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
筑梦航天知识题库

筑梦航天知识题库“筑梦航天”全省青少年航天知识大赛题库(单选)之一1.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如何清洁口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口腔清洁剂B.口腔清洁指套C.牙刷和免冲洗牙膏D.不做任何清洁措施2.人类之所以在太空建设空间站,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A.载人飞船无法进行大规模空间实验B.载人飞船可进行长时间对地观测C.积累长时间太空生活与工作的经验D.空间站具有很大经济价值3.天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已实现第几步?A.第一步B.第二步C.第三步D.第四步4.返回地球过程中,航天器变成一个火团,剧烈晃动,突然从失重变成超重4~5倍,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中断,这是进入了什么区?A.失联区B.失明区C.失聪区D.黑障区5.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其核心舱段和控制中心处于哪个舱段?A.推进舱B.轨道舱C.返回舱D.附加段6.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计划的第一步是?A.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B.突破太阳系C.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D.建立永久性空间实验室7.人类在太空的“航天母舰”是指?A.航天飞机B.载人飞船C.空间站D.火箭8.中国首次完成太空漫步任务的航天员是谁?A.翟志刚B.杨利伟C.刘伯明D.景海鹏9.飞行服的制作是模仿了下列哪一种动物?A.长颈鹿B.乌龟C.萤火虫D.猫头鹰10.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和乘坐的飞行员是?A.东方一号,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B.神舟五号,杨利伟C.双子座4号,埃迪·怀特D.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11.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是?A.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B.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C.刘洋D.王亚平12.国际空间站如不被加以推进修正,就会出现哪种情况?A.轨道高度降低B.爆炸C.远离地球D.没变化13.人类已研制出三种载人航天器,不包括的是?A.空间站B.宇宙飞船C.航天飞机D.人造卫星14.1986年,美国哪架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A.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B.阿波罗13号飞船C.挑战者号航天飞机D.发现号航天飞机15.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张开的“大翅膀”是什么?A.空间站飞行用的部件B.防止吸热过高的反射镜C.太阳能电池板D.无明确目的创意设计16.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的标志是?A.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和回收成功B.1999年我国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和回收成功C.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发射和回收成功D.1980年我国向太平洋发射射程超9000千米的远程火箭17.航天飞机的组成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轨道器B.返回舱C.固体火箭助推器D.大型外挂贮箱18.穿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前,必须吸氧排氮,主要是为了?A.减轻航天服的重量B.防止减压病C.做好准备活动D.好玩19.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接近地面时,用什么办法进一步减速,以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A.用降落伞和着陆前减震装置B.用超大型降落伞C.用降落伞和离地1米时点燃缓冲发动机D.用降落伞和离地10米时点燃缓冲发动机20.航天飞机的起飞、着陆具有什么特点?A.垂直起飞,水平降落B.垂直起飞,垂直降落C.水平起飞,水平降落D.水平起飞,垂直降落21.航天员在何时有超重感觉?A.只是在发射过程中B.在发射、返回和轨道运行的时候C.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D.只在返回过程中22.载人宇宙飞船在发射、起飞阶段的应急救生手段是什么?A.火箭弹射座椅B.火箭逃逸救生塔C.抗坠毁装置D.没有相应系统23.神舟飞船的附加段在后期有什么作用?A.作为交会对接机构的安装部位B.用于安装专用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设备C.为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地面提供能源和动力D.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24.太空中的航天员看起来显胖,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A.太空食品营养较地球上更丰富B.太空中人的重力性血液压力梯度消失C.太空中人的体液分布发生变化D.太空中人的头部血管充盈增加,头面部肿胀25.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它是什么形状的?A.一个圆柱体B.一个长方体C.一个球体D.一个正方体26.航天员在太空中身高会如何变化?A.和地球上一样B.增加大约8厘米C.增加大约2~3厘米D.会变矮2~3厘米27.火箭飞行速度取决于什么?A.宇宙空气阻力B.宇宙空气摩擦力C.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和火箭的质量比D.火箭的重量28.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后获得的冲量和什么有关?A.火箭的质量B.重力加速度C.空气的质量D.空气的密度29.我国运载火箭第一次打破铁路运输的限制实现整体运输的是?A.东方红一号B.长征一号C.长征四号D.长征七号30.以下哪种是目前运载火箭的主流发射方式?A.塔架发射B.空中发射C.海上平台发射D.车载机动发射31.航天发射中心的区位选择不需要考虑以下哪种因素?A.纬度因素B.气象因素C.国防因素D.经济发展程度32.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火箭的运动状态相似的是?A.乌贼 B.青蛙C.蝗虫D.鲫鱼33.大型航天器所用的最常见的推进技术是什么?A.空气推进B.激光推进C.离子推进D.化学燃烧34.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人是谁?A.齐奥尔科夫斯基B.奥本海默C.卡拉什尼科夫D.比尔·盖茨35.我国的运载火箭命名为什么系列?A.长征 B.东方红C.风云D.资源36.目前世界上起飞重量最重、推力最大的火箭是?A.美国的大力神号B.俄罗斯的能源号C.中国的长征号D.韩国的罗老号37.我国四个航天发射场按照纬度由高向低排列,正确的是?A.西昌—酒泉—太原—文昌B.酒泉—西昌—文昌—太原C.酒泉—太原—西昌—文昌D.酒泉—太原—文昌—西昌38.为什么火箭能在大气层外飞行?A.发动机不需从外部吸取氧气就能工作B.火箭不需要人操纵C.火箭发动机能自动工作D.火箭消耗的燃料少39.火箭的故乡是哪个国家?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德国40.为什么大型运载火箭发射时是竖在发射台上的?A.尺寸太大,重量太重,倾斜发射易损坏结构B.便于发射前的检测C.发射场面更好看D.便于安装41.为什么大型运载火箭上装有一个大的整流罩?A.形成良好气动外形,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B.保证火箭不散架C.便于火箭的整体吊装D.使火箭更加美观42.我国为什么总是朝东发射卫星和飞船?A.因为中国处于亚洲东方B.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C.可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速D.可使分离的整流罩和箭体落在国内43.为什么大型运载火箭都是多级火箭?A.外观好看B.减少无效能量损耗C.便于制造D.便于运输44.发射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大都采用哪种推进剂?A.固体推进剂B.液体推进剂C.气体推进剂D.结晶体推进剂45.我国位于海南省的航天发射场是?A.文昌航天发射场B.海口航天发射场C.三亚航天发射场D.三沙航天发射场46.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如推进剂贮箱、仪器舱等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A.铝合金B.合金钢C.不锈钢D.纯钢47.标志着我国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成功用于飞行试验的是?A.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B.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D.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48.运载火箭发射方式不包括哪一种?A.塔架发射B.车载机动发射C.海上平台发射D.高射炮发射49.俄罗斯一直使用的拜科努尔火箭发射场位于哪个国家境内?A.俄罗斯B.蒙古C.哈萨克斯坦D.乌克兰50.从使用次数来看,目前的运载火箭多为哪种运载工具?A.一次性运载工具B.两次性运载工具C.多次性运载工具D.可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答案解析1.D 解析:中国的载人飞船上,通常配备有口腔清洁剂和口腔清洁指套。
