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9- 雷达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雷达原理》知识点总结

《雷达原理》知识点总结

【雷达任务:测目标距离、方位、仰角、速度;从目标回波中获取信息【雷达工作原理:发射机在定时器控制下,产生高频大功率的脉冲串,通过收发开关到达定向天线,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

在天线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天线波束按照指定方向在空间扫描,当电磁波照射到目标上,二次散射电磁波的一部分到达雷达天线,经收发开关至接收机,进行放大、混频和检波处理后,送到雷达终端设备,能判断目标的存在、方位、距离、速度等。

【影响雷达性能指标:脉冲宽度(窄),天线尺寸(大),波束(窄),方向性。

【测角:根据接收回波最强时的天线波束指向【雷达是如何获取目标信息的?【雷达组成: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电源,显示屏),收发转换开关【发射机工作原理: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发射机基本组成:单级振荡式:脉冲调制器,大频率射频振荡器,电源。

主振放大式:脉冲调制器,中间和输出射频功放,电源,定时器,固体微波源(主控振荡器,用来产生射频信号)工作过程:(1)单级振荡式:信号由振荡器产生,受调制(2)主振放大式:信号由固体微波源经过倍频后产生,经射频放大链进行放大,各级都需调制(脉冲调制器),定时器协调工作。

优缺点:单击振荡式:简单经济轻便,频率稳定度差,无复杂波形;主振放大式:频率稳定度高,相位相参信号,有复杂波形,适用频率捷变雷达【发射机质量指标:(1)工作频率(波段)(2)输出功率:影响威力和抗干扰能力。

峰值功率(脉冲期间射频振荡的平均功率)和平均功率(脉冲重复周期内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总效率Pt/P。

(4)调制形式:调制器的脉冲宽度,重复频率,波形。

(5)信号稳定度/频谱纯度,即信号各项参数。

【调制器组成:电源,能量储存,脉冲形成【调制器任务与作用:为发射机的射频各级提供合适脉冲,将一个信号载到一个比它高的信号上【仿真线:由于雷达的工作脉冲宽度多半在微秒级别以上,用真实线长度太长,因此在实际中是用集总参数的网络代替长线,即仿真线【刚/软性开关:刚性开关的电容储能部分放电式调制器,特点为部分放电,通电利索;软性开关的人工线性调制器,特点为完全放电,效率高,功率大。

多普勒雷达原理

多普勒雷达原理

多普勒雷达原理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目标探测与测速的雷达系统。

它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通过测量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变化,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本文将介绍多普勒雷达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多普勒于1842年发现的。

它描述的是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于运动的目标靠近或远离时,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雷达系统中,这种频率变化可以用来确定目标运动的速度。

当雷达向目标发送电磁波时,如果目标与雷达靠近,接收器收到的回波会发生频率上升的变化。

反之,如果目标与雷达远离,则回波的频率会下降。

这种频率变化被称为多普勒频移,它与目标的速度成正比。

二、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目标的速度。

它通过发射器发送高频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回波的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可以得到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信息。

具体而言,多普勒雷达系统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发射高频的连续波或脉冲波,这些波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当波与运动的目标相遇时,发生回波。

接收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通过频率分析等方法,提取出其中的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的大小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

根据多普勒频移的大小可以确定目标的运动状态,包括向雷达靠近或远离以及速度大小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目标的跟踪、识别和定位非常重要。

三、多普勒雷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多普勒雷达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气象雷达:多普勒雷达被广泛用于天气预报中的降水预测和风暴跟踪。

通过测量降水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可以预测降水的类型和强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空中交通管制:多普勒雷达可以用于监测飞机的速度、航向和高度,为航空机构提供实时的飞行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和效率非常重要。

3. 汽车雷达:多普勒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安全系统中。

多普勒雷达技术及其应用

多普勒雷达技术及其应用

多普勒雷达技术及其应用一、引言多普勒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的回波来测量目标的速度的识别技术。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象、交通、国防、环保、地震、钻探等领域。

本文将对多普勒雷达技术的原理、构成、应用进行系统介绍。

二、多普勒效应原理多普勒效应指的是一种物理现象,当发射器和接收器在相对运动时,回波的频率会因为目标的运动速度而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其实现原理在于目标的速度会改变回波的相位和频率,从而使回波波长发生变化。

