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小说文化

合集下载

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

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

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

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源起据历史文献记载,“哥特式”(Gothic)这个词来自“哥特”(Goths),而“哥特”是生活在罗马帝国东北边界的一个日耳曼部落。

长期以来,“哥特”与罗马帝国边界纠纷不断。

公元376年,该部落开始联合其他部落向罗马帝国大举进攻,并于410年攻克罗马,在城内大肆掠夺,无恶不作。

从那以后,“哥特”便有了“掠夺、野蛮”的含义,虽说他们后来撤离了罗马,在法兰西和意大利建立了哥特式建筑自己的王国。

自公元6世纪起,“哥特”的含义逐步有了扩展,人们开始用它来泛指日耳曼所有部落,其中包括449年以后定居在英格兰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而“哥特式”也成为指代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一个术语。

但这时,“哥特式”还没有摆脱“掠夺、野蛮”的含义。

这可从“中世纪”(公元7世纪至13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theDarkAges)得到见证。

当时的英国评论家内森·德雷克即有这样的评论话语:“欧洲基督教黑暗时代是以粗暴、凶残的征服者的野蛮和无知为特征的。

”到了公元18世纪,“哥特式”依旧保留着“野蛮”的词义。

据这个时候问世的塞缪尔·约翰逊编撰的《英语词典》所下的定义,“哥特”这个词仍旧表示“未开化者,缺乏一般知识者,野蛮人”。

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

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哥特式小说的出现,既与当时英国墓园派诗人的“哥特式”情结有关,也与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1729—1797)的“哥特式”美学标准有联系。

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

30年代后的美国似乎成为了新的“哥特式 小说中心”;而哥特式小说也在美国实现 了内在化、心理化。在此过程中贡献最大 的是爱伦•坡(《厄舍古物的倒塌》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泄密的心》 The Tell-tale Heart)和霍桑(《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
民族的哥特部落。大约公元7世纪以后,因 为被先进文明同化而失去了民族性,哥特 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 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年之后,意大利人法 萨里(Vasari,1511-1574)从历史的故纸堆 中找出了“哥特”一词来概括一种中世纪 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至16世 纪盛行于欧洲,主要体现于教堂和城堡。
• 在通俗哥特式小说创作上,经过60年代的
“当代哥特小说大复兴”后,大批作家的 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从视觉上直接刺 激观众的感官,如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大部分小说和赖斯(Ann Rice)的 吸血鬼系列等等。这种文学与影视联姻的 做法,也使“哥特”一词一时间变成了时 尚用语,成为新人类、朋克、后朋克族们 标榜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
• 广义的哥特式小说则指具有哥特元素的小
说,它们虽然或多或少受到前者影响,但 也超越了前者僵死模式的约束,其范围之 广、作品之多一时难以计数,从王尔德的 《道林•格雷的肖像》到赖斯的“吸血鬼系 列”小说都有人将之列入广义哥特小说的 范围。
三、哥特风格与“哥特式传统”
• 哥特”(Goth)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
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国内现实主 义在文坛中占主导位置,使哥特小说的地 位大为下降。但出于批判现实、揭露罪恶 的需要,现实主义作家们也大量使用哥特 手法,因此有人认为哥特小说实现了相当 程度上的社会化和现实化。该时期最具代 表性的“哥特式小说作家”有勃朗特姐妹。

哥特文学的发展

哥特文学的发展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

由于“哥特”小说的手法具有特殊的震撼力,并大量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吸引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

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 (Goth)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

其中,彪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

在同历史上许多被先进文明征服的民族一样,哥特人也被迅速的同化了,很快失去了他的民族性。

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消失了。

但是,英勇善战的哥特人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始终留下无比的伤痛,其创伤和那种既怕又恨的复杂心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无法随之消失的。

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出了“哥特”一词,用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

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恐怖的地下藏尸所等。

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

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样,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小说体裁的名称。

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是过去时的,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gothic literature定义

gothic literature定义

gothic literature定义哥特文学是一种以恐怖、浪漫和神秘为主题的文学流派。

它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文学中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哥特文学的作品常常以黑暗的氛围,阴森的场景和可怕的事件为特点,让读者感到恐惧和不安。

本文将探讨哥特文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哥特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的扩张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未知和超自然的恐惧开始在文学中得到表达。

哥特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元素包括古老的城堡、幽暗的墓地、神秘的人物以及恶魔和鬼魂等。

