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脉压与颈动脉硬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脉压与颈动脉硬化
注 : A组 相 比 , 与 AP, 00
表 2 四组不 同脉压患者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 ± ) s
用具有更大的危 险性 , 重要 的危 险预测 因子之一 ¨ 目前 是 JJ 0。 认 为颈动脉硬 化是 高血压 脑卒 中的高 危 因素。我们 对老 年高
6 mH ; 脉 压 > 0m H 0m gC组 6 m g并 ≤ 10m g D组 脉 压 >10 0 mH ; 0
m mHg。
速度减慢 , 管壁顺应性降低 。此时舒 张压降低 加重冠 脉循环及 脑循环等主要器官 的灌 注不足 。大 动脉顺 应性 降低 是发 生心
脑血管病的主要基础。
2 所有人选 患者行 颈 动脉彩 超 检查 采 用美 国 A U O . C SN 18X /O彩超机 , 者取仰 卧位 , 头置 于颈 部下方 , 2 P I 患 探 扫描 检 查颈 动脉发 自主动脉部 分 , 向头 至颈 内 , 颈外 动脉 。测 定颈 动
较易形成 。国外报 道三分 之二缺 血性卒 中病 例 由颈外 动脉 粥 样斑块所致 。因此对 于降低 脑血管 疾病 需要 更好 地预 防颈 动 脉斑块形成 ,4小时平均脉压可 以作为脑血管疾 病的一个较好 2
病及其他 严重 器质 性病变者共 9 。其 中男性 5 , 6例 8例 女性 3 8
例, 龄 5 7 年 6~ 4岁 , 均 年 龄 6 . 5 2岁 。根 据 2 平 7 4± . 4小 时 平 均
动态 脉压分组 : A组脉压 ≤3 m g B组脉压 >3 H 0m H ; 0mm g并 ≤

研 究 对象
20 00年 1 一 04年 1 月 20 2月在 我 院住 院及 门诊 高血 压患 者 , WH /S 19 ) 按 O IH( 99 的高血压诊断标 准。即 S P 4 m— B ≥10m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动态脉压与颈动脉 粥样 硬化 间的关系 , 高诊治水 平。 提
1 材 料 与 方 法
重程度 的参数 。以颈动 脉 I  ̄10 MT .mm为判 断 I > MT增厚的 标准 J 。颈 内动脉斑块定 义 为局 限性 回声 结构 突出管 腔 ( 回 声可不均匀 或伴声影 )厚 度 ≥13 m J , .m 。 12 3 血脂 、 .. 血糖检测所有患 者均抽 取禁食 1h空腹静 脉血 2
内动脉 、 颈外动脉 及其 分叉 部 。取 最大 颈总动 脉 内膜 中层 厚 度 (MT x 及平均 颈总 动脉 内径 为反 映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严 I ma)
种无 创性检测方法 , 并与心血管病有 显著 的相关 性 , 已经成为 临床试验的主要 观察指标 。本文对我 院 10例老年原 发性高 0 血 压患者 的临床资 料进行 分析 , 讨老 年原 发性 高血 压患者 探
斑块 和内中膜厚度相关 , 脉压差可能参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和发展 。
[ 关键词] 高血 压病 ; 动态脉 压; 颈动脉 ; 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 54 1 R 4 .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0 4— 42 2 0 )9—1 1 0 10 0 1 ( 07 0 1 1— 2
目前 临床多将脉压差大于 3 m g作为心血 管病危险 的 0 mH 界限 ” 。采用 高分 辨 力 超 声 仪测 定 颈 动 脉 内膜 中层厚 度
(MT 或检 出粥样硬化斑块是评 价颈 动脉 粥样 硬化病 变的一 I )
12 2 采 用 G .. E超声诊 断仪 , 探头频率为 35— . MH , . 5 0 z对受 检者双侧颈 动脉进行 测 量。检 查部 位包括 双侧 颈 总动脉 、 颈
未 压上升 , 使左 房收缩期前左室 充盈 不足 ( E峰降低 ) 为 了维 , 持恒定的心输 出量 , 心房代偿性 收缩加强 ( A峰升高 ) 出现早 ,

