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答案

合集下载

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附答案)

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附答案)

辅导资料三答案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注音)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棒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土娄.. (注音并解释) 为类。

⑦悠悠乎.与颢(注音)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⑾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下列句子: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译:;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循隐。

译:;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译:;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7.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三.分析文中阴影句子的句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

初二时学过他的《》。

2.本文题目中“始得”两个字表露出作者。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层:第一段:(1)写被贬的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正。

同时,第四段中的第四个常用词应该是“然后”,而不是“这样之后”。

以下为修改后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实词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到则披草而坐(用手分开)3、外与天际(交会)二、一词多义1、梦亦同趣(同“趋”,往,赴)XXX告XXX走(同“促”,赶快)趣XXX入关(同,“促”,催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取)2、XXX(沿着)三、词类活用1、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2、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意动,意思是“认为奇特”)3、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象簸箕一样”)4、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意思是“写文章”)5、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6、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7、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8、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9、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10、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11、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副词,远处)四、虚词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修饰)披草而坐(承接)觉而起,起而归(承接)穷山之高而止(承接)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修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转折)2、以相枕以卧(修饰)夜则以兵围寓所(率领)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以至晋鄙军之日(在)3、乎悠悠乎与颢气俱(形容词词尾)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形容词词尾)四、常用词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未曾)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之后)4、游于是乎始(从此)五、文言句式翻译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定语后置)(被动句)译:认为所有这个州的奇异山水,都已经被我拥有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独特之处。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融,却找不到它的边际;情怀浩浩然与大自然一起遨游,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高中语文6始得西山宴游记

高中语文6始得西山宴游记

6始得西山宴游记青溪①王维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③。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④。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⑤。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⑥。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⑦。

【注】①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③趣途:指走过的路途。

“趣”通“趋”。

④声:溪水声。

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泛指水草。

⑥素:一向,向来。

澹:安静。

⑦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

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

【赏析】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

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

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1.探寻背景唐宪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

柳宗元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绪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与李翰林建书》)。

“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第一篇。

2.文体知识杂记文古代的杂记文,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传记(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碑志外,凡记事、记物的文章都可归入这一类。

根据文章内容,杂记文又分为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人事杂记等。

台阁名胜记是为修建亭台楼阁或是游览名胜古迹而写的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要介绍事物本末、建造者、建造过程、四周景物等,作者也常常借题发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山水游记主要写登山临水的见闻感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竹、写水、写石、写鱼。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

高中文言文常识试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高中文言文常识试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柳宗元一、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戮的意思)2.梦亦同趣(通“趋”往,趋)二、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每天)(名作动)(登上)2.穷.回溪(形作动)(穷尽)3.无远.不到(形作名)(远处)4.卧而梦.(名作动)(做梦)5.始指异.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异)6.穷.山之高.而止(形作动)(穷尽)(形作名)(高处)7.箕.踞而遨(名作状)(像畚箕一样)8.萦青.绕白.(形作名)(青天)(白云)9.外与天际.(名作动)(交会)10.四.望如一(数作状)(向四处)11.而不知其所穷.(形作动)(穷尽)12.自远.而至(形作名)(远处)三、古今异义1.居是.州古(代词,这)今(判断动词)2.其隙.也古(指公务之暇)今(空隙)3.漫漫..而游古(没有目的)今((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4.日与其徒.上高山古(随从)今(徒弟)5.无.远不到古(无论)今(没有)6.到则披.早而坐古(分开)今(覆盖或搭在肩上)7.以为..州治山水有异态者古(因此认为)今(认为)..凡是古(凡:所有,总共,是:代词,这)今(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8.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未尝,从来没有)今(没开始)9.则凡数州之土壤..古(土地)今(土的名称)10.攒蹙累积..古(重叠,积压)今(积累)11.颓然就.醉古(接近)(就是,只)1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这样,以后)今(连词,表示接着)1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先前)今(方向)14.游于是..乎始古(从此)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5.故为之文以志.古(写)今(志气,志向)四、虚词用法1.而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关系)②卧而梦(连词,表承接关系)③披早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关系)④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关系)⑤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关系)⑥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关系)⑦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关系)⑧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关系)⑨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关系)⑩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关系)⑾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关系)2.之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结构助词,的)②始指异之(代词,指西山)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结构助词,的)④不知日之入(助词,取独)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取独)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取独)⑦故为之文以志(代词,指游西山这件事)3.为①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②不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③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做,写)④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动词,认为)五、句式1.居是州(省略句)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判断句)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定语后置)5.始指异之(省略句)6.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7.故吾之文以志(省略句)六、翻译1.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