2017年中国十大航天新闻

242018年第1期卫星应用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开启中国卫星通信高通量时代2017年4月1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 火箭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
该卫星是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采用Ka 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it/s,超过了中国之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实践十三号完成在轨技术验证后,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开展应用。
该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卫星通信高通量时代。
1中国多家高校深度参与QB50国际合作项目2017年4月和6月,QB50项目分2批发射了36颗立方体卫星,完成了大气低热层科学探测星座部署。
QB50项目为国际合作项目,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所负责项目总协调,国际15家机构合作开展了任务定义与实施保障、科学载荷等活动,来自23个国家的4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参与了卫星研制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是QB50项目亚洲区的总协调单位,建设了飞行任务控制中心,研制了翱翔一号卫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分别研制了紫丁香一号卫星、南京理工大学二号卫星和NUDTSat 卫星。
中国首颗空间X 射线探测卫星“慧眼”成功发射2017年6月15日,中国“慧眼”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成功发射,它搭载了三种X 射线望远镜,探测波段宽、探测面积大。
“慧眼”成功发射不仅填补了中国空间X 射线探测卫星研制的空白,而且使中国首次具有自主获取高能天体原始观测数据的能力,实现了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
23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及部分研制人员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一号立方体卫星实物图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25卫星应用2018年第1期升空。
该卫星是中国首颗国产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载有24台Ku频段转发器,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满足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和直播产业发展需求。
中星-9A 参与完成了十九大广电划制作的影片《首星揭秘》摘得本届金鸡奖“最佳科教片”,荣登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
2017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天舟一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

天舟一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素材回放】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昨日19时51分许,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素材解读】天舟一号发射标志着中国向2022年建立永久空间站的目标又进一步。
同时天舟一号成功发射意味着从此太空又多了一个重量级角色,中国借助此类系统开始在太空探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有使用轨道空间站的经验,现在还有国际空间站。
中国正在加入这一俱乐部,而这将促进世界航天事业的整体发展。
尽管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中国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够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
因为,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腾飞的火箭中,加注了一个焕发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壮志和动力之源。
中国航天新壮举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创造一切。
每个人都应当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刻苦钻研先进技术,不断坚持改革创新,用知识充实自己,让才能充分发挥。
【适用话题】科学自豪开启新时代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中国航天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背后默默奉献的几代航天人拥有伟大的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尊严航天,已经成为中国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中国航天人,必将不断攀登航天科技新高峰、开拓航天事业新境界【素材锐评】创新,航天梦的强大引擎2017年五一劳动节到了,这两天,勤劳的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也在太空中用自己的努力工作致敬了劳动节,除了送货,他还为天宫二号提供了加油服务,足足加了五天,任务圆满完成,我国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而且向世界表明,曾经一度是世界航天追赶者的中国,已经在世界航天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正在打开“一片天地”。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讲稿(30页)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讲稿)前言2016年我国载人航天活动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9月15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T2火箭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0月中下旬,还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且送去两名航天员,在里面工作30天。
2017年4月将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对天宫二号进行在轨推进剂补加,从而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奠定坚实的基础。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更高阶段的发展,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太空开发工作,大大提高航天活动的效率。
它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因为失重环境可以解放人的双脚。
现在人类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环境来解决。
因此,载人航天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由于载人航天技术特别复杂,投资和风险也很大,至今只有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总体概况(一)我国载人航天早期活动情况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航天员直接操作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
我国其实很早就开始载人航天活动的一些工作,包括早期用太空火箭发射小白鼠、小狗做一些生物方面的实验。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曾经准备研制载人飞船,名叫曙光号飞船。
它是一个两舱式飞船,形状有点像一个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舱和设备舱组成,同时从全国空军1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了88名飞行员,1971年到北京进行复选,最后选出了首批19名预备航天员。
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自1971年10月以后,曙光一号飞船研制处于停滞状态。
1975年3月国家正式宣布这项工程下马。
虽然我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终止了,但这项计划中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给未来的载人航天发展积累了经验。
