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是中国大陆一档以语言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

每年,《咬文嚼字》会评选出当年流行语的年度十大,这些流行语通常是在社交媒体、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体中广泛使用并被大众接受的词汇或短语。

以下是2021年《咬文嚼字》评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
1. 蜜汁:这个流行语源自网络热词,形容某些事物或情况令人感到困惑、无法理解,有时也用来指称一些虚假夸张的表达。

2. 奥特曼:这个流行语源自一部电视剧中的对白,用来形容某种特别厉害、强大、出人意料的事物或人。

3. 碰瓷:这个流行语源自交通意外保险诈骗,用来形容一些人故意制造事故或诱导他人犯错,以获取不当利益。

4. 佛系:这个流行语源于一部电视剧,用来形容一种心态,即不焦虑、不追求功利,放松心情,顺其自然。

5. 营养师:这个流行语用来形容某些人干涉他人私生活,以善意或控制为名给予无关的建议或干预。

6. 森系:这个流行语用来形容追求自然、原始、质朴的生活方式或审美趋势。

7. 网红带货:这个流行语用来形容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得名气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广销售产品。

8. 食蕉:这个流行语源自网络追剧文化,用来形容追剧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表示剧情紧张悬疑,让人忍不住接着看下去。

9. 番茄:这个流行语源自一部电视剧,用来形容某种意外发生或某种不完美的情况。

10. 吃土:这个流行语用来形容经济拮据或生活困苦,表示手头资金紧张或财物匮乏。

这些流行语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网络平台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交流、表达观点和创造幽默的工具。

它们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的流行趋势和青年群体对语言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的追求。

咬文嚼字 年度十大流行词

咬文嚼字 年度十大流行词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词今年,我们迎来了2022年,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希望,也伴随着新的流行词汇。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流行词成为我们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关注点。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22年度的十大流行词汇,见证这一年的语言风貌和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一、随手拍随手拍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机随手拍摄瞬间景象的行为,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一种热门活动。

通过随手拍,我们能够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分享给他人,也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瞬间。

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热衷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他人的新时尚。

二、口感口感这个词汇原本是形容食物的质感和口味,但在今年却成为了更广泛的描述。

我们不再只是关注食物的口感,也开始用口感来形容其他事物。

比如,一个考试的口感好,即表示考得不错;一个活动的口感不佳,则表示不太成功。

这种以食物口感为比喻的说法,突显了我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评价。

三、佛系佛系流行词源于日本,指的是对事物持淡泊、不强求、不计较的态度。

在如今的快节奏社会中,佛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人们选择拥抱宁静,远离焦虑和烦恼。

佛系也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还逐渐渗透到工作领域,强调从容、平和的工作态度。

四、爆款爆款原本是形容热销产品的意思,但在今年出现了更广泛的使用。

爆款开始用来形容在各个领域迅速走红,一夜之间成为热门的事物,如爆款电影、爆款游戏、爆款音乐等等。

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于瞬间走红的追求,以及对时尚和流行的高度关注。

五、碰瓷碰瓷指的是故意制造事故,以获取经济补偿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

这个词汇源于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一种手法,但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其他领域。

例如,某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利会故意制造用户投诉的情况,即可称之为碰瓷。

这个词汇的流行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规则和道德的关注,以及对欺诈行为的抵制。

六、脑洞脑洞最初是形容作家或者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意,但如今已经成为大众口语词汇。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每年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流行语。

下面是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相关参考内容:1. 不打不相识这是一种形容两个人在打架或者争吵中相互认识、结为朋友的情况。

逐渐演变为不经历一些矛盾和摩擦,无法真正了解对方。

2. 小确幸这是指在生活琐事中寻找、享受到的小幸福。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事物或者情感可以带来满足和快乐。

3. 颜值即正义这是一种形容一个人颜值高,就可以获得各种优势和肯定的说法。

强调外貌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脱单狂魔这是指那些只为了追求恋爱而不断穷追猛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形容对于单身的迫切和无限的耐心。

