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

合集下载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0~10000r/min 250L
0.5~10µL 5~20µL 20~200µL 100~1000µL 1~5mL 2~10mL 20L/h 360L 220v/(250˚CŦ1˚C) 150L,0˚C~99˚C 50L 双人单面
价格表 数量
2 1 4 1 3 2 3 2套
1 1 2 2 2 8
20 16单价/元 金额/万元
2500
15
3.75
锅炉房
30
800
2.4
仓库
100
800
8
快繁车间主要设施和仪器 价格表
名称
规格
数量
成像显微镜
分辨率2048*1536,具有 314万像素
1
离心机 3000~10000r/min
1
解剖镜 40倍
1
电泳设备
1
酶标定仪 96孔微机控制
1
洗瓶机 1500瓶/h
1
洗衣机
1
干燥架
2
医用手术车
以上各项成本累计,每株组培出瓶幼苗的成本为0.52~0.60元。 目前,组培苗多以移栽后的成苗作为商品苗出售,每瓶苗的有效 苗率为95%,移栽成活率和移栽后成苗商品合格率均为95%,则 100万株瓶苗通过移栽所得合格苗为812250株,实际上每株苗成 本0.85~0.90元。
若以每株定价2.5元出售,年可盈利: 812250*2.5-689684.86=1340940.14元
名称
面积/m²
单价/(元/m²)
金额/万元
洗涤室
30
2500
7.5
药品贮藏室
20
2500
5
药品配制室
20
2500
5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8.炼苗移栽车间 主要是进行组培苗清洗、整理、炼苗、移栽和培育的地方, 要求清洁,最好配有恒温恒湿控制设备、喷雾器、光照调节 装置等。主要设备有基质灭菌机、基质搅拌机、装盘机、育 苗盘、育苗筒、种植钵等。 9.苗圃 可分为原种圃、品种栽培示范圃、繁殖圃。 原种圃主要是保存引进或选育的优良资源、 品种栽培示范圃主要是展示本工厂生产的各种组培苗的成年 植株,展示其优良的性状和生产习性。 繁殖圃主要繁殖不同规格的商品苗。
3.药品配制车间 主要用于配制各种母液及其他液体,面积应为15~20m2,车 间内应设置1~2个实验台,台面应使用防腐蚀台面,且牢固, 平稳。主要放置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玻璃器皿柜等。实 验台下方存放称量药品用的药匙、硫酸纸、毛刷、吸水纸、 玻璃棒等物品。在屋内一角安装通风橱,一排放有毒、有害 气体。 4.培养基制作车间 主要用于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存放。制作间面积为 80~100m2,空间要宽敞透亮,设备摆放合理。制作室里应有 大型实验台及高压灭菌锅、电热干燥箱、液化煤气炉、电炉、 移液架、培养基罐装器、微量可调移液器、酸度计、蒸馏水 器、恒温培养箱、冷藏柜等设备。
4、组培工厂设计设想
1、试管苗增值率的估算
组培苗增值率计算: y=mXn (y年繁殖数,m瓶内母株苗数,x每个培养周期 增值的倍数,n全年可增殖的周期次数) 蝴蝶兰每一个月为一个繁殖周期,每年繁殖10次,每次 增殖3倍,若年产100万株,则根据公式m=y/xn可得m=17株 所以17株无菌蝴蝶兰苗经过一年繁殖即可得到一百万株。 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考虑污染率、不合格苗率以及成活率等 因素。 因此需增加一倍的保险系数,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35个 原种无菌苗。
2.试管苗移栽的设施设备 主要有装盘机,育苗盘,育苗筒,电热温床,基质搅拌机,喷药消 毒机,各种肥料,以及活性炭,蛭石和珍珠岩等移栽基质。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技术(之三)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技术(之三)

