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沟通模式

合集下载

SBAR_标准沟通模式用于产科护士交接班的效果分析

SBAR_标准沟通模式用于产科护士交接班的效果分析

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产科护士交接班的效果分析李念,喻灵燕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南岳阳 414104[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交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的20名护士,采用抛硬币方法分为标准组与常规组,各10名。

标准组采取SBAR标准沟通模式,常规组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

比较两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交接班效果评分、工作质量。

结果标准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任务分析、动机信念等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标准组患者安全情况、患者基础信息、患者参与度、交接班效率,护士负责度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标准组专科护理情况、疾病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干预、疾病情况观察等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交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产科;护理交接班;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3)07(b)-0031-04Effect of SBAR Standard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Shift Work of Ob⁃stetric NursesLI Nian, YU Lingya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Yue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Yueyang, Hunan Province, 414104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SBAR standard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shift work of obstetric nurses. Methods 20 nurses who worked in the obstetrics department of Yue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standard group and a conventional group using the method of coin dissection, with 10 nurses in each group. The standard group adopted the SBAR standard communication mode, while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shift handover mode. Compared the scores of self-learning ability, handover effect, and work quality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elf-evaluation, self-supervision, task analysis, and motivational beliefs of the standard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fety status, basic patient in‐formation, patient participation, shift handover efficiency, and nurse responsibility scores of the standar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pecial‐ized nursing,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basic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disease observation in the standard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BAR standard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shift work of obstetric nurses is good and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Key words] SBAR standard communication mode; Obstetrics; Nursing shift; Nursing management医院科室内的工作形式以排班制度为主,大体上分为白班和夜班[1-2]。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

有效沟通技巧四大要点有效沟通的四大原则(1)高高在上在与下属沟通的时候,作为上司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高高在上。

本来上司和下级之间就存在地位、身份上的不平等,有些做上司的还有意无意地扩大这种不平等的效应,导致下属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有话不敢讲,影响了上下级的顺畅沟通。

有一个老板,办公室将近二百平方米,老板桌是最大的,老板椅也是最高的,可是在他的办公桌前放着一个小小坐椅,下属每次来汇报工作或请示问题,都要必恭必敬端坐那里,这种俨然“审问”的环境很明显是要影响沟通效果的。

也有的上司,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心不在焉,摆架子等,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表现。

(2)自以为是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见解,这时候就很容易关上自己的心门,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

要知道正确与错误都是相对的,当我们以宽阔的胸怀、谦虚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建议时,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先入为主先入为主是偏见思维模式造成的。

沟通的一方如果对另一方有成见,顺利沟通就无法实现。

比如你对一个下属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这位下属有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你可能也不会接受。

(4)不善于倾听倾听是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开始。

倾听不仅需要具有真诚的同理心态,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倾听技巧。

居高临下,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推己及人;抓耳挠腮,急不可耐;左顾右盼,虚应故事;环境干扰,无心倾听;打断对方,变听为说;刨根问底,打探隐私;虚情假意,施舍恩赐等都是影响倾听的不良习惯,应该注意避免。

(5)缺乏反馈反馈是沟通过程中或沟通结束时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少人在沟通过程中不注意、不重视或者忽略了反馈,结果沟通效果打了折扣。

不少人在沟通中都以为对方听懂了自己的意思,可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自己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

其实,在双方沟通时,多问一句“您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请您再说一下,好吗”,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6)沟通的位差损耗效应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立大学研究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30%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被知道和正确理解;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

