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糖化学

合集下载

第3章 糖类化学

第3章 糖类化学



半乳糖-β,α(1-4)-葡萄糖苷
乳糖
顾名思义,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性质:
① 有变旋现象
② 具有还原性
③ 能成脎
1.5 多糖
单糖高聚物—天然糖类主要存在形式
因物种而不同
作物名称 (种子) 淀粉含量 小麦 玉米 大米 土豆 红薯
65%
65%
75%
20%
16%
典型多糖简介 同多糖(由一种单糖聚合而成) A. 淀粉
继续加热
150℃熔化
150℃
粘稠黄色
5-羟甲基糠 醛+黑腐质
菜 肴
挂霜、拔丝
美拉德反应:蔗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与含有蛋白质等氨基化 合物一起高温加热,发生羰氨反应。
19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白糖、冰糖、红糖都是从甘蔗和甜菜中提取的, 都属于蔗糖的范畴。 红糖是蔗糖和糖蜜的混和物。 白糖是红糖经洗涤、离心、分蜜、脱色等几道工 序制成的。 冰糖则是白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重结晶后形成 的。它们的化学成份都是蔗糖。
三、重要的单糖
丙糖:D-甘油醛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丁糖:D-赤藓糖 D-赤藓酮糖。两者的磷 酸酯是糖代谢中间产物。 戊糖:D-核糖(RNA组分) D-脱氧核糖 (DNA组分)D-核酮糖、D-木酮糖也是 糖代谢中间产物。 己糖:Glc、Fru、半乳糖、甘露糖
寡糖:寡糖是指含有2-10个单糖单元的糖类。它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条长链。一般认为直链淀
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麦芽糖。 直链淀粉的分子量约为50,000左右。 长而紧密的螺旋管形。这种紧实的结构是与其 贮藏功能相适应的。遇碘显蓝色。
支链淀粉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 键

第3.4章--糖类与脂类化学习题

第3.4章--糖类与脂类化学习题

第三章糖化学一、名词解释1.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糖。

2.醛糖:分子中含有醛基的单糖。

3.酮糖:分子中含有羰基的单糖。

4.同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

5.杂多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组成的多糖。

6.手性碳原子:化合物分子中与4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

7.半缩醛羟基:是单糖分子内的羰基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半缩醛反应)所形成的羟基。

8.糖苷键:由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其他分子的活泼氢经脱水形成的化学键。

9.变旋现象:某些单糖结晶溶于水时比旋光度自行改变并达到稳定的现象。

二、填空题1.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之为手性碳原子。

2.α—D(+)—与β—D(+)—葡萄糖分子的头部结构不同,它们互称为异头物。

3. 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醛糖有 D—葡萄糖、 D—半乳糖、 D—甘露糖。

4.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酮糖有 D—果糖、 D-山梨糖。

5.植物中重要的三糖是棉子糖,重要的四糖是水苏糖。

6.淀粉分子中有α-1,4- 及α-1,6- 糖苷键,因此淀粉分子无还原性。

7.葡萄糖与钠汞齐作用,可还原生成山梨醇,其结构为 CH2OH(CHOH)4CH2OH 。

8.在弱碱溶液中 D—葡萄糖和 D—果糖及 D—甘露糖三种糖可通过烯醇式反应可互相转化。

9.蛋白聚糖是由糖胺聚糖和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0.糖苷是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11.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离羰基最远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三.问答题1.五个试剂瓶中分别装的是核糖、葡萄搪、果搪、蔗糖和淀粉。

但不知哪个瓶中装的是哪种糖液,用最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之。

答:用下列化学试剂依次鉴别:(1)碘淀粉显蓝色,其它无色。

(2)费林试剂显红色或黄色的为核糖、葡萄糖、果糖,不显色的为蔗糖。

(3)溴水果糖呈阴性。

(4)HCl和甲基间苯二酚核糖显绿色。

葡萄糖不显色。

2.什么叫做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答:能被碱性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费林试剂等)氧化的糖为还原糖,反之为非还原糖。

第1章 糖化学

第1章 糖化学

第三章糖的化学第一节糖的概念、分类与生物学功能第二节单糖和寡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生物学上重要的多糖类物质第一节糖的概念、分类与生物学功能一、概念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物质的总称。

