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拜耳法赤泥路基施工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拜耳法赤泥筑坝理论分析及实例

拜耳法赤泥筑坝理论分析及实例

拜耳法赤泥筑坝理论分析及实例作者:聂玉岭张珉陈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3期中图分类号:X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88-01赤泥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因而得名。

但有的因氧化铁含量较少而呈棕色,甚至灰白色,从生产工艺上来讲,赤泥分为拜耳法赤泥、烧结法赤泥以及联合法赤泥。

对于赤泥的处置类似尾矿、废渣等一般工业废弃物,有排海、干堆、湿堆、综合利用等。

但目前大多数情况下,赤泥仍然采用陆地堆存的方式,排放的方法也分为水力冲填、干堆、膏体排放等多种。

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出发,为减少土地侵占,节省材料消耗,广大科研院校和设计单位都对赤泥的筑坝工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实际。

总体上讲,对于烧结法赤泥筑坝工艺相对成熟而且应用普遍,对于拜耳法赤泥筑坝仍然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传统意义上认为烧结法赤泥 CaO含量高,在水中会向水泥一样凝结,具有所谓的“水硬性”,水下可以形成堆积能力,并用于堆坝。

而拜耳法赤泥的力学性质接近淤泥,不具备堆积能力。

对于烧结法赤泥的处理,国内大部分生产单位采用类似传统尾矿坝的做法,采用山谷型或者平地型湿式堆场堆存。

初期坝采用土、石等传统筑坝材料,后期采用烧结法赤泥堆坝。

对于拜耳法赤泥的处理,通常采用一次性建坝,类似水库坝,堆存赤泥。

随着高效率、规模化脱水设备的出现以及筑坝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新的堆存工艺被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比如干式堆存、膏体堆存等、同时,很多科研单位对于拜耳法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不少生产单位也对拜耳法赤泥的筑坝工艺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拜耳法赤泥力学特性分析通过与烧结法赤泥的相关性质进行类比,深人分析拜耳法赤泥的各项力学性质。

(1)化学组成。

烧结法赤泥主要成分为60 % -65 % 文石和方解石,其次是蛋白石、三水铝石、针铁矿以及少量的钛矿物、菱铁矿、天然碱和火碱。

拜耳法赤泥“三维排渗筑坝”方法的研究

拜耳法赤泥“三维排渗筑坝”方法的研究

t h e d a m s t a b i l i t y, c o mb i n e s wi t h a i r d r y i n g o n e b y o n e . T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b o u t t h e wa y h a s b e e n c a r r i e d o n, a n d ma k e s s o me c o n c l u s i o n s b y t e s t i n g s t r e n g t h i n d e x e s o f B a y e r r e d mu d s a mp l i n g f r o m t r i a l p o n d : p o u r i n g
a i r pl a c e . The po nd s t a c ki ng r e d m ud f r om Ba ye r pr o c e s s wa s c o ns t r uc t e d wi t h t r a di t i o na l wa y us u a l l y, t ha t was t he da m h a d be e n bu i l t up be f or e t he r e d m ud wa s p i l e d u p i n t h e p on d. T he ma i n di s a dv a nt a ge o f t h e me t ho d i nc l u de d t he bi g gi s h s t ac ki ng a r e a or q ua n t i t i e s of d a m . The d a mmi ng t e c hn ol og y o f t hr e e - di me ns i on a l dr a i na ge i s p r o po s e d,t h a t a do pt s t he t hr e e — d i me n s i on a l d r ai n a ge d i s c ha r gi ng t he i s ol a t e wa t e r a nd r a i nwa t e r, a nd i ns t a l l s t he g e o gr i d r e i n f or c e me n t c o nt r ol l i ng t he de v e l opme nt o f f i s s u r e a nd i nc r e a s i n g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引言赤泥路基是指利用赤泥作为填料进行路基施工的技术,赤泥是一种由粘土、砂和石粉等组成的土壤材料。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赤泥路基施工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赤泥路基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赤泥路基的材料要求1. 赤泥的选择赤泥应选择含水量适中、塑性指标稳定的材料作为填料。

