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知识介绍(一)

合集下载

税收基础知识[1]

税收基础知识[1]
税收基础知识[1]
(三)财产税的纳税地点 要根据财产的形态来决定。
率(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率累 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
税收基础知识[1]
定额税率(Fixed Rate):是以实物计量单 位为标准确定的计税比例。分为单一定额 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 类分级定额税率等。
【举例】对盐征收的资源税:固体盐1060元/吨;对烟征收的消费税150元/每条; 车船使用税的乘人车:60-320元/每年
税收基础知识[1]
四、纳税环节
l 税法规定的纳税环节是指征税界定在哪个环节征税 的问题。
按照不同征税对象的性质来看:
1. 有商品的流转环节(流转税); 2. 所得的形成环节(所得税); 3. 也有财产的保有环节(财产税); 4. 行为的发生环节(行为税)等。 l 按照某种税征税环节多寡来分: 1. 一次课征制:消费税税法就规定只在生产环节缴纳
税收基础知识[1]
八、违章处理
l 是税法规定的对税务征纳过程中, 对纳税方和征税方违章行为给予的 处理。
税收基础知识[1]
违章行为的认定:
l 偷税——纳税人通过欺诈、隐瞒的手段, 如套开发票、隐瞒收入、更改帐簿甚至销 毁帐簿等方式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
l 抗税——纳税人拒绝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 纳税义务。如:以各种理由拒绝办理纳税 申报和提供纳税资料;以各种理由抵制税 务机关的纳税通知;拒不接受税务机关的 纳税检查,甚至威胁围攻、暴力殴打税务 执法人员。
的收入只差20元,税款却相差107元?
总结: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各自的特点:
l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在应纳税所得额 的级距的临界点出现税负极不合理现象。
l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较复杂,但税负合理。我 国现行税制使用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税收的定义和分类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税基,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收入和行为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 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通过征税目标征收税款,纳税人并不是直接向税务主体缴纳税款。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企业或个人的交易环节实施税收,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间接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 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

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纳税人需主动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直接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按征收主体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按征税对象分类- 个人税:对个人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

- 企业税:对企业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第二章: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收必须依法征收和使用,合法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必须依法制定税法,履行法定税收程序,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公正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在税收征收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过度负担纳税人或偏袒某一群体。

3. 简易性原则税收征收的程序和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简易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政策和税法应当避免复杂繁琐的规定,使纳税人能够容易理解和遵守税法。

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应当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益。

第三章:税基与税率1. 税基的概念税基是指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等可以作为征税依据的基础。

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梳理(一)

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梳理(一)

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3.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3.按税法的地位分类:税收通则法(共同性问题);税收单行法(某一类问题)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一国范围内);国际税法(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三、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中国税制必背知识点大一

中国税制必背知识点大一

中国税制必背知识点大一中国税制必背知识点税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国大一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税制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中国税制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一、税收分类根据征收主体不同,中国税制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中央税主要由中央政府征收,包括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地方税则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如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居民个人按照其取得的各项收入,缴纳的一种税收。

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应当对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各项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则按照国际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

三、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依法缴纳的税费,征税对象为企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境内和境外的所得额中,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则按照国际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

四、增值税增值税是指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计征的税。

在中国,增值税是国家重要的间接税种,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根据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具体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纳税人类型,税率也有不同的档次。

五、消费税消费税是按照特定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销售额或数量计征的税。

消费税适用于特定的消费品,如高档烟酒、汽车、珠宝首饰等。

根据消费税法规定,消费税可由生产、流通、零售环节的纳税人缴纳。

六、资源税资源税是指对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进行征收的税费。

资源税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税种,可以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来调节环境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七、关税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中国对进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税率的关税,以调整国内经济状况,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八、其他税种除了上述主要税种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税种,如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税收知识点

税收知识点

税收知识点一、税收定义税收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法向个人或企业无偿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二、税收原则1. 公平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应当保证纳税人之间的公平,即在相同条件下的纳税人应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

2. 确定性原则:税收的种类、税率、征税对象和税收优惠政策等都应当明确,以便纳税人了解和遵守。

3. 便利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应当方便纳税人,减少其在税务处理上的时间和成本。

4. 经济性原则:税收制度应当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税种分类1. 按照税收对象分类:- 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等,主要针对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环节征税。

- 所得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针对个人或企业的所得征税。

- 财产税: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针对个人或企业的财产征税。

- 行为税:如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针对特定的经济行为征税。

- 资源税:如矿产资源税、水资源税等,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征税。

2. 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的税种。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的税种。

