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雷达塔站防雷设计浅谈

合集下载

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及实施探讨

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及实施探讨

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及实施探讨摘要:闪电是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的自然现象。

根据其损伤效应可分为电磁效应、电效应和热效应。

雷电电磁脉冲型伴随雷电电流的辐射电磁场。

当这样的闪电发生在雷达站,其脉冲将电感导致电源模块和传输链路形成感应电流,它的动能将导致损坏设备,以及由此产生的高电压将导致失败和雷达系统的关闭。

关键词: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实施一、雷达站系统防雷工程由主机房、供电系统、天线塔等组成某雷达站设施。

施工图设计时为了降低造价和便于安装维护,在台站边角布置天线塔;雷达塔的旁边布置设备机房,这样有利于高频馈线长度的减小。

1、设备配电的保护与防范雷达塔为雷达站最高建筑,某雷达塔高45米,比较容易受直击雷袭击,此类防护主要通过架设避雷。

某台站从电视台接入一段外部供电路由,为防止对架空电力线路和埋地未经屏蔽保护的电缆遭受雷击的破坏,需要在设计和施工时做好屏蔽措施、接地保护、等电位连接,电源防雷等的保护措施。

避雷器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避雷器连接示意图2、设备信号链路的保护与防范一般通过传输链路将信号源引接至监视系统的自动化,在发生雷电时,其产生的电磁场会在信号数据线和光缆中发生过电压,从而会传输至设备机房造成室内设备低压电子部分的损害。

针对该模块主要从室外和室内引入的线路进行保护隔离;将金属带电的物体通过SPD接地为防止互耦电位差发生闪络及事故扩大,等电位连接可以进行电流分流和高电压差的消除。

本雷达站由于配电线路长,因此设计时,电力线采用铠装缆埋地穿管引入,所有穿越防雷区的铁管在入户处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连接。

二、雷达站的防雷设计和实施方法根据防雷国标规范和民航行业规范要求,防雷系统分为直击雷保护和感应雷保护,结合某雷达站设施组成、性能特点和某高地附件构筑物的特征,对雷达站防雷设计和实施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直击雷的防护措施1.1天线的防雷保护实施。

某雷达站的天线塔为最高建筑(45米),主要主要架设在塔顶部位,在塔顶架设避雷针,力求设计合理,从而可对直击雷进行很好的保护效果;如果想保证天线塔完全不受直击雷在实际操作施工时是不现实的,因此,一般按照99.90%的概率覆盖设计;为了在实际使用中达到有效的保护效果,必须要求在初步设计中对避雷针的防护范围和高度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数据采样和评估分析。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随着现代气象科学的发展,自动气象站在气象观测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自动气象站中,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自然现象,一旦自动气象站受到雷电的袭击,就会给设备和观测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必须加强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雷电防护原理以及雷电防护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自动气象站通常设立在山顶、高原、荒漠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雷电活动频繁,所以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迫切。

自动气象站内大多设备精密,一旦受到雷电的袭击,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以及数据的丢失,影响气象观测工作的进行。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主要包括对设备的保护和对观测人员的安全。

二、雷电防护原理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极大电荷,通常在雷雨天气时会产生大电流,对大气中的微粒产生放电现象,形成强烈电火花和巨大的雷声。

要防止自动气象站受到雷电的袭击,就需要根据雷电防护原理来进行防护设计。

雷电防护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闪电接地原理:即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大气中产生的雷电引向地下,避免雷电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2. 电磁屏蔽原理:即通过合理的构造和材料选择,将设备内部的线路和元器件与外部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隔离开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雷电防护技术措施为了保证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措施的落实:1. 良好的接地系统:即在自动气象站周围设置多个接地网,通过埋设导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2. 避雷装置的设置:即在自动气象站的周围安装专门的避雷装置,如避雷针、引流线等,引导雷电流向地下,减少雷电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影响。