三、多普勒雷达技术构成多普勒雷达技术主要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系统等。

其中发射机和接收机都是由内部谐振器驱动,通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天线则负责将电磁波通过空气向目标传输和接收返回波信号。

信号处理系统则负责处理这些波信号的反射和散射。

控制系统则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以及收集信息和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多普勒雷达技术应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技术,可以对雷暴云的运动状态、内部结构、强度、水汽含量等进行预报和研究,对于气象行业来说,这种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

多普勒雷达技术在气象预警、天气预报、暴雨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航空领域在无人机、小型飞机、飞行器等航空器的航行和控制中,多普勒雷达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速度、风速、空气密度、高度等信息,以帮助飞行人员进行精细化的控制和管理。

多普勒雷达还可以被用来检测航空器的状况和维修需求。

(三)交通领域在交通领域,多普勒雷达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监测车辆的速度和密度,进行交通拥堵的预测和管理。

多普勒雷达系统还可以被集成到交通信号灯中,以帮助行人和汽车在道路上的方向和速度。

(四)国防领域在国防领域,多普勒雷达技术可以被用来进行侦察、监测、探测和指引导弹、炮弹、卫星等的轨道和目标。

多普勒雷达技术在常规和太空战争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多普勒雷达技术还可以用来监测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和时间情况,以便对相关地区进行预防和应急处理。

该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地下的地表运动,测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从而准确判断地震活动的强度和方向。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雷达探测算法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雷达探测算法

1)雷达波束阻碍
第一个质量控制步骤是纠正雷达波束的物理阻碍, 否则将导致对降水的过低估计。
如果对每个体积扫,雷达波束的阻碍低于60%,预置 的dBZ值被添加到被部分阻碍的距离库中。
如果超过60%的波束被阻碍,那么采取下列二种步骤之一:如果阻碍 物的方位伸展是2或更小,则在相应仰角紧挨阻碍物的其它距离库上 的平均值被指定为被阻碍物所阻碍的样本体积的距离库的值。如果阻 碍物的方位伸展大于2,则不做修正,对那个扇面,将使用邻接的的 较高仰角上的值。
第二类阈值确定算法的处理方式:PDF使用另一 组反射率因子强度和面积阈值(称作小雨阈值或第二类 阈值)来确定PPS的处理方式。它们比第一类阈值小, 对应PPS算法中能够分辨的降水强度的下限。如果第二 类阈值被超过,则不论目前的扫描模态是降水还是晴空, PDF将指示PPS算法从一个初始的零值场开始累加降水。 如果第二类阈值不被超过,则对应于没有降水,PPS将 以一个简化的方式运行以大大减少计算机处理时间。
双扫描最大化(bi-scan maximization):超 过50km(27nm)时,此技术选择最低2个仰角的较大 反射率因子值(除非最低仰角在倾斜测试中被丢弃)。 这主要是弥补波束障碍造成的对降水的过低估计,但同 时带来亮带污染的问题。自96年起,双扫描最大化被取 消。
分区混合扫描(sectorized hybrid scan): 分区混合扫描是缺省混合扫描和波束障碍要求所定义的 较高高度的联合。其结果对每个雷达站形成一个图形化 的分区混合扫描查询表,如下图所示。
③波束部分充塞: 波束部分充塞一般对距离雷达较远的气 象目标是个问题。WSR-88D的波束宽度是1。在距雷达100 海里远处,1宽的波束是近似2海里尺度的截面。雷达必须 做的假定之一就是所有的目标完全充满波束,因为它没有别 的确定方法。因此,在这个距离上比波束窄的目标物会显示 得比真实情况大。来自小目标物的能量被平均到整个宽的波 束上,结果是低估了降水量(整个区域范围是高估的)。 ④湿的天线罩: 如果天线罩被大雨或部分冻雨弄湿,雷达 会低估较远处目标物的降水率,因为波束能量在接近雷达时 被消弱。目标物的较少返回能量就意味着较小的反射率因子 和降水率。 ⑤不正确的硬件定标: 不正确的硬件定标会影响降水估计 的准确性。WSR-88D对每一次体积扫描进行自动标校,所 以能得到更准确的反射率因子,因而得到较准确的降水估计。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速和距离测量的设备。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于目标物体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雷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量信号频率的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

首先,多普勒雷达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物体。

当发射器发出无线电波时,这些波会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并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这些反射波,并分析其频率的变化。

如果目标物体静止不动,那么接收到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如果目标物体在运动,那么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

