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治疗中风医案七则
李可临床方剂学

李可临床方剂学一、太阳1、颈椎病增生——桂枝葛根止痉散2、颈椎病——葛根双五止痉散(肾五味、补阳还五)3、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瓜丹桂枝苇茎汤(瓜蒌三方合丹参饮、苇茎汤)4、白癜风——乌蛇荣皮汤5、太阳无汗症——麻黄五虎汤(彭子益五虎:姜枣葱黑豆核桃)6、糖尿病肾病——麻辛参梅炙草汤7、皮肤划痕症——麻辛红参脱敏汤(脱敏灵;苏叶浮萍蝉衣地龙)8、偏头痛——麻附细辛芎芷汤9、鼻炎——麻辛参肾通窍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苍耳子散)10、自汗症——桂枝附子肾石汤(太阳虚化,肾四,三石)11、咳嗽(痰气交阻)——姜夏细味小夏汤(小青龙减味,减麻桂芍,加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12、咳嗽(喘痼疾)——小青龙虚化汤(加参附、款冬紫苑白果)13、湿疹——连败鲜苦三妙散(连翘败毒合三妙,加苦参白鲜皮土茯苓)二、阳明1、妊娠恶阻——止呕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旋复代赭石汤)2、胃溃疡出血——双呕汤(吴茱萸汤合止呕汤)3、风湿热痹——苍术白虎汤(四妙合白虎汤,加赤豆山药豨签草追风散止痉散)4、烂尾脓肿合并肠梗阻——攻毒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合透脓散,加薏仁),透脓芙薏清肠饮(透脓散,四妙勇安汤,芙蓉薏仁)5、疫毒痢——辟秽解毒汤(重银花大黄白头翁黄连,配薷菖佩藿扁豆大力子芍甘,佐肉桂)6、秋季结膜炎——银翘犀军普济饮(普济消毒加银花连翘大黄犀四味)7、肺脓肿——双脓攻四苇茎汤(黄芪托透,透脓散,银翘硝黄攻四,苇茎汤)8、中风闭证(脑出血)——大续虎承开窍汤(大续命,白虎,承气,安宫丸,麝菖开窍)9、阳明不降(上不入下不通)——止呕泻心黄木汤(止呕汤,半夏泻心汤,加大黄木香)10、小儿流脑——麻杏犀角虎承汤(麻杏石甘汤,白虎,调胃承气,犀四味)11、肺结核大咳血(降逆化瘀)——旋复代赭枇杷汤(加三七)12、胃结石——保和金灵黄木汤(保和丸合参灵散,重内金莱菔子,加大黄枳实)13、疳积症——疳积固本散(鹿茸紫河车红参三七麦谷内金蛋壳)三、少阳1、肾炎感冒——改良小柴胡汤(柴芩夏姜)2、少阳头痛——柴胡细辛芎芷汤3、少阳夹湿——柴芪葛人三仁汤(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黄芪葛根)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银翘蚤牛三妙汤(抑肝消毒散之银翘柴栀合三妙加白芷蚤休)5、急性胰腺炎——攻毒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合攻毒承气汤)6、急性胆道疾病、恶性淋巴瘤——柴胡黄芩黄木汤7、胆石合并胆囊炎——大柴金灵黄木汤(大柴胡汤,加三金、参灵、木香)8、胸痛胸腔积液——大柴瓜薤丹参饮(大柴胡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丹参饮)四、太阴1、胃溃疡——参灵散2、肝脾肿大——参灵甲珠散3、胃溃疡、腹胀、溃疡性结肠炎——三畏汤4、内伤发热——补中退潮汤(加龙牡,山萸肉、乌梅)5、剖腹产后二便难——补中通窍汤(加木香砂仁、桂沉香葱白通窍)6、脾气不升崩漏——补中灵炭肾龙汤(加四炭、参灵、肾四味、龙牡)7、左关弱、木不疏土、急肝误治变证——补木疏土汤(芪桂芽,合补中益气汤,加参灵)8、术后肠粘连——粘连汤(重参芪,佐木香沉香,用莱菔子加代赭石厚朴破降)9、肠梗阻——硝菔梗阻汤(硝白萝卜;代赭石旋复花厚朴枳实沉香木香红参生姜)10、梅尼埃病——三饮四石汤(治饮三方,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吴茱萸汤,加四石)11、膝关节积液——黄芪五苓三妙汤12、宫颈癌——醒脾汤(参灵麦谷焦三仙藿香佩兰砂仁)13、胃溃疡兼便秘——附桂理灵丸(附子理中丸,加油桂五灵脂)14、胃病久虚——附桂理中救胃汤(理中法,桂附,参芪,砂仁藿香佩兰)15、久痢成痨(扶正邪自去)——五味回生饮(参夏姜草、山药)16、复发性口腔溃疡——理君肾四肉辛汤(理中四君子参四味肉桂细辛),引火砂参炮附汤(引火汤砂仁炮姜附子)17、口臭——附泻枳术醒脾汤(附子泻心汤,枳术丸,藿佩砂醒脾)18、太阴病——三四汤(四君子、四逆汤、肾四味)10、阴阳两虚便秘——附肉引火汤11、胰腺癌——薏附酱参止痉汤12、食管癌——开道散1号(硇砂6克,硼砂6克,礞石、丁香各9克,冰片3克);开道散2号(壁虎10条,天葵子30克,浸入黄酒);开道散3号(麝香1.5克,人工牛黄9克,乳香、没药各15克,硼砂30克,三七粉30克)13、胃溃疡出血——溃疡固本散(紫河车参灵三七琥珀鱼鳔胶大贝海螵蛸煅牡蛎灵芝凤凰衣,鹿