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考试大纲(本科)
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12

①改变弹簧悬挂位置 ②改变弹簧初始伸长量 ③改变弹簧刚度
(2)GTM织机上机张力的调节 GTM型剑杆织机的上机张力是利用弹簧调节摆动后梁的摆幅来控 制。上机张力的大小取决于弹簧弹力,而弹簧直径的粗细决定 弹簧刚度,可直接影响经纱张力的大小。
2、经位置线的调整
(1)TP500系列织机经位置线的调节 该机后该梁的高低和前后位置均可调节。如下图所示。
选用该装置时,在经纱张力不变的前提下,可使纬密增加 10%以上,而通常改变后梁高低、前后位置,仅使纬密增加 3%~5%。
(2)SM92/93系列织机经位置线的调节 在该织机上,后梁前后方向有3个位置可供选择: 靠近机前的位置;中间位置;离机前最远的位置。
☺2.夹持式
☺送纬剑将纬纱头夹持在剑头钳口上,引到梭口中央后钳口张开,将纬纱交 由接纬剑头钳口夹持并引出梭口,实现线状引纬,每次引入单纬。
☺3.交付式
☺送纬剑将夹持着纬纱的夹持器剑头送至梭口中央,然后将纬纱连同夹持器 剑头一起交付给接纬剑,再由接纬剑将其引出梭口。
☺4.喷气式
☺由两根空心剑杆相连接组成空气通道,纬纱先引入送纬剑,由送纬剑和压 缩空气将其送入梭口,在梭口中央交付给接纬剑,接纬剑空心杆内具有负压 ,由接纬剑和负压空气将纬纱引出梭口。
(3)C401S织机上机张力的调节 该机上机张力由弹簧的初变形大小来调节,上、下移动弹簧的 吊装点可以改变初变形的大小。处于高位时,弹簧初变形大, 张力大;处于低位时,弹簧初变形小,张力小。
(2)GTM织机上机张力的调节 GTM型剑杆织机的上机张力是利用弹簧调节摆动后梁的摆幅来控 制。上机张力的大小取决于弹簧弹力,而弹簧直径的粗细决定 弹簧刚度,可直接影响经纱张力的大小。
棉纺质量控制(1)

1.滑脱纤维:沿截面向两端轴向伸出的较短纤维,由于纤维间摩擦力小于纤维断裂强力,这些纤维将被从纱中抽拔出来而不被拉断,称为滑脱纤维。
2.滑脱长度:当纤维间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纤维的断裂强力时,此时纤维之间的接触长度,称为滑脱长度,用Lc表示。
3.断裂强度:单位粗细的纱线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P=强力/特数,单位:N/tex4.断裂强力:又称绝对强力,是指纱线受外力直接拉伸到断裂时所需的力,单位:N或cN5.棉结:由棉纤维、未成熟纤维、短绒因轧工或纺纱处理不当相互扭结形成,结构较松散,易上色,染色后成深色点子对浅色布外观有影响,可在坯布上看见,有些可以用手去除。
6.杂质:碎叶、籽屑、棉籽软皮、毛发、麻草等杂物,在布面上可以清楚呈现,后加工煮练可除去,漂染后在棉布上很少出现。
7.白星:由软籽表皮、僵棉、死纤维形成,在坯布上看不见,但吸色性差,染色后呈现白色的点子,对深色布外观有影响。
8.毛羽:是指暴露在纱线主干外的纤维端9.毛羽指数:纱线单位长度内单侧面上毛羽长度超过某一定值时的毛羽总根数。
10.毛羽值H: 1cm长纱线上毛羽总长度。
11.棉网清晰度:棉网清晰程度、厚薄均匀程度、有无破洞、破边、云斑等。
12.潜在棉结:大量松散纤维交叉扭结,在生条中未形成棉结,但在牵伸中由于牵伸力的作用,使这些松散的扭结抽紧后形成新棉结。
13.纱疵:纱线粗细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是纺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纱线上的疵点。
14.布面纱疵:原纱产生的疵点织入布面造成外观疵点。
15.纱疵率:布面上暴露的纱线上的四种疵点(粗经、错纬、竹节纱、条干不匀)一处满10分造成布降等的匹数占总生产匹数的比例。
纱疵率=纱疵引起织物降等匹数×100%/总匹数16.粗经:直径偏粗长5cm以上的经纱织入布内。
17.错纬:直径偏粗、偏细长5cm以上的纬纱织入布内或紧捻、松捻纬纱。
18.竹节纱:是在纺纱过程中,由于通道不光洁,机件有毛刺,清洁工作不良,牵伸过程不良,成品或半成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沾污造成。
纺织科学技术:织造工艺参数考试卷及答案(最新版).doc