大多数糖类物质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实验式为(CH2O)n或Cn(H2O)m,曾有碳水化合物(carbonhydrate)之称,但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糖类,如乙酸(CH3COOH);而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6-脱氧甘露糖,C 6H12O5)、岩藻糖(6-脱氧半乳糖)。

因此,1927年国际化学名词重审委员会曾建议用“糖族(glucide)”,但因沿用已久,至今仍然使用。

二、糖的分类和命名糖类物质根据聚合度分类如下:1. 单糖(monosaccharide)是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寡糖(oligosaccharide)寡糖包括的类别很多,双糖或称二糖,水解时生成2分子单糖,如麦芽糖、蔗糖等,三糖,水解时产生3分子单糖,如棉子糖;四糖,五糖和六糖等。

3. 多糖(polysaccharide)水解时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

包括:①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糖原、淀粉、壳多糖等②杂多糖(heterpolysaccharide)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类与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形成共价结合物如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总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glycoconjugate)。

单糖可根据分子中含醛基还是酮基分为醛糖和酮糖。

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最简单的酮糖是二羟丙酮.如下图示:糖的命名,多数是根据来源给予一个通俗名称,如葡萄糖,乳糖等;根据碳原子数目分别称为三碳糖或丙糖,四碳糖或丁糖等;有时碳原子数目和含羰基的结合起来命名,如己醛糖、庚酮糖等。

糖化学知识点总结

糖化学知识点总结

糖化学知识点总结糖化学是研究糖类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合成及在生物体内部的生物功能的一门科学。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糖的结构、分类、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糖的结构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主要由碳、氢和氧组成。

糖的一般化学式为Cn(H2O)m,其中n和m分别为正整数。

糖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1. 单糖单糖是由单个糖分子组成的简单碳水化合物,是构成多糖和双糖的基本单位。

单糖的分子结构一般为一个或多个碳骨架,每个碳原子上连接有一个羟基(-OH)和一个醛基(CHO)或酮基(C=O)。

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 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经过缩合反应而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包括两个单糖分子通过一个糖苷键连接在一起。

常见的双糖有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等。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长链状的碳水化合物,常见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半乳聚糖等。

二、糖类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单糖分子结构的不同,糖类化合物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

1. 醛糖醛糖的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CHO),根据碳原子上的羟基和醛基的位置,醛糖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D型、L型和α/β型。

2. 酮糖酮糖的分子中含有一个酮基(C=O),酮糖也包括D型、L型和α/β型的立体异构体。

三、糖类化合物的性质糖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内的重要能源来源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材料,具有多种重要性质。

1. 甜度糖类化合物有甜味,常见的甜度依次为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半乳糖。

这主要与糖分子结构的不同有关。

2. 溶解性糖类化合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随着溶解度增加,糖的甜度也会增加。

3. 还原性糖类化合物中的醛基和酮基具有还原性,可以与银镜反应,因而称为还原糖。

4. 保水性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够在水中形成胶状物质,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

糖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糖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糖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糖的分类1. 单糖:单糖是由一个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它们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糖分子,是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

2. 寡糖:寡糖是由数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麦芽糖、蔗糖等,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能量存储和传递作用。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它们是植物和动物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起着能量的储存和结构支撑的作用。

二、糖的化学性质1. 反应性:糖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水解、缩合、氧化、还原等多种化学反应。

2. 构象异构:糖类分子具有多种构象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上存在差异,影响了糖的生物活性和化学反应。

3. 缩醛缩酮反应:糖类分子中的羟基和醛基或酮基可以发生缩醛和缩酮反应,形成糖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4. 还原性:糖类分子中的羟基和醛基或酮基可以参与还原反应,被还原剂还原成对应的醇。

5. 糖的水解:糖类分子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糖或寡糖等较小的碳水化合物。

三、糖的合成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2. 精制糖的生产:采用蔗糖、甜菜糖等植物中提取原料,经过精炼、结晶、结晶和干燥等工艺,生产成纯净的砂糖。

