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典论论文》节选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阅读附答案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阅读附答案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

)更没有独立的地位。

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

《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非连续性文本《由典论论文简论曹丕的文气说》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2021-2022学年高二下4月)

非连续性文本《由典论论文简论曹丕的文气说》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2021-2022学年高二下4月)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曹丕提出了“文气说”,并且用这种观点来评论作家,指出他们气质、才性和作品风格上的主要特征。

他在《典论·论文》中论“应玚和而不壮。

刘桢壮而不密”;又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徐干时有齐气”。

在《与吴质书》中评价刘桢“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

这些评论都是比较确当公允的。

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盛称“孔北海[注]文,虽体属骈丽,然卓荦遒亮,令人想见其为人”。

又称徐干之文“非但其理不驳,其气亦雍容静穆,非有养不能至焉”。

这里“体气高妙”与“卓荤遒亮”,显然都是赞他的文风气格奇高;而“雍容静穆”也自然是纡徐舒缓的“齐气”了。

应该说,曹丕“文气说”中,对作者个性、作品风格的差异的探讨是极有意义的。

曹丕的“文气说”,对后代文学批评影响极深远,文气之说从他一直到清代,都是我国文学批评上的一种重要理论。

刘熙载指出:“自《典论·论文》以及韩、柳,俱重一‘气’字。

”其实不唯韩、柳、刘勰,宋之欧、苏诸公直至清之桐城派,都很看重这个“气”字,就是刘熙载自己,在《艺概》中,不拘论诗文,论词曲,论赋,就连论书法也常常强调“气”。

他在论文时说:“文贵备四时之气,然气之纯驳厚薄,尤须审辨。

”他在论诗时主张“学太白诗,当学其体气高妙”。

他又这样论赋:“邹(阳)枚(乘)雄奇之气,相如亦当避谢。

”“邹阳狱中上书,气盛语壮。

”当然他所说的“气”,有的是指文章的气势,不完全同于曹丕的“文气说”,但这也足见“文气说”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何等巨大。

虽然曹丕注意到了作家作品的风格独特性,但他过分强调了作家的气质才性,而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就是对作家的气质才性,他也把它看成是不可变更的,是“不可力强而致”的。

人的气质不等于个性,气质只能使人的个性带有一定色彩,个性是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器物与辞赋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

《文心雕龙·诠赋》谓赋“铺采搞文,体物写志”,赋是“体物”文学的代表,敏锐地反映物质文化。

再者,人们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进行辞赋创作,雅趣所至,多有题咏。

皇甫谧《三都赋序》认为赋“文必极美”“辞必尽丽”,器物与辞赋的联姻,是“物之魅”与“文之美”的结缘。

辞赋中的器物与器物上的辞赋共同构成了辞赋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其最终表现形式仍是文学作品。

曹丕《典论·论文》曰“诗赋欲丽”,刘熙载《艺概·赋概》曰“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因为赋在修辞上的鲜明优势,与器物相关的作品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追根溯源,敷陈器物材料。

枚乘的《七发》有一节专写音乐,重心落在“琴”上,古人以桐木为琴,选材是制琴的第一步,接着再进入到演奏的阶段。

琴在汉代极受贵族、文人士大夫喜爱,桓谭《新论·琴道篇》说“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而由蔡邕焦尾琴的典故,既可见选材之难,又可见蔡邕精于琴道。

琴是士人言志的重要器物,嵇康《琴赋》甚至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他们都重视书写制作乐器的材料的生长环境,至于其他器物题材赋也多如此。

二是曲尽其妙,提升器物品格。

唐代李德裕曾作《画桐华凤扇赋》,序曰:“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

每至春暮,有灵禽五色,来集桐华,以饮朝露。

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其所。

往有名工,绩于素扇,以赉稚子,余因作小赋,书于扇上。

”赋以扇为描写对象,而扇上有鸟,全文先写鸟之高洁,既而针对班婕妤《团扇诗》的哀怨,作者认为扇用以消暑,而不去做女性的道具,与班氏哀怨天凉“弃捐箧筒中,恩情中道绝”不同的是,作者说,“虽清秋之已至,常爱玩而忘餐”,扇有了更高的价值,其品格得以升华。

唐时张九龄《白羽扇赋》,以“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作结;元代赵孟頫《纨扇赋》曰“苟行藏之任道,愿俟时乎安之”,都已脱离宫怨,注入沉雄之气,在反复铺排中,烘托、抬升器物的气格。