中国的飞天梦历程

中国的飞天梦历程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诞生,再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中国人对无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早在1964至1966年,中国就发射了多枚生物火箭,先后把小白鼠、大白鼠和小狗等动物送上了天并实现安全回收。
这些生物火箭试验开创了中国宇宙生物试验的先河,为航天医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6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载人宇宙航行规划”,设想在1973至1975年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并在两年内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968年1月,中国召开了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设想论证会,在这次会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被命名为曙光一号。
1968年4月1日,代号507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正式成立,主要承担有关航天员生命保障、医监医保以及航天员选拔训练的任务。
参照当时苏联和美国的经验,中国从战斗机飞行员中拔出19名预备航天员。
1971年4月,展开了全面的飞船方案论证工作。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几天后成功回收,为中国载人飞船的返回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等条件不成熟,中国无法承担这一耗资巨大的工程,该工程在1975年不得不中途下马。
改革开放后,中国于1986年起开始实施“863”计划——发展高技术,其中包括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载人航天器中,空间站具有体积大、寿命长和功能强的特点,适合长期载人航天,开展太空科研工作,但不能天地往返,所以在研制、发射空间站之前要先研制可以天地往返但体积小、寿命短的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
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力,遵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863”高技术研究发展的指导思想,专家们最后一致同意从载人飞船起步,直接研制可载人3人的三舱式载人飞船“神舟”。
研制载人飞船也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已掌握的返回式卫星的成熟技术。
1992年9月21日,国家批准研制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立项启动,以日期命名为“921工程”,一个路线清晰且雄心勃勃的蓝图也跃然纸上——“三步走”战略。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一、单选题1.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效应”。
“稻草效应”体现的哲理是①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引起质变①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①质变是无形的量变①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清近代小说家吴沃尧在其《历史小说总序》中写道:“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於繁赜(zé,义为深奥、玄妙),毋乃不可”。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要不断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材料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量变的往复上升过程①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影响到某物之为某物①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事物质的飞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从新能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深海到深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
这不仅能够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有利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这蕴含的道理是()①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①质的突破后会回归既有量变①质变可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①量变质变互为彼此互相转化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下列对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①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间断性①正是因为有以往的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间断性,间断性包含着连续性①连续性是事物在质的规定性上发生变化,间断性是事物在量上发生变化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墨子云:“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的太空之旅

16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天舟一号是承担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任务全新研制的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
飞船整船最大装载状态下重达13.5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达6.5吨,是我国飞船中的“大块头”。
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一亮相便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快递小哥”。
未来几个月,天舟一号将在太空中独自完成它的首单“太空快递”任务。
其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约2个月,天舟一号独立飞带空间废弃物回大气层,并受控至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上空陨落;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这次任务,天舟一号就要为天宫二号带去6吨左右的货物和推进剂,其中有大大小小100多个货包。
此外,这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初次飞行实验。
飞船入轨后,将按预定顺序与在轨运转的天宫二号先后中止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运用和航天技术等范围的多项实(试)验。
在轨加注是指在空间轨道上利用服务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进行推进剂补给的在轨操作,其作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加油”。
这项技术对空间站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太空并非绝对真空,空间站依然会受到微薄空气阻力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缓慢下降。
要维持其轨道高度,就必须消耗燃料来获得上升的推力,而空间站核心舱在发射时携带的推进剂有限,这就需要货运飞船对其进行在轨推进剂加注,持续补充燃料。
按计划,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约2个月,天舟一号独立飞行约3个月。
2017高考政治时事政治分析: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天宫二号请收快递 (共12张PPT)

一运载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满足发射货运飞船要求,进
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这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7次飞行。
热点解读 1. 财政的巨大作用。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促进
科技事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臵。近年来,国家通Leabharlann 财政有效调节资源配臵,为科学、教育、
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不断
福人类的脚步,中国航天工程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怎样体现发展的观点的?