茸内金血竭元胡)14、咳嗽(太阳少阴同病)——肺系固本散(紫河车参三七琥珀鹿茸脐带灵芝虫草川贝沉香蛤蚧)15、肺结核——肺痨固本散(紫河车参灵三七琥珀鹿茸脐带灵芝虫草蛤蚧龟鹿胶),黄芪膏(黄芪鳖甲散去鳖甲合百合固金汤)16、肺结核夹寒饮——阳和小青芪灵汤(加参灵、山萸肉山药)17、呼吸衰竭——破格救肺升陷汤(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升陷汤去知母)18、肺间质纤维化——肺间固本散(参灵三七琥珀鹿茸虫草川贝沉香蛤蚧红花土元水蛭止痉)19、间质性肺炎——肺间质汤(四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小青龙汤,加百合山药)20、糖尿病——引火附子理中汤,附理砂半芍萸汤五、少阴1、心衰休克——破格救心汤(四逆汤加参萸龙牡磁石麝香)2、久病大虚、重建免疫——培元固本散(琥鹿参灵七仙)3、精神分裂狂躁症——涤痰清脑汤(犀四芩柏连青黛,大黄芒硝礞石滚痰,菖蒲郁金南星天竺黄竹沥牛黄,铁落夜交藤4、退高热——犀四味(丹皮紫草石膏蚤休)5、疔疮肿毒——七味消毒饮(五味消毒合犀四味)6、肾气、肾精不固——肾四味,肾十味(菟枸补骨灵仙,骨碎续断仙茅戟肉杜仲沙苑子)7、恶性肿瘤(头颈淋巴消化道)——攻癌夺命汤痰:桂苓海布生半生姜莱菔子(海藻甘草汤)(桂苓海布半姜来)瘀:五灵脂土元生水蛭桃红炮甲三莪(鳖甲煎丸)(桃红甲灵三莪水土)水:泽二苓硝黄牵牛(十枣汤)(泽苓牵硝黄)破:二香(木附)(黑牛香香灵)散:鳖甲牡蛎大贝夏枯草木鳖子(消瘰丸)(甲母蛎夏木枯)毒:舌草黄药山慈姑半莲(舌莲解毒丸)(药莲舌菇)8、阳虚寒凝型肿瘤——攻癌2号五生饮(五生:半夏南星附子川乌白附子,星半黑白乌)9、良性肿物腺瘤增生脂肪瘤——攻癌夺命减味汤(母夏姜芥藻草蜈蝎玄蛎木鳖枯)10、风湿性心脏病——风心固本散(紫河车鹿茸三七参灵灵芝琥珀炮甲红花蜈蝎)11、冠心病、心梗、心衰——冠心固本散(鹿琥参灵七仙,灵芝炮甲红花蜈蝎血竭水蛭)三香丹参饮(降香沉香苏合香代麝香,丹参饮),破格桂枝丹参饮(破格救心汤合三香丹参饮,加桃仁)12、风心病水肿——破格真五黄芪汤(破格救心汤合真武汤、五苓散,加黄芪)13、痰迷心窍——礞石滚痰开窍饮(礞石滚痰加菖蒲郁金麝香开窍,竹沥)14、中风昏迷痰鸣——三生夏九麝沉汤(夏星乌麝香沉香菖蒲竹沥)15、肾不封藏、气随血脱——来肾当补胶七汤(来复汤去白芍,肾四归,姜炭胶七)肾不封藏、阴损及阳——平格当补胶炭汤(平格救心加当归四炭阿胶)肾不封藏、血脱亡阳——大格当补炮发汤(大格救心加当归姜炭血余炭)16、肾不固守之汗喘奔豚——固肾汤(来复,龙牡英,蚧虫草沉香,核桃人参油桂)17、四逆汤证兼腰困——四逆参肾汤18、厥气上攻之奔豚——奔豚紫干汤(紫石英干姜合奔豚)19、肝肾气阴两虚之脱证——三复汤(来复汤,当归补血汤,生脉散三方)20、虚寒性不孕——调经促孕汤(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姜汤,益母,决明鹤草)21、脾肾两虚(太少两虚)——两本汤(附桂理中,四逆汤)22、腹腔囊肿(胆胰卵巢)——桂苓五苓芷甲汤23、失眠(后半夜)——夏米潜阳四逆汤24、肾虚骨冷——四逆肾辛桂枝汤25、奔豚肥胖——奔豚灵车汤26、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麻辛参葛肾八味27、自汗症——潜阳参萸三石汤28、少阴咽痛——桔甘四逆汤29、中风脱证——小续破格潜阳丹30、急性泌尿炎症二便闭结——癃闭散(一方.)莱菔子30g(生炒各半),栀子、黄芩、黄连、竹叶、肉桂、大黄、芒硝(冲)、甘草各10g,连翘、滑石、川牛膝各30g,乳香3g,薄荷5g,水煎服。
治疗中风病的10首经方总结

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今总结共有10首一、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古代治疗中风,盛行应用续命汤。
续命汤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医生治疗中风的重要方剂,如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里。
这些方子流传的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中也有收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收录更全,是古代五脏偏枯中风的通治方,也就是中风的专病专方。
这些方子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
孙思邈深有体会,认为“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续命汤……效如神”,“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千金要方》明末清初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小续命汤下的按语里说“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
