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常见的物体第1课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探究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物体,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图片,如苹果、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让学生分组观察其他物体,如铅笔、书本、橡皮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物体,并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方法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 学生分组实践,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让学生通过摸、闻等方法猜出物体的名称。
(2)展示一些物体的局部图片,让学生猜出物体的名称,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4. 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物体的特征。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2课物体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认识不同物体的特征。
(2)学会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经历分类活动,培养分类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1)对分类活动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1课。
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最新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含教学计划)--【精编】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1、走进大自然;2、我有好奇心;3、我们来观察;4、学会运用工具;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2、美味的水果;3、蔬菜长在哪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1、各种各样的文具;2、铅笔和彩笔;3、常见的尺子;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1、凉爽的秋天;2、寒冷的冬天;3、温暖的春天;4、炎热的夏天。
四、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最新粤教科技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含全册知识点)--【精编】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第一课走进大自然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还有瀑布、花、草、天然石拱、枯叶蝶、猪笼草、鱼等。
2.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流星、火山、彩虹等。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1.奇怪的“石头”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2.在自然界里,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感到好奇:蜻蜓有六只脚。
鸟儿有翅膀能飞翔。
下雨后会有彩虹。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1.番茄成熟的颜色:红的、形状又大又圆。
(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用鼻子能闻到气味;2.舌头能品尝味道;(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耳朵能听声音;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3.用手摸鹅卵石是用什么感觉器官?(皮肤)4.了解香瓜的特征用了什么感觉器官?(眼、鼻、舌、皮肤)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1.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看清楚花朵细微结构。
(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避免眼睛被灼伤。
)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好蔬菜1.水果有:香瓜、西瓜、芒果、猕猴桃、樱桃、杨桃、草莓、梨、苹果、香蕉等2.蔬菜有:番茄、花椰菜、芹菜、苦瓜、洋葱、白菜等。
第六课美味的水果1.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水果:眼、耳、鼻、舌和皮肤2.香蕉:海南产量最高;福建、广东次之。
3.芒果:主产区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广西。
4.荔枝:广东产量最高,海南、广西、福建、四川次之。
5.龙眼:主产区福建、广东、6.杨梅:有两大产区:福建龙海、7.枇杷:主产福建南部8.石榴:产区有四川攀枝花9.哈密瓜:主产区新疆哈密10.我们家乡水果有:香蕉、荔枝、龙眼、杨梅、枇杷等(最著名是枇杷)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1.池塘里的蔬菜有:莲藕2.其他蔬菜生长在地里(菜园、大棚蔬菜园)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第八课各种各样的文具1.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削笔刀等第九课铅笔和彩笔1.我的铅笔长长的。
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2.2B、HB、H代表不同类型的铅笔。
3.彩笔有: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
第十课常见的尺子1.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套教案(目录)1、走进大自然2、我有好奇心3、我们来观察4、学会运用工具5、常见的水果和蔬菜6、美味的水果7、蔬菜长在哪里8、各种各样的玩具9、彩笔和铅笔10、常见的尺子11、凉爽的秋天12、寒冷的冬天13、温暖的春天14、炎热的夏天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大自然是美丽的,也是神奇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吧;师:(板书)《走进大自然》。
二、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物的图片,向同学们进行介绍;生:认真倾听;师:听了我的介绍,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真好,听了大家的感受,可以看出来大家都是热爱大自然的人;师: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三、说说你眼中你的大自然:师:请大家给别人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自然;生:积极举手发言;师总结:大家说的真好,从你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你们对生活的热爱,你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我有好奇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大自然是美丽的,也是奇妙无比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奇特奥妙的大自然吧;师:(板书)《我有好奇心》。
二、说说你的想法:师:课件出示课本第2页的4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积极举手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师:大家说的真好,听了大家的感受,可以看出来大家都是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三、提出你的问题:师:请大家观察你的周围,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生:认真观察后,积极举手上台发言;师总结:大家说的真好,从你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我们来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知物体;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我们观察物体时,不仅可以用眼睛去观察,还能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师:(板书)《我们来观察》。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教学设计课题走进大自然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2.知道大自然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2.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到的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难点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到的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学生春游图片,提出问题:小草是什么颜色的?美丽的花朵是什么味?河水是从哪里来的?河水为什么会流动?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吧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看图说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步引导学生将知识说出来讲授新课一.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1.分好小组,说一说,大自然中有什么?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1)展示图片:1.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大自然中有什么2.展示交流:(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参与度问题设置先请同(2)展示中国山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中国哪些河流,哪些山脉,哪些海洋?(3)图片展示——感受黄河的壮观(4)图片展示——感受长江的壮观(5)中国的山脉景观(6)美丽海洋(7)大自然中还有我们常见的森林、草原、阳光3.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呢?(1)小组内再说一说(2)展示图片: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二.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2)说一说:在中国的大地上有长江、黄河等大河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等大山(3)黄河——母亲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4)长江著名景观——三峡感受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新教材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常见的物体第1课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基本特征。
o能够描述所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际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o引导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发展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o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掌握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
o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2.难点o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不同表现。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让学生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物体。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o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重要性。
2.观察物体的方法o引导学生回忆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物体。
(眼睛看、手摸、耳朵听等)o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一个简单的物体,如苹果、铅笔等,让他们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物体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o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3.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o展示一个玩具小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样子。
o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同。
o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其他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进一步体会这一现象。
4.观察物体的特征o发放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o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o小组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5.总结拓展o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重要性。
o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用所学方法描述它们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还培养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

1.走进大自然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大自然》。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走进大自然是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大自然》单元中的第一课。
教材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说学情:经历了学龄前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启始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点。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说教法: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明确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2.知道大自然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
册精编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年级:一年级首备人:修改人:
教学进度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年级:一年级首备人:吴敏婷修改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1、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2、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2.小结: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很多好奇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答案吗?先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及时写在问题卡片上,并带着它去探索。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一定也会产生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
五、好奇总动员(3分钟)
1、老师每天用黑板刷,发现了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老师就想:(课件出示)
⑴黑板刷能不能制作成各种有趣的形状呢?
⑵黑板刷能否将粉尘吸进去呢?
……
2、请大家像老师一样,选取身边的某一物品或现象,提出你们的问题。
3、小结:老师希望大家带着我们思考的问题去实践、探索,我们中间肯定会有不少的“小小发明家”。
六、作业布置(1分钟)
1、记住爱迪生等伟大发明家的发现;
2、选择身边的某一样物品或者是现象提出你的问题,在问题卡片上完成。
七、课堂回顾(2分钟)
用心观察——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实践探索——发明家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肉肉植物导入,引出更多自然界中不温馨提醒:孩子们,好奇是好事,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好奇(课件出示),比如说:我们不能因为对围墙外面感到好奇,而攀爬围墙;我们不能因为对毒品产生好奇,便靠近他。
盲目的好奇会使我们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