也是一种流行的自嘲方式。

5. 脑洞大开这是指想象力非常丰富和有创造性的一种状态。

形容思维跳跃并具有独创性。

6. 铁粉这是指对于某个明星、偶像或者品牌非常狂热的粉丝。

形容对于追随者的忠诚和热爱。

7. 佛系这是一种形容那些不追求名利、不焦虑,保持淡定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强调宽容、心态平和,随遇而安。

8. XX年真香这是一种网络流行语,原意是某个产品或者事物非常好,有香气的意思。

后面加上年份,表示该产品或事物在该年非常流行和受欢迎。

9. 安利这是一种口碑推荐,类似于推销的方式。

形容向他人推荐某个产品、电影、小说等事物。

10. 吃瓜群众这是指那些乐于观看并议论他人事件或者事物的人群。

形容那些不直接参与,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热闹的人。

以上是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和趋势,也体现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在了解这些流行语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对待,避免盲从和过度使用,以免流行语成为语言空洞的代替,失去真正的内涵和价值。

2023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2023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2023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1. 元宇宙: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虚拟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

2.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 躺平:躺平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过度竞争和压力的反抗。

4. 绝绝子:绝绝子是一种网络用语,表示非常棒、非常好。

5. 破防:破防是指突破了心理防线,常常用来形容情感上的触动。

6.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视野下的理念,强调各国间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7. 冰墩墩: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以其可爱的形象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8. 绝绝子:绝绝子是一种网络用语,表示非常棒、非常好。

9. 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0. 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中国央行推出的新型货币形式,旨在提高支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咬文嚼字》2023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2023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2023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是一本以言辞文学为题材的杂志,每年都会推出关于流行语的特辑。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的流行语都会有所不同,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对语言的演变需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吧。

1.瘦友们(Shòu yǒumén):这个流行语出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示身材苗条的朋友。

在当代社会,个人的外貌和身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瘦友们用来代表致力于保持良好身材并互相鼓励的朋友圈。

2.古风(Gǔ fēng):古风在2023年成为了音乐、时尚和艺术界的热门词语。

它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古代风格的流行。

古风音乐、古风服饰、古风画作等都迅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3.素颜世界(Sù yán shì jiè):素颜世界指的是不化妆的面孔,强调天然、真实和自然的美。

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人们开始追求素颜美,对于敢于展示真实面貌的女性也有一种新的称呼,素颜女神。

4.佛系(Fó xì):佛系起源于日本,慢慢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它指的是一种悠闲、淡泊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名利,顺其自然。

佛系一词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反映了年轻人对于压力的抵触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5.宜2(Yí 2):宜2音同“一二”,指的是适合的、合适的意思。

在2023年的口语中,年轻人开始使用宜2来形容一件事情、一种活动或是一种风格适合自己,让人舒适和满足。

6.番茄工作法(Fān qié gōng zuò fǎ):这个工作法源自于一种意大利传统的番茄计时器。

番茄工作法在2023年由它的高效性和简易性开始在国内推广。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工作分成25分钟为一周期,并且每个周期之后休息5分钟。

相信番茄工作法将会成为更多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7.快闪婚(Kuài shǎn hūn):快闪婚指的是婚礼筹备时间短、婚礼简单、仪式隆重的新婚方式。

2023年《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原则

2023年《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原则

2023年《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原则一、概述流行语是反映社会变化和文化氛围的重要标志,它们的产生和流行往往折射着人们的关注焦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咬文嚼字》作为我国语言文字权威杂志,自1991年起每年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字领域的盛事。

评选的原则直接关系到流行语的品质和价值,本文将详细阐述《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原则,以期为广大读者和语言文字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原则一:反映时代特征1. 流行语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反映当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流行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应当符合当下人们的关注点和生活体验,具有普遍共鸣和感染力。

三、原则二:普及度和影响力1. 流行语的流行范围应当广泛,不局限于某个地区、行业或裙体,具有普及度和影响力。

2. 流行语的使用频率、覆盖范围以及媒体传播和社交网络传播的影响程度是评定普及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四、原则三:独特性和创新性1. 流行语应当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表达形式,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喜爱。