纺织科学技术:织造工艺参数考试卷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下面关于入纬率的正确说法是( )。
A 、入纬率是衡量织机产量的一项综合考察指标。
B 、织机车速越高,其入纬率一定越大。
C 、织机门幅越宽,其入纬率一定越大。
D 、入纬率的大小与织机车速和门幅无关。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主要纬向织疵有哪几类?其成因是什么? 本题答案:主要纬向织疵有稀纬、双纬、百脚、脱纬、纬缩等,其成因主 本题解析:主要纬向织疵有稀纬、双纬、百脚、脱纬、纬缩等,其成因主要是纬停装置失灵、送经与卷取不协调、打纬不紧及操作不良等。
3、问答题 主要经向织疵有哪几类?其成因是什么? 本题答案:主要经向织疵有断经、筘路、三跳三跳、经缩等,其成因主要是经停装置失灵、筘齿松动、开口不清、开口与引 纬不协调、经纱张力调节不当。
4、问答题 简述确定上机张力原则?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1)经纱密度较大,或毛羽多时,要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本题解析:(1)经纱密度较大,或毛羽多时,要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利于开清梭口。
(2)纬密大或经纱交错数多,应加大上机张力。
(3)纱支细,上机张力小些。
(4)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大时,上机张力要大些。
(5)经纱质量或上浆质量不好,上机张力要小。
(6)准备工序的经纱张力比较均匀,上机张力可小些,以保护经纱条干。
准备工序的经纱张力不均匀,上机张力应大些,以保证开清梭口。
第七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2

接力交接原理
织造工艺
图:接力交接原理
Ss、Sj-送纬剑和接纬剑的位移曲线
28
织造工艺
➢2.储纬量的调节
储纬器上有卷绕速度和储纬量两个调节键。调节卷绕速度与储纬
量时,应使储纬量保持在2~3纬,使绕纱鼓连续回转。卷绕速度过 高会使绕纱鼓间歇回转,易造成电动机因启动电流大而烧坏。
29
织造工艺
➢3.纬纱张力
34
织造工艺
➢ 5.剑头进、出梭口及交接纬纱时间
➢剑头进入梭口约在60º~90º之间,出梭口约在280º~310º之间,空程使 剑头迟进、早出梭口。
(1)剑头进、出梭口时间的调整:调节剑头进出梭口时间时,其方 法类似于上述剑头初始位置的调节,只需将织机主轴转至工艺规定的角 度,将两剑带分别拉至上述规定的位置,再固定传剑齿轮夹紧装置中的 螺钉,然后让织机转一转,检查左右两侧剑头是否碰钢筘,如碰钢筘, 须再作相应调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
织造工艺
2、经位置线的调整
(1)TP500系列织机经位置线的调节 该机后该梁的高低和前后位置均可调节。如下图所示
。选用该装置时,在经纱张力不变的前提下,可使纬密增 加10%以上,而通常改变后梁高低、前后位置,仅使纬密增 加3% ~5%。
22
织造工艺
(2)SM92/93系列织机经位置线的调节 在该织机上,后梁前后方向有3个位置可供选择: 靠近机前的位置;中间位置;离机前最远的位置。
纬纱必须有一定的张力,纬纱的张力过小,废边纱尾就会增长, 甚至会松弛到纬纱被带进织口,形成双纬。张力过大,又会使废 边夹不住纬纱,引起缩纬,布边处缺纬。 纬纱张力的大小可用单纱动态张力仪测定,但生产中都是观察纬 向疵点出现情况进行调整。双簧片过松或过紧,都会在出口侧布 边上出现边不良疵点。
第七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 缺点:经纱运动频繁,摩擦增多,断头机会增加;所有经
纱都在移动状态,下层经纱变位机会多,对梭子通过梭口
不利,能耗大、不适于高速织机。
☺
常用于低速提花开口机构
返回
织造工艺
全开梭口
☺ 梭口满开时,下一次开口:不需要变换位置的经纱保持 不动,只有需要变换位置的经纱才上升或下降。
h
综平
t
第1纬 第 2 纬 第3 纬
☺每次开口,经纱均由综平位置出发,向上或向下运动 形成梭口;闭口时,上下两层经纱都回到综平位置.