《典论论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典论论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典论论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doc》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723646.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一. 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1. 《典论·论文》(魏·曹丕)2. 《文选序》(梁·萧统)3.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5. 《与元九书》(唐·白居易)6.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7. 《诗品序》(梁·钟嵘)8. 《文心雕龙》(梁·刘勰) 9. 《沧浪诗话》(宋·严羽) 10. 《闲情偶记》(清·李渔)11.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12.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13. 《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 14.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15. 《文选序》(梁·萧统) 16. 《典论·论文》(魏·曹丕)17. 《人间词话》(近代·王国维) 18. 《楚辞章句序》(汉·王逸)19. 《文赋》(晋·陆机) 20. 《诗品序》(梁·钟嵘)21. 《文选序》(梁·萧统) 22.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23. 《答李翊书》(唐·韩愈) 24. 《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二. 名词解释1. 诗言志:“诗言志”理论出自《尚书·尧典》,《尧典》中描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理论原则。

从音乐说起,涉及到了诗歌、艺术、以及相关的各方面内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诗言志”理论。

这段的主要说明,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歌声是延长了的诗的语言,突出了诗要表达的意义,声音的高低与曲律相配合,各种乐器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能相互干扰,要形成整饬的秩序,不能相互扰乱。

这样就可以使得天神和世人达到交流和统一,用这样的音乐来教育贵族子弟,使之收到教育和引导。

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中从诗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认为“志”有三方面的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2)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2)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2)三、《典论·论文》明确提出了“文气说”理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如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1.“文以气为主”首先。

它启示人们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追寻文学创作动机的起源,文学活动不再以对客观对象的描摹、阐发作为第一要务.而是将立足点转移到创作者自身。

文学活动虽然是主、客体的统一,但主体才是活动的真正领导者和实施者。

文学创作活动是作家呕心沥血,融入思想和感情的再创造的产物。

其次,它其实是以“气”来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下,打破了从先秦到两汉统治了数百年的“文以载道”的专制地位。

文学活动虽然可以而且应当与社会道德有密切联系。

但它不应像儒家提倡的那样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传声筒和教化规范民众的教科书.文学更主要的任务是表达创作主体的心声、艺术个性.成为有血、有肉、有情的表达途径和审美对象。

2.文气有“清”“浊”之分。

由于创作主体各异,不同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文气”,所以,曹丕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他所谓的“清”是指阳刚的俊秀豪迈的特点,而“浊”气则是指阴柔的凝重沉郁的特点。

大体上,他已经将风格概括为两种对立不同的类别,这在风格研究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而由于“气”的不同,即作家创作风格不同,所以也就不能以此之长,责彼之短。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以此为依据,从“气”的角度去评论作家,虽扼要,却是中肯的。

如说徐干“时有齐气”,是指徐干的作品具有舒缓的风格特点;评孔融“体气高妙”,是说其文章由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形成他的文章所不可及的一种风范;称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是指其作品具有自由奔放的风格,但失之于不够紧凑。

这些都是从气的角度来探讨作家作品的风格特色的。

3.文气“不可移”曹丕认为。

文学作品的“清”、“浊”是由作家的先天素质所决定的,所以是与生俱来的,不会改变的,也不能传授、影响的。

【高中古诗词阅读】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及翻译【高中古诗词阅读】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及翻译自古以来,学者们就互相鄙视。

傅义之写信给班固和伯仲,顾孝之写信给弟弟赵:“吴忠可以用他属于文学的能力为兰台的历史写作,他不能停止写作。

”这位女士善于观察自己,但不善于用笔迹书写。

她很少善于准备。

她擅长彼此的长处,轻视彼此的短处。

俗话说,“如果你家里有扫帚,你可以享受成千上万的黄金。

”很难看出问题所在。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曹丕经典理论与论文)21.请用“/”给文中画““一句一句。

(2分)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22.作者认为“学者相互鄙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说)(3分)23.文中划线句可用成语□□□□概括。

(2分)24.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谈谈文章结尾提到的“七个儿子”的角色。

(4分)参考答案21.(2分)女士善于观察自己/不在一个身体里写作/很少善于准备22.(3分)各自凭借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轻视被人不擅长的文体。

23.(2分)自尊2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反对文人相轻,提倡应审己度人2分,赞扬七子能互相发现彼此的长处,以此佐证自己的观点。

2分参考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

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

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

《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作品介绍曹丕《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

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

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

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丕《典论论文》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似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11.对下面这句文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A.——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追求富贵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B.——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文章书籍,从文章书籍中读出深意,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C.——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流传后世。

D.——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文章书籍,从文章书籍中读出深意,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追求富贵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12.选择下面四个文言句子所对应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

B.“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慢慢消失,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上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化,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C.“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这样,那么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过去罢了。

D.“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

参考答案:
11.C 1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