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2011

合集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件资料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件资料

第32讲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9-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一、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一、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四个行程 以图9-6所示的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为例。 设O为凸轮的转动轴心,w为其匀角速度,凸轮轮廓由 四段曲线组成:曲线AB,O为圆心的圆弧 BC ,曲线 CD和基圆的 DA 圆弧。
且四大角可用偏距圆 的 4 条切线间的夹角 表示,如图 9-6 所示。
图9-6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2、从动件的位移曲线
上述分析过程体现了反转法的思想: 让凸轮固定不动,推杆一方面随同机架沿-w方向 绕 O 反转,另一方面受凸轮轮廓所迫相对机架 作往复运动,则推杆与凸轮间的相对运动不变。 据反转法,易求得当尖顶与凸轮轮廓接触于任一 点E的推杆位移s=E'E和凸轮转角d=∠AOE',其 中E'为过E点的偏距圆切线和基圆的交点。 用同样的方法 ,求出许多 对(d,s)值,然后在 dOs 平面内作出推杆的位 移 曲 线 s=s(d) 。 s=s(d) 称 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回程
回程:尖顶与凸轮轮廓接触点: C→D ,推杆由 最高位置 A' 下降到最低位置 A ,在回程运动过程 中 凸 轮 转 过 的 角 度 d0' 称 为 回 程 运 动 角 , d0'=∠C'OD。 近休:尖顶与凸轮轮廓接触点:D→A,推杆近停 不动;在近休运动过程中凸轮转过的角度d02称 为近休止角,d02=∠DOA。 显然,四大角的和等于2p。即 d0+d01+d0'+d02=360° (1 )
(d 0 d 01 d d 0 d 01 0.5d 0 )

南京理工机械原理

南京理工机械原理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10、11两次考研,10年812机械原理只考了97分(实在是。

),11年137,现在已经顺利被录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自己两次考专业课的经验和教训。

零、机械原理还是电子技术基础10年考完后听别人说电子技术比机械原理简单,分数一般都较高,11年因为10年已经复习过一次,而且感觉学机械出身的如果连老本行都学不好,岂不是很没出息,所以还是选择了机械原理。

后来和专业课老师比较熟之后听说他也给命题人说过难度不平衡的事。

考完后感觉11年是比10年简单,而一起复习电子技术的同学说题型比往年有变化,且略难。

这个只是我周围的感觉,不能代表整体。

到底考哪门,看你的喜好吧。

一、用的资料1教材教材一共使用了两本,一本本校王华坤范元勋老师编写的《机械设计基础上册》,一本东南大学郑文纬、吴克坚编写的《机械原理》两本书的主要区别是本校教材比较精炼,内容少,有听课的笔记。

东大教材的教材堪称经典,原理推导非常详细,课后题多,且可以找到其他出版社专门编写的答案,适合仔细研究。

两本教材以本校为主,交替使用。

2习题集习题集主要用了两本,一本是本校机械原理教研室编写的《学习指南和自测题集》(网上称为本校题库共207页),一本图书馆借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机械原理习题集,具体名字记不清了,是蓝色封面,16开的。

其他还有随便翻翻的哈工大机械原理的配套解答,但是用的不多,只是看看题型和解题方法。

3真题及答案真题只做了04~10年的七套题,因为再往前几年的和现在的考试内容较为不同,参考价值不是太大。

答案是绝对没有官方正式版公布的,这是命题老师的明确答复。

目前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同学给的一份99~10年手写版答案,一个是EBXG(某机构缩写)的一本打印版不全的答案,还有一份是一起复习的研友找的另一个手写版,质量一般。

