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4(原创带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集合5篇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集合5篇文学常识填空题精选一、中国古代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其中“风”最有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邶风.氓》《邶风.静女》《魏风.硕鼠》等都收集其中。
2、《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儒家“四书”。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6、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编入中学教材的文章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皆出自《孟子》。
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8、《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9、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门宴》选自此书。
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历史典故语出《鸿门宴》。
10、《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1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附答案)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D、礼、乐、书、数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填空题,附答案)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填空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填空1.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XXX补天、XXX触山、XXX射日、XXX都保留在一书中。
2.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3.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4.《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有篇。
5.《诗经》按照音乐类型分为、、三类。
6.《诗经》中的“风”指各地区的乐调,包括。
7.《诗经》中的“雅”分为、。
8.《诗经》中的“颂”分为、、。
9.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10.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1.“四书”指、、、。
12“五经”指、、、、。
13.是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14.是现存的第一部纪年体断代简史。
15.《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记载周、鲁、齐、晋、XXX、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16.《战国策》由西汉编校收拾整顿成书,反应了战国时期“士”的兴起。
17.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纪年史。
18.记载XXX及其门生言行,由XXX门生及其再传门生纂录而成,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19.XXX,名翟,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XXX”“节用”。
著有一书,今存53篇。
20.孙子,XXX,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21.七篇主要记实了XXX的说话,是XXX和其门生配合所著。
22.XXX,XXX,是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23.XXX,名况,头脑家、教诲家,学派代表人物。
24.XXX针对XXX“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头脑。
著有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25.XXX,战国末韩国人,XXX弟子,学派代表人物。
高考语文常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常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高中历史文化知识填空题

高中历史文化知识填空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文化知识的填空题,帮助你巩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填空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北方平原】。
在这片平原上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填空题二: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发源地是【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填空题三:【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三大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凿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奴隶社会,而周朝则标志着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确立。
填空题四: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这四项重要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填空题五:【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皇帝”称号的统一国家的君主。
填空题六:【西安】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贸易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填空题七:【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鼎盛时期。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里程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填空题八:【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唯一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短的一朝。
填空题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稳定、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明朝时期中国继续加强封建体制,实行科举制度,对世界各国有巨大影响。
填空题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王朝,也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末期。
以上是关于高中历史文化知识的一些填空题,通过填写这些题目,可以帮助你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c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B. 陶瓷、丝绸、茶叶、指南针C.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陶瓷D. 丝绸、茶叶、火药、印刷术答案:A2.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其中“楚辞”的代表人物是: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苏轼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4.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中国古典园林是:A. 颐和园B. 圆明园C. 拙政园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礼、乐、射、御、书、画C. 礼、乐、射、御、书、诗D. 礼、乐、射、御、诗、数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_。
答案:牡丹7. “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8.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四体”之称,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和_________。
答案:隶书9.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___。
答案:砚10. 中国的四大名绣包括苏绣、蜀绣、粤绣和_________。
答案:湘绣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
主要内容是:通过定期的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词、策论等,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最终选拔出进士、举人等不同级别的官员。
12. 描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以及更远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
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甚至远至地中海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广州、泉州等港口为起点,通过南海、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东部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试 2会元 3乡试 4解元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凡在-----------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 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 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 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 中三元。
1元 2乡、会、殿
1察举制 2孝顺父母、办事廉正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一种制度。由于采用------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多年。到----, 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 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 必须以--------为准。 1分科取士 2一千三百 3明朝 4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5朱熹《四书集注》
1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2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设太学,------改称国子学, ------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 中则称之为“太学”。
1汉魏 2西晋 3隋
【监生】------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 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 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 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 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 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等, 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 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1国子监 2虚名 3增生、附生、廪生、例生
【征辟】------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 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 政府的官吏-------属吏,再向------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 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1汉代 2皇帝 3任用 4朝廷
【孝廉】汉代------的科目之一。孝廉是-----、------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 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 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 别居。”
【童试】也叫“------”;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 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包括---------三 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资格,才能进入 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 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促织》“邑有成名 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 参加童生试。 1童生试 2地方科举 3县试、府试和院试 4生员(秀才) 5童生
1京城 2春闱 3礼部 4举人及国子监监生 5贡士
【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 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 为三甲:一甲三名,赐“------”的称号,第一名称 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 若干名,赐“------”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一、二、 三甲统称---------。
1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 2副长官
【学政】学官名。“------”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 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 般由--------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 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 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 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 1提督学政 2翰林院或进士 3汉唐 4国子助教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 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书写,故而称 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 考中进士就称---------。 【同年】科举时代--------的人互称同年。 《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 也。’”
1黄纸 2皇榜 3金榜题名 4同榜录取
【校】-------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 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 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 【序】------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称 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1夏代 2殷商 3周代 4庠序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举 行的科举考试,因在秋天八月举行,故又 称 ---------(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第一名叫--------。
1省城(包括京城) 2秋闱 3举人 4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举行的科 举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考 试由------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 省的--------------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第一名叫会元。
【学官】古代------------的统称。如祭酒、 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 教谕等。 【祭酒】古代--------的教育行政长官。战 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 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 监祭酒。
1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2主管国子监或太学
【博士】秦汉时是------------------的官职,后成为学 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相当于 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生员】即秀才,通过--------的可称为生 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 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 秀才为--------,《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 “茂才公”,表示讽刺。
1院试(童试) 2茂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 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 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 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 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 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 “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 “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 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 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 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原创带答案官员 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确立于-----,完备于------,兴盛于----、----两朝, 废除于------,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 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隋朝 2唐朝 3宋朝 4明、清 5清朝末年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如一鼎之三足, 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加------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加------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官职。《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 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 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 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状元、榜眼、探花 2会试 3乡试 4知县
【荐举】------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 有------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 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 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 举的主要科目有-------------等。《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 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 1汉代 2考察、推举 3孝廉、贤良、文学、茂才 4茂才
1最高 2进士及第 3进士出身 4同进士出身 5传胪 6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 的叫-------。《祭妹文》:“逾三年,予披 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 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是及 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1落第、下第 2登科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 为-------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 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 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 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 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 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考试,学习------再授 官职。 1三甲 2一甲 3翰林院 4三年
【国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 学。国学为----------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 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礼、 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 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所设 的学校。
1先秦 2天子或诸侯 3六艺 4地方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魏晋 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 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 学的生员皆称--------。《张衡传》:“因 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状元】科举制度----------,又称---------, 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 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 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 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 称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