3. 良好的屏蔽设计:即在自动气象站设备内部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设计,将设备内部的线路和元器件隔离开外部的雷电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引言气象观测站在气象科研、气象信息收集和监测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气象观测站所处环境复杂多变,经常会受到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给观测设备和观测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雷电对气象观测站的影响,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防雷技术,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重要性气象观测站一般设施齐全,配备有大量的气象仪器设备,如雷达、卫星接收站、气象球、探空仪等。

这些设备对于气象信息的收集和监测起着重要作用。

气象观测站所处环境复杂多变,雷电活动频繁,一旦遭受雷击,将会对气象观测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气象信息的采集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对于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避雷针:在气象观测站建筑物的屋顶或高处搭建避雷针,利用避雷针的放电原理,将雷电引到地下,以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

5. 防雷保护系统:通过对气象观测站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整体防雷规划和设计,安装专业的防雷保护系统,利用多种防雷设备和方法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能力。

以上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结合当地的气象观测站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 针对气象观测站地理环境,进行防雷规划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有的遍布山区,有的设在平原,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城市,有的在乡村。

在选择和应用防雷技术的时候,需要结合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差异化的防雷规划。

在山区气象观测站,可以适当增加避雷针的数量和高度,以提高防雷能力;在海边气象观测站,可以适当增加避雷网的范围和密度,以提高防雷能力。

2. 结合气象观测设备特点,进行防雷优化设计气象观测设备种类繁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在进行防雷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气象观测设备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防雷优化设计。

在雷达设备上可以选择安装避雷设备,以保护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卫星接收站可以选择安装避雷带,以减少雷击损害。

浅谈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设计

浅谈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设计

浅谈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设计摘要:气象观测站是获得气象探测数据的重要场所,多位于市效空旷的地方或小山坡上。

由于气象探测仪器自动化程度高,精密脆弱,耐压水平低,极易受雷击损坏而影响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

本文根据气象观测站的结构特点以及气象行业标准,对气象观测站雷电防护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气象站;防雷;设计随着气象现代化不断提高,气象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但是,气象观测站的仪器设备都具有敏感的集成电路元器件,很容易受到雷电侵害和干扰。

为了确保气象观测站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本文就如何做好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提出技术设计方案。

1 气象观测站构成气象观测站一般由长宽都为25米的观测场和值班室组成。

观测场通过地下电缆沟实现与值班室的电源及信号的连通。

观测场内有高低不等的众多探测仪器,值班室是整个观测站的探测数据的处理中枢,通过电线或光纤与外界联系。

2 气象观测站防雷设计依据(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2)《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3)《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 30-2004);3 气象观测场防雷设计根据气象观测站的重要性和有关技术标准,应按照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安装。

3.1观测场接闪器设计观测场防直击雷设计原则主要考虑保护场内所有仪器设备免受雷击。

观测场内的仪器呈分散分布,高低不一,最高的设备为风塔。

主要考虑采用双针等高避雷针进行设防。

(1)根据国家气象行业的规范标准,为避免或减少对气象探测数据的影响,独立避雷针应设置于观测场东西两侧,与观测场围栏之间的距离大于4米,原则上两根独立接闪杆与风塔应在同一纬度上。

(2)根据《GB50057-2010》滚球法,推算出两根独立接闪杆的高度和位置,确保场内所有气象仪器设施均在其保护范围内。

(3)独立接闪杆采用金属钢管或铁塔,均要热镀锌处理。

3.2观测场地网设计图1 观测场及独立接闪杆地网布局示意图(1)根据《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规定,观测场内地网接地电阻应≦4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定,观测场外的独立接闪杆接地电阻应≦10Ω。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雷电是大气放电现象的一种,常常伴随着雷声和闪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动气象站必须进行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就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展开讨论。

一、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重要性1. 地面接闪保护地面接闪保护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雷电通过接地装置直接引向地下,从而保护自动气象站的设备和人员安全。

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合理选择接闪保护装置的位置和类型,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金属避雷带金属避雷带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向接地装置,避免雷电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损害。