说明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根本方。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对续命汤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简要:“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然而到了金元时期,对中风的认识便开始转变了,逐渐抛弃了中风从风论治的大法。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医家各持一说,刘河间主心火暴盛;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湿痰生热。
后世大都效法这些学说,以为中风是心火、痰热、肝风内动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等药,而将自古辨治中风的良方续命汤弃而不用,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二、续命汤用途广泛,亟待广发潜力对于中风,唐代医家孙思邈从临床特征上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种类型,主要病因就是风邪。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风痹”不能算作中风病一类的病证,而应该属于风湿痹证的范畴。
对于中风的治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诸风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
”并在《千金要方》中收录了不少以治风为主的大、小续命汤等古方。
中风,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是发病率非常高的大病、重病,如果得了中风,也就是现在的脑卒中,就可以据证应用续命汤,应用续命汤最好在24小时之内就开始服药,这样疗效是最好的。
李可临床方剂学

李可临床方剂学————————————————————————————————作者:————————————————————————————————日期:ﻩ李可临床方剂学一、太阳1、颈椎病增生——桂枝葛根止痉散2、颈椎病——葛根双五止痉散(肾五味、补阳还五)3、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瓜丹桂枝苇茎汤(瓜蒌三方合丹参饮、苇茎汤)4、白癜风——乌蛇荣皮汤5、太阳无汗症——麻黄五虎汤(彭子益五虎:姜枣葱黑豆核桃)6、糖尿病肾病——麻辛参梅炙草汤7、皮肤划痕症——麻辛红参脱敏汤(脱敏灵;苏叶浮萍蝉衣地龙)8、偏头痛——麻附细辛芎芷汤9、鼻炎——麻辛参肾通窍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苍耳子散)10、自汗症——桂枝附子肾石汤(太阳虚化,肾四,三石)11、咳嗽(痰气交阻)——姜夏细味小夏汤(小青龙减味,减麻桂芍,加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12、咳嗽(喘痼疾)——小青龙虚化汤(加参附、款冬紫苑白果)13、湿疹——连败鲜苦三妙散(连翘败毒合三妙,加苦参白鲜皮土茯苓)二、阳明1、妊娠恶阻——止呕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旋复代赭石汤)2、胃溃疡出血——双呕汤(吴茱萸汤合止呕汤)3、风湿热痹——苍术白虎汤(四妙合白虎汤,加赤豆山药豨签草追风散止痉散)4、烂尾脓肿合并肠梗阻——攻毒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合透脓散,加薏仁),透脓芙薏清肠饮(透脓散,四妙勇安汤,芙蓉薏仁)5、疫毒痢——辟秽解毒汤(重银花大黄白头翁黄连,配薷菖佩藿扁豆大力子芍甘,佐肉桂)6、秋季结膜炎——银翘犀军普济饮(普济消毒加银花连翘大黄犀四味)7、肺脓肿——双脓攻四苇茎汤(黄芪托透,透脓散,银翘硝黄攻四,苇茎汤)8、中风闭证(脑出血)——大续虎承开窍汤(大续命,白虎,承气,安宫丸,麝菖开窍)9、阳明不降(上不入下不通)——止呕泻心黄木汤(止呕汤,半夏泻心汤,加大黄木香)10、小儿流脑——麻杏犀角虎承汤(麻杏石甘汤,白虎,调胃承气,犀四味)11、肺结核大咳血(降逆化瘀)——旋复代赭枇杷汤(加三七)12、胃结石——保和金灵黄木汤(保和丸合参灵散,重内金莱菔子,加大黄枳实)13、疳积症——疳积固本散(鹿茸紫河车红参三七麦谷内金蛋壳)三、少阳1、肾炎感冒——改良小柴胡汤(柴芩夏姜)2、少阳头痛