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合集下载

解读浪漫式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

解读浪漫式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

解读浪漫式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作者:王云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玛丽•雪莱 (Mary Shelley)于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小说。

由于其蕴含多重深刻的主题,作为丰富想象和警世预言的结合体,历来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在本文中,作者试分析该小说的浪漫特色和哥特“崇高”魅力,并尝试揭示与解读玛丽•雪莱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的对当时英国社会黑暗现状的批判及其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浪漫式哥特小说;社会批判;女性主义思想作者简介:王云云(1991.2-),女,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3引言:玛丽•雪莱,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她不仅是闻名世界的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任妻子,还是伦敦哲学家、政治家威廉•葛德文和著名女权运动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儿,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修养。

玛丽所著《弗兰肯斯坦》作为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将英国哥特式小说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自问世以来,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以多种艺术形式被搬上荧幕,其中“人造怪人,反被其害”的恐怖情节在西方已经家喻户晓,该书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名字Frankenstein也被收录进现代英语词汇,成为“作法自毙的人”的代名词。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起源于玛丽同丈夫雪莱、友人拜伦的一个约定。

1816年夏天,三人在日内瓦郊游闲谈中约定每人根据超自然现象写一个恐怖故事,雪莱和拜伦由于纵情于阿尔卑斯山的壮丽景色而浑然忘却了他们关于鬼怪的幻想,而玛丽却在梦中文思泉涌,完成了这一旷世之作《弗兰肯斯坦》。

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出于盲目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沉迷于探究生命奥秘的科学实验中,他运用死人尸体拼制成了一个巨人,并用电击使其获得了生命。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一、奇幻元素在《弗兰肯斯坦》中,有大量的奇幻元素,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科学与奇幻的有机融合。

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创造物——一个生命人造体,就是科学与奇幻的完美结合。

一方面,弗兰肯斯坦博士利用科学手段和知识,完成了他的人造生命,展示了人类科学的伟大和进步;另一方面,这个生命人造体是由死人肢体拼凑而成,这样的创造过程又涉及到奇幻元素,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除此之外,《弗兰肯斯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奇幻元素,比如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疯狂和怪异、怪物的超自然力量和无所畏惧等等。

这些奇幻元素使小说更加富有想象力和神秘感。

二、奇幻叙事手法《弗兰肯斯坦》的奇幻叙事手法也值得探讨。

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新奇和富有创意。

小说以破碎的形式展现,从弗兰肯斯坦博士的信件、日记以及怪物的叙述等多个角度展开,引人入胜。

此外,小说的叙述方式也从前往后逐步发展变化到逆向、回溯、支线等不同的叙事手法,增加了小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奇幻性。

三、奇幻主题《弗兰肯斯坦》中最为突出的奇幻主题是生命与复活。

小说让人们思考有关拯救生命的道德与科学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复活的渴求。

弗兰肯斯坦博士创造生命的过程和怪物的复活均涉及到奇幻主题的探讨。

小说也从怪物的角度来展示了社会对异类的歧视和排斥。

此外,小说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描写同样具有奇幻主题的意味。

怪物对于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爱、渴求,以及他与人类之间的感情矛盾都是奇幻主题的表现。

这些主题的探讨,使得小说远比一般的科幻小说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

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

高等教育30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科幻小说是一种依靠想象而产生的文学形式,试图将人与由科学描述出来的宇宙新法则,以及由技术揭示出来的宇宙可能性联系在一起。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为例子,分析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等。

一、英美现代科幻小说的思想内容分析科幻小说主要是以幻想性为主要特点,幻想性也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性基础,与同时期社会思潮、文学流派都有着十分密切关系。

就物质层面上来说,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给人们带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与便利;与此同时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被破坏,启蒙运动唤醒的理性主义建立出的社会政治制度备受诟病。

在这个时期玛丽·雪莱创作出“怪物”的形象,其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而这个怪物又与人类为敌,充分展现出人们在理想主义曙光影响下对科学技术的本能抗拒,以及对科学技术的产生恐惧心理。