扦插 、 压条分株繁殖要快得多。一个芽每年可以数百 万倍 的速 度繁 殖 其 后 代 。最 早 应 用 组 织 培养 法 进 行 快速繁殖的是兰花 , 用一个兰花外植体 , 一年可 以繁 殖4 0 0万个 原球 茎 。又 如 一个 草莓 芽 一 年 内 可繁 殖 1 0 8 个芽 , 一个 苹果 芽 在 8个 月 内可 繁殖 6万 条苹 果 幼茎等等。这对加速繁殖珍稀树种 、 品种、 优系或芽 变株 系极为有用。 目前 已有不少果树 、 蔬菜 、 花卉等 经济作物逐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 利用具有规模生产 条件 的试 管苗 生 产线进 行 大规模 的工厂化 生 产 。 . 5 遗 传 工程及 其他 研 究应 用 2 ) 生 产无 毒 苗 。组 织 培 养 育 苗对 培养 和生 产 无 2 病毒 苗更 具有 特 殊 意 义 和 应 用 价值 。如 马铃 薯 及 多 目前 遗传 工程 的研 究 内容 可 以分 为 细胞 水 平 和 细 种 花卉 的退化 , 以及 果 树 的早 衰 、 减 产 和 失 去商 品价 分子 水平 的研 究 。细胞水 平 的研究 包括 细胞 杂交 、 值 等常与病 毒 危 害 有 关 。通 过 热 处理 和利 用 微 茎 尖 胞 器 移植 、 染色 体工程 、 突变 系筛选 、 病毒 和微 生物 的 ( 0 . 1 ~0 . 2 m m ) 分 生组 织 培 养 常 可 有 效 地脱 除病 毒 , 吸收等等 ; 分子水平的研究包括带有遗传信息分子 的 获得 “ 无病毒” 母株 , 再通过茎尖组织培养 即可以加速 吸收 , 通过不 同基 因载体( 噬菌体或细菌的质粒等) 把 获 得转 基 因植 物 等 无病毒苗的繁殖 。因此 ,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 不 同来 源 的基 因引入 植物 细胞 中 , 毒苗在生产上 已广泛地应用 , 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 这 等。几乎所有的遗传工程 的研究 最终都离不开应用 对尽 快实 现无 病 毒 栽 培起 到 了极 大 的推 动 作用 。当 组织( 细胞) 培养技术和方法 。 应 用组 织培养 方 法 , 在 人工 控制 条件 下更有 利 于 然, 所 谓无 病 毒苗 并 非 绝 对 的无 病 毒 , 现 时 的无 病 毒 器官 、 生 长发 育规 律 , 细 胞 与组织 的 分 苗 只 是指 不带 有本 地 区规 定 检疫 范 围 内 的危 害性 病 研究 植物 组织 、 化, 器官 的形 态建 成 , 生 理 代谢 活动 和生 物 合成 途径 毒( 包 括非 潜 隐性病 毒 、 潜 隐性 病 毒 、 类 病 毒等 ) 。 3 ) 生产人工种子。 目前所谓的组织培养工厂化 等等。组织培养技术 已在生物学 的各个方面得 到了 对 生理 学 、 遗 传学 、 病 理学 和分 子生 物学 育苗多半是利用茎尖组织 培养 , 或通过茎段 、 叶等组 广泛 的应用 , 等各方面的研究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织再生不定芽( 或无性胚 ) 进行繁殖 。但是 , 随着人工 总之 , 随着 科学技 术 的发展 , 组织 培养 技术 的应 用 种子 研究 的不 断深 入 和发 展 , 不 久 的将来 也有 可能 发 并渗透到农业 、 医药 业 、 食 品工业等 和 展到进行人工种子 的工厂化生产。芹菜 、 胡萝 卜、 莴 范围将 日趋广泛 , 人 民生活 的各个领域中 , 加速推动这些事业 的发展 。 苣、 花 椰菜 、 石 斛等 作 物 都 曾制成 人 工 种 子 , 有些 ( 在 联 系人 : 金绍黑 美国) 已步入商 品化 。目前人工种子生产中存在和亟 单位 : 成 都航 空职业 技术 学 院 待 研究 解 决的 最大 的问题 是要 求存 放 的条 件严格 , 且 成都 金鹰 翔 生物技 术研 究所 不 能存 放太 长 时 间。 地址: 成 都二 环路 南一段 2 0号 2 . 4 植 物 性 药 物 及 生 物 制 品 的 生 产