——柴胡细辛芎芷汤3、少阳夹湿——柴芪葛人三仁汤(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黄芪葛根)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银翘蚤牛三妙汤(抑肝消毒散之银翘柴栀合三妙加白芷蚤休)5、急性胰腺炎——攻毒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合攻毒承气汤)6、急性胆道疾病、恶性淋巴瘤——柴胡黄芩黄木汤7、胆石合并胆囊炎——大柴金灵黄木汤(大柴胡汤,加三金、参灵、木香)8、胸痛胸腔积液——大柴瓜薤丹参饮(大柴胡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丹参饮)四、太阴1、胃溃疡——参灵散2、肝脾肿大——参灵甲珠散3、胃溃疡、腹胀、溃疡性结肠炎——三畏汤4、内伤发热——补中退潮汤(加龙牡,山萸肉、乌梅)5、剖腹产后二便难——补中通窍汤(加木香砂仁、桂沉香葱白通窍)6、脾气不升崩漏——补中灵炭肾龙汤(加四炭、参灵、肾四味、龙牡)7、左关弱、木不疏土、急肝误治变证——补木疏土汤(芪桂芽,合补中益气汤,加参灵)8、术后肠粘连——粘连汤(重参芪,佐木香沉香,用莱菔子加代赭石厚朴破降)9、肠梗阻——硝菔梗阻汤(硝白萝卜;代赭石旋复花厚朴枳实沉香木香红参生姜)10、梅尼埃病——三饮四石汤(治饮三方,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吴茱萸汤,加四石)11、膝关节积液——黄芪五苓三妙汤12、宫颈癌——醒脾汤(参灵麦谷焦三仙藿香佩兰砂仁)13、胃溃疡兼便秘——附桂理灵丸(附子理中丸,加油桂五灵脂)14、胃病久虚——附桂理中救胃汤(理中法,桂附,参芪,砂仁藿香佩兰)15、久痢成痨(扶正邪自去)——五味回生饮(参夏姜草、山药)16、复发性口腔溃疡——理君肾四肉辛汤(理中四君子参四味肉桂细辛),引火砂参炮附汤(引火汤砂仁炮姜附子)17、口臭——附泻枳术醒脾汤(附子泻心汤,枳术丸,藿佩砂醒脾)18、太阴病——三四汤(四君子、四逆汤、肾四味)10、阴阳两虚便秘——附肉引火汤11、胰腺癌——薏附酱参止痉汤12、食管癌——开道散1号(硇砂6克,硼砂6克,礞石、丁香各9克,冰片3克);开道散2号(壁虎10条,天葵子30克,浸入黄酒);开道散3号(麝香1.5克,人工牛黄9克,乳香、没药各15克,硼砂30克,三七粉30克)13、胃溃疡出血——溃疡固本散(紫河车参灵三七琥珀鱼鳔胶大贝海螵蛸煅牡蛎灵芝凤凰衣,鹿茸内金血竭元胡)14、咳嗽(太阳少阴同病)——肺系固本散(紫河车参三七琥珀鹿茸脐带灵芝虫草川贝沉香蛤蚧)15、肺结核——肺痨固本散(紫河车参灵三七琥珀鹿茸脐带灵芝虫草蛤蚧龟鹿胶),黄芪膏(黄芪鳖甲散去鳖甲合百合固金汤)16、肺结核夹寒饮——阳和小青芪灵汤(加参灵、山萸肉山药)17、呼吸衰竭——破格救肺升陷汤(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升陷汤去知母)18、肺间质纤维化——肺间固本散(参灵三七琥珀鹿茸虫草川贝沉香蛤蚧红花土元水蛭止痉)19、间质性肺炎——肺间质汤(四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小青龙汤,加百合山药)20、糖尿病——引火附子理中汤,附理砂半芍萸汤五、少阴1、心衰休克——破格救心汤(四逆汤加参萸龙牡磁石麝香)2、久病大虚、重建免疫——培元固本散(琥鹿参灵七仙)3、精神分裂狂躁症——涤痰清脑汤(犀四芩柏连青黛,大黄芒硝礞石滚痰,菖蒲郁金南星天竺黄竹沥牛黄,铁落夜交藤4、退高热——犀四味(丹皮紫草石膏蚤休)5、疔疮肿毒——七味消毒饮(五味消毒合犀四味)6、肾气、肾精不固——肾四味,肾十味(菟枸补骨灵仙,骨碎续断仙茅戟肉杜仲沙苑子)7、恶性肿瘤(头颈淋巴消化道)——攻癌夺命汤痰:桂苓海布生半生姜莱菔子(海藻甘草汤)(桂苓海布半姜来)瘀:五灵脂土元生水蛭桃红炮甲三莪(鳖甲煎丸)(桃红甲灵三莪水土)水:泽二苓硝黄牵牛(十枣汤)(泽苓牵硝黄)破:二香(木附)(黑牛香香灵)散:鳖甲牡蛎大贝夏枯草木鳖子 (消瘰丸)(甲母蛎夏木枯)毒:舌草黄药山慈姑半莲(舌莲解毒丸)(药莲舌菇)8、阳虚寒凝型肿瘤——攻癌2号五生饮(五生:半夏南星附子川乌白附子,星半黑白乌)9、良性肿物腺瘤增生脂肪瘤——攻癌夺命减味汤(母夏姜芥藻草蜈蝎玄蛎木鳖枯)10、风湿性心脏病——风心固本散(紫河车鹿茸三七参灵灵芝琥珀炮甲红花蜈蝎)11、冠心病、心梗、心衰——冠心固本散(鹿琥参灵七仙,灵芝炮甲红花蜈蝎血竭水蛭)三香丹参饮(降香沉香苏合香代麝香,丹参饮),破格桂枝丹参饮(破格救心汤合三香丹参饮,加桃仁)12、风心病水肿——破格真五黄芪汤(破格救心汤合真武汤、五苓散,加黄芪)13、痰迷心窍——礞石滚痰开窍饮(礞石滚痰加菖蒲郁金麝香开窍,竹沥)14、中风昏迷痰鸣——三生夏九麝沉汤(夏星乌麝香沉香菖蒲竹沥)15、肾不封藏、气随血脱——来肾当补胶七汤(来复汤去白芍,肾四归,姜炭胶七) 