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打造“中国皱椒之乡”全面推进大方辣椒产业发展

打造“中国皱椒之乡”全面推进大方辣椒产业发展

打造“中国皱椒之乡”全面推进大方辣椒产业发展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年第05期贵州省大方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是农业部授予的全国皱椒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县、贵州省辣椒出口基地县,皱椒产品是我国七大名椒之一,历史上享有“贡椒”的美誉。

2008年,大方县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皱椒之乡”称号;皱椒品种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辣椒产品。

2013年,大方皱椒获地理标识认证。

目前,全县辣椒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生产加工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产业化开发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生产加工、营销流通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大方县辣椒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生产加工设施逐渐完善,企业拉动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贵州大方天椒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方县琼芳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等5个辣椒加工企业;10个辣椒专业合作社在大方已建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生产辣椒粉、油辣椒、出口干椒、辣豆豉、泡椒、豆豉素辣椒、鸡辣椒、糟辣椒等系列产品10余种。

干辣椒产品主要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油辣椒、糟辣椒、豆豉素辣椒等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初步形成了“大方辣椒”在国内辣椒市场的网络体系,确立了“大方辣椒”的市场地位。

近几年,大方县辣椒平均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干椒约3.9万吨,年产值3.9亿元。

东盟是大方干辣椒的主要出口销售市场,仅马来西亚丰源公司销售量就有4000吨。

辣椒生产已成为大方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大方县政府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贵州省农院园艺所为技术依托,建立大方辣椒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推广创新辣椒栽培技术,优选提纯繁育大方辣椒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亩产量;修建辣椒现代育苗中心、产地培训指导和技术交流中心、产地田间清洗、精选棚、组合式冷库、装备现代农机器具,增强了辣椒产业化经营抑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设辣椒产地批发市场,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促进辣椒产品的粗、精加工,成立辣椒专业合作社,加快了大方辣椒的流通转换增值,并在当地农工民主党组织的支持、引导下,通过招商,拟定与广州中山大学联合开发辣椒产业,在大方修建辣椒碱、辣椒精、辣红素等芳香料加工厂,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更为推动辣椒产业高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方县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大方县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大方县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陈万贤;王志远;何龙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5(032)004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方县发展优质商品辣椒优势及必要性,提出了当前大方辣椒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并就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为大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一条新的路子,以期辣椒产业成为大方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陈万贤;王志远;何龙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农牧局农建办;贵州省大方县农牧局农技站,贵州大方551600;贵州省大方县农牧局农技站,贵州大方 55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宝鸡市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J], 阎玉让;杨叶;孙西会;王红丽;徐乃林
2.西北人与辛辣之味——兼议辣椒产业的发展问题 [J], 高启安
3.辣椒辣椒产业辣椒文化——关于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J], 李国英;;
4.大方县辣椒产业初露端倪 [J], 杨忠
5.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J], 郭晓芸;谭克均;李其艳;何欧伶;李晓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方县辣椒产业初露端倪

大方县辣椒产业初露端倪

大方县辣椒产业初露端倪
杨忠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技术》
【年(卷),期】2001(000)009
【摘要】大方县耕地面积的50%以上土地适合种植辣椒,辣椒生产历史悠久,是贵州省辣椒生产区之一。