2. 流行语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上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

五、原则四:传播时效1. 流行语必须是当年新近出现的词汇或短语,不能是多年前已经流行过的词语。

2. 流行语的诞生和传播应当与当年的社会事件、媒体报道、网络传播等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六、原则五:积极进步和正能量1. 流行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应当积极向上,能够传递正能量和社会正气,鼓舞人心,激励人们前行。

2. 流行语要求在传播过程中不产生负面影响,不宣扬低俗、暴力、不良风气等消极和有害的信息。

七、原则六:多样性和包容性1. 流行语应当能够反映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包容,能够代表不同人裙的语言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

2. 流行语的词汇和表达形式应当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能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八、原则七:语言规范和文化传承1. 流行语的表达形式和语言规范应当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不违背语言规范和道德准则。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8—2021)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8—2021)

0 2
二、新常态
0 3
三、打虎拍 蝇
0 4
四、断崖式
0 6
六、断舍离
0 5
五、你懂的
七、失联 八、神器
九、高大上 十、萌萌哒
二、光盘
一、中国梦
三、倒逼
四、逆袭 五、微××
六、大V 七、女汉子
九、奇葩
八、土豪
十、**
一、正能量 二、元芳,你怎么看?
三、舌尖上 四、躺着也中枪
0 1
五、高富帅
0 2
六、中国式
0 3
七、压力山 大
0 4
八、赞
0 5
九、最美
0 6
十、接地气
一、亲 二、伤不起
三、hold住 四、我反正信了
0 1
五、坑爹
0 2
六、卖萌
0 3
七、吐槽
0 4
八、气场
0 6
十、忐忑
0 5
九、悲催
0 1
一、给力
0 2
二、神马都 是浮云
0 3
三、围脖
0 4
四、围观
0 6
六、拼爹
0 5
代活力
在“十大流行 2
语”中感悟 2019年
3 “十大流行语”
彰显网络文明 在提升
4 每个流行语都
坦露了时代秘 密
5 2013热词,为
中国力量 “**”
作者介绍
这是《《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8—2021)》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8—2021)》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咬文嚼字》2021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2021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2021十大流行语一、引言在每年年末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回顾过去一年中流行的词汇和用语。

这些词汇和用语在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传播和应用,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和潮流。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词汇和用语开始在人们的口中流行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挖掘出2021年的十大流行语,并解释它们背后的含义和由来。

二、2021十大流行语1. 新基建新基建是2020年以来开始流行的一个词汇,它指的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基建的概念涵盖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是我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

这个词汇反映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2. 双循环双循环是2020年底以来成为热门话题的流行词汇,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这个概念首次提出在今年的“两会”上,并被定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新理念,意味着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内需市场和创新驱动,同时更加开放对外合作,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 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2021年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汇,指的是减税和减费政策的合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坚决推进减税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双减政策成为了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是我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

4.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和流行用语,它指的是我国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旨在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

今年,我国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宣布全国脱贫,脱贫攻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个词汇反映了我国提出的全球减贫治理理念,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5. 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2021年开始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它指的是由我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便于支付、结算和清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

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

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

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

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

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

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结合,进而分析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包括网络流行语本身的特点、政治经济的催生、热点事件的促使、多元文化的诱惑、大众传播的多样化、社会交际圈的分化、网络民众的积极性,而对于流行语的影响,作者分别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加以辩证看待。

兰金梅《流行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钦州学院学报, 2014.7)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蕴含的文化心理,认为流行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们注重类比的思维方式、映射了人们的联想心理和滞后心理、凝聚着人们从众入时心理、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层面的社会心理、呈现出母语优越和形象优先的造词心理。

对2014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主要从词汇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展开。

吴冰沁《2014年十大流行语的词汇学研究》(2015.10)从词汇学角度分析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词义生成方式,总结了2014年十大流行语的几个特点:来源广泛政治性强、结构多样语言简练、推陈出新形象生动、时效性强前途未卜。