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3 讨 论
乌拉地尔是一种新 型高选择 性 5 一肾上腺素 能受体阻 滞 1 剂, 主要作用 为阻断 突触后 一受 体 , 张血 管 、 扩 降低外 周 血 管阻力 。此外 , 乌拉 地 尔还可 通过 激活 5羟色胺 一A受 体 , 一 1 抑 制延髓心血管 中枢 的交感反馈 调节 , 使血压下 降 , 降低外周 在
治疗充血性 心力衰竭也有较好疗效 。 本文结果 , 治疗 组 与对照 组有显 著性差 异 ( P<00 ) 表 .1 ,
注 : 组 比较 P<00 两 .1
明乌拉地尔 治疗急 性左 心衰疗 效 明显 , 有较 大的 临床应 用 具
价值 。 参 考文献
[] 1刘梅林 , 张均华 , 熊辉 , . 等 乌拉地尔对 心力衰竭患 者的血流动力学
>9 %, 0 观察参 数包括 2 Nhomakorabea4小时平 均动脉压 ( y 、 Ma ) 平均收缩压

(B ) 平均舒张压 ( B )2 SP 、 D P 、4小时平均脉压 (P ) 白天平均脉 P1、 压( l)夜 间平 均脉压 (P) P 2、 P P3 。脉压计算方法 :P =2 小时平 P1 4 均 收缩压 一 4小 时平 均舒张压 ,P =白天平 均收缩压 一白天 2 P2 平均舒张 压 ,P =夜间平均收缩压 一夜间平均舒张压。 P3 122 颈动 脉血 管超声 测量方 法 : 用美 国 I I00型彩 色 .. 采 - 50 I D 多普勒仪 和 75 H .M Z线 阵探 头, 患者取仰卧位 , 双肩 垫枕 , 头颈 部尽 量仰伸 , 头转 向对侧 ; 头置 于颈部 下颌 角后方 , 向检 探 纵 查颈总动脉 、 颈总动 脉后 壁改变 为 由相对较 低 回声 分 割的两 条平行 线 , 向垂 直距 离 为 I T m 。于 颈总动 脉舒 张期测 其 M ( m) 量前后 壁 内膜表 面间 的垂 直距 离 , 取左 右两 侧平均值 为 颈总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导致血管壁变得厚硬并且失去弹性,最终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动脉硬化不仅会影响心脏和大脑的健康,还会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肾脏和眼睛。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动脉硬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1. 脉压脉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

脉压的增加与动脉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脉压的增加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因此,脉压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动脉弹性动脉弹性是指血管壁的柔软性和伸缩性。

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血管壁变得越来越硬,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因此,动脉弹性的降低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评估动脉弹性的方法包括动脉硬度指数、脉搏波速度和动脉脉动指数等。

3. 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内钙化物的沉积。

钙化物可以在X射线下显示出来,因此,冠状动脉钙化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方法。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因此,冠状动脉钙化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4.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这些指标与动脉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血清生化指标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内皮功能内皮是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它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通透性和抗炎作用等功能。

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内皮功能会受到损害。

因此,评估内皮功能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超声心动图和血管活性物质等。

总之,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包括脉压、动脉弹性、冠状动脉钙化、血清生化指标和内皮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动脉硬化,并且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因此,定期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

