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2PPT课件

• “眼看”,是眼睁睁看着的意思,说的 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
10
观点: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意义
•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 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 三句,哪一句更富文学色彩?说明理由。
•
23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王嫱、西施——
“柳腰桃面”
才子都是——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 春花秋月 叙别离——
走近大师
朱光潜(1897--1986)安徽
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清代,桐城出了以方苞、
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
学家,称为“桐城派”。 朱光
潜早年在“桐城派”古文私塾
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后在
英法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
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
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
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理由。 •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17
明确
18
第二课时
思考:
一、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因为“斟酌文字”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古人有哪些“咬文嚼字”的实例?
19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让同学们猜谜语:小老鼠钻书柜
咬文嚼字
1
解题导入
咬文嚼字
学生通过查词典释义:咬文嚼字指过 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也可形容卖弄才学或强词夺理 。
《咬文嚼字》2(共59张PPT)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 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1.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2. 水牛赞(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 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33字)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去了: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 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
石也。
的意味
一增一减,大相径庭; 删繁就简,故事少波澜。
增删文字,要慎重。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依
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
“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不禁拊掌称妙。)
为什么?
、 【注】映:映照、辉映 显现;隐:藏匿,不显露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 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①既写出了风的轻微 、柳的纤弱,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的月光中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诗 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 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 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 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 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 词找出来。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学案 (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学案(第二课时)《咬文嚼字》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学习方法:1、探究学习法。
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
重点难点:熟读文本,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例子,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导学内容:一、“你是”和“你这”,哪句表现力更强?1、阅读剧本《屈原》,简述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
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1、阅读理解《史记》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阅读《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3、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潜先生的评论,对此你支持谁?你对改前与改后文字还有什么见解吗?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1、阅读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新课标第一网?。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大全五篇)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一)明确目标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思考其观点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体感知阅读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
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
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承,并不矛盾。
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书设计《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观点:反复修改把握精神实质精益求精不拘于表象侧重点:写作读书角度:态度方法关系:相辅相承,并行不悖附:不求甚解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咬文嚼字》学案 (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学案(第二时)《咬文嚼字》学案(第二时)学习目标:、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分析评价的观点。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
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
重点难点:熟读文本,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文为例子,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导学内容:一、“你是”和“你这”,哪句表现力更强?、阅读剧本《屈原》,简述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
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阅读理解《史记》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阅读《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3、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潜先生的评论,对此你支持谁?你对改前与改后文字还有什么见解吗?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阅读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阅读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新标第一网?。
《咬文嚼字》2优秀PPT教学课件

女儿还不到两岁,表达心情最直观的就是面部的微笑以及不那么娴熟的小跑。尽管小跑起来有些歪歪扭扭,还是可以看出非常激动。 这时候老婆也出来了,最近老婆在准备一项考试,所以应该是早上很早就起来在房间里看书。现在老婆看到女儿出来,自己拿着书到客厅里看。 女儿跑到我跟前,好奇的看着电脑屏幕,双手在键盘上双管齐下,拍打键盘的声音噼里啪啦,非常清脆,也非常高兴。我写文刚好一半,被女儿打断了,就希望她先去客厅自己玩会,我写完再陪她玩。 于是我没有过多和女儿互动,只是机械性的把女儿的小手从键盘上拿开,随便从角落里捡到一个小玩具递给她,把她抱到客厅,然后我就继续坐下来,写文。 期间我发现她可能发现我的冷淡反应,就干脆拿着我刚才递给她的玩具,围到老婆身边,嘴里不那么连贯地说着:“妈妈,看”。时而又自己笑起来,时而把玩具在地上弄出声音,想引起老婆的注意。 当时老婆一边在看书,一遍象征性的回应一下。女儿干脆起来,把双手放在脸上,舌头伸出来收回去。之前女儿看动画片自己学会的这个调皮的动作,每当她做出这个动作,我和老婆都会立刻也做出这个动作回应她,逗她。 但今天,老婆只简单点点头,眼睛还没离开书本。我看到女儿一个人原地走了一圈,然后停在客厅中央,突然间大哭起来。我立刻跑到女儿身边,抱起她,刚才还挂着微笑的脸蛋此刻由于委屈变得扭曲通红。刚才还有一点激情的双眼此刻不断涌出泪水。 老婆也过来了,我们俩不断的安慰着她,和她说话,为刚才我们俩的态度向她道歉。然后女儿转向老婆,喊了一句妈妈,又转向我喊了一句爸爸,立刻开心的笑起来。 孩子们的幸福开心,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简单的多。幸福的含义或许每个人理解不同,给出的定义不同。我们总觉得,要拼命的赚钱,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更多的玩具,更一流的居住环境,更好的营养,这样才是给孩子创造幸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咬文嚼字第二课时PPT模板

老鼠掉进书箱里
•咬文嚼字
jiáo 以牙磨碎食物。【嚼食、嚼蜡】 jué 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咀嚼、嚼血】 jiào 牛羊等动物的反刍。 【倒嚼】
“咬文嚼字” 在《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请选择每句中 “咬文嚼字”
的正确意思:
A、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
C、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山谷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0/11/12
8
“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 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 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1、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
事。( B )
C 2 、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A 3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 5分钟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看看你的分析结果与朱光潜先 生的分析结果有何异同,并思考以下问题:
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 美人: • 才子:
“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史记》李广射虎的改写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之, 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2

【学习过程】
探究案
(一)、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A层)
①修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
②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
①形容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②形容卖弄才学。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③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咬文嚼字”就一定是贬义吗?它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吗?
贬词褒用
文中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实例,品读语言,体会在炼字上的妙处。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004年高考辽宁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说明
(3)“推敲”。
说明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
说明
(5)套语的实例。
说明
三 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巩固提高】
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
(4)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
①、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鲁迅诗)
②、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
(2)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1、课题:8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神妙处何在?
反思栏
【检测反馈】
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亦在。于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佳。”小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小妹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
①他正在撰写一本研究鲁迅的书。
②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研究鲁迅的书。
③咬死了猎人的狗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 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④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咬死了猎人的狗。
(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
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a.如 带 b.横 带 c.入 送 d.挂 入
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锱铢必较:
镞: 岑寂: 尺牍: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杀青:
付梓:
上乘:
【导学释疑】一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
二 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