《弗兰克斯坦》摒弃了过度夸张的神秘元素,使得故事结局有了更加逻辑性的解释。

在19世纪初期,玛丽·雪莱《弗兰克斯坦》有着十分厚重的哥特式感伤主义文学特点。

作品内容中营造出阴郁色调与神秘气氛,弥漫着恐怖的哥特式气息。

科幻小说的作品一般以幻想性见长,其与各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学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社会现实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科幻小说的叙事内容、风格、思想主题等发展变化与文学发展规律是相符合的。

英美科幻小说中的哥特式因素主要是有“暴力”与“恐怖”,思想主题上揭示社会、政治、教会以及道德上的邪恶,探索人性中道德上的阴暗面。

其内容主要是以城堡、荒野或者是废墟为背景,故事多发生在中世纪,古诗清洁也多充斥着凶杀、暴力、强奸、乱伦复仇等恐怖的情节,有的还会有鬼怪精灵、超自然想象等,故事整体气氛比较阴森、恐怖、神秘,还有着的悬念色彩,基本上都是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主体冲突。

二、以《弗兰克斯坦》为例,分析哥特式因素《弗兰克斯坦》不仅有着明显的哥特式因素,还有着一些说教的因素。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_以_弗兰肯斯坦_和_搜神记_为例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_以_弗兰肯斯坦_和_搜神记_为例

2009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9第38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ol.38Sup.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李文静(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 要:鬼怪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

英国哥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有着类似的历史背景,使得它们在怪诞情节、恐怖氛围、深刻主题、各色人物、叙事视角等方面具有了某些共同审美特征。

关键词:英国哥特小说;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弗兰肯斯坦》;《搜神记》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9)Sup.-0289-03收稿日期:2009-03-07作者简介:李文静,女,陕西西安市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由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信仰、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人类各民族便孕育出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

作为各民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自然也不例外。

在人类文学创作中,鬼怪小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学表现形态。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就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鬼怪小说。

英国哥特小说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被称之为黑色小说。

在我国,魏晋六朝时期是志怪小说的繁荣时期。

虽然两者在时间上相差了1000多年,但是从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它们具有相似的历史境遇,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性。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对比研究英国歌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在情节、环境、主题、人物和叙事这5个方面的相似性。

[1]12一、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形成的历史背景 经过17世纪的动荡,英国社会跨入相对稳定的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文学大力提倡新古典主义和理性精神。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意味[权威资料]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意味[权威资料]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意味摘要:《弗兰肯斯坦》作为哥特小说的代表,以怪物导演暴力凶杀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为主线。

用人造人报复社会这一渎神题材为主要内容,震撼了一代代读者的心灵。

然而,深究作品的意味,却不难发现在血腥的外表下隐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

以及因此带来的强烈悲剧意味。

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三位主要角色形象命运,以及诞生这种形象社会、文化、心理背景揭示《弗》中悲剧意味的形成原因。

怪物的命运性悲剧、弗兰肯斯坦的现代普罗米修斯悲剧、女性的性别悲剧作为本文主要论证的三大方面,也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悲剧。

关键词:悲剧命运普罗米修斯女性《弗兰肯斯坦》诞垂生于19世纪初,是年仅19岁的玛丽・雪莱创作的第三部作品,作为英国哥特小说滥觞时期的产物。

它以情节怪诞和视角独特而大获成功,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历被诸如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多种类型的文学奉为鼻祖或圭臬。

同时更成为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典范,诞生了无数衍生作品,成为欧美最深人人心的恐怖形象,在银幕上大放光彩。

小说以墓穴,实验室,陡崖,冰天雪地等异化环境为人物重要活动场所,极渲染恐怖阴森气氛之能事,融人了创造生命的科学实验的大胆奇幻情节,以怪物导演暴力凶杀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为主线,用人造人报复社会这一渎神题材为主要内容,震撼了一代代读者的心灵。

然而,深究作品的意味,却不难发现在血腥的外表下隐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以及因此带来的强烈悲剧意味。