脉压与颈动脉硬化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脉压与颈动脉硬化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I MT值。其 中, MT>1 3mn 为 斑 块 形 成 Ll I . 1 2。斑 块 C os rue积分不考 虑斑 块 长度 , 双 侧 颈动 脉 各孤 将 立性斑 块 的最大厚 度 ( mm)N 之和 J  ̄加 。
1 2 3 血 脂 和 血 糖 及 尿 酸 测 定 ..
心肌 病及 各 类 传 导 阻 滞 ; 功 能 > Ⅱ级 ( YHA 分 心 N 级) 。其 中男性 9 2例 , 女性 6 8例 。 1 2 研 究方 法 .
组( P<0 0 ) .5 。结论 : 压可 以反应 动脉 粥样硬 化程度 , 压增 大的 患者心 脑血 管发 病率 增加 。 脉 脉
[ 关键词 】脉压 ; B超 ; 脉 粥样硬化 ; 后 动 预
[ 图 分 类 号 ]R51 4 [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编号 ]10 —9 1 2 1 ) 70 1—3 中 4. 文 论 0 40 5 (0 1 0 —8 20
i2 u 2型彩色 多 普勒 超 声诊 断仪 。测 量 方 法 : 者 取 患 低 枕仰 卧位 , 充分暴 露 颈 部, 头 频 率 7 5MHz 取 探 . ,
10 高 血 压 患 者 均 来 自 于 20 6例 0 8年 2月 ~ 21 0 0年 2月在我 院 内科就 诊 患者 , 所有 患者 均符 合 如 下条件 : 血压 病 患者按 2 0 年 中 国高血 压指南 高 04
2 鄂 尔多斯 市 东胜 区人 民医院 , 蒙古 东胜 . 内
[ 摘要 ]目的 : 究 高血 压病 患者脉 压 和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关 系及 对 患者 预 后 的影响 。 方 法 : 选 在我 院 研 入
就 诊的 高血压 患 者 1 0 , 6 例 根据 脉压 值分 为脉 压<6 0mmHg组 ( A组 ) 和脉 压≥6 0mmHg组( B组 ) 两组 。所 有 患者 均予 B超检 查颈 动脉及 生化 检 查, 并详 细 询 问患者 合 并心 脑 血 管疾 病 情况 。结 果 : B 、 l、 D S P G u L [ 在 A组 患者 明显 高于 B 中组 ( P<0 0 ) 在 B组 患 者 中, 动 脉 内膜 一中层 厚度 明 显增厚 ( .5 ; 颈 P<0 0 ) C o s .5 , rue 积 分明 显增 高( P<0 0 ) 斑块 检 出率 也 明 显增 加 ( .5 , P<0 0 ) 合 并所 有 心脑 血 管疾 病 中, .5 ; B组 明 显 高于 A

老年高血压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ni me i tikn s , It ma da hc es I MT) 增厚 , 腔 内径 的 管
组, 3组年龄 和性别 构成 无显 著差 异 。 2 2 颈 动脉 血 管超 声 : 安静 、 . 在 室温 恒 定 的 房间内, 由一 名经 验 丰 富 的超声 医生 对所 有 患 者 进行 检查 , 检查 前患 者至少 休 息 1mi 。 用仪 器 5 n所 为 菲利 浦 公 司 生产 的 HD 5 0 I 0 0彩 色 多普 勒 超声 诊 断仪 , 头 中心频率 7 5 探 . MHz 。
近 端 Im、 c 3m 处 , c 2m、 c 于颈 总 动脉 舒 张期 测 量
验 室检查 除外继发 性 高血压 病 , 无并 发糖 尿病 、 高
脂 血 症、 心 病 、 卒 中 、 肾功能 障碍及 严 重 的 冠 脑 肝 心 脏 瓣 膜疾 病 ; 4 男 8例 , 2 女 6例 , 龄 6 ~ 8 年 4 1 岁。 同时选择 对照组 2 1例 , 均为 同龄健康 者 ( 除 排
2 1 血压 测量 : 用 台式水银 柱血压 计测 量 . 采
血压 。受检 者分别 于彩 色多普 勒超声 检查前 非 同
*西 安市 中心 医院
级: 为单侧斑块>2 m 或双侧均有斑块且其中至 m 少 1 斑块 2 m; : 侧 a r 3级 为双侧 斑块 均> 2 mm。
3 统 计 学方 法 所 有 资 料 均 用 S S 。 P S。 软 .
流行 病 学 研 究 表 明高 血 压 与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VD) C 密切相 关 。研 究证 明 , 老年人 口中 , 在 脉压 变化是 心血 管事 件 的主要 危 险 因素[ , 】 其对 C ] VD 的发 生和死 亡 的预测作 用甚 至大 于收缩 压与舒 张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研究
勒超声检 潮其 颈动脉 内 膜 中层厚度 ( I M T ) ,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有颈动脉 粥样硬化 8 9 例 ( C A S组) 和元颈 动脉 粥样硬 化9 7 例 ( 对照组)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液生化 指标。结果 C A S担 患者年龄 、高血压痛程 、体 质指数 ( B MI ) 、
采用 日 立 E U B一 6 5 0 0超声 诊 断仪 ,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0 . 0 5
7 . 5—1 0 MI 4 _ z 高频探头 ,由超声室 固定人员 检测。患者取仰 卧 位 ,头部偏 向检查对侧 ,充分暴露颈前部 。探头置于患者颈部
裹 2 两组血生化指标 比较 ( 虿± B )
作者单位 :4 5 4 0 0 0河南省焦作 市 ,焦作煤 业 ( 集 团)
心血管 内科
两组患者 T C 、L D L — C 、U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央医院
及h s — C I u P 水平 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o . 0 5 ) ;两组 患者 F B G 、T G和 H D L— C 水 平 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Ta bl e2 C o mp =i ,  ̄n 0 fb l o o d b i o c h e mi c a li n de x b e t we e  ̄ l t wo g r e u p s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O . 0 5
2 . 2 两组 患者 血生化指标 比较
蛋 白胆 固醇 ( L D L— C ) 、超敏 C反 应蛋 白 ( 1 l 8 一C R P ) 、血尿
酸 ( U A) ,仪 器为 日立 7 6 0 0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 1 . 5 统计学方 法 应 用 S P S S 1 6 . 0软件 对资 料进行 统计 学 处 理 ,计量资料 以 ( i - t . s )表示 ,组问 比较采用 I 检验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3 张艳宏 ,刘保延 ,赵宏,等 .脑卒 中痉挛性瘫 痪特 点及其评 定进
展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 J 0 8,1 ( :10—12 4 2) 1 1. 4 顾文钦 ,陆立威 ,杨海玲,等 .肌 电生 物反馈 技术在 脑卒 中偏瘫
患者 社 区康 复 中的疗 效 研 究 [ ] .中 国 全科 医 学,2 1 ,1 J 01 4
收缩期 高血 压与 H Y水平关 系 的相 关研 究 ,I C 临床较 少报 道。
笔 者 现 进行 的相 关 性 研 究 ,是 测 定 老 年 高 血压 患者 的 收缩 期 血