恩B翔G版本的错题较多,方法也不合理,和本校老师所讲的不一样,题目要求速度图解法,他却用瞬心法。

手写版的也有错题,但质量好一些。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10章课件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10章课件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以滑块3为示力体,由力平衡条件可得:
R23 Q Q cos 或R23 sin( 90 ) sin 90 ( 2 ) cos( 2 )
R32 F F cos 或R32 sin( 2 ) sin 90 sin( 2 )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在一般情况下,机构中的驱动力和阻力为常数,有必要研究 效率能否用力(力矩)表示。 图示为一机械传动示意图
F vF
Pr QvQ Pd FvF
F为驱动力,Q为生产阻力 设该装置为不存在有害阻力的理想机器
Q vQ
机 器
F0——对应于Q的理想驱动力; F0 <F Q0——对应于F的理想有效阻力, Q0 >Q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例1推导图所示偏心夹具的自锁条件。
解 : 要求在夹紧工件并撤 去手柄力 F 后,保证偏心 盘不能松转。
显然,使偏心盘发生松转 的力是 FR23 ,而 FR23 是作 用在轴颈O上的主动外 力。由轴颈的自锁条件 知,应保证: a=s-s1≤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由几何关系知:
D s1 AC sin 2
Wk
k
W' k
(3)混联
由以上两种方法先分别求出后再根据具体路线计算
上海海运大学专用
二、机器的自锁 1、机器的自锁条件:
Wf 0
1
(1)若 W W f d

Wf Wd
0
1
0
(a)若机器原来就在运动,那它仍能运动,但此时,∴机器 不作任何有用的功,机器的这种运动称空转。 (b)若机器原来就不动,无论驱动力为多大,它所作的功 (输入功)总是刚好等于摩擦阻力所作的功,没有多余 的功可以变成机器的动能。∴机器总是不能运动,即发 生自锁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参考书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参考书
周登嵩 主编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教材
出版社
作者
617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 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共教材
87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 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语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中玉等
现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
253
英语(二外)
《现代大学英语》(1-4 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立民等
624
基础日语
新编日语(重排版)(1-4)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周平、陈小芬
高级日语(1-2)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吴侃、村木新次郎
858
日语翻译
日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日合编
252
德语(二外)
《新编大学德语》(第二版)(1-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朱建华等
623
基础英语
《现代大学英语》(1-6 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立民等
《高级英语》(第三版)
张汉熙
857
翻译与写作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第 3 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冯庆华
《英语写作手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
828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教程》(2011 年)第 3 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周健临
829
会计学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参考书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初试参考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范钦珊
845
普通物理(B)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守洙
《物理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文蔚
846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鸿文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教材
出版社
作者
346
体育综合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田麦久、刘大庆 著
学校体育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骏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教材
出版社
作者
614
普通物理(A)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守洙
《物理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文蔚
616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
823
电子技术基础
《电工学》(第五版)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增煌
或《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白中英
840
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
823
电子技术基础
《电工学》(第五版)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增煌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
寇戈、蒋立平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教材
出版社
作者
826
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2011 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传明、周小虎
827
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或第六版)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题库综合题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题库综合题

南京理⼯⼤学机械原理题库综合题12 综合题1.⼀操纵机构如图⽰,原动件1绕O 匀速转动,通过2驱使3运动。

已知R 112= cm ,R 220= cm , R l l l l O O O O O O O O 31223313074=====cm,cm,cm ,试:(1)按⽐例画出机构运动简图;(2)构件1作匀速整周转动时,构件3是作整周转动还是摆动?⽤数学式证明。

2.试列举出五种能将连续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要求画出机构⽰意图 , 写上机构名称。

3.在图⽰轮系中,已知z z z z 13462288===,,,试求:(1)传动⽐i 16;(2)该机构的⾃由度F ,并指明虚约束、复合铰链和局部⾃由度。

4.转动轴线互相平⾏的两构件中,主动件作匀速转运,从动件作往复摆动,若要求主动件每转动⼀周,从动件往复摆动⼀次,试:(1)确定采⽤什么机构(⾄少确定两种机构);(2)画出其简图;(3)简单说明设计该机构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在图⽰机构中,已知?ω116050010===,mm,rad /s h ,构件3的重量Q 310=N ,⽣产阻⼒P r N =100 ,其余构件的重量和惯性⼒不计,试:(1)写出速度和加速度向量⽅程式,作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图,确定在图⽰位置时构件3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及⽅向;(2)计算构件3的惯性⼒P I3,并在构件3上标明⽅向;(3)计算作⽤在构件3上的⼒P r 、Q 3,P I3等效到构件1上的等效⼒矩M ,并标明其⽅向。

r6.图⽰正切机构中,已知x l AD ====50100104511 mm,mm, rad/s, ω?,构件3的质量m 310= kg ,其它构件质量忽略不计。