大方辣椒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作为贵州省外贸产品出口东南亚,但近些年来,由于销路不畅,价格不稳等多种因素,大方辣椒生产和销售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状态,200年,大方县针对烤烟支柱不断削弱的形势,加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力度,把辣椒产业作为新的支柱财源培育,入秋后,大方县双山、响水、理化等辣椒市场异常火爆,价格稳定,干辣椒源源不断销往四川、湖南、深圳等地,部分出口到马来西来、新加城等国家,至去年11月14日止,全县销到省外的干辣椒共计3165吨,销售总值达1709.1万元,农民收入已达759.6万元,大方辣椒产业发展初露端倪。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杨忠
【作者单位】大方县委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3
【相关文献】
1.大方县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J], 陈万贤;王志远;何龙
2.习近平脱贫致富观的源头实践与初露端倪 [J], 郑又贤
3.东三省:严冬下,迎接初露端倪的“闯入者” [J], 高弘杨
4.寻找初露端倪的未来——从“红色物业”中寻找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变革之路 [J], 黄光宇;顾玉兰
5.人工智能2.0技术初露端倪 [J], 潘云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方皱椒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大方皱椒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高科技含量 ; 育扶持龙 头企业, 培 延长产 业链 ; 变生产经 营 转 方式 , 完善农业产业化模 式; 利用资源优 势实施 品牌战略 , 逐
名椒之一 , 品质优 于其 它产地的皱椒 ,08年 中国食品工业 20
协会授予“ 中国皱椒之 乡” 。
大方皱椒在国 内外 市场竞 争力强 , 汇率高 , 换 是最 受 国 内外青睐的干椒类型 , 皱椒干外贸 出口额一直 处于稳定增长
21 年 01
第 4期
耕 作 与 栽 培
・ 7・ 4
大 方皱椒产业现 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郑美荣 ,张 怡 ,何 云 ,盛 良学 ,李从信 察 ,明 ,唐 承顺 ,靳 毅 ,何 永贵
(. 1 贵州省大方县农牧局 ,贵州 大方 5 1 0 ;2 5 6 0 .中国科学 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

要 :阐述 了贵 州大方皱椒产业发展 的现 状和前景 , 分析
30t 0 0 。大方皱椒 肉质肥厚 、 色泽红亮 、 辣味适 中、 清香浓郁 ,
富含多种氨基酸 、 矿物质和维生素 。大方 皱椒属于全 国七大
了大方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 问题 , 出了把 大方皱椒产 提
业做 大做强 , 实现 可持 续发展 的对 策, 须以项 目为 支撑 , 必 提
2 3 流通秩序不畅 。 . 没有形成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目前大方辣 椒仍 以农户单 家独户生 产和经营为主 , 大部
椒产业对于增 加贫 困 山区农 民收人 、 促进 农业 产业 结 构调
整、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方 皱椒 产 业发 展 存在 的 问题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与优化 , 方皱椒产业化发展 取得 大 了一定成绩 , 也积累 了一些经 验 , 但还存 在着诸 如技术支 撑 有 待提高、 龙头企业缺少 、 标准化生产基地规 模偏小 、 通秩 流 序不畅 , 没有形成完善 的产业 化经 营模式 、 品牌 开发战 略滞 后 等问题 , 制约 了大方皱椒 产业可持续 发展[ ] 1 。

大方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精简篇)

大方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精简篇)

大方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大方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一、发展现状1、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马铃薯产业:建立有机、绿色、无公害马铃薯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基础。

***年全县种植马铃薯**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万亩,标准化示范种植**万亩,建原种(一、二级)良种扩繁基地*.*万亩,反季早熟马铃薯**亩,认定无公害马铃薯产地*万亩,生产无公害马铃薯产品**万吨。

修建瓢井镇坪兴村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扶持瓢井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百纳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加快马铃薯产品的流通。

扶持百纳乡鸭院马铃薯淀粉厂,进行马铃薯产品的精加工,同时还加大招商力度,招引省内、外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马铃薯产品的精、深加工转换增值。

2、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建立标准化无公害辣椒出口基地:大方县是贵州省的辣椒出口的重点县,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皱椒之乡。

***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万亩,新建标准化无公害辣椒出口基地*万亩。

其中:皱椒核心连片示范基地***亩,扶持大方天椒公司和琼芳公司建立辣椒加工原料生产订单基地***亩,扶持惠民辣椒专业合作社和归化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发展辣椒基地***亩;认定无公害辣椒产地*万亩,年产无公害辣椒产品**万公斤。

启动大方线椒、皱椒提纯复种良种工程,修建冷藏库,产地周转棚,智能化烘烤房,标准化辣椒扩繁网室,新建一个标准化辣椒繁育中心。

3、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建产标准化蔬菜基地:大方蔬菜产业是利用天然空调资源优势种植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的高效益产业,***年建立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万亩。

其中:反季节核心示范基地*万亩,城镇周边蔬菜*万亩,特色蔬菜*万亩,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万亩,年产无公害胡萝卜产品**万公斤,建供家乐福广州超市蔬菜直采基地***亩,重点扶持对江、小路、关井、冷底农民专业合作社,修建大方镇关井村冷藏库、达溪镇冷底村冷藏和产地批发市场,扩大运输半径,完善经营场所,探索现代产业化高效发展方式,发展高效益农业产业。