h
综平
t
第1纬
第2 纬
第3 纬 第4纬
12
34
织造工艺
中央闭合梭口
☺ 优点:在形成梭口各个时期,上下层经纱所受张力相同; 从平综到梭口满开,经纱的位移距离仅为梭口的高度一半 ,形成梭口所需的时间较少;平综时,所有经纱均会聚在 一起,便于经纱断头后穿入综筘,挡车工处理断头方便。
☺④丝织物:梭口高度应小些。
如图所示
织造工艺
4、有梭织机梭口高度的确定:
当梭子尺寸和筘座位置 确定后,χ值即决定了 梭口高度。χ值的大小 应使梭口高度满足织造
要求。
织造工艺
☺ 梭口满开,钢筘处于最后位置时,上层经纱高于梭子前壁高度hs距离x,此时, 梭子前壁处的梭口高度为:h' =hs+x
☺ 梭子进(出)梭口时,梭子前壁处的梭口高度h‘ < 梭子的前壁高度hs,经纱对梭子
后梁高度
后梁高低影响上下层经纱张力差
(1) 后梁在经直线上,上下层经纱张力相 等,形成等张力梭口。
(2) 后梁在经直线上方,下层经纱张力>上层,形成不等 张力梭口,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
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 的自制复习题

纺织质量管理与控制⏹一、质量管理的意义:减少浪费。
减低成本。
提高效率。
加强企业竞争能力⏹二、不同的质量管理方式1、科学管理:美国泰勒专家制定流程,员工严格执行。
突出专家的作用,强调严格的管理。
2、过程控制:日本戴明品管圈活动。
强调员工参与,提倡团队精神,调动雇员的积极性。
⏹三、产品质量的形成(六方面)质量是习惯形成的。
质量是管出来的QM QTM。
质量是控制出来的QC (control)。
质量是查出来的QC (check ) 。
质量是做出来的⏹一、质量概念1.(狭义的)质量:指产品质量2、(广义的)质量:指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服务质量总和。
(1)产品质量(2)过程质量(3)服务质量⏹1、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适用性,也就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适合一定用途,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
对于纺织产品的质量特性可以概括为性能和寿命两个方面。
⏹2、过程质量:指产品加工全过程中的综合质量。
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五种因素,人(Man)、设备(Machine)、原材料(Material)、工艺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
通常把这五个因素简称4M1E。
⏹3、服务质量:指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服务质量不易量化,最终通过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果等来反映质量成果。
⏹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是对产品规格、质量及其检验方法的具体规定。
纺织产品的质量评定要按照规定的测试条件、仪器,对质量项目进行测试检验,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综合评定产品的等级。
纺织产品的等级反映了内在质量(物理指标)和外观质量(外观疵点)两个方面。
我国分为国家标准GB 、部颁标准FZ和企业标准三级。
⏹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五大特点: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3.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三、ISO 9000系列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也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棉纺类本色纱主要评级指标(1)条干均匀度黑板条干均匀度10块板比例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2)单纱断裂强度(3)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4)百米重量偏差(5)百米重量变异系数(6)1g内棉结粒数(7)1g内棉结杂质总粒数(8)实际捻系数(9)10万米纱疵数(用于评价优等纱)2表示纱线粗细不匀的常用指标(1)平均差系数(H或U)(2)均方差系数(条干CV值)(3)极差系数η(萨式条干不匀率)3五种常见疵点形式的机械波(1)正弦波、(2)三角形波、(3)锯齿形波、(4)双向脉冲波、(5)单向脉冲波4纱线粗细不匀的分类2.1按所测片段长度不同分类短片段粗细不匀中片段粗细不匀长片段粗细不匀2.2 按取样范围和方法分类内不匀率外不匀率总不匀率2.3 按产生原因分类随机不匀率(包括理想纱条的随机不匀率和实际纱条随机不匀率)附加不匀率(包括机械波和牵伸波附加不匀率)偶发不匀率5纱线粗细不匀的结构(1)随机不匀率(2)因纤维集结和工艺设备不完善造成的不匀率(3)牵伸波造成的不匀率(4)机械波周期性不匀率6控制棉结的重要工序梳棉7纱条牵伸与并合方式的选择先牵伸后并合,对于纱条的牵伸与并合,纱条的并合作用在进行牵伸以后进行比较合适,可以得到长片段较均匀的纱条。
对于短片段不匀率来说,采用先牵伸后并合的方式也是比较有利的。
8变异-长度曲线的特征(1)可获得成纱生产过程中的全貌(2)可很容易从变异-长度曲线上直接比较两种不同纺纱工艺效果(3)对分析纱线不匀的长、短片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前后纺工序之间的关系更为合适9纱条不匀的检查方法测长称重法(切断称重法)、目光检验法、仪器测定法(Y311型条粗条干均匀度试验仪、乌斯特均匀度测试仪)10细纱后区牵伸倍数与粗纱捻系数的选择关系(1)细纱后牵伸区采用第一类牵伸工艺时,可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