血 H Y 水 平 及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测 量 颈 动 脉 内 膜 厚 度 C
作 者 单 位 :5 7 0 东 省河 源 市 人 民医 院 心 血 管 内科 100广
厚度 (MT I )之间相关性。方法
IT 结果 M 。
对老年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组 (S IH组 )3 l例 患者,老年全期型 高血压 组 ( D S H组 )
2 9例 患 者 ,老 年 单 纯舒 张 期 高血 压 组 (D 组 ) 2 IH 8例 患 者 及 老 年 健 康 对 照 组 3 2例 患 者 ,分 别 检 测 P 、 血 H Y 及 P C IH组 、S H组 、I H组 3组 P s D D P及 H Y 水平 均 高于 对 照组 ,且 IH 组 较 S H 及 IH 组 高 ,3组 不 同类 型 C S D D
( ). 6 :
治疗对 肌张力 的降低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经过 8周 的综合康复 治疗 ,两组 患 者 的肌张 力 和 A L均 有一 定 程 度 的改 善 ,而 D M T m d智能 运 动训 练 治 疗 的 患者 肌 张 力 降 低 更 加 明 显 , OO e A L较对照组也 有较大 的提高 ,从而 提高 患者 的康复 治疗效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对120例患者检测其血压、心率、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

根据脉压将所有患者分为脉压<60mmhg和脉压≥60mmhg两组,比较两组BMI、FBS、TC、TG、HDL-C、LDL-C、UA。

结果BMI、FBS、TC、TG、LDL-C、UA指标脉压≥60mmhg一组普遍比脉压<60mmhg一组升高。

结论脉压高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脉压;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疾病,硬化部位多见于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

近些年的研究指出,在中老年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脉压(PP)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因子[1]。

本文对120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9岁,通常具有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特点,排除能够影响脉压的疾病,如: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

1.2 诊断方法
1.2.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体重、吸烟史、血压、心率、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1.2.2 检测指标患者需要检测的指标有血压、心率、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