材料应具有较好的细粒度和塑性指标,能够满足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2. 赤泥的处理赤泥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处理,包括干燥处理和筛分处理。

干燥处理可以降低赤泥的含水量,提高填料的稳定性;筛分处理可以排除杂质和过大颗粒,确保填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二、赤泥路基的施工工艺1. 基础处理在进行赤泥路基施工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夯实和加强等。

清理基础可以排除杂物和松散土壤,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夯实基础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强基础可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赤泥填筑赤泥填筑是赤泥路基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填筑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过程中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过大,以保证填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填筑过程中应进行夯实,可采用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夯实,以提高填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 填筑完成后,应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刮平、压实和养护等,以保证路基的平整度和质量。

三、赤泥路基的质量控制1. 施工质量检测赤泥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材料检测、施工工艺检测和成品检测等。

材料检测可以通过取样和实验室测试来确定赤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施工工艺检测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实测数据来评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成品检测可以通过取样和试验来检验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质量控制要求赤泥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材料要求:赤泥的含水量、塑性指标和颗粒分布应符合规定要求。

- 施工工艺要求:填筑厚度、夯实次数和养护期限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赤泥道路施工技术指南

赤泥道路施工技术指南

拜耳法赤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echnical Manial for Construction of Red Mud Highway Subgrade目录前言 (3)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路基施工前应进行的试验评价工作 (7)第三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8)第四章赤泥改性固化处理 (13)第五章赤泥路基施工 (14)第五章赤泥路基的压实工艺 (21)第六章压实标准与压实度检测 (24)第七章石灰土封层 (26)第八章粘土包边 (28)前言赤泥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

一般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因而得名。

根据氧化铝生产工艺的不同赤泥可以分成拜尔法赤泥、烧结法赤泥。

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0.8~1.5吨赤泥。

2014年全国赤泥产生量约8000万吨,利用量约320万吨,利用率4%。

目前我国赤泥累计堆存量超过3.5亿吨。

赤泥的大量堆存,既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又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因此,最大限度的减少赤泥的产量和危害,实现多渠道、大规模的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

然而进行赤泥的综合回收与利用,是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造福于人类社会,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近年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一级公路6000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57.7公里。

基本实现“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网。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取土场的路基填筑材料的紧张和不足,将赤泥作为道路材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筑路填土,降低工程成本,亦为工业废弃料的资源化应用提供一种新尝试,从而节约因工业废弃料堆放所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

为此,我院结合赤泥公路路基特点和现行规范,编写《赤泥填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编写将有力完善填筑施工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直接辅助依托工程设计优化,指导路基填筑施工,而且对今后类似工程建设的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以及质量控制和路用性能检测评价等,提供工程示范。

拜耳法赤泥的处理和利用

拜耳法赤泥的处理和利用

拜耳法赤泥的处理和利用赤泥是氧化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因含有大量氧化铁而呈红色,故被称为赤泥。

据估计,全世界氧化铝工业每年产生的赤泥超过6×107t。

我国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的赤泥量超过600万t ,全部露天堆存,并且大部分堆场坝体用赤泥构筑。

目前,人们日益关注赤泥堆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赤泥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费较多的堆场建设和维护费用,而且存在于赤泥中的碱向地下渗透,造成地下水体和土壤污染。

裸露赤泥形成的粉尘随风飞扬,污染大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造成负面影响,恶化生态环境。

因此,赤泥的综合利用和回收以及合理处理有重要的意义。

拜耳法赤泥的处理有很强有力的经济利益和环保效益。

拜耳法赤泥与适量的石灰混合,经石灰消化、水热处理、煅烧处理和碱液溶出,可从赤泥回收70%以上的Al2O3和90%以上的Na2O,并使不溶残渣中NaO含量降到1%以下。