3. 化学合成:通过化学手段合成糖类化合物,如葡萄糖和果糖的合成方法。

四、糖的分析1. 光度法:利用糖类分子中含有的不同官能团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进行测定,从而用于糖类分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2. 手性层析法:利用手性层析柱对糖类分子的手性异构体进行分离和鉴定。

3.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糖类分子进行分析,鉴定其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4. 核磁共振法:利用核磁共振仪对糖类分子的核磁共振谱进行分析,鉴定其分子结构和构象。

五、糖的应用1. 食品工业:糖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着色剂等。

2. 医药工业:糖类化合物是一些药物的原料,还可用于制备口服补液剂、口服葡萄糖水等药物。

必修2 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糖类 油脂 蛋白质的性质

必修2 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糖类 油脂 蛋白质的性质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人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你能说出我们日常摄入物质分为哪六大类么?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下列物质含有上面的哪一种或几种? 冰激凌 香肠 饮料 奶茶 泡面 包子 面包
化学学习的神器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糖类的特征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讨论:写出乙醛的结构简式,与葡萄糖的结构对 讨论:写出乙醛的结构简式,与葡萄糖的结构对 比,你觉得葡萄糖能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斐林试剂 讨论:在生物课里面我们用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 讨论:在生物课里面我们用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 那么,我们可以用斐林试剂来鉴定乙醛么? 请设计一个方案鉴定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油脂
阅读课本第80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课本第80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油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水解? 2 不同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相同么? 3 试写出下面的物质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CH2— O — OCC17H33 CH — O — OCC17H33 CH2— O — OCC17H33 4 什么是皂化反应?上述物质发生皂化反应产物是什么? 5 为什么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不使用NaOH溶液吸收乙酸? 为什么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不使用NaOH溶液吸收乙酸?
H L D
糖类
什么是单糖,什么是双糖,什么是多糖? 请说出几种常见的单糖: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请说出几种常见的双糖:蔗糖 请说出几种常见的多糖:纤维素 淀粉 单糖、双糖、多糖的分子式各是什么?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单糖、双糖、多糖可以转化么?哪些可以水解? 可以。双糖、多糖可以水解成单糖。

第3章糖类的化学

第3章糖类的化学

第3章糖类的化学5.解:设α-D-甘露糖的比例是a 则β的比例是1-a 则29.3×a+(-16.3)(1-a)=14.5a=67.5%1-a=32.5%α-D-甘露糖的比率是67.5%β-D-甘露糖的比率是32.5%6.解:数据不对7.(3)解:设蔗糖的总量为1,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比例=水解生成的果糖比例为x,则66.5×(1-x)+52.5×x+(-92)x=0 x=62.7%则有62.7%的蔗糖被水解8.解:(1)葡萄糖残基的相对分子量是162,则N残基=1×106/162=6173即1分子支链淀粉含有6173个葡萄糖残基(2)分支点残基占全部残基的11.8%,则N分支点=6173×11.8%=728(3)支链淀粉的糖苷键为α(1→4)糖苷键,分支处的糖苷键为α(1→6)糖苷键,即主链提供C6的-OH,支链提供C1的半缩醛羟基,则支链的末端为非还原端,由(2)可知分支点的残基数为728,则非还原末端的残基数=分支点的残基数+1=7299.解:一个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含5个-OH,即C1.2.3.4.6,其中C1为半缩醛羟基,具还原性。

m=32.4mg M=162g/mol n=32.4/162×1000=0.2×10-3mol=200μmol(1)支链淀粉经甲基化后水解的产物为:2,3,4,6-四甲基葡萄糖1,2,3,6-四甲基葡萄糖2,3,6-四甲基葡萄糖2,3-四甲基葡萄糖2,3,4,6-四甲基葡萄糖为支链末端,即非还原端的残基,其含量为10μmol,比分之点的残基数多1个,2,3-四甲基葡萄糖为分之点的残基,则2,3-四甲基葡萄糖的含量为10μmol(忽略一个残基);1,2,3,6-四甲基葡萄糖为还原端残基,只有1个;2,3,6-四甲基葡萄糖为链中的残基=200μmol-20μmol=180μmol(忽略主链首尾的2个残基)(2)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残基为分支点的残基,即2,3-四甲基葡萄糖加一个2,3,6-四甲基葡萄糖,即两个残基,则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残基的百分数是20μmol/200μmol=10%(3)总的残基数=1.2×106/162=7407由(1)问可知,分支点残基为2,3-四甲基葡萄糖为分之点的残基,其含量为10μmol,占总含量的1/20 则分支点残基数=7407×1/20=370第4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3.计算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酯的皂化值。