组培模块七 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组培模块七  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2.外植体选择与消毒,配制初代培养基
3.初代培养,继代增值
4.形成大量中间繁殖体
5.壮苗生根,驯化炼苗
6.苗圃定植
7.商品大苗
二、生产的技术环节
(一)种源选择
种源是组培苗木工厂化生产的必要条件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选择的植物品种既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通过外购、技术转让或种苗交换等方式获得无菌原种苗;二是自主研发,从初代培养外植体开始获得无菌原种苗。
(2)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
(3)能进行组培生产的科学管理。
重点难点:成本核算、效益分析,生产计划的制定及经营管理
教学方法:讲解
教具:
教学参考书:
课后作业:
教学札记:
编写日期:
模块七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第一讲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生产计划制定的原则
生产计划制定的原则一般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与趋势、自身生产条件与规模实力,先确定全年的销售目标,然后综合考虑组培苗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耗损,制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
根据订单按照订货量组织生产,按期交货。
三、生产计划制定需考虑的问题
1.对各种植物的增殖率应作出切合实际的估算:试管苗的增殖率是指植物快速繁殖中间繁殖体的繁殖率。
由于试管苗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生长分化,已不受季节的限制,并且有人为提供的外源植物激素的促进,增殖的速度是很快的。在生长分化中经过几个周期的培养通常按接种的繁殖体块数,或按培养瓶计算,看看能得到多少块中间繁殖体,或得到了多少瓶繁殖体,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准确。但不能简单地按接种1个芽,培养后能数出多少个芽来,或按应能再切出多少块供再接种的材料来计算。有了每一周期(从接种当天到再次可供接种的当天)需要多少天,每一周期每一瓶能接种多少

工厂化育苗知识点总结

工厂化育苗知识点总结

工厂化育苗知识点总结1.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2.工厂化育苗的优点:(1)节省能源与资源(2)提高种苗生产效率(3)提高秧苗素质(4)商品种苗适于长距离运输(5)适合机械化移栽3.工厂化育苗的意义:(1)采用科学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提高秧苗质量(2)节约种子,降低育苗风险和生产成本(3)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4)利于实现蔬菜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5)节约劳力,减轻劳动强度(6)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4.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的四个阶段?):1、吸胀,2、萌动,3、发芽,4、幼苗的形态建成.5.萌发:从种子生理角度,把干燥种子吸水到种胚突破种皮的过程看成是萌发;从种子技术角度,萌发是指种胚恢复生长,并长成具有正常构造幼苗的过程。

6.判断:只有活种子才能发生吸胀作用。

(×)种子吸胀作用并非活细胞的一种生理现象,而是胶体吸水使体积膨大的物理作用,当种子生活力丧失后,胶体的性质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所以,无论是活种子或死种子均能吸胀。

7.种子萌动(露白):当种胚细胞体积扩大伸展到一定程度,胚根尖端就突破种皮外伸的现象。

8.发芽的标准(我国传统习惯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的观点)?我国在传统习惯上把胚根长度达到与种子等长,胚芽长度达到种子一半,作为种子已经发芽的标准,国际种子检验协会认为,种子发育长成具备正常构造的幼苗才称为发芽。

9.幼苗的形态建成(1)子叶出土型:在种子发芽时,下胚轴显著伸长,初期弯成拱形,顶出土面后在光照诱导下,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使下胚轴逐渐伸直。

例如,葱蒜类,90%的双子叶植物。

优点:幼苗出土时顶芽包被在子叶中受到保护;子叶出土后能进行光合作用,继续为生长提供能量。

(2)子叶留土型:在种子发芽时,上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子叶仍留在土中与种皮不脱离,直至内部贮藏养分消耗殆尽,才萎缩或解体。

精选第一章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

精选第一章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工厂与设备

搁 水槽 架


4.0m 架


电 炉

准备室 4.5m
冰箱
药 品
无菌台

拉 窗
培养架
及 无菌台 仪
培养架
器 柜
无菌室
架 培养室




缓冲室


3.0m
3.5m
3
准备实验室
4
缓冲室
5
无菌室
6
无菌室
7
无菌室
8
9
培养架
10
培养室
11
温室
12
13
第二节 仪器与设备
14
1.基本设备
(2)玻璃器皿灭菌:蒸汽高压消毒灭菌 干热消毒灭菌
75
饱和蒸汽压力与其对应的温度
饱和蒸汽压力
kg/cm2
1b/m2
温度(℃)
饱和蒸汽压力
kg/cm2
1b/m2
温度(℃)
0.0 0.141 0.281 0.442 0.563 0.703 0.844 0.984
0
100
2
103.6
4
106.9
6
109.8
物防止铁的沉淀
37
硼与蛋白质合成、糖类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 铜是某些氧化酶的成分,能够促进离体根的生长 锰参与植物的光合、呼吸代谢 钼参与氮素的代谢 氯是光合作用水光解的活化剂
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或激活 剂参与代谢的调节。
38
(三)有机营养成分
培养基中的有机营养成分包括糖类物质 、 维生素类 和氨基酸类。
A、赤霉素类
◆组织培养中不常使用 ◆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 ◆促进细胞的分裂 ◆主要是GA3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作为一名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生,职业最对口的就是就职于农业企业了。