分离的铝酸钠溶液被送往拜耳法溶出料浆稀释过程,分离的残渣被进一步在750~950℃煅烧,制得活性β–C2S为主的胶凝材料,可用作水泥的活性混合成分。

生产1 t 氧化铝通常排弃1t多的赤泥,但是不管是拜耳法工厂,抑或是烧结法、联合法工厂,目前都尚未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赤泥。

迄今已探明的我国铝土矿,约80%为中等品位即铝硅比5~7、含铁低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我们立足本国资源,成功地开发了单流法管道溶出技术,为经济、有效地处理拜耳法赤泥,使我国氧化铝工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进一步开发低温煅烧工艺。

本文在铝土矿及其拜耳法赤泥加工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回收赤泥中的氧化铝和氧化钠后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水泥的工艺,及建立拜耳–低温煅烧法工艺处理我国铝土矿的可能性。

1 原料拜耳法赤泥:拜耳法赤泥末次洗涤后排送堆场的设备上,再洗涤、烘干,置于干燥器内。

生石灰:化学纯试剂氧化钙,CaO含量不小于96 % ,经研磨,在1 000 ℃煅烧1h冷却后放入密闭瓶中,再置于干燥器内。

拜耳法赤泥填筑路基的工程技术分析

拜耳法赤泥填筑路基的工程技术分析

拜耳法赤泥填筑路基的工程技术分析【摘要】工业生产废渣的再利用是减小资源压力、节约工程成本、加速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与方法。

拜耳法赤泥是工业制取氧化铝所产生的残渣废料,其经化学处理后的物理力学特性对于高速公路路基而言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实际应用中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故在此背景下对拜耳法赤泥填筑路基的工程技术进行分析,寻找其在实际应用与环境保护两者间的最优解,所得经验与结论为路基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拜耳法赤泥;路基;工程技术引言金属铝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制造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铝制品的需求也愈发增大。

但目前工业铝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及大量拜耳法赤泥的产生。

已有资料显示,我国拜耳法赤泥年排放量超过8000万吨,其处理方法一般为干式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因其自身特性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拜耳法赤泥是高速公路路基填筑的理想材料,经化学处理将其中有害金属离子加以抑制后,不但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且可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满足路基填筑材料的技术要求。

本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拜耳法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土地浪费,节约经济成本,加速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1.拜耳法赤泥的工程特性赤泥可因碱性冶铝生产工艺的差别,分为拜耳法赤泥、烧结法赤泥和联合法赤泥三种。

其中拜耳法赤泥作为强碱溶液析出铝元素后的浆状废渣,其主要成份为氧化铁、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钙、铝酸钠等,此外还包含微量的有色金。

而上述元素总中又以氧化铁和氧化铝的占比最大,二者总占比可达到总质量的50%以上,故拜耳法赤泥一般呈现出赤色或褐色。

拜耳法赤泥中颗粒的粒径较小,超90%的粒径介于1.0~10.0μm之间,具有由聚凝体、集粒体和团聚体三级结构构成的胶结孔架状结构,这也使得其一般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同时拜耳法赤泥中富含携带电荷的矿物成份,比重一般在3.0上下,具有较强亲水性,颗粒结合水膜的厚度较大,堆场库存中的拜耳法赤泥天然含水率可达35%以上。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一、引言赤泥路基是指由赤泥填筑而成的路基工程。

赤泥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材料,具有较高的黏性和塑性指标,适合用于路基填筑。

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赤泥路基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确保赤泥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赤泥路基的设计1. 赤泥路基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交通荷载要求,确定路基的宽度、填筑层厚度等参数。

设计时应考虑赤泥的特性,合理选择填筑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赤泥路基的施工1. 赤泥路基的施工应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

首先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勘察和平整,清除障碍物和杂草。

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和平整,确保路基填筑的均匀性和紧密性。

2. 填筑赤泥时,应采用适当的填筑方法和控制填筑厚度,避免赤泥的侧方位位移和变形。

填筑时要注意保持赤泥的含水率,以确保其黏性和塑性指标的稳定性。

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赤泥路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重新施工。