创新演练
参考答案: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
自动交会对接使得我国航天工程有了新的发展。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航天事业的 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航天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坚 信光明的前途,勇敢地克服困难,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要重视量的积累,
联网三大工程将中国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在
政策、资本和技术的推动下,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
展已经进入快车道,航空航天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机遇。
创新演练
1.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
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日前,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表示,中国将于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最终于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中国将于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
2014年11月1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表示,中国将于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最终于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王翔当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现场接受采访时作出上述表述。
本次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次展出了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等展品,备受关注。
据王翔介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外形类似于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其直径较大的前段为货物舱,用于放置航天员消耗品、实验载荷设备等物资,直径较小、带帆板和天线的后段为推进舱,主要提供飞行动力。
“‘天宫二号’与货运飞船将在太空进行交会对接,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
”王翔说,原理是通过连接管路,让“天宫二号”把货运飞船所携带的部分推进剂“抽过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战略,首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
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地面,意味着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又分为两个阶段。
”王翔说,自2011年9月以来,“天宫一号”先后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实现4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两次手动交会对接,预定任务目标全部实现,标志着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顺利收官。
“在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二号’除新增推进剂补加功能,能支撑中期驻留,还安排了多种科学实验项目。
”他说。
谈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目标,即2022年前后建成在轨运营10年以上的中国空间站,王翔表示,空间站将由核心舱、实验I 舱、实验II舱共三个舱组成,每舱重约20吨,“三舱利用交会对接技术,拼接成组合体,形成‘T’字型”。
他说,在建成空间站后,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将根据“客货分运”的原则,执行例行的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
此外,货运飞船还将把部分废品和垃圾废物带回地面销毁。
天舟一号
天舟货运飞船是中国正在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主要用于对中国未来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提供补给支持。
预计在2015年底以前,中国将先后发射天宫二号、和天舟货运飞船,位于海南的第四个发射场也将崭新启用,担纲重任。
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2013年两会时透露,神舟十号任务之后,中国将发射天宫二号,再发射货运飞船,二者发射或间隔半年。
如果说载人飞船
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
周建平介绍,中国的天舟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目标
“中国空间站预留了很多将来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的平台,设计了能与其他航天器对接、进行舱段级合作的接口。
”杨利伟说,载人航天工程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国际合作,在空间站发展中,中国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方案设计、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关于中国能否培训国外航天员的问题,我们的态度一直是明确的、积极的。
”杨利伟表示,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中国形成了较完整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体系,研制建设了完整的选拔和训练设施。
“我们愿意就航天员培训及未来联合飞行探讨具体的合作形式,非常希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的成果。
”
杨利伟同时透露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会有更多女性加入航天员队伍。
中国空间站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
舱,每个规模20多吨。
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
随后,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
“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达90多吨。
2020年空间站建好后,将随即投入正常运营,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促进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2014年9月10日,杨利伟称,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
基本情况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
建造计划预计于2010年至2015年间进行,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
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6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胡文瑞在做客上海科协大讲坛时表示,按载人航天阶段性规划,中国空间站有望于2020年投入运转,而根据空间站“五舱”结构,首舱或可在2018年前后上天。
空间站工程将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2F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
大型空间站的舱室将由正在开发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都是密封加压舱,核心舱前部的5个对接口平时与一艘神舟飞船对接,最后留有2个对接口备用。
建设大型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这个阶段中国将掌握近地轨道空间组装、近地轨道长时间有人驻留等技术。
14104758443.jpg (61.61 KB, 下载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