糖的化学

糖的化学

第三章糖的化学第一节概述一、糖的命名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乙酸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

只是“碳水化合物”沿用已久,一些较老的书仍采用。

我国将此类化合物统称为糖,而在英语中只将具有甜味的单糖和简单的寡糖称为糖(sugar)。

二、糖的分类根据分子的构成,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葡萄糖,果糖都是常见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2.寡糖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

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多糖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

同聚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杂聚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构成。

4.结合糖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构成的复合分子称为结合糖。

其中的糖链一般是杂聚寡糖或杂聚多糖。

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

5.衍生糖由单糖衍生而来,如糖胺、糖醛酸等。

三、糖的分布与功能1.分布糖在生物界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

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

糖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而动物则用蛋白质和脂类代替,所以行动更灵活,适应性强。

动物中只有昆虫等少数采用多糖构成外骨胳,其形体大小受到很大限制。

在人体中,糖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

糖原代谢速度很快,对维持血糖浓度衡定,满足机体对糖的需求有重要意义。

(2)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它作为细胞的内环境条件之一,浓度相当衡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表示) DE(%) 100% 淀粉干物质含量
天然淀粉经适当处理,可使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以 适应需要,这种淀粉称改性淀粉,如可溶性淀粉、交联淀 粉、磷酸淀粉。
(二)糖原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贮存多糖, 它也是以颗粒形式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液内。体 内糖原主要是存在肝脏和骨骼肌。 糖原也是由D-葡萄糖构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 分子中主链的葡萄糖连接方式是α-1,4糖苷键相连 接。支链的连接键为α-1,6苷键。
(二)糖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生物学作用 生物体的 结构成分 主要能源 物质
碳骨架
信息分子
糖类根据其聚合度进行分类:
• 单糖是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单糖又 可根据分子中含醛基还是酮基,分为醛糖和酮糖。实验式为(CH2O)n。根据 所含碳原子数目又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 • 水解时产生2-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常见的有二糖、三糖、四糖等。 • 二糖:由2分子单糖结合而成,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

(一)单糖的物理性质
1.旋光性 旋光性: 旋光性:一切单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所以都有旋光的 能力,能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使偏振光平面向左 转的称左旋糖,使偏振光平面向右转的称右旋糖。 2.甜度 单糖有甜味,但甜度大小不同,如以蔗糖为标准定为100度, 其他糖类的相对甜度如表: 3.溶解度 单糖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性,尤其在热水 中溶解度极大。但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己糖产生5-羟甲基糠醛。
7.糖的高碘酸氧化
高碘酸氧化是一种选择性的氧化反应,它只能作用于 多糖分子中连二羟基或连三羟基处。当连二羟基的 C-C键被氧化断开后,产生相应的醛;当连三羟基 的C-C键被氧化断开后,产生甲酸及相应的醛。此 反应定量进行,每断开1molC-C键,消耗1mol高 碘酸,每生成1 mol 甲酸对应消耗2mol高碘酸。 因此,通过测定高碘高碘酸消耗量及甲酸生成量, 便可以判断糖苷键的位置、直链多糖的聚合度及支 链多糖的分支数目等。
(一)相对构型
构型:指分子中由于不对称碳原子上各原子或基团间 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不同,使该分子呈现特定的 稳定结构。 注:当分子从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时,需要伴 随共价键的断裂和再生。
甘油醛是最简单的单糖,具手性碳原子。所有醛糖 可以看作是由甘油醛衍生而来的。如果一个单糖在 投影式离羰基最远的 羰基最远的C* C*的羟基具有与D(+)-甘油醛 C2上的 C2 上的OH OH相同的取向,则称为D D型或D D系单糖 系单糖。反 之则称为L L型或L L系单糖 系单糖。 所有酮糖可以看作由二羟丙酮衍生而来的。
单糖
寡糖
• 三糖:由3分子单糖所组成,如棉子糖。
多糖
• 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包括 同多糖和杂多糖。
糖的衍生物: 糖的衍生物:糖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氨基取代物称为糖的衍生物,如糖 酸、糖胺。 糖复合物:糖与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称为糖复合物。 糖复合物:

