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美苏争霸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共27张PPT)

表现4.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 表现①朝鲜战争
表现②越南战争
美国投下800万吨炸 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 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 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 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 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 重,战争历时十几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 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 美元。
3.影响: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解析:丘吉尔“铁幕演说”对冷战的兴起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开了冷战的序幕;D项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B项马 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A项是美国推 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答案:C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
美国:经济军事大国。 苏联:政治军事大国。
美
苏
2.“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
(1)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
(1(924)6政年治) 上对抗:
美国: 提出“杜鲁门主
苏联: 成立“共产
义”(1947年、内容、特点两.)极对峙(党冷和工战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封锁:材料 格局最终形成
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
苏联:成立经济
(内容、目的、作用、实质)
互助委员会
(4)军事上扼制:
美国: 建立“北约”组
苏联:建立 “华约”组
织
(主要国家、性质织、影响)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①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1.全面冷战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解析: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旨 在控制和扶植西欧,对付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这造成了欧洲的分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优质课件 (共21张PPT)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一Hale Waihona Puke 美苏争锋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1.从盟友到对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是对1945 年-1991年间国 贸出口额占世界 1/3 ;黄金储备量占世 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界3/4; 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 军事方面:战前仅居世界第 16位,战后 1. 历史背景 于1945年初美、英、苏 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垄断了原 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 子弹, 拥有 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 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的框架 舰, 1000 多艘其他战舰,56个国家有 (二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 驻军,近500个军事基地 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 另外还控制联合国 ② 美苏实力均衡 雅尔塔会议。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 实力仅次于美国; ④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认 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1949年苏联爆炸 为苏联成为其实现霸权主义的障碍 际关系新体制 了第一颗原子弹, ⑤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在反法西 事实上确立了美苏势力范 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 围,美苏两分天下 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 的政治威望
C)
【2010年淮北第二次模拟考试】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 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 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二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一 美苏争锋
一Hale Waihona Puke 美苏争锋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1.从盟友到对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是对1945 年-1991年间国 贸出口额占世界 1/3 ;黄金储备量占世 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界3/4; 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 军事方面:战前仅居世界第 16位,战后 1. 历史背景 于1945年初美、英、苏 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垄断了原 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 子弹, 拥有 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 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的框架 舰, 1000 多艘其他战舰,56个国家有 (二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 驻军,近500个军事基地 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 另外还控制联合国 ② 美苏实力均衡 雅尔塔会议。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 实力仅次于美国; ④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认 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1949年苏联爆炸 为苏联成为其实现霸权主义的障碍 际关系新体制 了第一颗原子弹, ⑤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在反法西 事实上确立了美苏势力范 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 围,美苏两分天下 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 的政治威望
C)
【2010年淮北第二次模拟考试】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 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 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二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霸》课件 (共34张PPT)

推进新课
‚冷战‛的开始: 自 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主 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 学 习 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 的开始。
推进新课
马歇尔
推进新课
马歇尔计划:
原因: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社会动乱,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自 目的:以美援为手段,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主 学 内容:美国4年内向欧洲提供224亿美元援助; 习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进入
代理人战争等;
‚热战‛:直接的军事对抗,实际上是‚冷战‛的结 果,属于‚冷战‛影响的一部分。二者的相同之处在 于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不安。
推进新课
德国柏林墙
推进新课
柏林危机: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8年6月,
美英法决定在合并后的德国西占区和柏林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这
推进新课
相同点:
自 背景: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 主 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的形势之下。 学 习 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 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推进新课
杜鲁门主义 直 接 原 ‚希土危机‛ 因 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 主义秩序面临威胁 政治、经济援助 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经济援助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西欧国家,联合西欧反共反苏
成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推进新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丘吉尔铁幕演说
推进新课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自 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 主 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学 习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9.1 美苏争锋 课件(共30张PPT)

战后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两国 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
苏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雅尔塔体制确立,实质美苏根据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美
1、历史背景: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 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材料一: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 30艘航空母舰 取美国制度”。 近500个军事基地 —— 杜鲁门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 相当于美国的 30% 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 苏军总数达 1140万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 斯大林 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 53年试验氢弹成功
美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苏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义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 1949年1月,莫斯科,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苏联: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苏联:经济互助 委员会
美
2、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苏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1947、3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1947年) (4)军事组织上对抗: 美国: 北约(1949年)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1947、9 苏联:经济互助委 员会:(1949年)
转折点:杜鲁门主义;意味着美国要称霸世界,充当世 界警察。 目标: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称霸世界
美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1)揭开美对苏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美苏争霸(历史PPT教学课件)