四、赤泥路基的验收1. 赤泥路基的验收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验收内容包括路基的平整度、均匀性、厚度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还应对赤泥的黏性、塑性、抗剪强度等性能进行检测。

2. 验收合格的赤泥路基可以进行后续道路工程的施工,否则应进行修复或重新施工。

五、赤泥路基的维护1. 赤泥路基的维护是保证其长期稳定性的关键。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巡视、排水、除草、防止冻融损害等。

2. 在维护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的变形、裂缝等问题,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同时还要对路基进行定期加固和修补,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六、赤泥路基的应用前景赤泥资源丰富,应用广泛。

赤泥路基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和经济效益,已在许多地方得到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赤泥路基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七、结论赤泥路基应用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证赤泥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赤泥路基可以发挥其优良的工程性能,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耳法赤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echnical Manial for Construction of Red Mud Highway Subgrade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16年12月目录前言 (2)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路基施工前应进行的试验评价工作 (4)第三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第四章赤泥改性固化处理 (9)第五章赤泥路基施工 (10)第五章赤泥路基的压实工艺 (16)第六章压实标准和压实度检测 (18)第七章石灰土封层 (20)第八章粘土包边 (22)前言赤泥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

一般含氧化铁量大,外观和赤色泥土相似,因而得名。

根据氧化铝生产工艺的不同赤泥可以分成拜尔法赤泥、烧结法赤泥。

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0.8~1.5吨赤泥。

2014年全国赤泥产生量约8000万吨,利用量约320万吨,利用率4%。

目前我国赤泥累计堆存量超过3.5亿吨。

赤泥的大量堆存,既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又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因此,最大限度的减少赤泥的产量和危害,实现多渠道、大规模的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

然而进行赤泥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是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造福于人类社会,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近年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一级公路6000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57.7公里。

基本实现“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网。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取土场的路基填筑材料的紧张和不足,将赤泥作为道路材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筑路填土,降低工程成本,亦为工业废弃料的资源化使用提供一种新尝试,从而节约因工业废弃料堆放所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

为此,我院结合赤泥公路路基特点和现行规范,编写《赤泥填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编写将有力完善填筑施工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直接辅助依托工程设计优化,指导路基填筑施工,而且对今后类似工程建设的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以及质量控制和路用性能检测评价等,提供工程示范。

同时,赤泥的合理利用节省了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不仅是技术和经济意义上的新尝试,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以及倡导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公路行业标准、规范,并得到省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并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对“本指南”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在此谨向相关编者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误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我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编者2016年12月编写单位: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协办单位:编写人员:程钰、王林、韦金城、孙兆云、陈婷婷、马士杰第一章总则1.1 为适应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确保赤泥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填筑路基所选用的赤泥,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严禁采用含有有害物质的赤泥用于路堤填料。

1.3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内高速公路新建及改扩建的赤泥填筑路基工程。

且应通过试验论证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1.4 本规程未涉及的条款,应按山东省高速公路招标文件和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1.5 本规程根据山东省公路试验路、相关课题总结编制,在使用中应不断总结完善,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函告编写课题组,以便修订。

在未修订之前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1.6 赤泥地区路基工程应推行机械化施工。

由于赤泥粘聚性高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应抓住有利施工季节,集中调配劳力机具,优化组合,连续施工。

1.7 赤泥路基工程应遵循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集中力量完成一段,防护一段,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1.8 赤泥公路路基施工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对原地表清除的表土应尽可能集中堆于两侧平整带内,以便绿化利用。

1.9 赤泥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法规,节约土地,保护林地、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应尽量以挖作填,减少土地占用。

1.10 赤泥公路路基施工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1.11 赤泥路基施工,应在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条件下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第二章路基施工前应进行的试验评价工作2.1在利用赤泥进行路基填筑前,应进行化学成份和矿物成份分析试验,确定其化学成份、矿物成份、浸出液内有害物质含量、pH值、烧失量等,评价其对水体、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2.2应通过试验,确定赤泥的强度特性内摩擦角 、粘结强度c、压缩系数、膨胀系数、回弹模量和CBR值。