(2)细纱后牵伸区采用第二类牵伸工艺时,要采用较小的粗纱捻系数和较紧隔距,避免捻回重分布引起的引导力增加和控制力下降而导致的浮游纤维提前变速、恶化条干的问题。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主要内容:纺织材料学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解决该领域中的认知和基本认知方法问题,主要包括纤维及纤维制品的品种、命名、结构、性能及成形方法,其间相互关系,以及纺织材料的认识与表征方法和技术。
1.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分类方法及术语解释;2.常用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性能特点;3.纺织纤维结晶度、取向度等聚集态结构参数的含义,纺织纤维细度、长度、截面形态、卷曲等形态结构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和指标;4.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吸湿性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影响吸湿的因素、吸湿性的测定方法、吸湿指标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5.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蠕变、松弛和疲劳;6.织材料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纺织材料的耐光性、纺织材料的静电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方法;7.纱线中纤维的转移特征、纱线细度及细度不匀测试原理及方法、指标、纱线毛羽的表征指标及减少纱线毛羽的方法;8.织物结构参数;9.织物的耐久性、保形性、舒适性、风格等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0.纺织材料的品质评定。
建议参考书目:[1]《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2]《纺织材料学》(第三版)]姚穆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3]《高科技纤维》,王曙中主编,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年《机械设计基础》科目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885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考试主要内容:1.绪论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2.机械设计总论①机器的组成;②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③对机器的主要要求;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⑤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⑥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⑦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⑧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⑨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⑩机械零件的设计中的标准化。
3.机械零件的强度①材料的疲劳强度;②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③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④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河南工程学院
本(专)科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课程编码: 031037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现代纺织技术)
学制:四年
所属系部:纺织工程系
制订日期: 2009 年 12 月 25 日
河南工程学院教务处编制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河南工程学院
本(专)科《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Weaving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课程编码: 031037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现代纺织技术)
学时数: 75 ;学分数: 4 ;开课学期: 6 ;
编写人:丁艳瑞;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性质及其在本学科的地位