金属避雷带需要与接闪保护装置相结合使用,共同构成自动气象站的完整的雷电防护系统。

3. 设备绝缘保护设备绝缘保护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作用是为设备提供有效的绝缘保护,避免雷电对设备的损坏。

在设计和安装自动气象站时,需要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技术,确保设备的绝缘保护性能。

4. 引雷装置5.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在雷电天气下,提供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指导,减小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操作规程需要制定合理的雷电预警和应急措施,确保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三、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方法1. 设计方案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从设计方案开始,合理选择接闪保护装置、金属避雷带、设备绝缘保护、引雷装置等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雷电防护系统。

2. 施工工艺3. 检测验收4. 运行维护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建立定期的雷电防护系统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是保障自动气象站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实施需要合理设计方案、严格施工工艺、有效检测验收和定期运行维护。

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浅析

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浅析

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浅析摘要:雷达塔、管制塔台为钢筋砼结构,极易落雷,如果建筑防雷系统不可靠,易造成建筑物、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文章就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分析。

关键词:雷达塔;防雷;接地1雷击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雷击的破坏作用有:①直击雷使建筑物及内部设备因雷击的高温引起火灾,在雷电流通道上,物体受热膨胀,产生强大的机械力,使建筑物受到破坏。

②直击雷放电时,雷电流变化的梯度较大,周围产生交变电磁场,使周围金属构件产生较大感应电势,形成火花放电,极易造成火灾,此为雷电波感应。

此外,在直击雷放电时,架空输电线路上的束缚电荷以极快的速度向两侧扩散,当高压流动波沿架空线侵入室内时,也会击穿设备的绝缘或造成人员伤亡,这种现象称为高电位反击。

③球形雷:在雷雨季节偶尔会出现球状发光气团,它能沿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当从开着的窗户飘然而入时,释放出能量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或火灾,可用接地的铁丝网阻挡其进入室内。

④通过架空线路、管道或金属物侵入室内,对室内人员、物体、建筑、设备造成破坏的雷电波侵入。

2接地和等电位联结接地就是把电路中的某一点或金属壳体用导线与大地连在一起,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标,因此接地电阻越低,接地电流越容易流动。

等电位联结是把设备或装置的外露金属部分联结在一起再跟大地相连,当建筑物外部或装置内部产生危险电压如雷击或漏电时,能减少装置外露部分与大地电位差,保护人或设备。

它对用电安全、防雷以及电子信息设备的安全使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接地就是大范围的等电位联结,它是以大地电位的大范围的等电位联结。

在一般概念中,接地指的是接大地,不接大地就是违反了电气安全的基本要求,这一概念有局限性。

飞机飞行中极少发生电击事故和电气火灾,但飞机并没有接大地。

飞机中的用电安全不是靠接大地,而是靠等电位联结,即在飞机内以机身电位为基准电位作等电位联结来保证的。

3建筑防雷系统的组成为使建筑物免遭雷击采取的措施组成建筑防雷系统,防雷系统的目的就是对雷电形成最强的先导回路,让雷云提前放电,对周围物体起保护作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装备愈加先进,但由于其高空设备架设,特别是气象雷达天线体积大、重量重,容易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因此,气象观测站防雷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原理气象观测站防雷采取的方法和一般建筑物相差不大,但在专门设计防雷方案时需要特别考虑气象设备的特殊性。

气象雷达是气象观测的核心装备,因此气象雷达天线的防雷至关重要。

气象雷达天线的防雷一般采取避雷针、放电棒和接地带等措施。

避雷针用于吸引雷电,将其引至地面而不损毁天线;放电棒可有效消除天线上的电荷;而接地带则用于将电荷安全地传导至地面。

此外,天线周围需要安装防雷网,避免接地带附近的雷电引起天线损坏。

二、防雷技术的现状分析目前,大部分气象观测站都采取了避雷针、放电棒和接地带等防雷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气象雷达天线较为高大,一般需要在30米以上的高空架设。