怪物的命运性悲剧可回溯到怪物的身世,他无父无母,诞生于死尸拼接通电这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身体部件来源于墓地,生命原动力也非上帝赐予(这一点是整部小说渎神氛围的源头),而是被滥用的科学和人类自以为是狂妄,在基督教社会他是一件纯粹非法的产物,再加上恶心的外表:“他那黄皮肤勉强覆盖住皮下的肌肉和血管,一头软飘飘的黑发油亮发光,一口牙齿白如珍珠,这乌发皓齿尽管漂亮可配上他的眼睛,脸色嘴唇那可真吓人!那两只眼睛湿漉漉的,与它容身的眼窝颜色几乎一样,黄里泛白,他脸色枯黄,两片嘴唇直僵僵的,黑不溜秋。

论_弗兰肯斯坦_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论_弗兰肯斯坦_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收稿日期 " ,%%&*%.*%( ( $/-(* ), 男, 辽宁沈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作者简介" 王永志
・ ・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
二、 《 弗兰肯斯坦》 对哥特小说发展方向的影响 长久以来, 由于 《 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 森、 神秘、 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 暴力和悬念的情 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但同时《 弗兰肯斯 坦》 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因为, 它无处不 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 的关注。对于它究竟是哥特小说的代表还是科幻小说 的先驱, 文学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那么, 我们是否可 以认为 《 弗 兰 肯 斯 坦 》一 书 既 充 满 了 传 统 哥 特 小 说 的 基本特征,又通过注入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哥特小说 的发展方向呢? 玛丽・雪莱深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 响《 , 弗兰肯斯 坦》 一书就是这种影响力的结果。 小说根植于传统哥特 小说,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情感氛围、 自然环境的设置 上充分符合哥特小说传统特征。另外, 《 弗兰肯斯坦》 一书中的主要人物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这些 都体现出了哥特小说的传统特征。此外, 有关生命与死 亡的小说主题,隐含的宗教色彩以及冰火交融的背景 环境, 这一切也都增加了小说的哥特式色彩。 当然, 在了解传统的哥特小说对 《 弗兰肯斯坦》的 影响的同时, 我们还要意识到把 《 弗兰肯斯坦》定义为 传统的哥特小说并非十分准确。在 《 弗兰肯斯坦》 一书 中,玛丽・雪莱摒弃了传统哥特小说中的超自然因素。 取而代之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 力, 一举突破了传统哥特小说的旧框架。虽然小说中仍 然保留有一些宗教气息,但其情节已完全脱离了宗教 主题而转入了现实世界。这部小说向着现实主义小说 的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促使哥特小说由一种 主导文学类型发展成其它文学类型中的基本要素, 其 影响是多方面的、 深远的。 首先,本书不仅含有哥特因素而且还含有说教小 说因素。因为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类与生活在 社会中的人类之间的不同,提供了像小说中的怪人那 样的范例,展示了人类在不被社会接受的情况下如何 去生存和发展。在作品中, 作者对受男性统治、 财产权 力分配不均衡的社会体制进行了抨击。于是传统哥特 小说的主题 ( 正义与邪恶之战)在 《 弗兰肯斯坦》中被 改变了, 小说向着现实主义迈进了。 第二, 虽然小说中依然还有一些隐含的宗教色彩, 但它描绘的却是一个无鬼神,无超自然事物的现实故 事。萦绕在主人公的梦魇中的是令人作呕的蠕虫, 而非 传统哥特小说中的恶魔。同时这些梦魇也并非是出于 神迹, 而是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写照。与传 统的哥特小说不同, 《 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发生在现 实世界中, 事件的发生是由科学手段的进步所引起的。 小说因此拥有一些 &* 世纪现实小说的特征, 也就是不 再充满着鬼神、 理想主义、 超自然力量和宗教因素, 而

《弗兰肯斯坦》灵异色彩论文

《弗兰肯斯坦》灵异色彩论文

《弗兰肯斯坦》灵异色彩论文摘要:《弗兰肯斯坦》体现了反映了人性的阴暗与丑陋,恶和善的较量,还有道德探索。

因果报应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部小说中的灵异色彩通过怪物形象、人鬼矛盾等,有了细致的描写。