《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是纺织工程专业(现代纺织技术方向)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织造工艺设计和织造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后续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服务,并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纺织工业企业的织造工艺设计和生产质量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大纲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大纲的制订依据是《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考核纺织工程专业(现代纺织技术方向)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各工序工艺设计的内容、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及主要质量指标,了解工艺参数对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2.能力要求:能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进行常见品种的工艺参数设计,能分析各工序半成品和成品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三、考试内容
1. 第一章络筒工艺与质量控制:络筒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络筒速度及张力的确定原则,最佳清纱范围及其设定依据,纱线连接方法的选择,络筒对纱线质量(毛羽、细度、长度和捻度)的影响,主要质量指标,主要疵点(重叠、葫芦、凸环、搭头及绞头)的产生原因。
2.第二章整经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批整经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垫圈的原则,整经速度的确定原则,白坯织物整经根数的计算,整经结头形式的选择,整经对纱线性能的影响,主要质量指标,主要疵点(绞头、倒断头、长短码)的产生原因;分条整经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影响条带卷绕成形的两个基本参数。
3. 第三章浆纱工艺与质量控制:浆料选择,浆料配比形式,纯棉织物浆液配方实例中各成分的作用,调浆方法及应用,浆液质量指标及其对上浆的影响,上浆工艺的主要内容及其确定,高压上浆工
艺及其特点,浆纱质量指标及其定义,主要质量指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对织造生产、织物质量的影响及其确定依据,浆纱主要疵点(上浆不匀、回潮不匀、浆斑、绞头和并头)的产生原因。
4. 第四章穿经工艺与质量控制:穿经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停经片尺寸、形状和重量的选择,停经片列数和穿法的确定,综框种类,综丝粗细、列数的确定,筘号,结经及应用,主要质量指标,主要疵点(综穿错、筘穿错、双经、绞综)的产生原因。
5. 第五章纬纱准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纬纱准备工艺流程,纬纱定捻方法及应用,卷纬工艺参数。
6.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织机工艺设计主要内容,常见品种(平布、府绸、斜卡类、贡缎及涤棉混纺织物)主要工艺参数(经位置线、开口时间、投梭时间、投梭力、上机张力)的确定原则,有梭织机上开口时间、投梭时间及投梭力的表示方法,七轮间歇式卷取机构纬密齿轮的选用,有梭织机五大运动配合原则,有梭常见织疵(纬缩、三跳、断疵、断经、筘路、经缩、双纬、百脚、脱纬、稀纬、密路、方眼)的定义及纬缩、三跳、方眼的产生原因;剑杆织机工艺设计主要内容、剑杆织机开口时间的确定原则、剑杆织机引纬工艺参数确定、剑杆织机主要织疵种类;喷气织机工艺设计主要内容、喷气织机定经位置线的设定、喷气织机开口时间的确定原则、喷气织机引纬工艺参数设计、喷气织机主要织疵种类;片梭织机工艺设计主要内容、片梭织机投梭时间和投梭力的调整、片梭织机主要织疵种类。
7. 第七章整理工艺与质量控制:整理工艺流程,棉本色布的评等依据。
四、命题要求
1.命题内容:一学期教学的全部内容和与本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科研成果,并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那些指定阅读的书目中相关的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
2.命题原则: 遵循“题量适中、覆盖全面、题型多样、难度相宜”的原则。
题量适中:题量要适当增大,但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覆盖全面:试题覆盖面要宽,应涉及该学期教学的内容,既要考核学生对技术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的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的知识技能最新成果的掌握情况及创造能力。
题型多样:每套试卷试题类型一般以5-8种为宜,不应出现试题类型单一现象。
基本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难度相宜:命题要难易适度,一般基本题约占60%,综合试题约占30%-35%,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5%-10%,既不能出偏题怪题,也不能局限书本范围,应做到能真实地检验出教与学的质量。
五、考试方法
1.考核方式:考试,建议采用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20%、期末8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朱苏康、高卫东主编,《机织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5月。
2.参考书目
江南大学、《棉织手册》编委会等编,《棉织手册》(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10月。
郭嫣、王绍斌编著,《织造质量控制》,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7月。
马芹主编,《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