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
江姐歌剧观后感

江姐歌剧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江姐》歌剧,这是一部根据中国著名革命烈士江姐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品。
在观剧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剧中的情节、音乐和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所感动。
以下是我对这场歌剧的观后感。
剧情概述《江姐》歌剧以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为背景,讲述了江姐在中国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的故事。
江姐是一位爱国青年,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她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然而,在解放战争中,江姐被敌人抓获,最终因英勇不屈而牺牲。
歌剧通过展现江姐的艰苦奋斗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可敬可爱的英雄形象。
音乐表现歌剧中的音乐是我最为喜欢的部分之一。
作曲家以旋律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音乐彩融入剧情,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角色所经历的苦难与坚强。
尤其是在江姐面临困境时,音乐的力量在舞台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一段段激昂的合唱和动情的独唱让人不禁为江姐的勇气所折服。
演员表演剧中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是我对这场歌剧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
他们通过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江姐的扮演者尤其出色,她通过自如的表演,将江姐坚强的意志和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江姐被敌人迫害的场景中,演员们的演技令人动容,观众们纷纷掉下了眼泪。
特效和舞台设计歌剧中的特效和舞台设计也为整个表演增添了一份震撼力。
舞台的布景精美绝伦,通过灯光和道具的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不同的场景,如江姐童年的乡村、战场、囚禁的牢房等。
特别是在描绘解放战争的战斗场面时,舞台上的烟雾和音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紧张与残酷。
反思与思考观看《江姐》歌剧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反思。
江姐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她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真理和正义。
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江姐的坚定意志,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并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通过观看《江姐》歌剧,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伟大和英雄的可贵。
歌剧江姐观后感

歌剧江姐观后感《江姐》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歌剧《江姐》以江姐为主角,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如何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动人故事。
观看这部歌剧《江姐》后,我被剧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所深深感动。
首先,江姐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但是,在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艰难环境下,江姐逐渐变得坚强,她决心投身革命事业,成为一名解放战士。
在严酷的斗争中,江姐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仰。
尽管她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她用自己的行动和牺牲引发了无数青年人的反抗,她成为了永远的英雄,焕发出了永不磨灭的光芒。
江姐的形象令我感到敬佩和震撼,她的坚持和勇敢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其次,剧中的音乐和唱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剧是通过音乐和歌唱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而《江姐》的音乐和唱功是非常出色的。
高亢激昂的唱段激发了观众的共鸣,而柔和悲伤的音乐则令人动容。
尤其是江姐的歌唱,唱出了一个女子在斗争中的坚持和憾动。
我被音乐所感染,也感受到了江姐内心的力量和坚定。
最后,剧中所表达的主题也让我深思。
歌剧《江姐》以江姐为代表,展示了一代优秀的革命者坚持正义,顽强斗争的精神。
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放弃了个人的利益和幸福,甚至是生命。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对抗了那个黑暗而不公正的社会,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公正和幸福的生活。
观看《江姐》让我明白,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以江姐为榜样,勇敢地追求并捍卫正义。
总的来说,歌剧《江姐》用动人的故事、优美的音乐和深刻的主题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普通女孩成为伟大英雄的过程。
江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并用自己的付出影响了无数的人。
音乐和唱功的精彩也令我深深地感动。
观看《江姐》后,我对于人物形象和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受启发和鼓舞。
歌剧《江姐》观后感

歌剧《江姐》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出以江南民歌为主题的歌剧《江姐》,让我触动良多。
《江姐》讲述的是一个江南民歌少女江姐的成长故事。
她的父母去世,留下了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成长为一位坚强、勤劳的江南民歌少女。
当她面对江湖风浪时,仍然坚守着信仰和理想,不被动摇,以自己的歌声唱出自己的梦想,传达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令我深受感动的是,江姐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压垮。
她用自己的歌声传达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让我感受到了江姐的勇敢和坚强。