由于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一旦发生雷击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时采用更加坚固耐用的材料,并根据不同地区的雷电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调整。

其次,气象观测站往往建在山顶、高地等易受雷电袭击的地方,因此防雷工作尤为重要。

在建设气象观测站时,需要结合地形地貌、气象数据统计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三、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气象雷达天线将会更加精细、轻便,更加易于安装和维护。

同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防雷能力和安全性。

总之,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正确、合理地设计防雷措施并认真执行,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保障气象观测工作的稳定、可靠运行。

雷达站综合防雷设计浅谈

雷达站综合防雷设计浅谈
展示 , 并对 节 育 器 的 使 用 方 式 、 置 手 法 、 术 过 程 等 都 要 进 放 手
新生儿 的孕前跟踪 、 孕期服务 、 分娩 资料 、 生儿的定时跟踪 、 新 出生缺陷 的资料建立 、 查询和 分析; 4 实现全网络化 的人 口 () 生殖健康 电子档案 :在线 查询 个人 和地区的符合查询条件 的 人 口情况 、 分析人 口生殖健 康状况;() 口生殖健康决策分 5人 析系统 : 查询地区或部 门人 口生殖健康状况 、 分析人 口生殖健 康指标 、 分析 人 口资源发展趋势 ; 6 基于人 口生殖健康 电子 ()
在变压器高、 低压侧各装 ~组避雷器 , 高压侧装设避雷器 , 能有效防止高压侧线路落雷 时雷 电波袭入而损坏变压器 。高 压侧避雷器接地线与变压器外壳 以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后共 同接地 ,以充分发挥避雷器限压作用 。低压侧装设避雷器 以
限制正变换过 电压 。从低压侧进入配 电间 以及从柴油机房进 出配 电间的 电力缆线均采用带屏蔽层线缆 , 穿金属管道 , 并 电
2 管理 系统软 件需 要重 点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 的 问题
该软件系统需要重 点解决 的问题 如下 :
() 1 异构 资源 的系 统 整 合 : 口和 生 殖 健 康 资源 包 括数 据 、 人
图像 等信 息, 由于各种 资源 格式不一, 口和生殖健康 电子档 人 案数 据需要海量存储 ,从而使得这种反映人 口和 生殖健 康特 征的异构资源 整合、 享与资源 管理, 为需要重 点解 决的 问 共 成
关键 词 : 息化 ; 口和 生 殖健 康 ; 理 系统 信 人 管
中图分类号 : P 1 T 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l3 ( 0 2)10 8—2 17 一1 1 2 1 0 .2 80 线测验和考试 、 在线认证 管理 的功能; 1) (0 远程 会诊系统 : 为 缺乏人 口生殖健康 专业 人员的计生部 门提供在线 的远程 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雷达塔站防雷设计浅谈郭思宝摘 要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对气象雷达塔站遭受雷电损害的主要原因及可能的侵入途径作了阐述,同时对气象雷达塔站的防雷保护技术进行了相应介绍。

关键词 气象雷达塔站 雷电波侵入 雷击防护1、防雷概述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云之间,云对大地之间强烈瞬间放电的自然物理现象。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电子设备的普及,雷电灾害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它所造成了损失也日益增大,雷电灾害是高科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雷电灾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据德国一家保险公司统计,在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中,因雷电造成的损害高居榜首,全世界每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十亿美元以上。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气象雷达塔站实例简介及其防雷的必要性气象雷达塔站是气象部门用以接收气象卫星传输来的云图信息,并加以实时地报导当地气象情况的专业设备用房。

本文通过某实例分析如图1,从而对其所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象条件,自然环境诸多因素分析并确定其防雷等级,划分其防护区域,并从中得出气象雷达塔站防雷必要性的结论。

该气象雷达站处于天水市北山顶端, 塔站海拔1640m,该场地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场地内无液化土存在,该塔站相对高度为30.4m,天线罩直径为8.6m(雷达天线直径为4.3m)。