大方天麻产业发展趋势

大方天麻产业发展趋势

大方天麻产业发展趋势大方天麻产业发展趋势引言大方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黔滇桂三省交界,素有“黔滇咽喉”之称。

大方县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其中,大方天麻是该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天麻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随着人们对于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方天麻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一章大方天麻概述1.1 天麻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天麻的生长环境一般要求气温适宜、年均降水量适中,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大方县气候温和,夏季多雨,这为天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2 天麻的药用价值天麻富含天麻素、天麻冷酸酯等活性成分,其天然化学成分赋予了它多种药用价值。

天麻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镇痛等功效,尤其在中风、中风后遗症、头痛、颈椎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中草药的需求不断增加,天麻作为一种珍贵中草药受到人们的热捧。

1.3 大方天麻产业现状目前,大方县已形成以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天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络也日益完善。

大方天麻的品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产品销售市场逐渐扩大。

第二章大方天麻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1 品质控制问题天麻的品质是保证其药效的关键,然而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天麻品质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如何确保天麻的品质和规格成为大方天麻产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2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大方县以及周边区域的天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市场上天麻产品供过于求,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大方天麻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2.3 加工技术问题天麻的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

目前,大方县的天麻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加工工艺落后,生产能力有限。

如何提高加工工艺水平、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大方天麻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方县蔬菜产业将扮靓富民路

大方县蔬菜产业将扮靓富民路

大方县:蔬菜产业将扮靓富民路★记者/郭翰刘小娜“我自己也承包了几亩地,现在西红柿苗长势非常好。

按照这个发展情况,将来—年收入2.3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大方县文阁乡大岩脚村村民谢世华说。

近年来,随着毕节地区经济发展和村民观念的改变,人们从原来“看天吃饭”转变成了现在“创新发展”。

这不是村民突飞猛进的认识,而是政府转变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拉动需求的—个带动提高。

随着贵州蔬菜产业的发展,人们已经完全认识到,蔬菜已成为人们食品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村民甚至从原来的“无肉不欢”转变为“无菜不欢”。

加上今年以来毕节地区干旱的影响,百姓餐桌上的蔬菜价格一反常态,一直“高高在上”,使市民的“菜篮子”显得格外沉重。

经过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毕节地区蔬菜产业将成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发展的好思路“吃外地菜。

太贵了,吃不起,现在外地菜贵得很,—个月光买菜至少都得花600余元左右。

真希望毕节市能有自己的蔬菜基地,价格便宜,随时都不用吃菜发愁。

”经历干旱之后的毕节市民,谈到吃菜问题,很多正在买菜的市民都纷纷摇头。

大方县文阁乡地处黔西北高原。

大方西北角,距离大方县城3136祖国2010.8.下公里,距离毕节市27公里,东面与双山镇木格村、高店乡岔河村接壤,南濒绿塘乡,西面与毕节市岔河镇以乐村相望,北面与毕节市梨树镇松林村、双山镇归化村、高坪村为邻。

地理条件优越,是大方县和毕节市的中转站,是未来“毕节双百城市”的郊区。

“我们就是看好这样的有利条件,才提前思考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村民致富的产业来抓。

而蔬菜产业是看得见,有实惠的农业产业,加上气候适宜、条件具备。

因此,这个蔬菜产业将会成为今后“毕节双百城市”的‘菜篮子’。

现在,我们的关键工作就是把基础做好,积极引导村民,不要只把眼光看到现在,而是看到未来发展的前景。

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越来越被证明是乡镇发展的好思路,我们就是要按照这个思路发展F去。

”乡党委书i己王家贵说。

惠民富民好产业自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中国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及发展方向

大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及发展方向

试探大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毛国军李永明郑美荣曾艳(贵州省大方县农业局贵州大方551600)摘要:大方县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大县,由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方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举步维艰,为此本文结合大方县的实际情况,对大方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大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目的,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充分利用大方县气候温和及无污染的土壤、水资源条件,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同时,认真抓好安全管理和质量品牌认证工作;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农产品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地发展。

为此,本对大方县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的发展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业产业调整发展1 概况1.1 自然概况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海拔1400米左右。