其次,多普勒雷达利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当目标物体朝着雷达设备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高,而当目标物体远离雷达设备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雷达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速度。

这种方法对于测量车辆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非常有效。

最后,多普勒雷达还可以利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与雷达设备之间的距离。

当目标物体靠近雷达设备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高,而当目标物体远离雷达设备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雷达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雷达设备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对于测量飞机和船只与雷达设备之间的距离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多普勒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目标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通过测量信号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雷达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

多普勒雷达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于提高雷达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有所帮助。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应用与收获总结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应用与收获总结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应用与收获总结以下是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总结:1.雷达基本原理与组成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特性,推断出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

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显示器等组成。

发射机产生高频电磁波,并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

当电磁波遇到目标时,它会被反射回来并被天线接收。

接收机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后,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推断出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

2.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一种专门用于探测天气目标的雷达。

它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测量目标的速度和方向。

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遇到运动目标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多普勒天气雷达通过测量这种频率变化,可以推断出目标的速度和方向。

同时,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振幅和相位等信息,还可以推断出目标的形状和大小。

3.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气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用于探测台风、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为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多普勒天气雷达还可以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气候变化研究、航空航天等领域。

4.课程收获与总结通过学习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课程,我们了解了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雷达数据分析和推断天气信息,并掌握了雷达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在本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雷达方程和散射截面、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多普勒频移和速度估计、气象目标的识别和处理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还可以为我们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习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课程,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还提高了我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我们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一、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雷达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无线电波的发射雷达发射机产生高频的无线电波,并将这些无线电波转化为一束射向待测目标的电磁波。

雷达发射机工作时,关键是通过天线把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并辐射出去。

2. 无线电波的传播和反射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当遇到目标时部分被目标表面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回来的波被雷达的接收天线接收到。

3. 无线电波的接收和处理接收天线捕捉到反射回来的波,雷达接收机将这些波进行放大、滤波、解调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4. 目标信息的测量和分析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变化等信息,雷达系统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等参数。

5. 显示和报警最后,雷达系统将分析得到的目标信息显示在操作员的监视屏幕上,同时进行报警和跟踪。

以上就是雷达基本的工作原理,根据这些原理,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

二、雷达的工作方式雷达可以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两种类型。

1. 主动雷达主动雷达是指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的雷达系统,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由发送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则由接收天线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该方式下,雷达系统不需要等待传感器的使用权就能发射信号和接收目标信息。

2. 被动雷达被动雷达是指发射机和接收机是同一部分,这种雷达系统利用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通常是利用目标自身的雷达反射特性进行探测。

雷达的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使用场景、性能和应用对象。

三、雷达系统的组成雷达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发射和接收天线:发射和接收天线是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2. 雷达发射机:雷达发射机负责产生和放大载频的高频信号,并将其送到发射天线。

3. 雷达接收机:雷达接收机负责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进行放大、解调、滤波等处理。

多普勒雷达的应用原理

多普勒雷达的应用原理

多普勒雷达的应用原理概述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雷达技术,它通过测量目标的运动速度来实现目标检测和速度测量。

多普勒雷达在军事、气象、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多普勒雷达的应用原理及其工作原理。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

这个现象也适用于雷达波。

当雷达波与运动的目标相互作用时,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就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多普勒雷达主要通过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变化来获得目标的速度信息。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发射和接收。

发射多普勒雷达会向目标发射一束电磁波,这个电磁波可以是微波或者射频信号。

发射的波束通常是一个连续的信号,而不是脉冲信号。

这是因为连续的信号可以提供更长的目标观测时间,从而获得更精确的速度测量结果。

接收目标接收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后,会对波进行回波。

当目标和雷达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

多普勒雷达通过测量回波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的速度。

信号处理与结果显示接收到回波后,多普勒雷达会将信号进行处理,通常会使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分析波的频谱。

通过分析频谱,可以确定回波的频率变化,从而计算出目标的速度信息。

最后,多普勒雷达将速度信息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

多普勒雷达的应用交通领域多普勒雷达在交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交通监控系统中,多普勒雷达可以用于测量车辆的速度和运动方向,从而实现交通流量统计、超速检测等功能。

此外,多普勒雷达还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中,帮助车辆实现定位和避障功能。

气象领域多普勒雷达在气象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气象雷达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云层中的降水速度和方向。