哥特小说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含有丰富的灵异色彩。

“哥特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

①通过阅读哥特小说,我们既能获得惊险情节带来的刺激,感受大量的灵异色彩,又能探寻那种痛苦、彷徨心理的描写。

一、人鬼相通的怪诞《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来自创造者弗兰肯斯坦,这个怪物不同于其他魔鬼,它并非来自地狱,也无携带罪恶来到世界。

因为创造者的遗弃,它流浪在外,饱受鄙夷,内心苦闷,与人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开始报复人类。

“我的焦虑不安几乎达到顶点,我将制造生命的器具收拢过来,准备将生命的火花注入躺在我脚边的这具毫无生气的躯体之中。

当时已是凌晨一点,雨点啪嗒啪嗒地敲打在玻璃窗上,平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我的蜡烛快要燃尽了,就在这时,借着摇曳飘忽、行将熄灭的烛光,我看到那具躯体睁开了一双暗黄色的眼睛,正大口喘着粗气;只见他身体一阵抽搐,手脚开始活动起来。

”②这是弗兰肯斯坦造物成功后的描写。

他本以为会创造出美丽的物种,然而,眼前的怪物让他“疲惫困倦,竭力想忘掉这一切。

”人鬼相通的复仇故事,便由此展开。

弗兰肯斯坦遗弃了这个怪物,但是怪物时不时在他的梦中出现,吞噬着他的安宁生活。

虽然怪物一开始没有怀着报复之心,但是在弗兰肯斯坦心里,早就视其为不祥之物和冤家,二者在心理上是相通的:弗兰肯斯坦盼望着自己造物成功,体会当“造物主”的乐趣,并且趁此机会验证自己的科学学说。

他盼望着这是一次成功的创造活动,却忘记了自己作为造物者的责任,即关爱与教育。

怪物被创造出来,外表虽然丑陋,但是内心仍是不谙世事。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弗兰肯斯坦》是一部由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经典恐怖小说。

该小说以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为主角,讲述了他狂热地追求创造生命的过程中,最终导致了灾难的故事。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科学与道德的思考。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创造了一个怪物,但他没有考虑到后果和道德伦理。

他的冷漠和自私导致了怪物的苦难和孤独。

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对道德和伦理的深思熟虑,不能只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略了对人类的负责。

其次,小说中的怪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存在,渴望得到爱和关怀,却始终被人们所排斥和恐惧。

这让我思考人类对于不同的外貌和能力的态度。

我们是否应该以貌取人,而不是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和价值?怪物的悲惨遭遇让我反思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和对待方式。

此外,小说中的描写和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丽·雪莱通过细腻的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这种氛围让我对人类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的一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负面情绪,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加真诚和理解的关系。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也是我思考的重点之一。

人类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追求常常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追求创造生命的野心最终带来了灾难。

这让我反思个人的追求和欲望是否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避免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读完《弗兰肯斯坦》让我对科学与道德、外貌与内心、人类的阴暗面以及个人的欲望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通过恐怖和惊悚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类本质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让我更加关注和思考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力量,它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的情感和社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进入到哥特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创新;科学幻想;新阶段
玛丽·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著名女作家,浪漫主义派的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个妻子。

她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哲学家、小说家威廉·戈德温和著名女权运动家玛丽·戈德温的女儿。

她于1814年随同雪莱前往欧洲大陆,并于1816年与雪莱结婚。

婚后雪莱夫妇常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散文家、诗人利·亨特等人交往。

在拜伦的建议下,玛丽·雪莱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于1818年正式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或称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

这部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弗兰肯斯坦》不断地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

此外还为英语添加了
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

一、《弗兰肯斯坦》的背景介绍
在这部小说中,玛丽·雪莱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恐怖气氛的世界。

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

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

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

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

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时,他感到非常失望。

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

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

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

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一书在哥特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黑色浪漫主义”。