在我看来,江姐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她的精神和行为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也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压垮。
看完《江姐》,我深受感动,也被江姐的精神所打动。
她的勇敢和坚强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让我明白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压垮才能成就自己的价值。
《江姐》观后感

《江姐》观后感《江姐》本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在1978年根据舞台演出剧本拍摄的舞台歌剧艺术电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姐》的观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江姐》观后感一我有幸看到了歌剧《江姐》,歌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江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xx党反动派关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人在用荣华富贵作诱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威严恐吓,可江姐不畏,大声说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革命粉身碎骨心甘情愿,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有千万次,也要奉献给党。
”敌人气急败坏,严刑拷打,江姐忍着疼痛,大声道:“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心不变,哪怕把牢底坐穿,你们也休想从我嘴里的得到一点线索。
”敌人丧心病狂,用竹签订在江姐的指头上,她大声地笑着说:“你们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竹签毕竟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
”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杀害了风华正茂的江姐。
歌剧看完了,我被革命党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所震撼。
如果不是牺牲了无数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我们后辈要记得这是血写成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江姐》观后感二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因为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观赏了江姐全剧,整整七场剧目都包围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剧情在剧本的安排下步步逼近高潮,与此同时,观众的情感也随之升华,可以说观众已经和江姐的情感合二为一了。
此时此刻时间是停止的,观众的呼吸是停止的,众人的心跳是静止的,而只有江姐的精神是永存的。
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极大的震撼了在场每一位的心灵,那声音似乎能穿越时空,可以直接把人带到那个时代,透过那震撼可以准确的把江姐精神传达给每一个人。
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
《江姐》观后感精选大全2020年5篇

《江姐》观后感精选大全2020年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江姐》观后感精选大全2020年5篇,方便大家学习。
《江姐》观后感精选大全2020年5篇1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因为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观赏了江姐全剧,整整七场剧目都包围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剧情在剧本的安排下步步逼近高潮,与此同时,观众的情感也随之升华,可以说观众已经和江姐的情感合二为一了。
此时此刻时间是停止的,观众的呼吸是停止的,众人的心跳是静止的,而只有江姐的精神是永存的。
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极大的震撼了在场每一位的心灵,那声音似乎能穿越时空,可以直接把人带到那个时代,透过那震撼可以准确的把江姐精神传达给每一个人。
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
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蓥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国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
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
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返顾、大义凛然,她从不向酷刑折磨低头,为了信仰,她不惜舍弃小家,为了真理,她蔑视死亡,笑对屠刀,这种坚贞的英雄气慨,自由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正气歌。
烈士江姐,面对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我们而去,然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幸福,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身处狱中,仍不忘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意见,直至今天乃至将来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歌剧江姐观后感400字_观后感

歌剧江姐观后感600字_观后感【第1篇】昨天晚上去看了一下歌剧《一江一姐》,第一次看歌剧,自然异常的激动,看完之后感觉还不错,值得回味,值得说一说。
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政治任务,据说这是学校下发给老师们的任务,老师们都感觉自己整天学一习一加实践各种发展观,开展各种学一习一研讨会,政治觉悟多的都要混淆了,怕再看歌剧会有将政治融会贯通一通百通的恶果,就把票让给我们了,并加上了一句:机会难得啊。
学一习一委员颤一抖着接过票来说:谢谢老师给我们这么难得的一次一爱一国主义教育的机会。
我们一定扎扎实实的学一习一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建设………………而努力奋斗。
好了,用韩寒似的语气开一个头,然后看图言说。
歌剧院请的是金永玲艺术一团一,国家一级演员歌剧一团一的一团一长金永玲亲自出演一江一姐一江一雪琴,一江一姐的出场就不凡,一袭白衣加身,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味道。
和甫志高接过头之后,一江一姐来到了川北华蓥山,听到自己的丈夫遇害的消息,一江一姐悲痛欲绝,天地与之俱痛,想起过往的甜蜜日子,一江一姐几乎都要昏过去了,悲痛,愤怒,共同扼着她的咽喉,顿感晕眩。
这时是共产主义信仰支撑住了她,或许有一些搞笑,可是信仰的力量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信仰是人的一精一神支柱,在关键的时刻起着力挽狂澜的作用,只要保证这是一种积极地信仰。
