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合集下载

小数点位置移动(二)

小数点位置移动(二)

0.032
1、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课本第44页做一做)
4.8
0.735
4.8×10= 48 4.8×100= 480 4.8×1000= 4800
0.735×10=7.35 0.735×100=73.5 0.735×1000=735
12.6
12.6×10=126 12.6×100=1260 12.6×1000=12600
(课本第47页第9题)
4、
根据抽查,这批产品每 100件中达到一等品标 准的有82件。
这批产品一共有1万件,达到 一等品标准的大约有多少件?
10000÷100=100 82×100=8200(件)
答:达到一等品标准的大约有8200件。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还有什么疑问?
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解决问题
把下面的数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1 10
、1 100
、10100。(课本第44页做一做)
93.5
500
9999
93.5÷10=9.35 93.5÷100=0.935 93.5÷1000=0.0935
500÷10=50 500÷100=5 500÷1000=0.5
9999÷10=999.9 9999÷100=99.99 9 可以换多少美元?
1元人民币可以换 0.1418美元。
阅读与理解
1元人民币可以换0.1418美元。 1万元人民币
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
分析与解答
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
人民币
美元
1元
0.1418美元
1万=10000
10000个0.1418
回顾与反思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

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

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四: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教学内容:教科书61—63页。

二、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将在次基础上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的知识。

五、学情分析:六、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七、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九、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

十、教学用具:小黑板。

十一、课时安排:1课时十二、教学过程:(一)、反馈预习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

这是什么知识?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

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35.67 3.567356.7 3567比较大小.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位一、小数点移位的概念。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时,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例如,将3.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32.5,32.5是3.25的10倍。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把2.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为210,210是2.1的100倍。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例如0.5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560,560是0.56的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例如,56.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5.67,5.67就是56.7的(1)/(10)。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

像78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7.89,7.89是789的(1)/(100)。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例如45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4.56,4.56是4560的(1)/(1000)。

二、小数点移位在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1. 长度单位换算。

- 例如: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厘米 = 10毫米。

- 把3.5米换算成厘米,因为1米 = 100厘米,这相当于把3.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350厘米。

- 再如,将560毫米换算成米,因为1米 = 1000毫米,所以要把5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56米。

2. 质量单位换算。

- 1千克 = 1000克。

- 把2.3千克换算成克,就是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2300克。

- 若把4500克换算成千克,就要把4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4.5千克。

三、小数点移位的计算。

1. 乘法中的小数点移位。

- 在小数乘法中,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动知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动知识教案

作为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小数点移动知识是许多孩子们经常出现困惑的地方。

本篇教案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数点移动的相关知识,以便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领域的规律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移动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掌握如何通过基本运算法则来准确地移动小数点;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数点移动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掌握如何通过基本运算法则来准确地移动小数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熟练地解决小数点移动的问题。

四、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彩色粉笔;2.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二、带领学生观察数值变化老师出示类似如下的题目:(1)100.2÷10(2)245.62×0.1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们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值变小;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值变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移动的基本概念和步骤,掌握如何通过基本运算法则来准确地移动小数点。

通过给学生讲解如下步骤:1.将小数点后移:在数值后面加上一个“0”;2.将小数点前移:在数值前面加上一个“0”。

并通过讲解题目的解答过程,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具体方法和规则。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1.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探究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通过实例的演示,引导学生预见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和方法;3.利用开放式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小数点移动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掌握了如何通过基本运算法则来准确地移动小数点。

同时,本课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数值变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和方法,接着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最终通过问题解答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 小数点移动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  小数点移动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
人教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教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第 4 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TB 小初高题库
人教小学数学
第 5 课时 小数点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 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 学 过 程】
TB 小初高题库
人教小学数学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 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 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 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l000 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 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书上补充完整) 4.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 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 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 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 10 倍,移动两 位,变化倍数是 100 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 是 l000 倍...... 5.练习:P44 上面的做一做 6.小结: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 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 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 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 10 倍,移动两
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0.09 米=90 毫米,原数扩大 10 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 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9 米=900 毫米,原数扩大 l00 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 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9 米=9000 毫米,原数扩大 1000 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 位? 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 点上省略号。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 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l0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00 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教案】】

第2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教学内容教科书P44例2,完成P44下方“做一做”,P46“练习十一”第2~5题。

▷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或缩小为原数的101、1001、10001……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把握新学问。

3.培育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的有关学问,你知道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吗?【学情预设】预设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预设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师: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今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44例2(1)。

(1)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怎样列式呢? 【学情预设】0.07×10,0.07×100,0.07×1000。

(2)探究解题方法。

师:假如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倍,结果是多少?谁能说一下?【学情预设】预设1:把0.07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它乘10,结果是0.7。

预设2:把0.07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结果是0.7。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不是太抽象,可以引导学生在弄清楚题意的基础上独立探究,经历转化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规律,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1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1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材第43、第44页的内容及第46页练习十一的第1~5题。

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归纳“规律”的过程,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3.通过交流总结,获得成功体验,渗透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师:讲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父!”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

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

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内容,从中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生:金箍棒的长度越变越长,由0.009米变到9米……师:同学们,由0.009米变到9米,小数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它为何如此重要。

(板书课题: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1.探究规律。

师:0.009米变了几次才变到9米的?我们能不能把它的长度改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板书)0.009m=9mm0.09m=90mm0.9m=900mm9m=9000mm师:请同学们分别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观察上面4个等式,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是什么?生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数位顺序表:
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
(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
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二、导入:
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出示题目).
●三、新授:
(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1.(每组一个学具袋一个表),请组长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学具按照表上的要求,边摆边填,并找出规律.
2.反馈.
3.说说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
0.6m→6m原数扩大10倍.
0.6m→60m原数扩大100倍.
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
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
①、因为6m的6在个位,0.6m的6在十分位,个位和十分位进率是10,所以原数扩大了10倍.
②、还因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变成6m,原数扩大10倍.
6.从0.6m→60m,扩大100倍,道理是什么?从0.6m→600m,扩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
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
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
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
8.老师板书“右移扩”.
(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
2.反馈:
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
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
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
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
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
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
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
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
(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
2.小组熟读规律.
3.老师有一问题,请教大家.
(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
(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应记住在移动小数点时要注意添0去0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
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 ]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二)根据箭头指向,请说明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
(三)电脑出示练习
1.师出生答:34.81→3.481 1.34→134
2.师出生答:(可进行比赛游戏)
3.师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叫——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