2.3 应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赤泥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4 赤泥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应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

2.5 一般情况下,最大干密度试验每公里不少于一组。

确定最大干密度采用的赤泥试样应和施工路段的赤泥相适应。

施工中如发现赤泥试验特性有变化时,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并补做最大干密度室内试验。

2.6 各施工单位应按规定频率和方法取样,将试样送中心试验室做相关试验,试验报告送建设项目办公室审批后执行。

第三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1 一般规定3.l.1 路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调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按有关程序上报监理部门和业主,并提出修改意见报请设计变更。

3.1.2 根据设计要求和调查的现场实际情况,核实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人员、设备、试验等准备情况,编制较为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批准并及时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必要时应编制赤泥路基施工网络计划。

3.1.3 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讯、电力、水的供应,修建工程所需的临时便道、便桥、预制场地,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并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

3.1.4 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3.2 测量3.2.1 控制性桩号,应进行现场交桩,并保护好交桩成果。

3.2.2路基施工前应按现行有关规范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抽查和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

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应增补点位。

若发现控制点、水准点位于路基施工范围内应移至路基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并设在较为稳定的、长度不少于1.0m 的砼桩上,必要时应设护桩进行保护。

3.2.3路基施工前应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条款规定和《高速公路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路基放样。

1) 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复测。

复测时按设计文件提供的桩号进行放样,复核土方数时不得增减桩号。

2) 根据恢复的中线、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赤泥位置、平整带、弃赤泥位置等具体桩位,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桩上应标明桩号和路基中心填挖高度,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3) 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5m 应复测中线桩,侧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4) 施工期间,每隔一定时间应复测导线点、水准点。

在春融以后必须复测水准点、导线点、控制点等。

5) 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坡挖标志,在不大于200m 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若发现控制桩丢失或碰倒应及时补上。

6) 对取赤泥位置应定点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允许的挖掘深度、宽度和所供应的路基范围桩号。

7) 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0-20m 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8) 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主要控制点、导线点、水准基点等原始控制点。

3.3 试验3.3.1应对路基范围内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3.3.2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对用于路堤填料的赤泥每隔一定距离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3.3.3 用于填筑路基的赤泥、土及用于石灰土封层的石灰应做下列试验项目,其方法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等执行。

(1)赤泥填筑路段试验项目a.颗粒分析试验b.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c.天然含水率试验d.重型击实试验e.强度试验(CBR 值)(2) 土的试验项目a.赤泥路基范围内存在部分土方路段路基工程及粘土包边等项目,施工前应对土做相关试验。

b.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c.颗粒分析试验d.重型击实试验e.强度试验(CBR 值)(3) 石灰土试验项目a.石灰的化学分析,主要包括石灰的有效氧化钙、氧化镁含量。

b.石灰土的配合比设计。

c.石灰土的重型击实试验。

3.3.4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将具有代表性的赤泥试样送交中心试验室,对各合同段赤泥填料的颗粒分析及最大干密度值进行室内试验。

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赤泥颗粒粒径发生变化,应及时取样进行补充相应试验。

3.4 场地清理3.4.1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公路用地放样,由业主办理征用土地手续。

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提出临时用地计划,并绘制用地平面图及用地划界表,送交有关单位办理拆迁及临时占用土地手续。

3.4.2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坟墓及其它建筑物,均应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或改造;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护。

3.4.3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替处理。

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碾压密实。

3.4.4 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腐土厚度决定,清出的腐土应集中堆放。

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面后,应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才可进行填方作业。

3.5 试验路段3.5.1 鉴于目前尚无完整系统的赤泥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和指南,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根据本规程有关条款规定,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进行试验路施工,熟悉和掌握赤泥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指导大面积施工。

3.5.2 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3.5.3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应和将来全线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施工机械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