通过分析多普勒雷达的测量结果,可以预测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

军事领域多普勒雷达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目标检测与识别、导弹预警系统等方面。

多普勒雷达可以检测到高速运动的目标,从而对敌方的机动部队进行监测和跟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vere Hailstorms Environment Conditions Provided by RUC
关键的环境条件
• -10º C到-30º C之间的CAPE值 • 0-6km垂直风切变 • 0º C层的高度
反射率因子回波特征
• 高悬的强回波:50dBZ的反射率因子垂直 扩展到-20℃等温线以上 • 低层弱回波区WER和中高层回波悬垂 • 低层反射率因子强梯度和回波顶偏移 • 有界弱回波区BWER
F2级(50-69m/s):框架结构的屋顶被刮掉,移动房屋被摧毁,集装 箱卡车侧翻,大树被折断或被连根拔起,轻的物体快速飞到空中。
F3级(70-92m/s):屋顶严重损坏,一些结构比较结实的房屋的墙被 刮倒,火车被刮翻,森林里大多数树木被连根拔起,汽车被掀离地面 并被抛到一定距离以外。 F4级(93-116m/s):较结实的房屋被夷平,一些房屋部件被抛到一 定距离以外,汽车被抛到空中,一些大的物体高速飞入空中。
20040712上海超级单体 飑线
概况
• 2004年7月12日下午,在无锡、太湖西侧到浙皖 交界山区发展起来的飑线系统快速东移,自西向 东影响上海地区,在长达6小时的生命史中,产生 了8~11级的雷雨大风,其中经过的闵行华漕地 区出现了龙卷风。这次强对流天气来势迅猛,移 速特快,以风灾为主,造成多处房屋倒塌,死亡7 人,伤及多人,部分地区还因高压线损坏而停电。
庐江
无为
22:49
庐江
无为
22:55
庐江
无为
23:01
23:07
庐江 无为
23:12
无为 庐江
23:29
23:29 SRR 0.5
雷暴大风
• • • • 空间分布; 环境背景; 弱垂直切变环境下的孤立下击暴流; 中等以上垂直切变环境下多单体强风暴、 超级单体风暴和飑线导致的区域性雷暴大 风;
强对流天气的探测与预警
• • • • 冰雹 龙卷 雷暴大风 短时强降水
强冰雹
• 空间分布 • 环境条件 • 雷达回波特征
2004-2008年中国强冰雹事件分布
2010年7月23日美国南达科达州超级单体雹暴 (图中冰雹直径8.5英寸=21.2厘米)
2010年7月23日美国南达科达州强降水超级单体
徐州 14日20时
4.42
7.30
2586.7
135.7
4.7
0-6km:28m/s
江苏沭阳超级单体雹暴(20050614 19:30)
安徽北部宿州 20050614 23:58
00:22 BST 15 June 2005
龙卷
• • • • • 我国龙卷分布; 龙卷分级F0-F5级; 超级单体龙卷和非超级单体龙卷; 超级单体强龙卷的背景条件 超级单体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
d
17:37径向速度0.5°
17:13反射率0.5°
C D
B
出 流 边 界 线 回 波
A
中 尺 度 对 流 系 统 四 个 雷 暴 单 体 出 流 边 界 的 反 射 率 图
2007年7月7日北京 弓形回波雷暴大风
天气背景
500-20070707 0800
surface-20070707 0800
3) Outflow
中等以上风切变条件下 的雷暴大风
• • • • 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飑线(弓形回波); 下击暴流族(生命史较强); 动量下传; 构成共同冷池,密度流;
Derecho - multiple downbursts within an MCS
Fujita, 1978
2007年7月25日江苏兴化下击暴流
• Signature of a downburst is a divergent couplet near the surface • But by the time you see this, it is already too late! • Need to anticipate downbursts
0030 BST 15 June 2005
Guzhen County
Guzhen: the roof was hit through by large hail
探空站点
0℃层高度 (km)
-20℃层高度 (km)
CAPE (J· kg-1)
CIN (J· kg-1)
垂直风切变 (10-3s-1)
• • • • • 层状云降水 积云降水 混合云降水 零度层亮带 非气象回波(地物杂波、窄带回波等)
雷达回波图识别-速度图
• 水平均匀情况下根据径向速度图判断雷达上 空风向分风速随高度变化的主要特征; • 低层辐合辐散的判别; • 雷达上空速度不连续特征的判别(锋面); • 中伽玛尺度速度特征判别:旋转、辐合辐散、 上述两者的结合;
20070803强脉冲雷暴 下击暴流
07/08/03 08时