肾不封藏、阴损及阳——平格当补胶炭汤(平格救心加当归四炭阿胶)肾不封藏、血脱亡阳——大格当补炮发汤(大格救心加当归姜炭血余炭)16、肾不固守之汗喘奔豚——固肾汤(来复,龙牡英,蚧虫草沉香,核桃人参油桂)17、四逆汤证兼腰困——四逆参肾汤18、厥气上攻之奔豚——奔豚紫干汤(紫石英干姜合奔豚)19、肝肾气阴两虚之脱证——三复汤(来复汤,当归补血汤,生脉散三方)20、虚寒性不孕——调经促孕汤(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姜汤,益母,决明鹤草)21、脾肾两虚(太少两虚)——两本汤(附桂理中,四逆汤)22、腹腔囊肿(胆胰卵巢)——桂苓五苓芷甲汤23、失眠(后半夜)——夏米潜阳四逆汤24、肾虚骨冷——四逆肾辛桂枝汤25、奔豚肥胖——奔豚灵车汤26、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麻辛参葛肾八味27、自汗症——潜阳参萸三石汤28、少阴咽痛——桔甘四逆汤29、中风脱证——小续破格潜阳丹30、急性泌尿炎症二便闭结——癃闭散(一方.)莱菔子30g(生炒各半),栀子、黄芩、黄连、竹叶、肉桂、大黄、芒硝(冲)、甘草各10g,连翘、滑石、川牛膝各30g,乳香3g,薄荷5g,水煎服。
李可治疗中风经验

结合 针灸治疗 , 临床效 果 显著。此外 , 李 可认 为中风 由内风 、 外
风所导致 , 二者 不 能 截然 分 开 , 按 孙 思邈 的: “ 诸急 、 卒、 暴疗 中风 用 药 方 剂 特 点
用法 : 以水一斗二升 ( 1 4 0 O aL r ) , 先 煮麻黄 三沸 ( 大沸后 以冷 点之 , 再 沸 再 点, 三次为 三沸 ) 分 3服 , 去沫 , 入 诸药 煮取 3 3升 ( 6 0 0 m L ) , 甚 良; 不愈更服 3— 4剂 , 必佳 。敢 汗 当随人 中风轻重 虚实也 , 故令 人不虚 , 诸 风服 之 皆验。病轻 、 体虚, 用小 剂 ( 即本
布亦可 ) , 加水 8 0 O a r L , 文 火煮 至 4 0 O a r L , 分做 4次 饮 , 3 h 1次 , 连
饮 7至 1 0 日。
致, 在《 伤寒论》 中名 曰中风 ( 亦称桂 枝汤证 ) ; 内风属 内伤病证 , 又称类 中风 、 脑 卒中 、 卒 中或风痱 。现 代一般所称 作中风多 指 内 伤病证的类 中风 , 这类中风相当于西 医里的脑血管 意外 , 中医一
或体 内的 阳气异动化 风麻 桂附细 可祛外 风 , 回阳救逆 , 透伏 邪 ,
组成 : 小续 命汤 : 麻黄 ( 另) 、 防 已、 红参 ( 另) 、 黄芩 、 紫 肉桂 ( 后 下) 、 白芍 、 杏仁 、 炙 甘草 各 l O g , 制 附子 2 0 g , 防风 1 5 g , 生 姜 5 O g , 大枣 l 0枚 。大续命汤 : 上方去 防已、 附子 、 加当归 、 石膏 。 主治 : 孙思邈 日: “ 小续 命汤 治 中风欲 死 , 不醒 人事 , 口眼歪 斜, 半身不遂 , 舌蹇不能语 , 亦治风湿痹病 ” 。大续 命汤治 中风之 壮热 如火者。
关键时刻救命方:脑梗中风以后怎么办,听听中医大咖李可是怎么说的

关键时刻救命方:脑梗中风以后怎么办,听听中医大咖李可是怎么说的第一部分:我要给大小续命汤平反,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李可:关于大小续命汤在历史上流传的时间在2000年以上,是古代治疗中风的一个经方,但是现在用得少了,为什么,这和中医向西方靠拢,最早搞中西会通,中西会通派有个重要人物,张山雷,写了两三万字的文章,重点批判这个东西。
加上现代药理认为:其中附子麻黄桂枝有升高血压的弊病,基本就被禁用。
我曾经和力红谈过,我要给大小续命汤平反,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生石膏。
我这次6月份在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又冬至,冬至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
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介绍这两个方子: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
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古代写书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
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
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
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
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名老中医李可临床医案——脑梗死3年的治...

【名老中医李可临床医案——脑梗死3年的治...
