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附答案译文

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
汉兵起,异为王莽拒汉。
光武略地颍川,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
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
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
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
光武使异别收河间兵。
还,拜偏。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光武以此多之。
建武三年春,大司徒邓禹要异共攻赤眉。
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
”禹不从。
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
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
赤眉引军还击,禹军溃乱。
异兵救之,赤眉小却。
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
异复坚壁,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会战。
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
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追击,大破于崤底。
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
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号为“咸阳王”。
帝使以章示异。
异惶惧,上书谢。
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
未至,隗嚣乘胜使其将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遣巡取栒邑。
异即驰兵,欲先据之。
潜往闭城,偃旗鼓。
行巡不知,驰赴之。
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
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九年春,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病发,薨于军。
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眉引军还击还击:回来攻击B.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光武以此多之多:称赞C. 乃诏异军栒邑军:驻军Ð. 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自伐:亲自讨伐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 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 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Ð. 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1.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异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①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②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③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④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⑤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⑥潜往闭城,偃旗鼓A. ①②⑤B. ②④⑥C. ①③⑤ Ð. ③④⑥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异曾为王莽旧吏,在潜出城巡视属县时,被汉兵捉住。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版)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解答】B.有误,“耳畔”应读作“ěr pàn”;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解答】A.“高梁”应写作“高粱”;B.“取谛”应写作“取缔”;C.“眼花瞭乱”应写作“眼花缭乱”;故选: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解答】例句中的“暖”有被动的意思,“暖心”的意思是让人感到温暖人心.A.句中的“暖”是动词,热一热的意思;B.句中的“暖”是动词,“暖场”就是“热场”;C.句中的“暖”由被动的意思,“暖男”就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男人;D.句中的“暖”是形容词,温暖的意思.故选: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2017重庆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重庆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手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揩.油(ká)牵绊.(pàn)鬓.角(bìn)跋.山涉水(bá)B.撇.嘴(piě)谬.赞(miù)肖.像(xiào)山风乍.起(zhà)C.眼眶.(kuàng)尴尬.(gá)胆.怯(què)停滞.不前(zhì)D.茁.壮(zhuó)发酵.(xiào)怔.住(zhèng)啰.啰嗦嗦(luó)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帷幕疏理消声匿迹酣畅淋漓B.揉躏屹立沁人心脾眼花了乱C.找茬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炫酷委婉相形见拙应接不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D.这兄弟俩虽然是双胞胎,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但长相却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重庆市2017-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重庆市2017-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毎空1分)(1)不义而富且贵,(《论语·述而》)(2)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准》)(6)我报路上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⑺陆游《游山西村》“,”一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他表明了诗人虽遇控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8)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終于到达山巅。
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我顿生“,”之感。
(请在《登飞来峰》《望岳》《黄鹤楼》中选取最恰当的一句作答)答案:8.⑴于我如浮云⑵大漠孤烟直⑶何当共剪西窗烛⑷怀旧空吟闻笛赋⑸隔江犹唱后庭花⑹学诗谩有惊人句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⑶俶尔远逝( ) ⑷以其境过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重庆市2017年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重庆市2017年初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重庆市2017-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重庆市2017-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毎空1分)(1)不义而富且贵,(《论语·述而》)(2),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准》)(6)我报路上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⑺陆游《游山西村》“,”一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他表明了诗人虽遇控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8)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終于到达山巅。
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我顿生“,”之感。
(请在《登飞来峰》《望岳》《黄鹤楼》中选取最恰当的一句作答)答案:8.⑴于我如浮云⑵大漠孤烟直⑶何当共剪西窗烛⑷怀旧空吟闻笛赋⑸隔江犹唱后庭花⑹学诗谩有惊人句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⑶俶尔远逝()⑷以其境过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重庆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重庆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附答案

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能力一直是重庆中考语文考试考察的重要语文能力,为帮助大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练习。
重庆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
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
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
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
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
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
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
”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
”岳微瞠,若有所思。
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
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
”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及岳征西藏,某从行。
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
”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
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
珠宝与金将以为犒。
此大事,汝好为之。
”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
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
”二人闻之,喜谢。
吴乃诈日:“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
不去,我复。
”其母日:“好蛮子,行矣。
”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
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
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A卷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⑶俶尔远逝()⑷以其境过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4分)[链接材料]仆⑴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⑵复不乐。
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⑶一遇和景⑷,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⑴仆:对自己的谦称。
⑵已:过一会儿。
⑶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
⑷和景:温暖的日光。
答案:9.可:大约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清:凄清10.(1)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1.D(解析:“斗折蛇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蜓。
)12.(1)柳家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2)材料中“警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
(解析:分析这道题需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
小石源记主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柳宋元被贬后内心的压抑。
欲抑先扬,同时结合材料得出对统治者的不满,结合具体语句作答即可。
)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阡陌交通()⑵便要还家()⑶便扶向路()⑷处处志之()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9.(1).交错相通(2).同“邀”,邀请(3).沿着、顺着(4).做标记10.(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1.C12.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注意:交通,交错相通。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动词,做标记。
【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1题详解】C项理解错误。
“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
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之者谁(__________)(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3)觥筹交错(___________)(4)树林阴翳(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