很可贵的是,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这样的信仰,“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一直是人们锲而不舍的追求,舞台上,红旗飘飘,红色的信仰升腾在一江一姐的心里,升腾在所有人的心中,人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看到了解放的人们高歌欢唱!一江一姐带领着所有人游击队顽强机智的同国民一党一作着斗争,在此就不赘述了。
后来叛徒甫志高找到了一江一姐,一江一姐为了保全大家的安全,英勇的被捕了。
一江一姐被带到了重庆臭名昭著的中美合作所中,一江一姐的斗争又开始了,斗争的顽强,一精一彩,不凡!歌剧在这里又一次应用了红色,看,一江一姐的身上裹上了红衣,倘若说歌剧需要一定的象征色的话,红色一定是本歌剧的象征色。
江姐歌剧院观后感

江姐歌剧院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去观看了一场关于江姐的歌剧。
说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这样的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英雄事迹。
当我走进歌剧院,那种庄重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就包围了我。
座位逐渐被填满,灯光渐暗,大幕缓缓拉开,一场震撼心灵的演出就此开始。
歌剧里的江姐,一出场就仿佛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她的眼神,那种无畏和坚决,让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江姐内心的波澜。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江姐在狱中与敌人周旋的那一幕。
狭小的牢房,冰冷的铁窗,可江姐的身姿却依然挺拔。
她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
敌人的丑恶嘴脸在舞台上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狡诈、阴险,与江姐的刚正不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江姐的话语,句句都像重锤一样敲打着我的心。
她平静地驳斥着敌人的谎言,声音不大,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整个歌剧院都仿佛安静了一瞬,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也忍不住跟着鼓掌,手掌拍得通红都没感觉到。
还有一幕,是江姐和狱中的姐妹们一起绣红旗。
那面红旗,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她们的手指虽然因为长期的牢狱生活变得粗糙,动作也不那么灵活,但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新中国的期待和向往。
江姐的脸上洋溢着希望的光芒,那一刻,我仿佛能看到她心中那个美好的未来。
演员们的歌声也是那么动人。
高音激昂,低音深沉,每一个音符都好像在讲述着江姐的故事。
音乐和剧情配合得恰到好处,让我的心情也随着起起伏伏。
有时候紧张得握紧了拳头,有时候又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歌剧接近尾声,江姐英勇就义的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揪住了一样疼。
她昂首挺胸,迈向死亡,那步伐坚定而又从容。
舞台上的灯光聚焦在她身上,她就像一个发光的英雄,照亮了整个黑暗的世界。
看完这场歌剧,我久久不能平静。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不断浮现出江姐的身影。
江姐,她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有关江姐观后感(精选7篇)

有关江姐观后感(精选7篇)江姐观后感篇1我有幸看到了歌剧《江姐》,歌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江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反动派关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人在用荣华富贵作诱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威严恐吓,可江姐不畏强权,大声说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革命粉身碎骨心甘情愿,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有千万次,也要奉献给党。
”敌人气急败坏,严刑拷打,江姐忍着疼痛,大声道:“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心不变,哪怕把牢底坐穿,你们也休想从我嘴里的得到一点线索。
”敌人丧心病狂,用竹签订在江姐的指头上,她大声地笑着说:“你们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竹签毕竟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
”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杀害了风华正茂的江姐。
歌剧看完了,我被革命党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所震撼。
如果不是牺牲了无数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我们后辈要记得这是血写成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江姐观后感篇2“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江姐》虽然结束了,但这首铿锵有力的《红梅赞》时常回荡在我的耳畔。
江姐,原名江竹筠,19岁加入共产党,29岁就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她在党内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起着不是领导胜似领导的作用。
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一次次的酷刑折磨,一次次的痛疼昏死,一次次的泼水浇醒,非但没有让江姐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保守住了党的秘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
我印象最深的是竹签刑法那一次。
都说十指连心,当竹签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时,江姐都咬紧牙关,丝毫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她还鼓励狱中的战友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
”这让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多么伟大的共产党员呀!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和她的难友们,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他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导语:歌剧《江姐》,是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改编搬上歌剧舞台。
