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2.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

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5.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三、巩固练习1. 做练习一的第3题2.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50=50 50+10=50+10 解:x+10=50 x+a=50+ a 50+a- a =50+a- a x-10=50-10 x=40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第4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教学难点: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a +b=6 b-8=100 x+10 4x=60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25=37 x-23=52 0.7x=3.5★x÷0.5=12 48-x=25★ 4.8÷x=20★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1)x-20=30 (2)5x=2.4解:x=30

○□解:x=2.4○□x=□x=□(3)3.6+x=5.7 (4)

4.8÷x=12解:x=

5.7○□解:x=4.8○□x=□x=□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指导练习1.p7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3.P7第13题学生口答练习4.出示小黑板判断题(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四、作业1.P7第10题2.P7第12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 9.6y=48 解:x=31.2÷12 解:y=48÷9.6 x=2.6 y=5第5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x+2.5=36 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后记:第6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教学目标: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学会应用

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 56 x+15 = 30 x÷9 =23 x -98 = 100 5 x – 6 = 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新授教学1.学习例8: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2x =86 x=86÷2 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43米。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

多少,要两步解。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三、专项练习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五、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后记:第7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教学目标: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2. 练习二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

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3. 练习二第11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4. 练习二第12题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5. 练习二第13题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6. 练习二第14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7. 练习二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四、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后记:第8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第9~1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列方程,不计算。(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2.我当包公,判一判.(1)0.5是方程3x+0.7=1.6解(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4)x+2=2+x是方程3.择优录取,选一选(1)方程4x-2=10

的解是() A.x=2 B.x=3 C.x=32 D.x=48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A.65×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4=480 (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x-8=68 B.2x=68+8 C.68=2x+8 (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岁. A.7 B.c C.c+7(5)x=1.5不是方程()的解。A.5x+6x=165 B.10×5-6x=41C.3x-1.8=2.7二、综合训练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2.解决问题,我能行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1)P12第11-12题小瓶容量×3=1.5大瓶单价-3.2=1.8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2)p12第14题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3)P12第15题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教学后记:第9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

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P13例9 (1)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2)列方程并解方程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检验:A、72.5+72.5×3=290(公顷)B、217.5÷72.5=3(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三、巩固练习1.P14练一练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2.解方程 2x+3x=60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四、全课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2-3题板书设计:第10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出示P14例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

少?(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1)列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3x=540-285 95+x=180 3x=255 x=180-95x=255÷3 x=8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三、拓展应用1.P15练一练(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并解方程2.P16第4题1.5x-x=1 4x-8×5=20 0.2×2+0.4x=53.看图列式(1)求路程

(2)求相遇时间

(3)求乙汽车速度

4.P16练习三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5、6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

3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x=255÷3 x=85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第11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2)2.9比什么数少1.5?(3)什么数与2.4和是6?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师生交流。二、指导练习1.P17第9题一个自然保护区里一共有天鹅和丹顶鹤960只,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x+2.2x=960(3)解方程2.P17第10题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六年级植树的棵树是五年级的1.5倍,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植树24课。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六年级

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3)解方程3.P17第13题李老师买两种书,一共用去83元,其中《历史故事》有4本。一本《历史故事》12元,一本《森林历险记》7元,《森林历险记》有多少本?(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7x+12×4=83(3)解方程三、综合练习1.P17第11~12题1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背而行,2.4小时后相据216千米。甲车的速度是42千米/时,求乙车的速度。12、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08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相对开车,轿车的速度是118.4千米/时,大客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用计算器计算)(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3)解方程(4)集体评讲四、思考题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80米/分,乙的速度是240米/分。经过多少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2)列方程(280-240)x=400280x-240x=400(3)解方程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7x+12×4=83 (280-

240)x=400 280x-240x=400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反思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⑴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⑵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⑶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出示小组讨论题:(1)像3.4x+1.8=8.6 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订正。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⑴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

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⑴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

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⑵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⑴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⑵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⑶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四、课堂作业P19第5~6题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年级下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与练习

【知识点1】用字母表示数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a+a 3、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如b×4写作4b) 对应练习 1、排球队共有队员a人,女队员有7人,男队员有()人。 2、1千克大米的价钱是1.50元,买x千克大米应付()元。 3、甲数比乙数的3倍还多a,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4、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3×a9×x a×4y×55×3x 5、a与b的和的5倍是()。 6、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底边长是1.2米,高是x米,写出含有x的等量关系式是()。 8、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4x表示(),x2表示()。 9、有x吨水泥,运走10车,每车a吨。仓库还剩水泥()吨。 【知识点2】方程的定义及解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6、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对齐。 (3)两边乘除相同数的时候,这个数不要为0 7、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8、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9、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10、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解简易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 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 页天平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 =150. 生3:100+X =250=100+150,所以X =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 =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 =150。 小结:当X =150时,100+ X=250这个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 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课本P57页做一做:X =3是方程5X =15的解吗?X =2呢?(完成后汇报) (二)解简易方程 1.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2、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球加起来共有9个) 根据这种关系怎么列方程? X+3=9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 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 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x+3-3=9-3 (2)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1头猪=( )只羊 1把蕉=( )个苹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讲义与练习

