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说课稿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说课稿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是一篇语录体散文。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一起谈论志向的场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追求。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它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治国思想,对于学生了解儒家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了解较少,这也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同时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观点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治国思想,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自己的人生志向。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人物的志向和孔子的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和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子路曾皙冉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子路曾皙冉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同时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篇文章。

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它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描写了师生畅谈“志”——理想的情景,气氛和谐,用生动的对话描写和传神的情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鲜明。

三、学情分析作为选修课文,高二的学生可以通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在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上,还存在理解上的难点,是本篇文章应该重点研究探讨的内容。

四、学习目标1.通过人物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1.提前布置批改预习导学案,总结学生在文言翻译上的难点和阅读中的疑惑之处,以便于课堂上更能有的放矢,答疑解惑。

2.课堂导入:古人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作为拥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的老师,孔子和他的学生又进行着怎样的思想碰撞与沟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出示学习目标3.学而不厌——解决学生预习案中出错率较高的重点翻译。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同桌两人合作解决本课重点句子后,利用12xue平台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验掌握情况,并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本。

4.听其言,观其行——画中识人教师引入: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不仅有语录体散文所特有的大量对话描写,还有很多动作、神态描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2、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探究如何将文言文教学的“实”与“活”结合起来。

一、导入新课:有个俗语“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面有个故事,你知道吗?宋朝有一个宰相赵普,别人说他读书只读《论语》,宋太宗就问他是不是这样。

他说,我平生所学到的本领,的确都是从论语中来的。

以前用一半来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现在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论语》真有这样的魅力吗?我们今天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论语》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前面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在通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一此问题。

让我们今天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解决这此问题。

二、课文分析释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是孔子弟子。

侍坐:陪长者坐,聊天。

★问:孔子和弟子聊天,是不是在聊家长里短,他们聊了一个什么话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志”“治国”都对。

志;孔子两次说:“不过各言其志尔”。

治国:孔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解释:如,如果。

或,有人。

则,那么。

如……则……假设语气。

)还有四人各自的谈话也是在谈治国。

不过,志是从发言角度说的,而“治国”则是从具体措施上说的。

★问:那么这个话题是谁提出来的?如何引出来的呢?明确:第一段。

在第一段孔子提出话题。

你能翻译一下孔子的话吗?句式:1、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即:毋以吾(长于尔)(而不言)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4、以吾一日长乎尔(省略句式)★问:孔子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两个意思:一是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有顾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载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其中某些章节表现人物非常传神,最典型的当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目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自主赏析课文。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感受其情趣,欣赏它的摆脱拘束、务去陈言。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理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复述课文内容。

(3)体味孔子及其弟子的神情风范,了解孔子的礼治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辨析多义词:如、方、与。

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的礼治理想(2)通过言行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二、说教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尝试使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

三、说学生我任教的是高二音乐班,由于音乐班学生文言底子较薄,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

应适当进行对课文的串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外介绍有关孔子的故事,使学生走近孔子,能以平等的视角了解孔子,有助于学生对孔子产生亲近感,增强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能不能和老师一起背诵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

高中语文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临沂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论语》的有关知识、疑问句式和虚词“以”“乎”的用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谈、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理想,塑造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言谈、神态把握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关于文言疑问句式的特点。

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赏读、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本这样的书,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她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她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当时别人说赵普读书只读《论语》,宋太宗就问他是不是这样。

他说,我平生所学到的本领,的确都是从《论语》中来的。

以前用一半来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现在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论语》真的有这样的魅力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论语》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多媒体出示课题)二、明确目标1、积累《论语》的有关知识、本课疑问句式和虚词“以”“乎”的用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谈、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三、关于《论语》和孔子请同学说说各自搜集到的关于《论语》和孔子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多媒体出示,学生朗读。

)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刘星河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1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一、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三. 重点字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shěn 相,音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yí 喟,音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

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

毋,不要。

以,认为。

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常德市长怡实验中学张上明【一】教材分析:〔一〕大纲要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中语文第一册阅读部分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书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

关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中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单元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对先秦文学有个初步的了解;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初步熟悉诸子百家的言论、作品及其政治主张;能背诵相关段落。

课文所选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先秦诸子散文«论语»中的一篇。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座异彩纷呈的花坛。

它给后人的启迪无限丰富,使人叹为观止。

而«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描写了师生畅谈〝志〞——理想的情景,气氛和谐,用生动的对话描写和传神的情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鲜明。

〔三〕教学设想: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文言文教学那么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文言文是书面语言,口语基本上不再使用,因此培养感悟能力就有了其特殊性,而培养语感能力就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节奏特征,训练文言的特殊语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了极简省而传神的笔墨,记叙了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师生之间关于〝志〞的一次充满情趣的对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该单元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所选课文涵盖儒道经典,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价值观念、社会理想,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自成段落的一篇长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描写简洁传神,颇具文学价值;以“言志”为主线,涵盖了社会理想、为政之道多方面内容,极具借鉴意义与思考价值。

二、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熟悉宾语前置等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通过朗读课文和梳理概括,熟悉文章大意,把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不同的性格志趣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3.结合课外资料并以孔子所言“吾与点也”为切入点,体会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熟悉宾语前置等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通过朗读课文和梳理概括,熟悉文章大意,把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不同的性格志趣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支架式教学法2.任务驱动3.朗诵法六、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论语十二章》。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曾这样强调个人理想的重要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树立自己的志向。

而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孔子就和他的四位弟子一起开了个“师徒理想座谈会”,谈论起了他们各自的人生志向,并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孔子的这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分别是什么?孔子心之所向的理想社会又是何种模样?让我们一起走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体会儒家学派对人生与社会的独特看法吧!(二)文学常识补充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苏教版《论语孟子》中的“修养的境界”内容解说
儒家讲的道德修养的过程,既是一个由己及人的“外推”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升华的过程。

怎样去做呢?好德、求仁、动心忍性、充实而有光辉……让小我成为大我,从大我走向无我,最终享受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这不仅是道德的境界,更是审美的境界。

课文教学要点:
1.能理解道德修养的过程,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的目标与追求;
2.研习探讨儒家的忧乐观,提高探究能力,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3.诵读本专题的重点篇章,背诵其中的名句,增加文化积累;
4.能够翻译文句,整理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