(一)淀粉
淀粉是植物生长期间以淀粉粒形式贮存于细胞中的贮 存多糖。在种子、块茎和块根中含量特别丰富。 直连淀粉:淀粉悬液用微溶于水的醇如正丁醇 饱和时,形成微晶沉淀。 天然淀粉 支链淀粉:淀粉悬液与水混溶的醇如甲醇时, 形成无定形物质。
采用酸水解、酶水解或酸-酶水解湿法加工淀粉,
可产生水解程度不同的水解物。如糊精、淀粉 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等。常以葡萄糖当量 (DE)表示已水解的糖苷键百分率。
(三)几丁质

又称壳多糖,其结构为乙酰D-葡糖胺以β(1→4) 糖苷键相连而成,类似纤维素的结构。
(四)微生物多糖
许多微生物能产生多糖物质,包括粘附于细胞 壁的荚膜多糖,或是分泌于细胞外的胞外多糖。 1.肽聚糖

肽聚糖 肽聚糖也称黏肽或胞壁质。可看成由二糖四肽重复 单位连接成的网状的囊形结构。也可看成壳多糖的 单糖残基交替地被胞壁酸取代,并通过它连接四肽 形成的网状结构。
(5)糖醇
当单糖的羰基被还原为羟基时,则成糖醇 糖醇。糖醇是生 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易溶于水及乙醇中,较稳定、 有甜味,不能还原Fehling试剂。常见糖醇有甘露醇 及山梨醇。 (6)糖苷 含有糖苷键的化合物称为糖苷,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 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 物。
环糊精是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中的环糊精转葡糖基移 酶作用于淀粉生成。
D-葡糖酸及其内酯结构
(2)单糖的磷酸酯
单糖的磷酸酯或称磷酸化单糖广泛 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是很多代谢 途径中的重要参与物质。
(3)脱氧糖
(4)氨基糖(糖胺)
氨基糖是分子中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的单糖,自然 界中最常见的是C2 C2上的羟基被取代的2-脱氧氨基糖。 氨基糖的氨基有游离的,如人乳中有少量的游离氨 基葡糖(葡糖胺);但多数是以乙酰氨基的形式存 在。
c)

黏多糖的提取。 利用蛋白聚糖的肽键对碱不稳定的特性,可 用0.5mol/L NaOH溶液于4℃提取。 也可采用蛋白水解酶进行蛋白质水解,使组 织中的黏多糖释放出来,溶液中低分子量的 蛋白质及消化产物可分别采用三氟乙酸沉淀 去除和透析的方法除去。
(二)多糖的纯化 分级沉淀法,乙醇分级分离较为常用; 季铵盐络合法; 离子交换层析; 制备性区带电泳; 固定化凝集素的亲和层析法。 (三)多糖的降解 • 化学降解法; • 酶法降解; • 辐射降解法。
(一)糖的概念、分布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大部分糖类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最 初用Cn(H2O)n表示,即所含碳与水元素呈某种 比例,统称为“碳水化合物”。
但“碳水化合物”这一词并不准确,从本质上讲, 糖类是多羟基的醛类 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 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 衍生物和聚合物,即糖类是多羟基醛或酮或经简 糖类是多羟基醛或酮或经简 单水解能生成这类醛或酮的化合物称为糖。 单水解能生成这类醛或酮的化合物称为糖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
大分子糖类。多糖中单糖的个数称为聚合度 (DP)。多糖无甜味,无还原性,具有旋 光性,但无变旋现象,且不能形成真溶液。
(一)按来源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微 生物多糖、海洋生物多糖。 (二)按生理功能分类: (二)按生理功能分类:贮存多糖、结构多糖。 (三)按组成分类: a) 同多糖: 同多糖:由同一种单糖缩合而成。 b)杂多糖: 杂多糖: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 c) 黏多糖: 黏多糖: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其化学组成通 常为糖醛酸及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有的还 含有硫酸。 d)结合糖: 结合糖: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糖和蛋 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成的复合分子 (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脂多糖)。
(一)重要的单糖