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

18
少讲些讥笑的话,多讲些贊美的话。 少讲些批评的话,多讲些鼓勵的话。
少讲些带情绪性的话,多讲些就事論事的话。
少讲些模棱两可的话,多讲些语意明确的话。
少讲些了破坏性的话,多讲些建议性的话。
19
倾听是沟通最重要的技巧
一、倾听是成功的右手,说 服是成功的左手。沟通的四大媒 介(听、说、读、写)中,花费 时间最多的是在:聽 别人说话上 面。
勉强 倾听。听得很草率,只听到声音语音,但 没有听到意思。
技术性的倾听。用心听说话者在说什么,比较有注 意到说话的 内容 ,但是,比较没注意到说话者的 感受 心情。 主动的倾听。听者在思维上和 感情 上都付出心 力,并同时有用语言和非语言回馈给说话者。 PS:请评鉴一下自己,你的倾听属于那个层次?
处理方法是: 用倾听「耐心、专心、 用心、欢喜心」四心,做 一位好听众。
听话同时要注意方的身体语言、姿势、表情。
29
6.组织听到的讯息(Structure)。利用听和谈
之间的速度差距,整理 你所得到的讯息。
处理方法是: 歸類。整理出大纲要点。 排顺序。分辨出先后缓急。 比较对照。区别事实和假设、好处和坏处、优 点和缺点。
PS:除了三要素之外,还要根据当 时的气氛, 考虑说话的目的、内容,以及话的长短。
11
二、口头沟通,想要 表达得好,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在開口前,先把话想 好。
12
三、口头沟通,提升表达力的方法。
• 先过滤。把要表达的资料过滤,濃縮成几个要点。 • 一次一个。一次表达一个想法、讯息,讲完一个才讲第二个。 • 观念相同。使用双方都能了解的特定字眼、用语。 • 长话短说。要简明、中庸、不多也不少。
44
沟通要领

四大聊天术之哲学

四大聊天术之哲学

四大聊天术之哲学与客户一起走过六阶段,都是好朋友!开门红拔高倾听共鸣交心送炭解说词:所有客情沟通都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我们将从聊天课程做切入,看看我们如何跟客户走完六阶段,最后成为好朋友的。

1、开门红。

从开始跟客户打招呼算起,开篇3分钟必须听到客户第一个笑声,这叫开门红!2、拔高。

通过讲述哲学二难推理,我们化身为智者,因为客户愿意跟文化人沟通。

咱们聊30分钟白开水式的谈话,不如拽出去一个经典哲学故事,瞬间震住客户。

3、倾听。

做客户倾听者很重要,但谈话到了收尾阶段,马上夸奖客户是博取客户好感的绝招。

同样道理,泛泛夸奖不如卖个故事。

4、共鸣。

为客户讲他们感兴趣的哲学故事,为的是共鸣,有共鸣就好拉近关系。

5、交心。

讲完哲学故事请朋友当自己老师,打开与客户交心深谈之门。

6、送炭。

为朋友排忧解难,多多鼓励好朋友,做雪中送炭之人。

好,下面我们按沟通六阶段和同学们一起走一遍,看看顶级沟通高手的手段。

西方最古老、最简洁的哲学定义是“爱智”哲学不复杂,一件事、一个现象或许就是一个哲理阐述解说词: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总结,是宇宙及生命问题的探求,是观念和语言的澄清,是价值及规范的主张。

西方最古老、最简洁的哲学定义是“爱智”,表达了人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但哲学往往被大众认为是枯燥艰深的。

其实,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体会,就会发现哲学并非复杂,一件事、一个现象或许就是一个哲学道理的阐述。

我学习哲学,并不想成为哲学家,只想应用哲学解决问题。

好比开车代步,并不因为这个原因就要成为机械专家。

利用哲学思想,解决问题或分享故事,很多客户有兴趣参与进来。

有同学说了,蓝小雨你掰扯半天,我压根没听懂什么是哲学,怎么运用呀?好,我马上举个实例。

对了,有同学看懂这张内涵图了吗?它在抽象哲学有个响亮名字,知道的同学请打出来,跟大家分享。

开篇3分钟必须听到客户第一个笑声三大哲学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解说词:假设今天我去拜访陌生客户,郭总。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2、创新的采用3、创新的扩散4、发明5、创新二、填空: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四、论述题: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1.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一、名词解释:1、科学2、技术3、科技成果4、科技成果转化5、应用性研究成果)、( )、( )。

)、()、( )。

)和()。

是建立在( )和( )基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 )、( )、( )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

三、简答题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二、填空: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 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是什么?第三章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2、群体3、心理定势4、个性5、兴趣6、能力7、气质8、性格 9、思维 10、情感 11、意志二、填空题:1、人的心里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 )的反映。