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门应用于农业中的高新科技,具有繁殖速度快、节省工地、能去病毒等优点,未来必然成为农业发展新趋势。

但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缺点——成本高,就需要科学的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此项新技术普及推广应用,建设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1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的,也是工厂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水平最高的部分。

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建立的“再生植株”体系经复制,按规模经营的要求,继续扩大繁殖直至达到商品要求出售,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

就当前及今后植物组织培养发展趋势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在“工厂化农业”中主要承担“母机”的作用,其终端产品主要是组培苗,尤其在园艺园林植物、中药材和珍稀植物方面更显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它的市场对象主要是下游企业或种植者,在种植业经济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脱毒马铃薯脱毒薯种、甘蔗组培苗、草莓组培苗、香蕉组培苗、葡萄组培苗、药用石斛组培苗、桉树组培苗以及许多种的花卉组培苗等等。

用“组培企业”或“组培苗”为关键词在“百度”或其它搜索工具搜索,几乎所有组培企业无一例外以出售组培苗为主,成品主要是展示的。

因此,更贴切地说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就是“快(微)繁业”或“工厂化育苗”。

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总之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

教学目的:掌握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的设计与生产工艺流程,学习生产成本核算、效益分析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措施,使学生掌握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基本技术,熟悉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措施。

职业技能教学点:具备一定组培工厂管理基础,并有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成本核算。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重点:植物组培苗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教学难点: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一、商品化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一)试管苗生产规模的确定商业化生产规模的确定应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否则试管苗难以销售,造成经济损失。

外植体的入瓶;器官形成及增殖;试管小植株出瓶等试管苗生产过程均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试管苗生产规模是以无菌工作台的数量来衡量的。

一般一个单人无菌工作台可年生产10万~15万株苗,一个1.2m×0.6m×2.0m的6层培养架可年繁殖1.5万~2万株试管苗。

年产100万株的组培苗生产工厂,需8~10个无菌工作台,培养架40~50个。

一个超净工作台的面积一般为7~8m2,两个则为10~12 m2,一个培养架的面积(1.2 m2×0.6 m2×2.0 m2)。

年生产量达100万株的试管苗工厂,接种室面积应为40~50m2,培养室面积则为100~120m2。

培养容器的数量取决于生产规模,一个6层培养架(1.2mX0.6mX2.Om)可放置900个左右三角瓶,还需增加10%~15%的周转用培养容器。

例:矮牵牛扩繁中每天有4人接种,每人每天按接种300瓶计算,则每个工作日需要1200瓶,按一个月为一个增殖周期,按每个月有25个工作日,则存架增殖数为:25×1200=30000瓶。

(二)商业化实验室的设计根据生产规模和组织培养的生产程序,实验室应尽量布局合理,使生产程序能连续、有效地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研究进展目录前言 (2)一.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2)...........................2(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4(二)国内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6)三.工厂化生产技术 (7)四.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8)五.工厂化生产的机构设置与各部门岗位职责 (9)六.组培工厂设计中几项重要技术参数 (10)七.生产规模与生产计划 (10)八.组培苗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11)九.附录 (11)2前言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根据所培养的植物种类、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器材、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器材、设施的选择上,不要贪大求洋,应该在其是否实用上多下功夫。

在研究型的组织培养操作中,往往对器材、设施的要求较高;而在生产型的组织培养中,则对器材、设施的要求却较为粗放,因此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培养器材、设施的遴选。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从外植体的采收到试管苗的定植都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培养基的配制要在专用的器材、设施中进行;外植体的接种要在专用的器材、设施中进行。

应该根据植物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器材、设施。

只有从降低投入、提高工效、节约劳力等诸方面加以考虑,才能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率。

正文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一.(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大规模实现机械化生产,美国Speedling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eorge Todd首先推出了使用发泡聚苯材料制作的穴盘,并将其应用到花椰菜的育苗上。

与此同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im Boodley和Ray Sheldrake教授首次提出用泥、蛭石作为育苗基质,为穴盘育苗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并提供了优良、稳定的育苗基质,其后将其成功应用于蔬菜、花卉的种苗生产,目前穴盘育苗技术已经普及世界各地。