丁祥倩《从语法化角度看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以2014年十大流行语为例》(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7)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进行语言学层面的解读,认为流行语的生成方式有隐喻、转喻、主观化、推理,而流行语的流行缘由有高频使用、语言接触、创新表达、交际原则等。

作者认为语法化是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之一并会成为一种生成趋势,对于这种生成方式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既要给予关注又要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切忌滥造滥用。

对2015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有谢娜娜《2015年十大流行语的特征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6),该文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结构、词义生成方式、语言特点,认为2015年十大流行语主要来源于网络和政经领域,结构上以词为主且构词方式多样化,短语形式则相对较少;词义生成方式主要有旧形新义、旧形旧义、新形新义、旧义新形4种类型;呈现出网络性强、亲民性强、创新性强和时代性强等特点。

学者对某一年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流行语生成、特征、传播、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这类研究较为细致,能够全面反映当年流行语的面貌特征。

不足之处在于此类分析多停留在浅层分析,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还较为少见,不利于发现流行语的内在规律和普遍特征。

二.对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综合研究
社会在发展变化,政治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热点事件不断出现,导致流行语不断更新。

每年的十大流行语各有特色,但把历年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历时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规律。

王婷《流行语的认知机制分析——以咬文嚼字版十大流行语为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机制从深层次探究了2012——2015年十大流行语的意义建构,作者先按构词法对40个流行语进行分类,分别归纳为旧形新义式、缩合式、借用式、合成式、句子式、谐音式六个类别,探究各类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发现:旧形新义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重新分析、缩合式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概念转喻、合成式流行语的意
义建构机制为概念整合、借用式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概念转喻和概念整合、句子式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谐音式是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概念隐喻。

潘苏悦《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探析——以2009-2012年十大流行语为例》(学术探索2013.12)从变异语言学的角度探析了历年十大流行语语音、语法、语义的变异现象。

刘懿《流行语模因的类型和特点——以近五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例》(广州大学学报2014.4)运用模因论把2008——2012年50个流行语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基本类型,基因型又分为同义同形、同义异形两种,表现型又分为同音异义、同形联想、同构异义。

在类型上,基因型和表现型所占比例平分秋色,发展较为均衡;从特点上来说,基因型的同义同形和表现型中的同形联想多为简单模因,使用时激活缺省语境。

基因型中同义异形和表现型中同构异义则多能与新的语境结合,产生新的模因复合体。

李靖《流行语之生成理据考察——以咬文嚼字公布的流行语(2008-2012)为例》(现代语文,2013.7)对2008-2012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理据进行了考察,提出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在此基础上又把内部理据分为形态理据、语音理据、语义理据,把外部理据分为拟声理据、拟像理据、临摹理据、省力理据。

这些学者对历年十大流行语的认知机制、语言变异、模因、生成理据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不同年度十大流行语共同的内在规律。

此类研究非常有价值,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对流行语的规范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自身的新颖度,是人们创造力的发挥,也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众情感的载体,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大众心理。

但流行语也有些语用问题,比如过于追求新奇和创意、使用不规范等。

所以语言学专家对流行语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大大地促进了汉语的发展;反对者认为这对规范的汉语是一场挑战,大大伤害了汉语的纯洁性;这两种用法都有其偏颇的一面,对于流行语,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从长远来看,流行语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呈现出优胜劣汰的趋势,那些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流行语终会沉淀下来,成为新的汉语规范的一部分,有些只是昙花一现,终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流行语的出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我们一方面应该对其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提倡正确的语言观和规范观,让流行语不断为汉语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靖.流行语之生成理据考察——以咬文嚼字公布的流行语(2008-2012)为例》[J].现代语文,201
3.7
3.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
4.张陈晨.近十年流行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2
5.刘懿.流行语模因类型与特点——以近五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例
[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6.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1期
7.王婷.流行语的认知机制分析——以咬文嚼字版十大流行语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8.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J].名作欣赏,2014.12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近七年“十大流行语”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研究——以德宏州为例》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C128Y,主持人李秋萍)。

(作者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