四大传统语言教学法 英语教学方法

四大传统语言教学法 英语教学方法

四大传统语言教学法英语教学方法传统语言教学法有哪些?下面是相关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语言教学法:文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与认知教学法。

1.文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文法翻译法大约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

一九二0年代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有研读拉丁文及希腊文文学典籍的能力。

其次为增进对第一语言的深入瞭解。

第三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较难教材的学习能力。

教学著重於对文法规则的解说与字汇的学习与记忆。

@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阅读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学著作,为文法翻译者编著的书籍,内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课课文之前有单字表文後有长篇的文法解析,练习的份量不多。

2.直接教学法(The Direct Method)@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直接教学法约萌芽於十八世纪末期(Stem, 1983)。

鉴於文法翻译法著重於熟记文法规则,无法习得交谈能力以及儿童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而提倡。

这个教学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颇具势力,又称为『常识法』(common sense method)。

强调在有意义的语言学习环境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学习语言为主的密集式语言训练。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标的语言(target language)教学使学生完全投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境中。

@优点: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於培养并建立学生交谈的能力,而不是对文法规则及结构的死背强记。

@ 缺点:由於师资的遴选必须是能流利地使用第二语言的本国人或是外国人。

所以,师资的来源可能较有困难。

另外,由於这种教学多半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所以,比较适合年幼,培养初级与中级语言能力的学习者,而较不适用於年纪较大、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学习者。

3. 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Approach)@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听说教学法基本上是承袭一九二0/三0年代的学习模式。

(董事会管理)总经理上向沟通技巧与董事会沟通四大教训与六大高明策略

(董事会管理)总经理上向沟通技巧与董事会沟通四大教训与六大高明策略

为首的经理层达成一致意见,许多企业的重大决策经常议而不决,议而难决;3,总经理在人格和能力、态度上不把董事会的人员和法定权利及权益放在眼里,给董事会成员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促使董事会成员正常的决策态度和意向发生变化或扭曲,影响董事会气氛和决策质量;4,总经理把董事会决议抛在一边,明明董事会有了明确的决策,但总经理总是自说自话,不是肆意歪曲董事会决议,就是干脆以董事会决策无法执行为由,仍然实施自己个人的决策方案。

我们把这种错误的总经理上向沟通方式叫做强势总经理沟通模式。

这种沟通模式往往被居功自傲或自我膨胀过度的总经理所采用。

总经理坚持不改的后果只有一个:董事会会暂时发生一些混乱,但最终不会解体,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硬,最终能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总经理会被“杯酒释兵权”,做挂名总经理或者企业顾问,严重地会被企业体面地“请走”或“驱逐出境”。

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另外,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无论总经理个人的意见正确与否,采用强势沟通模式的总经理的做法,对于企业和他本人都没有积极意义。

实践经验证明:你的意见越是正确的时候,你越需要尊重别人,倾听并且吸引别人的看法和建议,正因为你处于强势地位,你更应该克制自己,应该自觉加强与董事会反复沟通以达成真正共识的技巧和耐心。

匹夫之勇和一意孤行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壮观和十分完美。

二,弱势总经理沟通:唯唯诺诺,屈于董事会那我不能让董事会听我的,反过来,我全部听董事会的行不行?我既然不能逞匹夫之勇,那我就唯唯诺诺,学得笨一点行不行?不行,或者说短期行,但长期不行。

如果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讲,那是绝对不行。

我们上面说了,总经理容易犯的上向沟通错误是抛开董事会,这是一个极端,但是总经理从绝对强势走向绝对弱势也不行。

但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管理沟通模式,即总经理为了避免与董事会冲突,为了避免沟通的麻烦,或为了不触怒董事会,或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高薪位置,或为了向董事会推卸经营管理的责任,往往对董事会惟命是从,事无大小,只要能请示董事会的时候就一概请示董事会,而不去管这些事的决策权限到底应该归谁。