丙糖:含三个碳原子的糖称丙糖。比较重要的丙糖 有D-甘油醛和二羟基丙酮。 丁糖:含四个碳原子的糖称丁糖。 戊糖:含五个碳原子的糖称戊糖。

己糖:含有六个碳原子的糖。 庚糖:含有七个碳原子的糖。
(二)重要的单糖衍生物
(1)糖酸 依据氧化条件的不同,醛糖可被氧化成三种主要 类型的糖酸:糖酸 糖酸、糖二酸 糖二酸和糖醛酸 糖醛酸。
概念: 糖蛋白:一类糖链与蛋白质一定部位以共价键 结合的复合物,所构成的分子以蛋白质为主, 糖基变化较大,在0.3%~70%。 糖肽键:糖蛋白的寡糖链中的氨基酸共价连接 称糖肽键。
糖肽键类型
N-糖肽键: 糖肽键:指N-乙酰葡糖胺残基的β-异头碳 与天冬酰胺γ-酰胺氮连接而成的连键。所有 的N-寡糖链都含有一个共同的结构花式,称 为核心五糖 核心五糖或称三甘露糖基 三甘露糖基核心。 O-糖肽键: 糖肽键:指单糖残基(主要是GalNAc)的 异头碳与羟基氨基酸残基(Ser或Thr)的羟 基氧结合而成的连键。有多种连接形式。
O-糖肽键
此外,糖苷键的类型还有: • 脂糖苷键型 糖基的异头碳以天冬氨酸或谷氨 酸的游离羧基为连接点形成。 • 以羟脯氨酸的羟基 羟脯氨酸的羟基为连接点的肽键。 半胱氨酸为连接点的糖肽键。 • 以半胱氨酸
2.单糖的还原
当单糖的羰基被还原为羟基时,则成糖醇 糖醇。糖醇是生 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易溶于水及乙醇中,较稳定、 有甜味,不能还原Fehling试剂。常见糖醇有甘露 醇及山梨醇。
3.形成糖脎 单糖的游离羰基能与3分子苯肼作用形成糖脎。 苯肼是糖的定性试剂。无论是醛糖还是酮糖都 能形成糖脎。 4.形成糖脂或糖醚 单糖的一切-OH基皆可与酸结合成酯,例如,无 机磷酸和生物体内的腺苷三磷酸分子中的磷酸 和醋酸酐等都可同单糖作用成酯。
(二)单糖重要的化学性质
1.单糖的氧化 单糖含有自由醛基 醛基或酮基 酮基,在碱性溶液中,醛基、酮 基即变成非常活泼的烯二醇,具还原性,能还原金 属离子,如Cu2+、Ag+、Hg2+、Bi3+等离子,同时糖 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
酮糖有还原性而普通 酮类无还原性,乃因 酮糖在碱性溶液中经 烯醇化作用可变成烯 二醇的关系。
(三)纤维素
纤维素为植物纤维部分(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棉花含纤维素97%~99%,麻、草的纤维素含量也 很高。木材含41%~53%,谷类含30%~43%,少 数动物、细菌和霉菌体中亦含有少量纤维素。 纤维素则是β-D-葡萄糖以1,4-β-葡萄糖苷键相连接, 不含支链。

人体肠胃无法消化纤维 素,但纤维素在人体肠 胃道中可维持正常菌群 平衡,促使肠胃蠕动, 促进排便等功能。
2.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由单 层肽聚糖和脂双层外膜构 成,后者含有脂多糖 脂多糖、脂 蛋白、膜孔蛋白和磷脂。
(五)糖胺聚糖

糖胺聚糖曾称黏多糖或酸性多糖。它是由一类重复 的二糖单位构成的杂多糖,通式为[己糖醛酸→己 糖胺]n,n随种类而异,一般在20到60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