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

属高海拔纸纬度地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较为明显,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天然空调”之美誉。

年无气温11.8℃,年均日照时数1335.5小时,年降水量为1180.8毫米,无霜期254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洪涝、干旱、秋风、秋季低温绵雨冰雹,以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该县现有总人口949336人,农业人口907358人,占总人口的95.6%。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为54.7%,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为31.9%,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13.4%。

属典型的农业县,主要发展种植业。

县境内有较大河流20条,以南北流向为主。

其中,乌江水系的有六冲河、上坝河、冷底河、哥搓罗河、八堡河、凉水河、新基河和木弄河等14条,总长394.6千米;赤水河水系的有二道河、油沙河、母都河、蚂蚁河、果瓦河、马洛河等6条,总长100.6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大方县农业特色产业(蔬菜、辣椒)发展规划2011—2015年前言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辖34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757亩,其中水田72705亩。

全县总人口101.3万人,农业人口96.24万人,贫困人口22.02万人,农村劳动力65.33万,农民人均收入2275元,属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

大方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

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

是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暖温带湿润季节气候较为明显,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和芸豆、大豆、荞麦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等。

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国家农业部、深圳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结合县情进行了长远的科学规划,按照规划引领发展,科技支撑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加强对各类单项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在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烤烟、辣椒、脱毒马铃薯、反季节蔬菜和以天麻、半夏、刺梨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突出抓好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辣椒等优势产业规划,明确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各环节应抓的重点,为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确定了发展方向与措施。

2008年,通过积极的努力,我县获得了“中国皱椒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漆器之乡”称号。

一、“十一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在全区大力实施“3321”工程的意见,大方县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特色果业、蔬菜产业、茶产业、中药材产业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紧紧围绕大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按照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理念,抓好全县特色农业“3321”工程,以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大方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特别是蔬菜辣椒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从几万亩发展到2010年34万亩,每亩年复合产值5000元以上,涌现了2500户万元田示范户,建成了大方镇对江片区、达溪片区、响水片区蔬菜、辣椒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产业带,逐步完善冷链设施和产地市场,加强组织化程度、规划专业村15个,组建专业合作社74个,引进蔬菜辣椒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个,基本实现基地、营销、加工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格局。

至2010年末,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5713万元,比上年增7.6%,一产增加值12782万元,比上年增长9.76%,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比上年增13.61%。

粮食总产量26.7万吨,蔬菜102万吨(其中:辣椒42万吨),蔬菜总产值10亿元(其中:辣椒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3%。

大方县反季节蔬菜产业是利用“天然空调”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项目为支撑、市场为导向,公司和专业协会为载体,农业科研部门为技术依托,推行“政府+公司和专业协会+农技部门+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培植蔬菜产业链,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每亩年平均产量3000公斤,年产蔬菜24000万公斤,每公斤平均价格1元,年创产值24000万元,主要有甘蓝、白菜、胡萝卜、萝卜、番茄、大蒜、生姜等品种,“油杉河牌”大白菜、甘蓝、番茄、辣椒等产品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省、地、优质农产品,产品销往重庆、四川、湖南、广东等省(市)及省内各大中城市。

辣椒是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具有开发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全县适宜种植面积50万亩,全县目前年种植面积14万亩,生产干椒3万吨。

2005年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应用研究中心抽样化验测试分析,大方辣椒辣红素、辣椒碱含量高,肉质肥厚,色泽深红,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加工性能好,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

干辣椒销往陕西、山东、浙江、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东等省(市)各大中小城市,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前景好。

目前,大方辣椒生产已迈向产业化发展之路,产品进行了粗、深加工,大方天椒公司建立了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每年粗加工干辣椒直销马来西亚3000吨,精加工礼品盒销往四川、重庆、广东、湖南等省(市)和省内各大中城市。

双山、响水农民辣椒协会成立,300多农民从生产中脱产出来成为农村经纪人。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一)蔬菜产业的优势分析1、“天然空调”资源优势:大方县地处乌蒙山区,高原生态气候特征明显,空气湿度大,雨水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全县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蔬菜区域占总耕地面积的50~70%,被国家农业部和贵州省农业厅列为西南山区蔬菜、辣椒生产基地县,贵州省四个重点蔬菜、辣椒生产基地县之一。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约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0%。