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们必须学习如何发布不受欢迎的政策,不要让它伤害了同事情谊和工作关系。
管理格言——
沟通是企业管理中解决一切矛盾和纠纷的重要途径, 善于协调和沟通是现代成功企业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怎样沟本条件(两阶段过程) 1.决定要作什么。 2.把决策告诉员工
良好决策的基本条件(获取自信) 1.界定你的问题 2.搜集资料 3.诠释资料 4.想出解决的方法 5.执行你的解决方法 6.评估这个方法的成效
所有职场交涉都有以下的共通特点:
1.代表不同利益的两方或多方; 2.每一方都是提出自己的要求;
要在组织内做到成功的交涉,还需要一个特点:
(每一方都愿意且能够接受改变原来的想法)
三、如何与新老员工及其他同事交涉
沟通的方法(心平气和的进行团体交涉)
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可以增进你对员工反应的了解。然而,当员工把讨论带离主题时,就 可能产生紧张关系。作为一个主管与团体的领导者,你通常得负责把讨论带回主题。以下 是能让你容易做到的方法: 1.使用黑板或图表,让大家知道意见为何; 2.要每一方代表陈述他们的意见; 3.界定各方都同意之处及相同点; 4.把真正的差异点独立出来; 5.开始脑力激荡,以发现新的看法及解决之道; 6.以幽默或暂时休息的方式化解紧张气氛; 7.让大家知道,一定要达成一个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式,没有人是输家,也没有人是赢家。
四、管理者具备与员工的四大沟通能力
3、区分能力
(就是指沟通中,通过聆听、发问辨别区分出事情的关键点) 区分的目的:
➢ 理清事实与演绎,避免含混; ➢ 让被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心态,固有信念和处事模式; ➢ 帮助对方表达准确,为正面地解决问题创造更多可能性模式;
四、管理者具备与员工的四大沟通能力
4、回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沟通模式摘录最亲密的人有时反而不能处理好彼此的情绪,因为心理距离太近,对彼此的期望值太高。

所以细心的照顾就好了,默默地陪伴就好了。

母亲可以让儿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面对儿子的情绪如果有力量就回应,如果没有力量可以不急于回应。

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负面的情绪都与我们和他人的沟通有关。

其实语言交流并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沟通是以“潜台词”的方式存在着。

曾经有个女孩问:我每次吵架都吵不过我男友,他总是指责我。

这说明,她与男友在一起时,男友总是站在“指导者”的位置,而她在早期也接受了这种相处模式,一旦形成,改变起来自然困难。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长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定位也是一种“沟通”。

人际沟通分析学(简称TA,念作“T”、“A”),把这些过程剖析得非常清晰。

我最早看到关于沟通的一个例子如下;情境A;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老师:“60分。

”;情境B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老师:“不好好用功,还有脸问我?”情境C得知儿子的考试成绩后,爸爸对儿子说:“你哥哥考了90分,姐姐考了100分。

”;三种对话中,第二、第三种给当事人的感觉很不好。

而为什么不好,人际沟通分析学作了如下的解释:;首先,该理论把人在沟通中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父母、成人、儿童。

我们虽然已长大成人,但有时仍像任性或胆小的“孩子”,有时我们又会不自觉地扮演或严厉或慈爱的“父母”——处在何种心理状态里决定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A对话称为“互补沟通”:提问和回答的内容对应。

两个人的行为都符合自己的角色,学生问该问的,老师答该答的。

这时沟通的两个人处在理性的“成人状态”里。

;B对话称为“交错沟通”:我问该问的,你却不答该答的。

提问者得到的是非预料中的反应,沟通就会产生阻碍,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起沟通的人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仍是“成人状态”,但回应的人角色发生了变化,有了情绪、有了指责。

这种沟通像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在指责孩子。

C对话称为“隐藏沟通”:表面上的话很客观,其实另有他意。

本例中想表达的潜台词是:哥哥、姐姐都很好,你最没出息。

这恰恰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沟通方式。

表面上是互补沟通:成人-成人,实际上却是“父母”对“孩子”的指责。

;用不同的状态(也称“自我心理状态”)与他人互动,会形成三种不同的沟通类型。

分别称为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

见图例。

;后文我们将从自我心理状态入手详细介绍与沟通模式有关的一些概念。

;一、自我心理状态;所谓“父母”、“成人”、“儿童”三者并非是戏剧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所反映出的不同行为模式。