-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收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的税种。

四、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关于税收征收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

它包括税种设置、税率确定、征税对象、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五、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发展,政府通常会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可能包括减免税款、提高扣除标准、降低税率等。

六、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它包括税务登记、账务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环节。

七、国际税收国际税收主要涉及跨国公司和个人的税收问题,包括双重征税、避税和税收信息交换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通常会签订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

税收基础知识讲解

税收基础知识讲解

税收基础知识讲解税收基础知识包括以下方面:1. 税法: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2. 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

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和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3. 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其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4. 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5. 征税对象:也称为课税对象,是税收法律的客体。

6. 税率:是计税的“尺寸”,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7. 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

8. 纳税环节:是指税法上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9.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10. 纳税地点:是根据各个税种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11. 税收优惠:包括减税和免税,也包括起征点和免征额。

12. 法律责任:税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3. 中国现行税种:税务机关征收的有16种,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环境保护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以查阅中国财税法网等网站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1 税收基础知识

1 税收基础知识
5)、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全国统一税法,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
制定优惠
6)、税收减免权高度集中: 税法规定之外,一律不得减免税。
二、 我国税收机构设置和征管范围划分
中央政府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局系统
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税务局 地区、地级市、自治 州、盟国家税务局 县、县级市、旗
省级人民政府
地方税务局系统
地方国企、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
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3、 地方财政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
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契税、耕地占 用税。
在少数地区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但
在大部分地区,由地方财政部门征收和管理。
可以对税务机关、税务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 监督检举 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5、申请延期申报权 纳税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 6、延期缴纳税款权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延 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7、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资源税、
契税、烟叶税、印花税等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
(1) 增值税(不包括海关代征的部分) 中央75% (2) 营业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 的营业税归中央 (3)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 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 央占60% (4) 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归中央,其余与企业所得 税同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税收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

税务常识知识点总结

税务常识知识点总结

税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个人所得税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

非居民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83天的个人。

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扣除其他费用后的金额。

适用税率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所得适用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标准。

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包括纳税前的信息申报和纳税后的税款申报。

纳税前的信息申报是指纳税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要求及时向税务机关上报相关个人所得税信息。

纳税后的税款申报是指纳税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要求按期向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并按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4.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特定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特定规定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特定情形。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特定情形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予以特定规定。

二、增值税1. 增值税的税率和应税项目增值税的税率包括一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

一般税率是指适用于一般货物和劳务的税率。

低税率是指适用于少数商品和劳务的税率。

零税率是指适用于出口货物和国际运输、邮政服务等的税率。

2. 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包括货物和劳务的销售、修理、加工、委托加工、租赁、无形资产转让、建筑安装和其他应税项目。

增值税的免税项目包括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性生活物资自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物保护和其他免税项目。

3. 增值税的纳税人和纳税申报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知识介绍(一)
1. .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三)税目和税率
(四)计税依据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七)纳税期限
(八)纳税地点
2.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就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应纳税所得额课征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征收方式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源泉扣缴
(八)特别纳税调整
(九)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
(十)汇总纳税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应税矿产资源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于1994年1月1日施行。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三)税目和税额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六)纳税期限
(七)纳税地点
(八)代扣代缴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经修订后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三)计税依据
(四)税额标准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纳税义务发生和终止时间
(七)纳税期限
(八)纳税地点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向房屋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于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征税范围
(四)计税依据
(五)税率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纳税义务发生和终止时间
(八)纳税期限
(九)纳税地点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于2008年1月1日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计税依据
(四)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七)纳税期限
(八)纳税地点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并取得增值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三)计税依据
(四)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印花税是对我国境内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的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于1988年10月1日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三)计税依据
(四)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纳税期限
(七)缴纳方法
(八)核定征收
(六)纳税期限
(七)纳税地点
(八)预征、清算与核定征收
车船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以下简称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额标准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五)纳税期限
(六)纳税地点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经修订后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三)计税依据
(四)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七)纳税期限
(八)纳税地点
烟叶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收购晾晒烟叶、烤烟叶的单位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于2006年4月28日起施行。

(一)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三)税率、应纳税额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五)纳税期限
(六)纳税地点
教育费附加是为加快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依据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税额而征收的一种专项附加费。

现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经修改后自2005年10月1日施行。

(一)缴费人
(二)计征依据、费率和应缴费额的计算
(三)申报缴纳
(四)其他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