这些元素营造了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让读者感到紧张和恐惧。

哥特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对于恐怖和死亡的描绘。

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恐怖场景和惊悚事件,让读者感到心跳加速。

同时,哥特文学也强调情感和感受。

主人公往往是性格复杂,思想深沉,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有着强烈的体验。

他们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挣扎于理智和冲动之间。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哥特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哥特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恐怖和奇幻文学奠定了基础,并对推理小说和科幻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名的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就是哥特文学和科幻文学的结合。

她通过创造一个由科学创造出的怪物来探讨人性和道德的问题,使得读者在恐怖和奇幻中思考人类的本质。

哥特文学还对艺术和电影产生了影响。

许多哥特文学的经典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在视觉上再次营造了恐怖和神秘的氛围。

蒂姆·波顿是一位深受哥特文学影响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常常融合了黑暗的主题和幽默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哥特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及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欲望。

它通过恐怖和浪漫的元素,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心灵的深处。

哥特文学作品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到紧张和不安,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类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哥特文学是一种以恐怖、浪漫和神秘为主题的文学流派。

gothic literature定义

gothic literature定义

gothic literature定义
哥特文学是一种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流行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强调恐怖、神秘和超自然元素。

哥特文学最初起源于英国,后来传播到欧洲和美国。

它通常涉及古老的城堡、荒芜的墓地、幽暗的森林和鬼魂、吸血鬼、魔鬼等超自然现象。

这种文学倾向于描绘人性的黑暗面,强调死亡、痛苦和孤独。

哥特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包括梅尔维尔的《白鲸》,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斯托克的《德古拉》,以及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

这些作品经常被认为是现代恐怖小说和幻想小说的先驱。

总的来说,哥特文学是一种充满了神秘、惊悚和恐怖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强调超自然元素和人性的黑暗面。

- 1 -。

gothic fiction名词解释

gothic fiction名词解释

gothic fiction名词解释
哥特小说(Gothic Fiction)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期英国的文学流派,
通常以神秘、恐怖、超自然和死亡为主题。

这种小说通常发生在荒凉、偏僻的地方,如古老的城堡、修道院或荒野,并涉及到幽灵、诅咒、复仇和魔法等元素。

哥特小说的风格往往具有神秘、压抑和阴森的气氛,旨在通过描写人类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来探索人性的深度。

这种小说也经常涉及到社会和道德的议题,如阶级斗争、不道德行为和道德沦丧等。

著名哥特小说家包括英国作家威廉·戈德文(William Godwin)、安·莱基(Ann Radcliffe)和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这些作家的作品对后来的恐怖、悬疑和奇幻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哥特式文学

哥特式文学

哥特文学,属于英Biblioteka 文学派别, 哥特文学,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 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 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 华尔波尔 奥特朗图堡》而产生。 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 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 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 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 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 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 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美国哥特式介绍

美国哥特式介绍

Gothic渊源和特征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风景线为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

“哥特式”(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含义。

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用作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

作为一个文学词汇,它也有多种含义。

它既指一种文学现象,又指一类文学作品,还可以表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法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此处按照通常的做法,用它来表示一类通俗小说。

这类小说曾经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十分繁荣,然而它们的作者,除少数外,均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所忽视。

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内,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

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

到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

不过,这种爱情有别于言情小说里的爱情。

两者的区别是: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神秘冒险故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歹徒;而言情小说描写家庭平凡琐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男女主人公本身。

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

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哥特式小说的出现,既与当时英国墓园派诗人的“哥特式”情结有关,也与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的“哥特式”美学标准有联系。

此外,它还借鉴了理查森的《克拉丽莎》的“女郎一恶棍”这一对立模式。

这种小说问世不久,即引起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1729—1807)、索菲娅·李(Sophia Lee,1750—1824)、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60—1844)等许多人仿效,成为最流行的体裁,并迅速从英国扩展到整个欧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特小说文化
作者:齐征阳
来源:《世界文化》2009年第02期
“哥特”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以野蛮彪悍,嗜杀成性而著称。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用它来指称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曾流行于12-15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和地下藏尸所等。

现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哥特建筑。

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

同时,哥特一词也就逐渐被赋予野蛮的,恐怖的,神秘的,中世纪的,天主教的,迷信的,甚至东方的等多种涵义。

现代读者一般把它理解为“反古典主义”和“中世纪的”意思。

而哥特小说,简言之,即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

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开始流行,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为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

这种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哥特小说是因为其开山之作,霍勒斯·瓦尔普的《奥特朗托城堡》(1764)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的故事”。

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中世纪城堡里发生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奥特朗托城堡现任统治者曼弗雷德家族的祖先曾以卑鄙的手段窃取了城堡,因此有预言称该家族会败落,合法主人将出现。

