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情境导入教学设计(初稿) 薛冰冰

合集下载

《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慈母情深》。

2. 相关生字词的卡片或PPT。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4. 学生作业本。

5. 教学评价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教师辅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慈母情深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慈母情深。

2.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母爱的课文,如《妈妈的爱》、《母亲的愿望》等,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关键词语。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着重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慈母情深”、“一本薄薄的字典”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4.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母亲为什么愿意卖掉自己的头发为儿子买字典?”“母亲在买字典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描述母爱。

教师分享自己的母爱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6.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为母亲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提问、讨论、分享等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改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做出哪些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如《背影》、《母爱如水》等,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慈母情深》教案3篇《慈母情深》教案1【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

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

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

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

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⑴ 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⑵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⑴ 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⑵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1、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⑴ 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⑵ 小组交流。

⑶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周围环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周围环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2、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题眼:深)过渡: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这个情到底深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后,完成这道练习。

二、整体感知1、做练习: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2、完成练习教学重点字词3、齐读练习题三、感悟“慈母情深”1、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板:鼻子一酸)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划下来。

2、交流感悟预设(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①请生说说理解。

“震耳欲聋”什么意思?②耳朵都要震聋了!这样的声音,迎面扑来,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

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生交流③体会读④小结:师: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是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的。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慈母情深的情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验慈母情深的感受。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慈母情深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验慈母情深的感受。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慈母情深》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慈母情深的故事、诗词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对慈母情深的思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慈母情深的情景。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5. 体验慈母情深:(1)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慈母情深的感受。

(2)教师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交流感受。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2)学生选取一个慈母情深的故事,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文中的慈母情深。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慈母情深》的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和寓意,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理解父母的爱和付出。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顺意识。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亲深沉爱意和无私奉献的散文。

课文通过讲述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来感受母亲的爱心和牺牲精神。

学会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关注。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美好回忆和感受。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母亲的职业、家境等。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母亲的言行举止,来感受母亲的爱心和牺牲精神。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体验母亲的角色和情感。

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艺活动,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慈母情深优秀教案课题:慈母情深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慈母情深》,使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培养学生传承爱、尊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引出课题。

二、导入(10分钟)1.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慈母情深》。

2.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慈母情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主题?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人阅读理解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交流答案,探讨不同的观点。

四、引导思考(10分钟)1. 师生共同探讨慈母情深的故事背后所展现出的母爱。

2. 学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思考母爱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他们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五、表演展示(15分钟)1. 分组表演小故事,展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指出慈母情深这个课文的意义和主题。

2. 学生发言,谈谈对慈母情深的理解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方法:1. 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表演展示评价。

2. 学生的书面作业评分。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还培养了他们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

鼓励学生与父母亲密交流,能够加深亲子关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展示,促使学生参与互动,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5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5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5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1、导入课题并板题。

2、课件出示习题,生完成练习。

二、研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1、下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划下来。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3、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三、拓展想象,升华感情1、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

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

拿起笔,写下来。

2、(放音乐,生动笔,师巡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情境导入教学设计(初稿)
---示范区/白璧镇常王小学/薛冰冰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行文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浓烈的母子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3个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一部分的细节描写。

难点: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四、学习者分析
学生概括能力较差,他们知道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但是对这些描写进行进一步感悟就有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描写及作用,体验那母亲深沉的爱。

五、情境导入使用资源
本节课我将朗诵冰心《纸船》,用言语描述情境,并且用歌曲《母亲》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情境。

六、情境导入实施步骤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诗句:冰心《纸船》(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


2、背景音乐中,老师深情诵读(设计意图:教师语言激情,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过渡: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文中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准词语,并尝试用PPPT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合作讨论
1、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贫。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

⑴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

⑵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课件出示: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瘦弱疲惫的母亲
过渡:面对如此瘦弱疲惫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

我犹豫了——
课件出示: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课件出示:——节选自梁晓声《母亲》,走近作者的家庭。

过渡:家境如此艰难,母亲会给我钱吗?
课件出示: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苦的母亲
过渡: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母亲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母亲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

这是一位多么贫苦的母亲哪!可是今天,我要钱买书时——
课件出示:(引读)
有感情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辛劳的母亲
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
过渡: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母亲深沉的爱)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正是因为母亲的爱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课件出示:梁晓声简介
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五)联系自我,真情告白
让我们静静回忆,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

1、讲述妈妈的故事过渡: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心里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2、妈妈,我想对您说......
3、深情读课题,体会情感。

(六)作业布置,升华情感
关于母爱,我们学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你们还
学过其他关于母爱的诗吗?请课下收集关于母爱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分享一下。

(七)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深沉的爱
母亲——————————“我”
崇敬之情
七、信息技术应用
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适时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图片的插入和图文环绕方式,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