【名老中医李可临床医案——脑梗死3年的治疗】
患者男性,脑梗死3年。
四肢酸懒,左手指麻木,脉濡细,舌淡胖润。
由冬季骑摩托引发中风。
迄今玄府闭塞,大气不运,小续命汤法增损。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后5分)、生黄芪、黑木耳、当归、赤芍、川芎、桃红、地龙、僵蚕、止痉散、炙甘草、桂枝、白芥子(炒研)、生姜、大枣,5 剂。
按语:脑梗死3年,四肢酸懒,左手指麻木,由冬季骑摩托引发中风,为玄府闭塞,大气不运,以麻附细辛汤开玄府,透伏邪;补阳还五汤补大气,运气血;木耳、僵蚕、止痉散祛风化痰。
#大家健康超能团#。
中医李可讲述病与“阳气”系列:7 善治中风的大小续命汤

中医李可讲述病与“阳气”系列:7 善治中风的大小续命汤中医李可讲述病与“阳气”系列:7 善治中风的大小续命汤文:田原原载于《中华中医名流》杂志2007年冬之卷,授权环球中医网独家转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本来中医治疗中风这种病啊,并不分内外,因为它有形,有证,你就根据这个形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
如果它牵涉到的方面多,你考虑轻重缓急,侧重于哪一面,基本的方法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边儿有个复方,叫《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
田原:关于经络的问题您研究的多吗?李可:经络问题很少研究。
其实伤寒的六经辨证和经络有绝大关系。
他的六经实际上就是十二经的一个简化。
现在也有研究伤寒论的人啊,认为六经就是六个症候群,那是纯粹胡说八道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当时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啊,他所遵从的那些个基本观点他在书里面都讲到了。
所以这绝对不是现在理解的伤寒论,就干巴巴就剩下这么几个方子,这个方子可以治什么病。
为什么能治?他闹不清楚,如果你研究这个《伤寒论》,离开六经,离开脏腑之间的这个关系,你就研究不通。
所以彭子益对于《伤寒论》的认识啊,那是古往今来最高的一个,你从他那个路子,你就可以入门,你就可以登堂入室,但是他的观点好多人不接受。
田原:为什么不接受?李可:因为他们做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已经形成一个体系了。
你就比如说在这个民国时期,那些搞中西医结合很著名的人……比如说现代版本的《伤寒论》最早就是陆渊雷著的,陆渊雷对《伤寒论》的认识太皮毛了,言不及义啊,他所讲的就是怎么样与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生理学的观点、病理学的观点套在一块儿。
哪有那么容易啊?你研究中医,可以拿西方的东西作对比,但是你要把它们融合在一块那完全不可能。
田原:那会儿,您谈到中西医结合似有微词……中医现代化的战略里面,常说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您觉得中西医结合得了吗?李可:中西医不能结合,可以互补。
名中医李可的25个有名方剂

名中医李可的25个有名方剂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配方: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
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
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5.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配方: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 制川乌30g 黑小豆30g 防风30g 桂枝45g 赤芍45g 炙甘草60g 麻黄10-45g 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 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6.治疗肺心病的常用方: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七则一、中风闭症(脑溢血)张翠兰,女,47岁,肥胖体型,患原发性高血压,多年失治,致时时头晕肢麻。
1997年6月16日14时许,突然昏扑,扶起后,口角流涎,呕吐如喷射状,失语,右瘫,昏迷。
面赤如醉,两手握固,四肢拘挛,项强,瞳孔不等大。
痰涌如鼾,即送城关医院抢救。
会诊意见:1.脑溢血(左颞右基底节区出血,右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CT检查报告);2.风中于脏,痰热内闭。
院长邀余协治。
除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外,建议:1.三棱针重刺十宣、十二井、双足趾尖出血,刺激末梢神经,减轻脑压;毫针强刺素髂,人中,内关,足三里,丰隆,涌泉,由上而下,重刺健侧,引血下行,促苏,2次/日。
2.加用中医现代科研成果清开灵、醒脑静静滴;早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剂,促进吸收,防止脑疝形成,2次/日。