这种育苗技术的核心是以泥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基质作育苗基质,用穴盘作育苗容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实现一次成苗的育苗方式。

由于在育苗过程中每一株幼苗根系都各自分离,移栽时只要将种苗穴盘脱出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幼苗的根系完整,提高了移栽后的成活率,而且将育苗过程进行程序化设计,将其分为基质混合和填充、播种、基质覆盖、洒水和移栽等若干工序,3为机械化流水作业提供了可能,提高了种苗生产效率。

穴盘育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新的种苗生产行业,它的出现带动了温室制造业、穴盘制造、基质加工业、精密播种设备等一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如果以穴盘育苗为例纵观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历程,国外的工厂化育苗具有以下特点:1. 穴盘育苗的市场需求量和供应量大穴盘育苗在欧美等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推广普及较为迅速。

商品苗生产量居于第一位的是美国,其次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穴盘育苗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以美国为例,最早开始专业种苗生产的公司是Speedling、Kube—Pak、Pinter和Blackmore4家公司,其中Speedling公司发明的泡沫穴盘大量应用于蔬菜种苗生产,Blackmore公司发明了硬塑胶原料穴盘,大量应用于花卉与蔬菜种苗生产。

穴盘育苗的规模增长迅速,1979年,美国的花坛花卉穴盘苗生产量约为50万株,而到了1994年,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花坛花卉穴盘苗的生产,已经超过40亿株。

到9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超过90%的花坛花卉均采用穴盘苗生产,加上蔬菜、盆栽植物、切花、宿根花卉、组培材料和树苗,每年的穴盘种苗生产量已经超过250亿株。

随着种苗产业的发展,育苗公司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初,穴盘苗生产规模最大的是Speedling Transplanting和Green Heart Farms公司,包括花卉在内的商品苗年产量都在5亿~6亿株。

现在这两个育苗公司商品苗年产量都扩增了1倍。

产量突破了10亿株(其中蔬菜苗产量占80%以上)。

除上述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育苗公司外,其他公司如Grower Transplanting、PlantelNursery、Golden Fields、Santafe Nursery、Nativadad Nursery、Craven Transplant等商品苗产量都达到2亿~8亿株,西欧国家育苗场商品苗数量虽然比不上美国,但荷兰的Van De Bekerom、Beekeh Kamp以及意大利的Restyra等育苗公司年产商品苗数量也达到了2亿株以上。

穴盘育苗的发展,改变了蔬菜传统生产方式和种植制度,如美国移栽蔬菜面积大幅度上升。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蔬菜作物95%以上是采用直播,出苗后再采用人工或机械间苗,对种子价格比较昂贵的或苗期生长特别缓慢的蔬菜则采用木箱沙培育苗,然后裸根移栽。

穴盘育苗问世以来,蔬菜育苗移栽面积迅速增加,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抱子甘蓝,90%的青椒,75%的花椰菜、青花菜,70%的冬春生菜,30%的甘蓝、加工番茄,都采用了穴盘育苗移栽。

虽然购买商品苗费用比露地直播成本加大20%,但采用移栽苗,种植密度有保证,产量可增加20%,更主要的是移栽比直播作物长势整齐,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因此,工厂化穴盘育苗方式的出现推动了美国现代蔬菜种植方式的革命。

2. 宜地育苗,分散供苗,种苗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美国等发达国家注重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实施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是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

而蔬菜商品苗的专业化生产恰恰适应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蔬菜主要生产基地,加利福尼亚州蔬菜,特别是鲜食蔬菜产量大约占美国市场总量的1/2。

同样,加利福尼亚州蔬菜商品苗的产量约占全美国市场总需求量的2/3。

1995年全美国生产经营规模2400hm2以上的蔬菜农场共44个,其中20个在加利福尼亚州,同样年产商品苗1.5亿株以上的育苗场共有25家,而13家在加利福尼亚州。

因此,种苗生产都是由大型的种苗生产公司来进行,从事蔬菜种植的农场主不必自己育苗,而是委托专业种苗公司生产,种苗采用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方式进行,形成了完整的种苗生产和供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这是采取传统的营养土块等育苗方式所无法实现的。