第一单元方程 1、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通俗的说就是含有“=”号的式子就是等式。) 2 [注:(判断题)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3、(背诵)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用途:解方程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3个、5个或7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它们的和=中间的数×3、5或7。 中间的数=连续数的和÷3、5或7(个数为奇数) 比如: 1、2、3、4、5 1+2+3+4+5=15 即:×5=15 15÷ 又比如:6÷3=2 1 3 35÷5=7 3、59、11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第一单元相应练习题 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里画“√”。 X+18=36 () x+2﹥10 () 72-x () x=3 ()2、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在后面()里画“√”。 X+18=36 () x+2﹥10 () 72-x () x=3 () 3、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3+x=12 ② 3.6+x ③ 4+17.5=21.5 ④48+x﹤63 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判断】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新课 1、方程的意义 (1) 认识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操作天平: a 、一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0+50=100 50×2=100) b 、一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粉笔盒,另一边放100克砝码,天平平衡。粉笔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你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板书:x+20=100) c、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20+x>50等) (3)出示小黑板 30+20=50 2x+50>100 80<2x 3x=180 100+20<100+50 100+2x=50×3 x-18=24 60÷20=3 x÷11=5 (4)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生说师在小黑板作记号) 80<2x 2x+50>100 100+20<100+50 指出:这些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谁再来说几个等式?同桌互相说几个等式。 30+20=50 3x=180 100+2x=50×3 x-18=24 60÷20=3 指出:这些用等号连接成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叫等式。(板书:等式) (5)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30+20=50 60÷20=3 3x=180 100+2x=50×3 x-18=24 x÷11=5 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①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②再举几个例子,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游戏练习: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卡片出示)是用“√”手势表示,不是用“×”手势表示。 6+x=14 3+x 50÷2=25 6+x>23 51÷a=17 x+y=18 (6)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刚才我们是从等式中找出方程的。这说明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画,请他们黑板展示并同时说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将书上的图与学生的图做对比,指出:有时可以借助简单明了的图来帮助理解深奥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很重要性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方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讲简易方程(方程) 主备人:陈青审核人:徐万虎 知识概述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方程的主要依据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解方程时,还要用到等式的一些性质。如,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例1 解方程:0.7x-3=0.3x+0.2 练习1 1、解方程:0.6x+1.4x=8.2-5.4 2、解方程:0.25x-3.2=0.5x-5.2 3、解方程:2.8x=19.32-6.4x 例2 解方程:0.2×(3x-5)+3=0.4×(x-2)+4 练习2 1、解方程:0.4(x-0.6)-1.5=1.2x-3.34 2、解方程:3(3x-2)=10-0.5(x+3.5) 3、解方程:(0.6x+420)÷(x+20)=3 例3 解方程:5(y-4)-7(7-y)-9=12-3(9-y) 练习3 1、解方程:4(2y+5)-3y=7(y-5)+4(2y+1) 2、解方程:3(x+2)-4(x-1)+2(3x-1)-18=0 3、解方程:3(4-y)-7=7(2-y)+2(y-3)-1 2

例4 在下面的三个“□”中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0.3×□-□×0.25=21.15-7×□ 练习4 1、在下面的“○”中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4.3×○-1.1=1.3×○+3.7 2、已知方程0.4(x-0.2)+m=0.7x-0.38的解x=6,求m等于多少? 3、某数减去10,再乘2,加上70,得250,求这个数。 练习卷 1、解方程。 3x÷5=15 0.5×8+7x=18 2、解方程。 2x+3=11-6x 7x-7=4x-1 3、解方程:6(x+1)=0.5(10x+16) 4、解方程:5(x+2)-3(1-x)=23 5、解方程:7(2y-1)-3(4y-1)+5(4y+2)-28=0 6、解方程:35(x-2)-15(5x-6)=22x-63-21(3x-4) 7、某数加上6,乘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是6,求某数。 8、在下面的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9、已知x=5是方程ax-16=12+a的解,求a的值。 10、与a相邻的两个整数a-1与a+1,这三个数之和为120,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准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并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能够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 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 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 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 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能够表示等式 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 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 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 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 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多数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多数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的基础差、习惯差,究其原因是经常上课走神,课后不做作业;需要时时刻刻地督促辅导。从上学年的质量检测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学期需要继续与这家长沟通,做好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争取更多人取得更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

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 2.能力目标: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3.情感目标: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画有第97页上图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 2.被减数=( ) 3.减数=( ) 4.一个因数=( ) 5.被除数=( ) 6.除数=( ) 二、尝试。 1.方程的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称出的物品同P.105页上图。)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 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 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写出算式20+30=50。 问:20+30=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解简易方程(一)_教案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下面各题.30+()=50()×2=10 (二)列式.1.一支钢笔元,2支钢笔多少元?2.与4的和.二、新授教学(一)方程的意义1.介绍天平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2.引出方程(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100.(3)出示图片:篮球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教师板书:3.方程的意义.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

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二)教学例 1 1.方程的解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2.解方程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教学例1 例1.解方程-8=16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2)教师板书: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检验: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四、巩固练习(一)填空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是方程的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简易方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简易方程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

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3) 第5课时练习课 (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 (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26) 第4课时练习课1 (28) 第5课时练习课2 (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34) 第8课时练习课 (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 (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 (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 (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 (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 (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82) 第14课时通分 (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 (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 (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 (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 (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 (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 (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 (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 (121) 第9课时打电话 (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 (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141) 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3) 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147)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课题: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