以下是XX整理的歌剧江姐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变的一部在中国舞台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歌剧,该剧反映的是1948年春,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国名当反动派统治下的陪都重庆已经在工农联合武装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途中,她突然接到与自己多年患难的革命伴侣——华蓥山中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江姐抑止住自己内心的悲痛,毅然决然的走上华蓥山,及时传达了党的指示,并与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一起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但是后来,由于叛徒蒲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之后被关押在重庆中美联合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叛徒的出卖,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的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节操和从崇高精神。
而后,重庆解放在即,为了配合我军顺利进军重庆,粉碎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共产党人的血腥阴谋,江姐在集中营中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但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敌人要害死江姐,为了不暴露计划,保护同志,江姐毅然走向刑场…歌剧《江姐》相较之于其原型小说红岩,其表象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其受众也更加广泛。
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要力求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形象性。
小说的作者从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开始,到进入创作活动,凭借的主要是自己的形象思维,在构思中,活跃在作者头脑中的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面,在写作过程中,诉诸于作者笔下的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是能过感动人的生动故事。
小说《红岩》作为一部优秀的军事文化小说,无论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而歌剧《江姐》在继承这本优秀小说的各种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模式和经典台词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歌剧独有的表现形式,二者各取所长,交相辉映,但是与小说不同的是,歌剧在叙事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戏剧性文本(即歌剧的音乐总谱和文字戏剧脚本),一个是演出文本——各个演出都是在一段长度相同的时间内对戏剧文本进行阐释,使其直观化,并赋予其气韵生动的有形生命,这样一来,就将小说的读者去感知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变成更加直观的由观众去体验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这样一来,观众从舞台上得来的剧中人物的形象较之于文中得来的更加生动具体,使观众观众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知仿若身临其境。
歌剧《江姐》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的吸收了川剧,越剧,杭滩,洋琴,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的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因此剧中的许多经典的唱段都给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艺术烙印。
就唱腔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绣红旗》,此段唱腔,以咏叹调的方式,娓娓道来,将江姐心中对革命胜利的无限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段咏叹调音乐很好听,结构也比较完整,及其完美的表现出演员的歌唱技巧,每一个音符都轻叩观众的心扉,使观众透过舞台,仿佛也置身于红旗飘扬万众欢腾的胜利时刻。
而后的《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段,依旧是咏叹调,但是这一段的悲情元素比较多,唱腔时缓时快,似声声控诉,把对敌人的痛斥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融合在一个载体中,在同一个时间段表达出来,摄人心弦。
在对唱方面,选段《青松林内红旗飘》是比较典型的,此段通过江姐与华为按照各自人物的特性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对唱,之中参杂咏叹的韵味,结合巧妙,旋律欢快。
不仅是在唱腔方面的,歌剧《江姐》的歌词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被广为传唱的《红梅赞》,它的词中以红梅欲革命烈士,用红梅不畏严寒,傲然盛放的品质来抒发革命战士面对反动分子的打压不屈服,不畏惧的崇高精神。
纵观正个剧本的词句,精简干练,朗朗上口,即符合了此歌剧要通俗易懂,面向广大受众,教育后人,缅怀先烈的要求,又不乏浓郁的文学艺术气息,是不可多得的弘扬革命精神的教材。
歌剧,虽然是通过各种舞台化的场景和表现手法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
它所传达给我们的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固然值得我们去赞扬,去品味。
但是要真正的看懂歌剧,听懂歌剧,我们还需要去深入的挖掘出埋藏的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动人的旋律之后的歌剧所要表达的精神才行。
《江姐》在剧开始不久,就给观众塑造起了江姐的刚铁形象,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现实的打击而变得悲恸不已,她拭去泪水若三寒天得红梅般傲然挺立于世间,她深深的知道她不能倒下,因为党交给她得任务还没完成…即使后来被叛徒出卖,被反动分子摧残,她至始至终都以不屈的性格面对生命磨难,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我们自然可以看到此剧的魂,正是在教育我们: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我们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到明天——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来得不容易,别把这战争的岁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这是江姐全剧结尾的一段唱词,是江姐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更是无双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后背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对后人的希冀…有那段用血染红的历史,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歌剧《江姐》。