作⽤在D 点的驱动⼒F d N =10(重⼒加速度g =10 m /s 2),试:(1)⽤相对运动图解法求C 点的速度r v C 和加速度ra C ;(2)计算构件3的惯性⼒P I3,并求作⽤在C 点的阻⼒F r 。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题库 机械原理题库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题库  机械原理题库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08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设某机器的等效转动惯量为常数,则该机器作匀速稳定运转的条件是,作变速稳定运转的条件是 。

2.机器中安装飞轮的原因,一般是为了 ,同时还可获得 的效果。

3.在 机 器 的 稳 定 运 转 时 期, 机 器 主 轴 的 转 速 可 有 两 种 不 同 情 况, 即 稳 定 运 转 和 稳 定 运 转, 在 前 一 种 情 况, 机 器 主 轴 速 度 是 , 在 后 一 种 情 况, 机 器 主 轴 速 度 是 。

4.机器中安装飞轮的目的是和 。

5.某 机 器 的 主 轴 平 均 角 速 度ωmrad /s =100, 机 器 运 转 的 速 度 不 均匀 系 数δ=005., 则 该 机 器 的 最 大 角 速 度ωmax 等 于 r ad/s, 最 小 角 速 度ωm i n 等 于r ad/s。

6.某机器主轴的最大角速度ωmax rad /s =200,最小角速度ωmin rad /s =190,则该机 器的主轴平均角速度ωm 等于 r ad/s ,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δ等于。

7.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根据 的原则进行转化的,因而它的数值除了与各构件本身的质量(转动惯量)有关外,还与 。

8.机 器 等 效 动 力 学 模 型 中 的 等 效 力 ( 矩 ) 是 根 据的 原 则 进 行 转 化 的 , 等 效 质 量 (转 动 惯 量 ) 是 根 据 的 原 则 进 行 转 化 的 。

9.机器等效动力模型中的等效力(矩)是根据的原则进行转化的,因而它的数值除了与原作用力(矩)的大小有关外,还与 有关。

10.若机器处于起动(开车)阶段,则机器的功能关系应是 ,机器主轴转速的变化情况将是 。

11.若机器处于停车阶段,则机器的功能关系应是 ,机器主轴转速的变化情况将是 。

12.用 飞 轮 进 行调 速 时, 若 其 它 条 件 不 变, 则 要 求 的 速 度 不 均 匀 系 数 越 小, 飞 轮 的 转 动 惯 量 将 越 , 在 满 足 同 样 的 速 度 不 均 匀 系 数 条 件 下, 为 了 减 小 飞 轮 的 转 动 惯 量, 应 将 飞 轮 安 装 在 轴 上。

南理工机械原理本科课件(章)

南理工机械原理本科课件(章)

绪论一、研究对象1、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器(三个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具有确定的相对;③必须能作有用功,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递及能量的转换。

机器的组成:原动机、工作机、传动部分、自动控制工作机机构: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几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2、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输出构件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二、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学:①机械的组成;②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③分析运动规律。

2、机构和机器动力学:力——运动的关系·F=ma功——能3、要求:解决二类问题:分析: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综合(设计):①运动要求,②功能要求。

新的机器。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一)教学要求1、了解课程的性质与内容,能根据实物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

了解机构组成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绘机构运动简图2、自由度计算,虚约束,高副低代(三)教学内容§1-1 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和方法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运动的可能性以及运动确定的条件1、对一个运动链2、选一构件为机架3、确定原动件(一个或数个)4、原动件运动时,从动件有确定的运动。

§1-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一、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按一定的比例表示构件和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并能完全反映机构特征的简图。

二、绘制:3)选择合理的位置,即能充分反映机构的特性;4)确定比例尺,())(mmm l图上尺寸实际尺寸=μ5)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绘制成间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