6月17日10时,经上述处理后,痰涌大减,四肢拘挛缓解,喂水可以咽下,体温38.5℃,加用中药:1.降气火之升腾,清痰热之内闭:赭石粉、怀牛膝、生石决、生牡蛎、生白芍、元参、生半夏各30克,黄芩、天麻、勾藤各15克,酒大黄、天竺黄、胆南星、菖蒲、郁金、甘草、车前子各10克,生铁锈磨浓汁煎药,日进一剂;2.安宫牛黄丸2丸,捣为糊,日进2丸;3.羚羊角粉2克,麝香O.3克,以竹沥水加姜汁数滴,一日内多次分服。
6月18日10时,黎明泻下热臭便一次,呕止,痰鸣消失,瞳孔等大,等圆,体温37.5℃。
原方去生半夏,黄芩炒炭,酒军另煎,再泻一次后弃去,余药不变。
安宫丸减为1丸。
6月22日8时,上药连进3剂,今晨7时许睁目看人,苏醒。
可以点头、摇头回答询问,仍失语,血压正常,开始进流食。
以手指口,索饮,舌红,根有腻苔,边尖瘀斑。
神倦,体温37℃,六脉细数而虚。
散剂扶正清脑化瘀:三七、琥珀、西洋参、藏红花、人工牛黄、天竺黄、生水蛭、炮甲珠、全虫尾、大蜈蚣、羚羊角尖各1O克,守宫10条,麝香3克,上药研粉混匀,1克/次,3次/日,竹沥水送下。
6月26日,口眼歪斜已正,舌体灵活,开始讲简单的话,出院回家调养。
二、中风脱症城关居委装卸工温宝兴,52岁。
1977年4月23日凌晨5时,突觉胸中气不上达,随即昏厥。
自汗,遗尿,右半身偏瘫。
脉弱不上寸,尺部亦虚。
以毫针刺人中后苏醒,语声低微如蚊蚋。
此人一生困顿,当装卸工几十年,难求温饱,劳倦内伤,肾元久衰。
昨夜装车到零时,已觉气喘汗出,湿透内衣。
法宜大补气血,温肾敛肝固脱。
补阳还五汤变方合张锡纯氏来复汤加减:生芪120克,山萸肉60克,红参10克(另炖),当归30克,白芍15克,炙草10克,肾四味120克,生龙牡各20克,赤芍、川芎、地龙各10克,桂枝10克,桃仁、红花各3克,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4枚,7剂。
4月30日二诊:服1剂,汗敛喘定,服3剂,可拄杖学步。
服完7剂,已可弃杖行路。
嘱其再服7剂。
5月下旬,遇于百货公司,扛包装车已如常人,追访至62岁,继续当装卸工,健壮逾于往年。
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张亚康,69岁,城关合作商店会计。
1980年4月19日初诊:高大肥胖体型,一月来腰困如折,夜甚。
小便余沥,昨晚睡前觉右肢麻木,今晨醒来已偏瘫。
嘴向右歪斜,漏气,漏饭。
舌短,语蹇,头晕气短,按脉浮软,舌淡胖有齿痕,舌左瘀斑成片。
县医院内科诊为脑血栓形成。
年近古稀,形盛气衰。
肾元久亏,肝失滋荣,气虚失运,发为偏枯。
拟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固肾,祛痰化瘀,虫类通络:生芪120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土元、桂枝、炙草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3剂。
??4月21日二诊:药进三剂,每日针灸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后溪、阳陵透阴陵,风市、足三里。
面部:牵正穴。
口眼歪斜已愈。
语言饮食已无碍。
手脚可抬举,患手握力恢复。
效不更方,原方3剂。
4月24日三诊:生活已能自理,舌上瘀斑退净,予三七、琥珀、红参、全河车、止痉散各30克,研粉,每服3克,2次/日,痊愈。
追访5年,一切如常。
四、卒中前兆赵银兰,65岁,学宫巷居民。
1984年1月22日初诊:10年前经我院内科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低压偏高,持续在100~110毫米汞柱)、脑动脉硬化。
长期服用降压剂及清脑泻火中成药。
入冬以来,眩晕加重,手指麻木,膝软,足下如踏棉絮。
曾多次跌扑,以致不敢下炕走动,舌短语涩。
近来口舌生疮,口渴,饮多尿多,舌体热如火燎,双膝独冷如冰。
脉弦劲搏大,舌红无苔而干。
脉证合参属阴虚阳浮,龙火上燔。
法宜大滋真阴,引火归原:九地190克,盐巴戟肉、二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1.5克(冲),3剂。
1月26日二诊:诸症皆愈,已扔掉拐杖,健步如常。
3月8日晚,患者步行来家,面色清朗,谈笑自如,唯觉耳鸣如蝉声。
仍是肾水亏于下,初春阳升,龙火不能潜藏。
拟引火汤合耳聋左慈丸,加菖蒲启窍:引火汤加柴胡6克,活滋石、生龙牡各30克,菖蒲10克,上方服3剂,耳鸣亦愈,已无不适。
火不归原,亦卒中之一种类型,与他型治法大异。
当中医之“证”与现代医学之“症”发生冲突时,要毫不犹豫地舍“症”从“证”。
一切局部的病变,皆由整体失调所派生。
中医学的“证”,正是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生克,气机升降——整体失调在患病阶段的特殊矛盾的集中体现。
其中,更包含了“个体特异性”,即同样的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有特异的表现,更是辨证的关键。
故治“证”即是调节整体,整体康复,则局部的病变,常可奇迹般地不治自愈。
五、面瘫误治坏病翟孝良,49岁,供销社采购员。
1983年2月23日初诊:1982年12月27日晚8时许,与人闲坐,忽觉眼跳,舌硬,说话漏风,左眼不能闭合,嘴向右歪斜,大渴引饮,服牵正散类方20余剂,最重时防风30克,连服7剂。
全虫每剂15克,累计共用防风405克,全虫300克,白附子等辛燥药剂剂必用,不效则加量。