我们都知道,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经理人向他的上司汇报工作时,是一种心理状态;晚上下班后和朋友喝酒时,是另一种心理状态;回到家发现孩子闯祸了,则又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这些不同的场合中,不仅他的语调将会起变化,他的脸色、感情、想法和行为也都不一样。

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正为工作的事烦心,气急败坏地扔出手中的文件,这时候电话响了,是你可爱的孩子打来的,我们的声音瞬间变得柔和,脸上充满了甜蜜:“嗯,宝贝,怎么了?”;通过对人群的大量观察,人际沟通分析学(TA)的创始人埃瑞克·伯恩博士发现,在任何时候,一个人一定处于三种基本状态之一,他把这三种状态称为“自我心理状态”。

自我心理状态是某一时期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综合表达。

“父母”自我心理状态(P,简称“父母状态”)主要来自亲生父母和权威人士的形象。

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关爱他人,就能感受到他的父母对他抚育和疼爱的程度;反之,你看到他如何惩罚或指责别人,也能推断他的父母对他的处罚是否公平或是否带有偏见。

很多时候,父母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外表,还包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觉和行为。

这种影响之深,超乎我们的想象。

;情绪多变的父母对待孩子,有时像春天般温暖,有时又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情绪,就像土壤和气候对于植物的影响。

不同的父母会塑造出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成了松树,有的孩子成了苹果树,有的孩子则成了带刺的玫瑰。

我们把“父母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型父母”,会扮演权威者,习惯于发号施令、指导别人的行为、发现并指责对方的错误。

“控制型父母”的口头禅是:“应该”、“你怎么回事”、“你不知道吗”。

“控制型父母”积极的一面是:具有威严感,坚持原则,道德感强等。

“控制型父母”消极的一面是:过分强求、指责他人;禁忌多,惩罚多于保护;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看不起别人等。

;另一种是“养育型父母”。

“养育型父母”有很多抚育性的行为,把对方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关心爱护、温和鼓励,甚至处处替代。

口头禅是:“你怎么样”、“放着吧,我来”。

“养育型父母”积极的一面是:关心爱护别人、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关心他人多过自己。

消极一面是:看不到他人的潜力,对他人过分保护。

“儿童”自我心理状态(C,简称“儿童状态”)是儿童时期的内心感受形成的人格部分。

“儿童”可能是淘气的,也可能是听话的;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忧伤的。

我们当中的任何人,无论年龄多大,想想看,你有没有重现过童年时代一度出现过的感觉、思想或行为?;比如小航,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倒在地上大哭大闹直到目的达成。

长大后当男友要求分手时,她不能接受,于是反复纠缠,甚至要求父母出面干预。

这就是“儿童状态”。

当然“儿童状态”中还有一种自发性的、创造性的直觉品质,这是所有自我心理状态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儿童状态”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适应型儿童”,多以听话、顺从的姿态出现。

如经典文学形象“沙僧”,他的口头禅是:“师傅,大师兄说得对啊。

”或者:“大师兄,就听师傅的吧。

”这种状态积极的一面是:执行力强,适合在大的组织中工作。

消极一面是:不能承担过大的责任,缺乏灵活性。

;另一种“儿童状态”是“自由型儿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所顾忌,如经典文学形象“孙悟空”。

又比如公园里的老人在热情地舞蹈、兴奋地踢毽,或者一个成年人爬到山顶时兴奋地大声呼喊——这时你看到的就是处于“自由儿童状态”的成年人。

习惯于自我欣赏的人,他的“自由儿童状态”是非常活跃的。

“自由儿童”的积极方面是:友好合作,处事灵活,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极富乐观精神。

消极方面是:会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过度挑战规则和传统。

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每天应该适当表现“自由型儿童”的积极一面。

“成人”自我心理状态(A,简称“成人状态”)就是认真负责地对待当下发生的事情,分析情境以及对方和自己的角色,并做出适宜的反应。

“成人状态”像一台巨大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资料、分析处理数据并整合资源以应对问题。

