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专题检测:专题二唐诗宋词选读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2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doc

课外自读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离别之意。
2.艺术特色(1)动静结合,画面有立体感从描写的景物看,有动态,有静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远,浦树渺茫,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2)情景交融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周炉诗话》)。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随堂练笔】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解析】这首诗前文写离别之情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但在尾联中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
C项的赏析中却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显然不太恰当。
【答案】 C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必备)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
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
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
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说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2020-2021高中语文综合检测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综合检测李仕才(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链接---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妙的光阴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拟自由灵敏,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拟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那么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表达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那么汲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那么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风格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局部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宋词检测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复习检测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腮sāi 罗襦rú鹧鸪zhè罗衾qīn 料峭qiào 春意阑珊lán B.帘幕mù玉勒lè游冶zhì黯然àn 思量liáng 雨横风狂héng C.苒苒rǎn 渺邈miǎo 颙(ǒu)望吟啸xiào 乙卯(mǎo) 正恁(rèn)凝愁D.郴江bìn 弥望mí遥岑cén 怆然cāng 豆蔻kòu 玉簪螺髻(jì)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⑴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⑵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⑶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
C项“蓟”读jì,“伫”读zhù。
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导读: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Word版含答案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人名片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
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官至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
自天宝八年始,岑参两度出塞,经历了长达6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二、诗词故事赤亭峰教子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请他题词、赋诗。
岑参发现在他写完诗后,挤在士兵中的一个男孩随口吟了出来。
他询问缘故。
这个回鹘族放羊娃告诉他,他的爷爷早年流落到这里,用回鹘文教他读《论语》。
岑参没吱声,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不料,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找到岑参,恳请他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很喜爱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收下了,并把小孩的原名也更改为“岑鹘”。
就这样,岑鹘随岑参参军入伍,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岑鹘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为军队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
三、文题背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于天宝十三年(754)九月,是岑参奉送封常清出师平叛的一首祝颂诗。
当时作者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中,封常清奉命西征,岑参写此诗送行。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豪迈的气概,通过对西北边地艰险环境的生动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出征将士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征战的爱国豪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该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声调激越豪壮,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特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双基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
蹉跎
..(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
B.浣.女(huàn) 喟.叹(kuì)
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g)
C.瀚.海(hàn) 蓟.北(qì)
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
D.胡骑.(jì) 胆慑.(shè)
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
解析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答案 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
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向晚:傍晚
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
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
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答案 C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5分)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愤恨不恤士兵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答案 C
4.下列诗句不对仗的一联是()(5分)
A.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答案 A
5.从①~⑥的诗句中选取4句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四个空白处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5分)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
这里有________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________的风雪酷寒;这里有________的慷慨悲壮,有________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②“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③“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A.⑤②③④B.②①③⑤
C.③②④⑥D.④③①⑥
解析根据诗句可知①抒发慷慨悲壮的豪情,②描写出征行人匆匆的情状,③渲染衬托雪域的酷寒,④描述北方广阔草原上的雄奇景观,⑤叙述送别的场面,⑥抒发思乡的愁绪。
再结合题干的语境选出①③④⑥,后排列顺序可得出D项正确。
答案 D
6.名句默写。
(10分)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
(张九龄《望月怀远》)
(2)________________,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
(3)鸿雁不堪愁里听,________________。
(李颀《送魏万之京》)
(4)____ ____________,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5)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6)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7)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________________,天寒梦泽深。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適《燕歌行》)
(10)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
(高適《燕歌行》)
答案(1)天涯共此时(2)灭烛怜光满(3)云山况是客中过(4)莫见长安行乐处(5)明月松间照(6)莲动下渔舟(7)往来成古今(8)水落鱼梁浅(9)男儿本自重横行(10)至今犹忆李将军
鉴赏提升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12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却说是“空山”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词序是什么?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浣女”和“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这里的“空山”主要强调此处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
(2)正常词序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作者用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幅祥和安乐的生活图景,用以寄托自己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1)~(2)题。
(13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四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
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
诗句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品味,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答案(1)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②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
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
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
③融情于景。
“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
④“费”字炼字极佳。
诗人没有直接写沙漠夜行的困难,而用“费马蹄”间接体现,“马蹄”之“费”,明指对马蹄的磨损,暗含沙软难行,足见行进的艰难。
⑤运用对偶的手法。
两联对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或“愁地尽”与“觉天低”互补,点明沙漠的广袤,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
⑥用典贴切,内涵丰富。
一是点出张骞出使西域与诗人戍边的自然环境接近,二是用这个典故寓指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表现路途遥远。
(2)诗人通过自己由长安入安西时的情景和在军帐中与临行的李判官痛饮,以及酒酣作书,托李判官带回的细节描写,表达诗人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入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