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谪的意思。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通“趋”,往,到。

二、古今异义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

今义:没开始。

2.攒蹙累积。

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

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

5.醉则更相枕以卧。

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6.到则披草而坐。

披古义:拨,拨开。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7.颓然就醉。

就古义:接近。

今义:就是。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古义:从前。

今义:朝。

9.故为之文以志。

志古义:记。

今义:志气、志向。

10.是岁,元和四年也。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三、词类活用1.箕踞而遨。

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入深林,穷回溪。

穷: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

4.望西山,始指异之。

异: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奇特”。

5.故为之文以志。

文: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写文章”。

6.穷山之高而止。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高: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最高点、顶点”。

7.萦青缭白。

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青山,白水”。

8.自远而至。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远处”。

9.卧而梦。

梦:名词作动词,意为“做梦”。

四、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面省略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句。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始得西山宴游记对照翻译: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习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B.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C.而未知西山之怪特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

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 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 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 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 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 而 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 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名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6、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知识整理最新完整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知识整理最新完整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班级姓名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1)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施施。

)(2)日与其徒上高山,(徒。

)(3)入深林,穷回溪,(回溪。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

)(5)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斫。

)(6)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攒蹙。

)(7)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

)(8)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万化。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今义:)(2)无远不到(古义:今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5)颓然就醉(古义:今义:)(6)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日与其徒上高山()(2)穷回溪()(3)卧而梦()(4)始指异之()(5)穷山之高而止()(6)箕踞而遨()(7)萦青绕白()(8)故为之文以志()(9)自远而至()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1)穷①穷回溪()②穷山之高而止()③而不知其所穷()(2)梦①卧而梦()②梦亦同趣()(3)始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始指异之()③游于是乎始()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而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②卧而梦()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④穷山之高而止()⑤而莫得其涯()⑥而不知其所穷()⑦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 之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②始指异之()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⑤不知日之入()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⑦故为之文以志()3 为①自余为僇人()②不与培塿为类()③故为之文以志()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1)居是州()(2)因坐法华西亭()(3)始指异之()(4)引觞满酌()(5)故为之文以志()(6) 是岁元和四年也()(7)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归类练习
一、虚词
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2.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
二、实词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所有,总共;是,代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积聚。


3.一词多义

(1)穷回溪(动词,穷尽)(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
(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1)卧而梦(动词,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2)始指异之(副词,才)
(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为
(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4.词类活用(圈出活用的字,分析活用情况,并翻译)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3)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4)而不知其穷也(形容词作名词,边际)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7)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三、文言句式
1.(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2.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被动句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赏景是从这次开始的。

所以写这篇文章来记。

(或:所以为游西山这件事写文章来记。

)数据备份与恢复
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备份的职责、备份的检查、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总部及下属所有分(子)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条各部门由主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备份文件,IT部负责公司所有重要信息备份的管理和协调。

第三章备份清单建立和备份方式
第四条各部门人员将打包后的数据提交到部门主管并填写到《部门数据备份清单》中,部门主管并核对备份后的存储数据,并核对网络上的存储数据,形成《公司数据备份清单》。

第五条根据公司情况和《公司数据备份清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

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

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各部门日常表单记录,销售数据,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标书、合同等。

第六条备份方式:移动硬盘备份、服务备份。

第七条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重要数据由各部门主管和IT部共同负责,实行双重备份和异地备份机制,重要数据每日天进行自动备份。

IT部每半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第八条备份操作方式:
1.移动硬盘备份
各部门员工将打包过后的数据包添加成压缩包方式上传至部门主管(例:时间+职位+姓名)部门主管接受到各个组员的文件,进行检查,合格后将统一打包并添加密码进行压缩,拷贝到移动硬盘内,并填写《部门数据备份清单》。

注:IT部协助可操作。

2.服务器备份
服务器是公司重要数据存放中心,备份后的文件定时存放至移动硬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