江姐是一名革命战士,因为她誓死也不说出共产党的信息,结果被国民党给杀害了。
节目一共有七场。
演出开始了,只见出来一位穿着蓝色旗袍,围着白色围巾的阿姨,那就是江姐。
她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来到川北,和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会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但这时,共产党中出现了一个叛徒:甫志高。
由于他的出卖,敌人把江姐抓走了。
监狱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她宁死也不说出共产党的信息。
为了保护同志们,江姐走向了刑场。
全国解放了,五星红旗在中国的上空飘扬,那是江姐等烈士用鲜血染红的。
演出结束了,剧院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江姐她那坚强勇敢的精神深深地留在了心中。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当自己和大家一样坐在荧幕前观看这部经典歌剧电影《江姐》时,心里感觉到的是震撼,是一种对个人灵魂从里到外全新的洗礼。
音乐激励人心,词曲高亢激昂,让人不得不欣赏这部歌剧,让人不得不震撼于江姐对革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不得不感怀于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江姐》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共产党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一九四八年春,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的战略反攻。
蒋家王朝的统治也几近覆灭。
在这一时刻,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离开山城重庆来到川北。
在赶往华蓥山的途中却不幸听到了丈夫遇害的噩耗。
此时,江姐毅然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前往华蓥山与当地的游击队的同志们会面。
在以后的时间里,江姐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与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她率领游击队给予了反动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
但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为了保护战友和游击组织的安全不幸被捕。
当江姐面对军统特务头目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渣滓洞的百般酷刑时,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狠狠地给了反动统治一击。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江姐的耳中时,渣滓洞所有被捕的革命战士都欢欣鼓舞。
这个消息犹如黑暗中射进来了一束灿烂的阳光,给了战士们继续革命的信心。
但国民党反动派却在这一时刻加害于江姐,江姐用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贞气节谱写了一曲革命战士的“红梅”赞歌。
这部歌剧中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
江姐、双枪老太婆、蓝胡子等革命意志坚定人物的唱词有定力,给人以振奋的心绪。
而诸如国民反动统治中的沈养斋、唐贵山等反面角色嘴脸丑陋,唱腔怪异,让人感到可笑和憎恶。
剧中还有一个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人物,那就是甫志高。
我觉得这个人首先都玷污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一个革命意志薄弱、懦弱无能的小人,将永远遭到人民群众的唾骂。
再来谈一谈我对这部歌剧配乐的认识。
在这部歌剧中,融入了戏曲、民歌和现代唱功等元素,使得它能够合乎很多人的味口,更贴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
《江姐》这部歌剧的配乐或优美动听,或慷慨激昂,或压抑沉闷,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音乐与故事的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尽现一部优秀歌剧的生命魅力,尽展人性的美丑善恶。
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江姐》这部歌剧的唱词。
词达意,曲传情。
通过曲我们感觉到感情的传递;透过词,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整个心灵世界。
《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相对无言口难开》、《绣红旗》等至今脍炙人口的曲目,词读来诗意盎然,一字一词仍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随手记下了几句很是让我感动和引发我思考的唱词,如“乌云染不黑天边日,狂风吹不落满天星”、“黑夜将晓风更紧,残冬欲尽雪更寒。
风雪独处战歌起,红梅含笑迎春天”、“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风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等等。
这又使我突然间想起了现在拍出来的一些影视,说实话我看后很是失望,既感觉无味,又赶到大部分尽是一些糟糠之作。
也许现在的一些演员欠缺的不仅仅是一些基本功底,我想给更多的是他们欠缺一种回归人性的精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继承这种“红岩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经典歌剧《江姐》观后感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因为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观赏了江姐全剧,整整七场剧目都包围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剧情在剧本的安排下步步逼近高潮,与此同时,观众的情感也随之升华,可以说观众已经和江姐的情感合二为一了。
此时此刻时间是停止的,观众的呼吸是停止的,众人的心跳是静止的,而只有江姐的精神是永在的。
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极大的震撼了在场每一位的心灵,那声音似乎能穿越时空,可以直接把人带到那个时代,透过那震撼可以准确的把江姐精神传达给每一个人。
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
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
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
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