延至元月24日,渐渐头眩,心悸怔忡,身软神疲,夜不成寐,食不知味。
脉涩无力,50动内止歇达7~8次,舌红无苔而干,时觉心动神摇,坐卧不安。
心电图见“频发室性早搏”。
夜尿特多,约十一二次,而嘴眼歪斜更甚。
患者素体阴虚,复加劳倦内伤,日日奔波,中气大虚,致内风妄动,嘴眼歪邪,本与外风无涉。
医者只见局部,忽视整体,见病治病,过用风药,致气阴两伤,已成坏病。
既已出现“脉结代,心动悸”之炙甘草汤证,则当以炙甘草汤救阴复脉。
用伤寒原方,以汉代与今度量衡之比率,折半定量:炙草60克,生地250克,红参15克(另炖),桂枝、麦冬各45克,阿胶30克,火麻仁60克,鲜生姜45克,大枣30枚,以黄酒500毫升,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人阿胶烊化,日分3服。
针刺补中脘、足三里,弱泻内关。
3月1日二诊:上药连进5剂,针灸1周,诸症已退七八,舌上生薄白苔,已不甚渴,尿已正常。
两手一百动内偶见一二止歇,脉仍细涩无力,且觉脐下有动气上奔感。
是阴虚于下,冲脉不安其位。
改投《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大滋真阴,潜阳熄风宁络。
加红参助元气,紫石英、活磁石镇冲脉,协调上下:炙草、生地、白芍各18克,阿胶、麻仁各9克,麦冬、牡蛎各15克,生鳖甲24克,生龟板30克,红参15克,紫石英、磁石各30克,3剂。
加灸牵正、颊车、地仓、承浆、鱼腰、鱼尾、四白、阳白,左头角麻木处,梅花针轻扣。
3月6日三诊:诸症均愈,早搏消失,六脉和匀流利,精神食纳均佳。
经治12日,药误变证得安。
面瘫亦愈八九。
遵养正邪自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益气养血活血助肾善后:生芪120克,当归、首乌各30克,天麻15克,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炙草各10克,白芷5克,肾四味6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5剂。
后于夏季遇于街头,病愈之后,体质大胜从前。
按:本例初诊失误,在于混淆了内风与外风的界限,误以治外风的方药治内风,造成气阴两伤,小病治成大病。
东垣老人虽有“防风为风药润剂”之说,但毕竟风能胜湿,即能伤阴,不可久用。
中医学关于“风”的概念,可说包罗万象,但不出外风、内风两大类。
凡描述“风者善行而数变”、“肝风暴动”、“风引僻(面瘫)”、“风引偏枯”之类突发性病变之“风”,皆属内风,多与现代之脑神经系统病变相关。
治宜滋水涵木,潜镇熄风。
中医之“天人相应”观,又认为人与自然气候变动,息息相关,则外风又可引动内风,这些虽是老生常谈,但临证之际,常常不是一目了然,要慎思明辨。
其次,运用前人验方,不可信手拈来,见病即投。
亦要辨证得当,方可施用。
六、顽麻怪症刘秀珍,女,31岁,煤运公司职工。
1998年8月2日初诊:病已13个月,由产后失调引起。
其症,入睡则梦魇。
挣扎至四肢麻木而醒,醒后活动10多分钟始能恢复知觉。
曾注射营养神经、强壮针剂,不效。
又服补中益气、八珍、十全辈,皆不应。
近来日见加重,白昼亦觉左半身忽然一阵麻木,虽午睡片刻亦不能免。
今夏虽酷热至36~37度,亦畏寒。
夜睡必右侧卧,仰卧则气不能上达。
诸多见证,悉属气血两虚,兼阳虚,湿痰留滞经络。
脾主气,肝主血。
脾虚则痰湿内生,流于四末而为麻木;产后肝血已亏,卧则血归于肝,四末失养则不仁;入睡则营卫气血运行迟滞,故病作。
前医遣方,本属对症,惜用药无分主次,失却统领,故不能达于病所。
今当重用气药为帅,以气统血、运血、化湿,佐虫类入络,搜剔湿痰死血,油桂温阳,木香流气,气旺湿去血活,其症当愈:生芪120克,当归30克,红参(另炖)、赤芍、川芎、桂枝、白芥子、生半夏、天南星、油桂、僵蚕各1O克,止痉散(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黑木耳30克,肾四味60克,炙草10克,木香、桃仁、红花各3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10剂。
8月13日二诊:已11日未麻木,微觉头晕,面白不泽,食纳大增。
原方去半夏、南星,加制首乌、白蒺藜各10克,阿胶15克(烊化)。
10月中遇于街头,知已痊愈两个多月。
曾赴京办事,虽奔波劳累,吃睡不好,亦未犯病。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温玉双,女,27,岁,灵石余家庄农民,怀孕5个月。
突于2000年4月18日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急诊住入县医院内科。
经18日治疗,病势转重,5月6日深夜邀余诊视。
询知,经4次腰穿,脑脊液呈血性,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压居高不下,频频喷射状呕吐。
近日多次发生短暂性抽搐,一度口眼歪斜,头痛如破,呻吟不绝,目赤气粗,呕吐稠粘痰涎及黄绿色苦水,其气秽臭。
脉弦滑而劲,阵阵神糊。
由脉证推断,显系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有蒙蔽神明之险,急则治标,予降气涤痰和胃降逆:赭石、怀牛膝、生半夏各30克,胆星、天竺黄、柴胡、黄芩、酒龙胆草、枳实、炙草各10克,杭芍45克,珍珠母、茯苓各30克,(全虫5克、蜈蚣3条研冲服)生姜30克,姜汁1O毫升(对入),煎取浓汁300毫升,小量多次缓缓呷服,待呕止,顿服安宫牛黄丸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