58362 探空
Damaging Downburst Prediction and Detection Algorithm (DDPDA)
• Uses multiple-sensor-observed precursors to predict downbursts
2003年7月8日安徽龙卷个例
7月8日深夜23时20分至23时30分,安徽省无为县两 个乡镇、六个行政村、十个自然村遭遇强对流天气,其中 受灾最为惨重的是百胜镇河南村毕家庄。据到现场指挥救 灾的无为县宇正义副县长介绍,两个乡镇在整个过程中共 死亡16人,共有166人受伤。
2003年7月8日20点安庆站探空
F5级(117-142m/s):非常结实的房屋被推离地基并被带到相当距离 之外碎成几块。汽车大小的物体以超过100m/s的速度被抛入空中,会 发生难以置信的现象。
F-Scale Images
F1
F2
F3
F4
NWS Photo by Mike Branick
F5
超级单体强龙卷的有利环境条件
• 低层(0-1km)的强烈垂直风切变 • 低的抬生凝结高度
Importance of LCL ht/1 km Shear!
From Craven and Brooks (2002)
Note: Only 1800 LST soundings used
超级单体龙卷预警
• 强中气旋 • 中等以上强度的低层中气旋 • TVS
普通风暴和脉冲强风暴垂直剖面演变的对比
中等到强垂直风切变下的雹暴
• 非超级单体强雹暴 • 超级单体强雹暴 • 雹暴回波的三维立体结构
Severe Storm Structure in a Sheared Environment
After Lemon, 1980
Supercell Storm Reflectivity Structure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 务应用课程总结
俞小鼎
2013年5月
引言
• 雷达结构 • 应用领域 • 局限性
原理
• • • • • • • 散射概念:瑞利散射和Mie散射 后向散射截面 雷达波束在大气中的传播(折射) 雷达气象方程 反射率因子(概念和单位) 径向速度和谱宽 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
雷达回波图识别-强度图
2004年7月12日傍晚,上海地区经历了一次强飑线的侵袭,引起狂风暴 雨,全市出现了较大范围的8-11级大风,闵行区华漕镇还发生了龙卷。造成 7人死亡,多人受伤
2004年7月12日影响上海的飑线移动路径及自动气象站过程最大风速
天气背景
2004年7月12日08时500hPa风和高度及14时地面冷锋
雷达数据质量控制
• 地物杂波抑制 • 速度和谱宽数据去折叠 • 速度退模糊
雷暴和强对流的环境条件
• • • • 静力不稳定; 水汽; 触发机制(边界层辐合线,地形,重力波) 垂直风切变;
资料:探空、高分辨率云图、地面观测、雷达、 AMDAR、数值预报
雷暴的分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
• 雷暴分类(单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线 状多单体风暴或飑线、超级单体风暴); • 多单体风暴的平流和传播; • 中气旋概念与超级单体风暴结构;上 达到17-18m/s (0-3km)
20040712强飑线
上海WSR-88D 2004年7月12日16-19时CR产品
a 17:19反射率0.5°
b 17:19径向速度0.5°
弱 回 波 线
RIJ
速 度 模 糊
弱 回 波 线
0
20km
RIJ
后 侧 入 流 缺 口 c 17:37反射率1.5° 速 度 模 糊
2009年9月20日下午
Wet microburst sounding
Wet microburst conceptual model
2007年8月3日上海下击暴流
• 2007年8月3日16时07分(北京时,以下同)左右, 一个脉冲风暴在前期雷暴的强冷出流与原边界层 辐合线的碰撞触发下新生,并强烈发展,16时40 分左右致使上海国际赛车场6号弯D2、D3、D4、 D5号4个临时看台与上万个座椅被连根拔起后吹 到20米外的F1赛道上,D区没有被吹倒的看台D1 也有一定损坏,出现10厘米左右的整体位移(根 据事后灾情调查报道)。 • 设置在F1赛场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显示:16时37分 和38分的风速分别达到了20m/s和22.2m/s,16 时37分出现了40.6m/s的强阵风。
– Uses LDA to develop a prediction equation on training data.
• Also detects divergent signatures at low-elevations.
1) Updraft
2) Accelerating downdraft (cooling due to phase chang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