缓 和
紧 张 苏 美
赫鲁晓夫访美 戴维营精神
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对话谈判,和平战略
对外 政策
政策变 化原因
苏
美
苏实力增强
实力相对下降
柏林墙的修筑表现出美苏双方在两大阵营的对 峙中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反应了什么实质? • 苏联:对西方的渗透虽然采取了十分强硬 的态度,但也表现出其在竞争对峙中缺乏 信心、不得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以稳固统治 的现实; • 美国:对苏联一方的做法虽然十分恼怒, 但最终选择了沉默,面对既成事实,并未 因此激化矛盾。 • 实质:是双方军事对抗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原因:
苏联:
积极进攻战略 表现:
经济增长缓慢 军事力 美国:(尼克松主义) 量相对下降 侵越战争 尼克松主义 战略进攻转为 从越南撤军 史实: 战略防御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杜鲁门主义
和
尼克松主义
欧洲为中心的
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转为战略防御 越战失利
经济增长缓慢
全球性进攻战略
小规模局部战争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TMD
NMD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re Missile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 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 划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 境,美国企图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第3课 美苏争霸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纵览图示
两极初成 阵营对峙 争霸初期 50中 多极化 80末 现在 争霸中期
1945
高一历史美苏争霸PPT优秀课件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美苏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
美苏双方的战略出发点有哪些?
的对方 3。如何巩固在自己领导下的联盟 4。如何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加入己方阵营
(仅供参考)
你们的思路非常出色!
世界将要走向何方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课件 美苏争霸
序
美苏争霸 的形成
美苏双方 的战略出发点
美苏争霸三个 阶段的概况
二二战战结结束束后前,,世界世出界现的了重两个心权在力欧中洲心
$$ $$ $$ $$ $$
1945年 1953年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工作在战后,
50年代后期 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美苏争霸ppt课件

1.时间: 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 2.争霸态势:苏联攻,美国守
原因:
①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②越战大大消耗美国国力
1.时间: 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 2.争霸态势:苏联攻,美国守
原因:
①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②越战大大消耗美国国力 ③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1.时间: 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 2.争霸态势:苏联攻,美国守
3.此时期争霸的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
4.关系缓和的史实:
4.关系缓和的史实: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4.关系缓和的史实: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影响:
4.关系缓和的史实: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影响:
①促使美苏关系暂缓,是苏联推行苏美合 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
1.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2.形成原因:
艾森豪威尔的“软化”政策 美: 肯尼迪的“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 和平战略 苏: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3.此时期争霸的特点:
1.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2.形成原因:
艾森豪威尔的“软化”政策 美: 肯尼迪的“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 和平战略 苏: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背景: 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
1.时间: 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 2.争霸态势:苏联攻,美国守 3.美苏缓和:
背景: 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 表现:
1.时间: 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 2.争霸态势:苏联攻,美国守 3.美苏缓和:
背景: 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 表现: □限制、裁减核武器;
1.时间: 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 2.争霸态势:苏联攻,美国守 3.美苏缓和: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霸(共59张ppt)

(3)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一个超级大国会视另一个超级 大国的任何行动为可能的侵略和 挑衅……更有甚者,资本主义民 主政治和马列主义的共产体制之 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 对。”(帕尔默:《现代世界 史》)
2、两极格局如何形成(过程)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3) 阅读教材 154页“资 料卡片”
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
柏林墙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 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
“柏林墙是阻止 西方帝国主义侵 略的篱笆,德国 工人阶级修起这 堵墙后,恶狼就 再也别想闯进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 了!”(赫鲁晓 夫)
柏林墙并非牢不可破,曾经有人乘坐热气球从 墙上飘过,成功逃到西方,还有人以14辆载重 卡车同时撞倒墙体得以逃脱,还有36名学生用 半年时间挖地道145米逃到西方。在柏林墙修 建后的28年里,先后有187868人逃跑成功,但 也有254人在逃跑时被击毙。曾经有人乘坐一 辆公共汽车撞倒墙体,后被两墙间的防汽车壕 卡住,旋被自动炮击毁。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 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 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 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 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 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 治疗。
第一节
美苏争锋
•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两极对峙何以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制
1945年2月,美、英、 苏三国首脑在克里米 亚避暑胜地雅尔塔举 行会议,对战后国际 格局作出安排
彻底打败德国、日本,防止 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美苏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
美苏双方的战略出发点有哪些?
1。如何巩固和保持在二战中和战后初期形成的优势地位 2。如何打击和削弱自己的对方 3。如何巩固在自己领导下的联盟 4。如何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加入己方阵营
(仅供参考)
你们的思路非常出色!
世界将要走向何方
高中历史课件 美苏争霸
序
美苏争霸 的形成
美苏双方 的战略出发点
美苏争霸三个 阶段的概况
二二战战结结束束后前,,世界世出界现的了重两个心权在力欧中洲心
$$ $$ $$ $$ $$
1945年 1953年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工作在战后,
50年代后期 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