为了打破预言,曼弗雷德命其15岁且身体虚弱的儿子康拉德于伊莎贝拉成婚,但在婚礼即将开始前康拉德却被不知何方飞来的巨大的头盔砸死。

于是曼弗雷德决定休掉妻子,与儿子的未婚妻伊莎贝拉成婚。

伊莎贝拉不从并在神秘男子西奥多的帮助下逃出城堡。

曼弗雷德穷追不舍并错杀了自己的女儿。

最后预言实现,西奥多表明身份为城堡真正主人阿方索的后代,奥特朗托城堡墙倒屋塌,曼弗雷德遭到了惩罚。

西奥多继承君位与伊莎贝拉成婚。

小说的气氛阴森恐怖,情节紧张曲折,而且还有神秘的预言,抖动的头盔,流鼻血的石像等超自然现象。

《奥特朗托城堡》从时间,地点,主题,情节,人物类型到艺术手法都为早期的哥特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基本的模式。

虽然哥特小说存在和流行的时间比较短,但却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哥特作家和优秀的作品。

例如,安·拉德克利夫的《尤道弗的秘密》(1794);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1795);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1818) (又译《科学怪人》)等。

这些哥特作品共同的特征是在写作内容上,大肆描写恐怖,怪诞,神秘,暴力,邪恶,乱伦,凶杀等极端事件与非理性内容,并时常伴随鬼怪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

由于故事内容充满想象,情节离奇,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因此哥特小说又被称为“黑色浪漫小说”。

哥特小说的出现与18世纪末英国社会发展的情况有着直接联系。

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文坛大力提倡新古典主义和理性精神,要求小说创作要面对客观世界,如实反映
社会现实,力求把握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理性的价值和重要性。

但读者除了希望现实能在故事中得到反映之外,同样也渴求从超现实的故事中获得愉悦的调节。

作为对古典主义的反抗,哥特小说的出现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形式,把想象,夸张,黑暗,恐怖,死亡,神秘等,为理性主义者所不啻的元素大胆地加入到文学作品中。

同时在关注焦点上,更加关心人们精神世界的活动,揭示人性的复杂和阴暗。

所以,哥特小说一经问世就马上受到了当时英国读者的欢迎。

在创作上,哥特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出现直接受到了18世纪中期的“墓园派”诗歌和感伤主义小说的影响。

墓园诗歌往往以墓园,黑夜,死亡,恐怖等作为歌咏的对象,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例如,“墓园派”的代表诗人为托马斯·格雷,他的“墓园挽歌”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

而感伤小说作为一种反对古典主义理性倾向的文学现象,它十分注重对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墓园派”诗人对恐怖的青睐和“感伤派”小说家对情感的关注是哥特小说的两大源流。

哥特小说自身则直接影响了后来许多著名的作家,如拜伦,雪莱,勃朗特姐妹,爱伦·坡,霍桑,福克纳,雨果,巴尔扎克等。

他们都曾阅读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并将其手法大量运用于自己创作之中并取得很好的成就。

我们现在依然能感受到哥特小说的影响。

例如,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现在依然很深受读者喜爱,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弗兰肯斯特的研究员用死尸创造了一个类似机器人的丑陋怪物,这怪物因为得不到人类的同情而进行疯狂的报复行动。

这部小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同时,哥特小说还为现在的恐怖电影提供了文学渊源。

恐怖片中制造恐怖,神秘,惊悚等感觉的魔鬼,怪兽,变态杀人狂,暴力,凶杀,神秘的气氛等元素无不是来自于哥特小说。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就多次以《科学怪人》为名被搬上银幕。

但是,在文学史上,哥特小说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

许多学者认为,除了庸俗的娱乐功能,这类小说没有什么内在价值。

而且,哥特小说的恐怖题材不被传统的审美观念所接受。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哥特小说的研究才真正的开始,重新确定了它在文学史上地位:哥特小说以它充满想象的创作风格和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墓园派”诗歌和感伤主义小说共同孕育了后来对世界文坛都极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

同时哥特小说以怪诞的形式反映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价值也得到了肯定。

它没有对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作出正面的表述,而是竭力渲染,暴露社会的黑暗,赤裸裸地展示人性的阴暗与丑陋,但是善作为一股正义力量始终存在并与恶进行冲击搏斗。

这使得哥特小说在恐怖黑暗的背后又蕴含着向善向美,惩恶扬善的思想精神。

随着1957年德国著名学者沃尔夫·凯泽尔的《美人和野兽:文学艺术中的怪诞》明确指出怪诞有审美的基本素质之后,哥特小说也得以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欣赏其中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的美感,真正结束了它游离于美学殿堂之外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