43. 机械化程度高,技术管理规范工厂化育苗采用精量播种,从基质混拌、装盘、压穴到播种、覆盖、喷水等一整套作业在一条作业线上完成,并实现了自动控制。

日常运行时生产线上配4名作业管理人员,生产线前端1人,负责把苗盘码放在传送带上;生产线中间操作人员负责监督检测精量播种机的作业质量;生产线末端人员负责把播种完毕的苗盘码放到叉车板上或拖车上;另外1人则负责检查料箱基质和运送苗盘。

生产线运行速度为700~1000盘/h,为保证机械性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每个育苗场均配备对机械和电十分熟悉的检修工1~2名,机械性能好,播种精度高,1穴1粒准确率可保持在98%左右,成苗率80%~95%。

除苗盘码放和补苗需手工作业外,日常管理喷水、喷肥、打药均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

大型育苗公司设备周年运行,精量播种生产线经常工作14h,两班倒作业。

因作物种类和育苗季节不同,每茬作物苗龄30~60d不等,平均育苗茬次5~6茬,年人均育苗量600万~800万株。

现代化育苗场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专业育苗公司都聘用一批素质好、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专家负责管理,指挥日常生产和市场运营,同时建立起了相应的规范化操作管理制度。

例如,播种前检测种子活力和萌发率,发芽率低于85%的种子不能作精量播种使用;苗期不间断地检查基质理化性质、基质EC和pH;确立精确的营养液配制浓度与养分配比,喷水系统水分均匀度;建立育苗温室和催芽车间环境控制管理标准;病虫害防治;确立壮苗标准;商品苗贮运技术等。

正是由于育苗工厂有可靠的机械和人员技术保障,才能实现种苗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二)国内工厂化育苗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穴盘育苗技术正式引进,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陈殿奎研究员等承担技术设备引进和消化吸收的研究工作,并在京郊花乡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穴盘育苗生产场,于1987年正式投产。

该育苗场从美国引进的设备主要是穴盘育苗的精量播种生产线,种子丸粒化加工设备,以及72孔和128孔的PS吸塑苗盘。

育苗的主要基质是从吉林省舒兰县调入,蛭石是河北省灵寿县加工生产,育苗所用N、P、K肥料是市场上商品肥复配,育苗温室则是自行设计的四周有围墙的塑料大棚,采用暖气加温,育苗温室内配有育苗床架和行走式喷水车。

花乡育苗场自1987年投入运行后,商品苗产量稳步上升,质量不断提高。

1990-1993年商品苗销售量稳定在800万株/年,并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春茬主要培育的蔬菜苗是为保护地提供番茄、甜(辣)椒、茄子3种茄果类菜苗及露地花椰菜、甘蓝苗,瓜类作物黄瓜、苦瓜育苗数量不多,只有10万~20万株/年;夏播苗则以芹菜苗为主,夏播苗数量占全年20%左右。

花乡育苗场的成功运作使我国蔬菜育苗首次实现了专业化,供苗实现了商品化,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

从花乡育苗场10年来(1987-1996年)的生产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穴盘育苗成本高于美国、韩国,分析其主要原因有4点:①生产规模小,设备设施不能充分利用,没能实现满负荷运行。

例如,花乡育苗场引进的精量播种生产线,每年工作时数约160h;而美国Green Heart Farms(绿心育苗公司)属同一型号的精量播种机,年工作时数不少于2400h。

同样就温室设施而言,美国的育苗场每年育5~6茬苗,而花乡育苗场只有1.2茬。

②劳动生产率低下。

与美国育苗公司相比较,那里平均每个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商品苗产出量达600万~800万株/年,花乡育苗场人均商品苗产出量为20万~25万株/年。

③能耗燃料成本占5育苗成本比例高。

按20世纪90年代末煤的价格250元/t计算,北京地区育苗温室采用集中供暖,冬春季育苗平均每667m2出苗量25万株,耗煤30t,折燃料费7500元,即燃料费成本达到每100株3.0元。

④花乡育苗场运转时育苗盘国产化问题尚未解决,仍然依赖进口,国内现使用的吸塑苗盘基本是从美国和韩国进口,质量为180g的吸塑PS苗盘国内售价每100个580元,由于附加进口海关税、增值税等费用,国内苗盘定价较国外高40%左右。

如果以每个苗盘平均使用3.5次,即苗盘成本为每100株苗1.5元。

尽管花乡育苗场与国外育苗工厂相比存在诸多问题,但让人们看到了现代育苗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穴盘育苗商品性好和幼苗质量高的特点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都将工厂化育苗作为国家攻关重点项目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