它所谓的“黑”,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极力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道德上的探索。

哥特小说通常是以古堡、废墟以及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尤其是中世纪,这也成了这类故事衍生的经典时代;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字眼,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只能用幻觉和臆想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而恐怖,充满悬念。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哥特小说,我们会发现,它们全都是关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之间的冲突。

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冲突归根结底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永恒冲突。

而这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小说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它贯穿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整个历史。

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幽暗、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和一个恶棍则成为哥特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的五个传统特征。

二、《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发展方向的影响
长久以来,由于《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森、神秘、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暴力和悬念的情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

但同时《弗兰肯斯坦》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

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注。

对于它究竟是哥特小说的代表还是科幻小说的先驱,文学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弗兰肯斯坦》一书既充满了传统哥特小说的基本特征,又通过注入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哥特小说的发展方向呢?
玛丽·雪莱深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响,《弗兰肯斯坦》一书就是这种影响力的结果。

小说根植
于传统哥特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氛围、自然环境的设置上充分符合哥特小说传统特征。

另外,《弗兰肯斯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

这些都体现出了哥特小说的传统特征。

此外,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小说主题,隐含的宗教色彩以及冰火交融的背景环境,这一切也都增加了小说的哥特式色彩。

当然,在了解传统的哥特小说对《弗兰肯斯坦》的影响的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把《弗兰肯斯坦》定义为传统的哥特小说并非十分准确。

在《弗兰肯斯坦》一书中,玛丽·雪莱摒弃了传统哥特小说中的超自然因素。

取而代之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一举突破了传统哥特小说的旧框架。

虽然小说中仍然保留有一些宗教气息,但其情节已完全脱离了宗教主题而转入了现实世界。

这部小说向着现实主义小说的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促使哥特小说由一种主导文学类型发展成其它文学类型中的基本要素,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首先,本书不仅含有哥特因素而且还含有说教小说因素。

因为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类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之间的不同,提供了像小说中的怪人那样的范例,展示了人类在不被社会接受的情况下如何去生存和发展。

在作品中,作者对受男性统治、财产权力分配不均衡的社会体制进行了抨击。

于是传统哥特小说的主题(正义与邪恶之战)在《弗兰肯斯坦》中被改变了,小说向着现实主义迈进了。

第二,虽然小说中依然还有一些隐含的宗教色彩,但它描绘的却是一个无鬼神,无超自然事物的现实故事。

萦绕在主人公的梦魇中的是令人作呕的蠕虫,而非传统哥特小说中的恶魔。

同时这些梦魇也并非是出于神迹,而是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写照。

与传统的哥特小说不同,《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发生是由科学手段的进步所引起的。

小说因此拥有一些19世纪现实小说的特征,也就是不再充满着鬼神、理想主义、超自然力量和宗教因素,而在小说中着重表现的是世俗的平民生活。

第三,《弗兰肯斯坦》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

玛丽·雪莱对科学的兴趣,无疑来自于大诗人雪莱。

像许多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雪莱着迷于科学。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宿舍里堆满了玻璃瓶、蒸馏器、发电机、显微镜,甚至做实验用的火药、盐酸。

雪莱于科学上的造旨有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对科学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广泛了解,特别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精确把握,玛丽·雪莱才成功地描述了弗兰肯斯坦的科学研究实验,验证了女性在科学技术应用领域的才能。

《弗兰肯斯坦》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

书中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本性格格不入。

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就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重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幻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

《弗兰肯斯坦》与传统哥特小说之间存在着模糊的联系,它既派生于传统的哥特小说,又包含创新,开创了新的文学类别,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部小说赋予我们以在文学和科技发展领域中大胆想象的自由,从而突破现实生活的束缚,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且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思路,启示着科学可以超越人类的想象。

三、结语
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传统的哥特小说基础上融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从而进入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这种创新使哥特小说发展的道路变得多样化,哥特色彩逐渐成为蕴涵在其它文学类别中的重要组成要素。

当哥特小说已经不再成为一种主导的文学类型之时,哥特色彩则成为各种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隐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