“成人状态”在社交过程中是必需的,但并不是最好的,有时候“成人状态”会显得比较乏味。

;在前文的情境A里,老师和学生都只针对当下的对话发生反应,学生问:“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老师回答:“60分。

”——问答是平行的,不带有情绪的,所以提问和回答都是以“成人状态”为出发点的。

二、心理定位每个人在沟通之前其实已经对自己和他人有了先入为主的信念,或者说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潜台词”,这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

在确定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定位时,将出现四种情况: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人际沟通分析学(TA)用“OK图”来说明这种现象:图及心理定位心理定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认为,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就得出了“我不好,你好”的结论。

因为他们不得不处处依赖父母,以得到食物、照料。

在依赖过程中,他们显得那么无助:正盯着一只好玩的小狗,却被妈妈把头扭过来;已经吃饱了,奶头还一次次被塞入嘴里;想拿自己看到的玩具,父母却怎么都不明白是哪个。

我们无法与那么小的孩子用语言交流,即使是非常耐心又聪明的父母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一定会体会到这种挫败感。

幸运的是,有很多父母可以做到无条件并始终如一地关注孩子。

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耐心地陪伴,给以可靠的指导,并亲自示范,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独立的行为增强能力,形成越来越多的“我好”的“心理定位”。

“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定位”建立在我们学会说话之前。

如果通过养育者的努力,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提升能力,并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慢慢就能摒弃原有的“心理定位”,建立“我好,你好”的“心理定位”。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比另外一些孩子显得自信的原因。

家庭的养育方式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定位”。

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但父母仍然很喜欢他、认可他,并耐心地教导和陪伴他,他的“心理定位”可能就是“我好,你也好”。

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留下补课,他的认知可能是:“老师对我真好,知道我没学会,要单独教我。

”但如果另一个孩子在家里总是得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隔壁的孩子,人家上学多省心。

”当他遇到同样被留下补课的情境,他的反应就会不同,可能会想:“这老师就是看我不顺眼,跟我过不去。

反正我也学不好了。

”当人们确定了自己的“心理定位”时,会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结论:关于自己的正面结论:我很杰出,我很聪明,我很有力量,我很有眼光,我什么事都能做。

当然还有关于自己的负面结论:我很笨,我很无能;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反应太慢了;我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关于他人的正面结论:他真棒,他说得真好,他这件事做得太漂亮了,他真是擅长打扮自己,他真热心。

关于他人的负面结论:他太爱表现自己了;他虽然成功了,但是靠出卖他人得到的;他真把自己当明星了,太自不量力了。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定位”决定沟通中的基本态度,在沟通中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我们的感觉,并决定着我们最后的行为,是更深一层的“潜台词”。

选择“我好,你也好”这种定位的人,看自己是好的,看他人也是好的、值得信任的。

当沟通中发生不一致时,会认为是每个人的差异造成了不同,会从信任的角度去沟通,客观地看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

选择“我好,你不好”定位的人,看自己总是好的,看他人总带有偏见。

他总感觉要承认自己的价值就必须把对方压下来,只有证明了他人不好自己才是好的。

表面上很强势,习惯于指责他人,但内心的不安全和恐惧很多。

选择“我不好,你好”定位的人倾向于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认为他人比自己优秀。

选择“我不好,你也不好”这种定位的人,对他人和自己都充满了否定和失望,所以一直在否定自己,也否定别人。

当在沟通中遇到问题时,不相信自己能解决,也拒绝他人的主动沟通,从而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进入绝望无助的状态。

“心理定位”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我们注意,就是定位和性别的关系。

每个人最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我们的“性别角色”:男人、女人。

“心理定位”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态度,例如:男人是强势的,女人是弱势的;男人有很多自由,女人没有;我是个美丽的女人,充满了魅力;或是我知道自己不像个女人,对男人没有吸引力……很明显,类似这样的“心理定位”肯定会影响我们在两性关系中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