1.2.3 指标计算方法脉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4 统计学方法按照脉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脉压<60mmhg,另一组为脉压≥60mmhg。

分析脉压与年龄、BMI、FBS、TC、TG、HDL-C、LDL-C、UA的关系,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脉压与年龄脉压<60mmhg有57例患者,年龄为62-85岁,平均年龄为78岁,脉压≥60mmhg有63例患者,年龄为63-89岁,平均年龄为80岁。

脉压<60mmhg和脉压≥60mmhg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压高组年龄更大。

2.2 脉压与体重用BMI来表示体重,结果发现57例脉压<60mmhg患者的BIM为(22.3±
3.6),63例脉压≥60mmhg患者的BIM为(25.4±3.2)。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BMI增加,脉压也会增加。

2.3 脉压与空腹血糖(FBS) 脉压<60mmhg一组的空腹血糖指数为(5.4±1.4)mmol/L,脉压≥60mmhg一组的空腹血糖指数为(6.7±2.1)mmol/L。

2.4 脉压与尿酸(UA) 脉压<60mmhg的患者的UA为(246.3±130.9)μmol/L,脉压≥60mmhg的患者的UA为(292.0±13
3.2)μmol/L。

2.5 脉压与血脂脉压<60mmhg的患者TC(4.1±1.2)mmol/L、
TG(1.6±1.3)mmol/L、HDL-C(1.7±0.6)mmol/L、LDL-C(2.1±1.0)mmol/L,脉压≥60mmhg的患者TC(4.6±1.5)mmol/L、TG(2.3±1.2)mmol/L、HDL-C(1.6±0.7)mmol/L、LDL-C(3.1±1.4)mmol/L。

TC和LDL-C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脉压高者TC和LDL-C也显著性升高。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2],无论是脑出血亦或是脑梗死的患者都具有较大PP,而且高PP的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重复循环应力的作用,传输血管的硬度对增大,顺应性就会降低,从而升高了中央收缩压,加大了脉压,所以脉压升高时提示我们动脉硬化,同样脉压升高会导致血管壁所受的压力增大,易导致动脉壁进一步增厚,其僵硬程度也增加,而动脉僵硬程度的增加会导致脉压的进一步加大[3]。

本文研究也证实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也会增加。

肥胖、血脂代谢紊乱以及糖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都能促使大动脉血管硬化,加重细胞的缺血和坏死。

有研究证明[4],TC和TG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发现脉压<60mmhg与脉压≥60mmhg两组比较TC和LDL-C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脉压的升高,TC、TG、LDL-C升高。

血糖升高后,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活动失常,极易出现高水平的收缩压,脉压增大[5]。

通过本文结果也可看出,脉压与血糖呈正相关。

尿酸过高的患者,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

升高的尿酸还会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所以尿酸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过程,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6]。

本研究发现,脉压<60mmhg组的尿酸明显低于脉压≥60mmhg组的尿酸,提示我们脉压和尿酸有密切关系。

肥胖、FBS、TC、TG、HDL-C、LDL-C以及U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通过本实验发现,脉压与以上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脉压增大是导致动脉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脉压是一项比SBP和DBP更重要的危险因素,以脉压为治疗的靶点,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段俊萌,王一尘.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23.
[2]巢毅,王海生,罗素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综合,2005,20(4):317-318.
[3]SafarmE,Siche P,mallion JM,et al. Arterialmechanics predictcardiovascular risk inhypertension. Jhypertens,1997,15:1605.
[4]Sunh,Unokih,Wang X,et al. Lipoprotein(a) enhances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and vascularcalcification in WHHI. Transgenic rabbits expressinghuman apolipoprotein(a). J Biolchem,2002,277(49):47486-47492.
[5]Cirillom,Stcllatod,laurenzim,et al. Pulse pressure and isolated systolichypertension:association with rnicroalburninuria. TheguBBio studycollaborative Researchgroup. Kidney Int,2000,58:1211-1218.
[6]Fang J,AldermanmH. Serumuric acid andcardiovascularmortality The NHANES I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1971-1992. National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JAMA,2000,283(18):2404-2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