特别是大方镇、东关乡、核桃乡、达溪镇、六龙镇、凤山乡、百纳乡等乡镇,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天然空调”优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无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2、交通区位优势:蔬菜基地交通条件好,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侧,距贵阳190公里左右,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

重庆、四川(泸州)、湖南、广西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供应严重不足,价格偏高。

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周边市场建立了多个蔬菜销售窗口。

3、科技与人才优势:大方县是贵州省农业厅农业产业调整重点县、贵州省农科院创新技术推广示范县、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贵州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县,全县有农业服务中心34个,农技人员518人服务于基层。

聘请了国家、省、地专家10人为技术顾问,农牧局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30人开发大方蔬菜产业,在新形势下依托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通过科技特派员深入村组进行系列配套服务和培训,提高了山区人民的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农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科技种菜的优势,近几年在中国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等国家、省、地蔬菜专家的培训指导下,蔬菜示范基地的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无公害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技术,培养出一大批生产、经营的科技二传手、带头人,为我县发展现代生态型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农村合作组织优势:近几年,大方县农业局围绕蔬菜、辣椒产业组建扶持专业合作组织10个,培养经纪人1000人。

在周边大、中、小城市建营销窗口15个。

蔬菜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协调基地农户和各个部门的关系,为基地农户掌握政策、掌握各种新技术、掌握价格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5、品牌潜力:加快我县反季节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升蔬菜产品的品质,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进行产地、产品认定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全县经农业厅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万亩,经贵州省环科院检测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地3.5万亩,获得农业部认定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品种有甘蓝、大白菜,年均售量为10074吨,大白菜、甘蓝、辣椒、胡萝卜等获贵州省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认定。

6、辣椒种质资源增产优势:多年来,辣椒生产由于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年复一年的种子自留,留种方法没有科学性,造成辣椒生产单产低,产量不稳,畸形株、畸形果、病株病果多,商品辣椒生产率占70%,每亩优质干椒150公斤,严重影响椒农种椒的积极性。

这样,只有完善辣椒良种繁育体系,进行大方辣椒优选提纯复种,生产优质的大方辣椒种示范推广,提高单位面积的亩产量,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调整种植辣椒品种结构。

并进行杂交辣椒组配,培育适宜大方生态条件下种植的杂交辣椒品种,大大提高我县辣椒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7、特色辣椒极品优势:辣椒品质是特色辣椒开发的根本。

大方辣椒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化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大方皱椒、线椒都属优质的辣椒极品,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价值,皱椒属中辣度,浓香型辣椒,适合喜食为微辣人群食用,适于烹调,制酱和提取红色素,线椒属于高辣度,浓香型辣椒,适于高辣食品,可用于提取辣椒碱,开发医疗用途。

为大方辣椒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蔬菜产业的市场分析1、蔬菜产业的市场分析近几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95亿亩,总产量3.7亿吨,人均占有量330公斤,约为世界人均的3倍,已成为世界蔬菜生产头号大国。

但现在仅有几百万亩不同类型的无公害蔬菜,产量仅占全国蔬菜产量的6%左右,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虽全国蔬菜的总面积偏大,总产量偏多,大宗蔬菜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但也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短缺,形成全国性的春淡和秋淡。

2010~2015年无公害蔬菜产业计划种植面积100万亩,每年种植面积18—25万亩,各种蔬菜平均亩产量3500公斤,年产优质无公害夏秋蔬菜7000万公斤,仅以邻近的泸州、重庆两市区市场来测算,约需消费夏秋菜人口1000万人左右,以每人每天消费0.25公斤计算,大约需夏秋菜17500万公斤,生产的夏秋蔬菜仅占泸州、重庆市场需求40%。

据调查,每天进入重庆市盘溪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500~800吨,重庆市本地蔬菜仅占50%,尚有50%靠从外省调入,四川省阿坝州虽有部分夏秋菜,但因离重庆远,运费高,而很少进入盘溪市场。

因此,大方利用“天然空调”优势生产无公害夏秋蔬菜,栽培成本低,品质优良。

产品销往四川、重庆、南宁、柳州、贵阳等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辣椒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蔬菜,既有增味的效果,又有添色提香之作用。

国内外许多的名菜佳肴,辣味辣色就是其主要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