安装雷HYA10(2X0.5)SC20FCYJV-(5X25)SC50FCH=1.OMPL1,BV(5X25)SC32引上至AL7箱PL2,BV(5X25)SC32引上至XM7箱从发电机引入后引上至箱图1 塔站一层平面门 厅AL1HA1四芯多膜光纤电气竖井北达天线设施后雷达塔总高度为39m ,该塔站平面布置为8m ×8m 正方形,为七层框剪结构,其中七楼为40m 2的圆形雷达主机房,其平面如图 2所示。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中有关条款规定,该塔站属三类防雷等级建筑物,(天水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6.3d/a ,为少雷区)按其雷击风险评估,应为B 级防护等级而且该塔站的天馈线应设置于LPZD B 区内。

因此,为确保该塔站在雷雨高发季能够正常运行,则必须对其进行防雷设计及防护。

3、气象雷达塔站防雷解决方案在对气象雷达塔站进行防雷设计之前,首先应明确其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侵入的各种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塔站保护装置的选择、屏蔽、等电位联接以及接地方式方面的防雷保护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1主要侵入途径 3.1.1直接雷击、侧击雷雷电直接击中气象雷达塔站,会在数秒之内产生数万伏及至数十万伏的高压,产生火花放电,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和机械能,直接摧毁塔站设备。

而该塔站主楼高度30.4m , 并且处于北山顶端,故在30m 及以上所处位置易遭雷电侧向击来,从而对机房设备及信息系统产生极大破坏。

3.1.2雷电波侵入雷电虽然没有直接击中塔站,但击中了与塔站相连接的各种线路(如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网络控制线等)并通过传导的方式耦合将雷电波引入塔站,造成设备损坏。

3.1.3雷电电磁感应L40X4L40X4L 40X 4L40X4L40X4均须于接地干线可靠焊接,并予埋焊接件机房沿玻璃幕四周须做屏蔽网所有金属门、窗接地干线用L40X4的镀锌扁钢沿圈梁四周敷设机房800080004900310049003100L40X4L40X4L40X48000L40X4L 40X 4图2 主机房接地平面LBE端子箱,做法参《甘02D12-54》雷电放电时,其瞬间产生的雷击大电流将在周围空间内产生强大的雷击电磁脉冲,这种脉冲经各种耦合途径或电磁辐射导致线路上产生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从而损坏设备。

3.1.4接地主要是因为接地网不符合要求,接地阻值过大,二是接地线的接触点接触不良,使得接触电阻过大,造成雷电流无法迅速地泄入大地,产生高电压,造成反击而损坏设备。

在通过具体分析雷电入侵气象雷达塔站的主要途径后,对塔站的防雷不仅要考虑直击雷的防护,还要考虑对雷电感应的防护,以及对雷电波入侵的防护,对线路的屏蔽和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降低接地电阻,进行总等电位(包括机房等电位,楼总等电位)连接,以避免地电流反击。

3.2具体措施3.2.1直击雷、侧击雷防护(1)直击雷防护为避免塔站机房设备和机房顶部圆球型防雷罩设施遭雷电直击破坏,我门采用避雷针做直击雷防护措施,如下图3,采用四针式避雷针保护措施,而且做到避雷针与塔站具有紧固和可靠的电气连通,这样,在雷电发展成放电之前,由于避雷针针尖附近电场强度强,可提前适时地产生一个连续放电路径与雷云的下行先导汇合,将雷电流吸引到自己身上并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安全的将雷电流泻入大地,有效地保护了塔站天线和主设备。

(2)侧击雷防护:该塔站主楼高度为30.4m,安装上雷达天线设施后总度为39m,由于地处北山顶端较高海拔处,故在30m处周边做一道圆状避雷带措施,以防侧击雷击,具体做法见上图2。

