入产蛋鸡舍,此时可供给产蛋期日粮,将育成阶段0.9%左右的低钙水平提高到2.0%~2.5%。

经过两周的过渡准备为产蛋期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后备蛋鸡快速、整齐地进入产蛋高峰。

过渡期后备蛋鸡面临着鸡舍环境、日粮构成、饲养人员、饲养方式以及生理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应激,在管理上必须注意保持鸡舍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各种外界刺激,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类药物的添加量。

进入产前过渡期后可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但不能过快,过渡期每天延长15分钟即可。

3 蛋鸡育成期饲养误区与纠正(1)不重视后备母鸡特定的生长规律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应抓住重点,使后备母鸡的开产体重、骨骼发育、性成熟时间这三个决定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步。

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

从16周龄之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小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

对发育后期在夏季的鸡群特别需要注意,因为夏季耗料少,体重增长和卵巢发育受影响,而使小母鸡开产推迟。

(2)不重视育成期母鸡体重变化育成鸡17~18周龄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无产蛋高峰、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蛋重小。

育成期由于受转群和免疫等影响,鸡群采食量减少,增重停止或减慢。

可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也可使用少量清水喷于料槽中或每天增加饲喂和匀料次数,刺激鸡群采食,增加采食量,确保体重的增长。

(3)不重视育成期母鸡骨骼发育指标比体重指标更关键,育成期的母鸡体重是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同时,为高产储备能量;育成期的体重还可直接影响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及产蛋高峰维持期;而母鸡的骨骼发育情况的优劣对蛋鸡产蛋期的产蛋成绩也呈正相关。

育成期的母鸡的跖骨长度的大小与母鸡开产后的产蛋成绩呈正相关。

因此,育成期的母鸡跖骨长度的大小对于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育成期的母鸡体重对于日后母鸡的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

(4)不重视后备母鸡的均匀度后备母鸡的均匀度是指体重和跖骨长度两个方面,对于日后母鸡的产蛋高峰的大小、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蛋重、饲料利用率均有重要影响。

育成期母鸡无论是体重均匀度或跖骨长度均匀度,每提高1%,均可使每只母鸡在一个产蛋周期内平均增加4枚鸡蛋。

后备母鸡的体重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10周龄时≥70%,15周龄时≥75%,鸡群的体重平均数与标准体重的差异≤5%;后备母鸡的跖骨长度均匀度具体要求是:7周龄时≥75%,10周龄时≥80%,13周龄时≥90%,14周龄时≥95%。

4、蛋鸡开产前的准备工作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①入笼日龄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②选留淘汰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③分类入笼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如过小鸡装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南侧中层笼内,适当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过大鸡则应适当限饲。

按鸡笼容纳的鸡数,每个单笼一次入够数量,避免先入笼的欺负后入笼的鸡。

(3)免疫接种开产前要进行免疫接种,这次免疫接种对防止产蛋期疫病发生至关重要。

免疫程序合理,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疫苗来源可靠,保存良好,质量保证;接种途径适当,操作正确,剂量准确。

接种后要检查接种效果,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接种效果,使鸡群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来防御疾病的发生。

(4)驱虫开产前要做好驱虫工作,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

(5)光照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缩短光照则会抑制性激素分泌,因而也就抑制排卵和产蛋。

通过对产蛋鸡的光照控制,以刺激和维持产蛋平衡。

此外,光照可调节后备鸡的性成熟和使母鸡开产整齐,所以开产前后的光照控制非常关键。

现代高产配套杂交品系已具备了提早开产能力,适当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鸡开产时间适当提前,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

体重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2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而体重偏小的鸡群则应在18~20周龄时开始光照刺激。

光照时数应渐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时间过长,易引起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产生啄癖,过弱则起不到刺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