3.2.2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气象雷达塔站受到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与塔站设备相连接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的耦合或静电感应的形式侵入设备造成其损坏,因此,须在塔站设备的电源线、信息线、天馈线的输入口处安装与之相匹配的电涌保护器(SPD),对电源和信号防雷器要求集成在一个防雷箱(EPPB2)内,该防雷箱应具有防水、防潮功能,内置两级EPP模块,天馈线防雷器则应直接与塔站设备的天馈接口相连,并要进行防水、防潮处理。

(1)电源线路保护该塔站处于城区外农村某乡镇,故选用农电电网,由于其供电电网的不稳定,再加上塔站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苛刻,设备电源的系统遭受雷击损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须在电源线进入设备之前,应先安装一个电涌保护器,该电气装置应具有通流量大、残压低、寿命长、故障指示、体积小、易于维护等特点。

如有条件的话,最好从总配电箱处配出电源线至设备电源段的线路穿金属管敷设,并采用TN-S接地系统,设专用的PE线与设备处PE端子可靠连接。

(2)信号线路及电子信息系统防护该塔站设有多对信号线,有信号拔号线,也有备用线路等,所以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信号避雷器,该避雷器应有能免遭雷击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瞬间浪涌电压危害的双级保护装置,并且具有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残压和寄生电容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的特点,最好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做好接地处理。

另外该塔站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它可以避雷因直接雷击和雷电磁脉冲引起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损坏。

(3)雷达罩天线线路防护由于塔站顶部设有雷达天线罩,其顶端设有避雷针,当避雷针雷电流泄放时,所产生电磁效应就会直接感应到雷达罩天馈线上,因此,为了避免感应雷电流和雷电侵入波从雷达罩侵入塔站设备,损坏设备内电子板等,因此应在雷达罩与主设备连接的接口处装接前置电涌防雷器,该装置的工作频率和接口方式以及特性阻抗等参数要与雷达天线罩的工作要求相适应,且插入损耗要低,不能影响塔站对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做法如图3所示。

(4)雷达站主机房的防护措施塔站主机房实际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部位,我们设计时要使之处于LPE 1防护区内以外,还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即把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 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和安全接地,浪涌保护器等均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的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减少LEMP (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度。

如前图2,我们设计中所采用的接地干线,其截面积≥16mm 2的铜质导线,其导线阻抗远远小于建筑物钢筋阻抗,从而为楼层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可能出现的雷电流提供了一个快速泄放的通道,更为机房设备稳定运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2.3接地及等电位连结接地是气象雷达塔站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接地网是雷电流最终去处,接地网设计及实施的好坏则直接影响防雷效果的好坏。

因此,没有一个合理、良好的接地网不但起不到很好的防雷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由于该气象雷达塔站地处山区,受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塔站接地网是共用建筑物的基础做自然接地装置,这种情况下,其接地电阻值则随不同环境土壤电阻率产生不同的值,有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值,因此雷电流泄放就很困难,为此,可采取一项行之有效的接地措施,如图4,我们做了一组人工接地极,除对机房做一个等电位连结外,还对整个塔站做一个楼总等电位连结,整个建筑物的电力、照明、弱电、信息、防雷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并要求其联合接地电阻值≤1.0欧姆。

4、结束语490031003000mm49003100800080008000C BACBA1212》L40X4L40X4L40X4L40X4L 40X 4L40X4L40X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埋深-0.8M,接地体间距为5000mm接地极用SC50的镀锌钢管,管长2.5M接地干线用L40X4镀锌扁钢沿基础秒年梁四周暗设一圈,并与防雷引下线及接地体可靠焊接。

图4 接地及等电位连接图MBE端子板BV-0.75KV(1X16)RPE25 WC防雷引下线端子线,弱电、信息系统端子线BV-0.75KV(1X25)RPE32 WC电力系统进户线PE端子线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日趋完善,我们的气象事业对其所能达到的水平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要使这一条件更为可靠、完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应在气象雷达塔站建设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防雷与接地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测与防护,使得塔站及机房设备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让气象事业更为先进、完美,并且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建筑物低压电源保护器选用、安装、验收及维护规程》CECS174-200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4、《新一代天气防雷技术规范》QXZ-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