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学》 15

合集下载

《外语教育学》

《外语教育学》

《外语教育学》连载(六~⼆)作者:出处:三、功能法的基本特点1.交际性。

外语教学的⽬的是培养学⽣交际能⼒。

交际能⼒是语⾔的本质功能。

连贯句⼦的话语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单位。

外语教学要在话语中恰当地使⽤语⾔。

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学⽣掌握⾔语交际能⼒可靠的保证。

2.功能和意念相结合。

功能是指语⾔⾏为,是⽤语⾔叙事和表达思想。

诸如,问候、介绍、询问、喜欢或不喜欢、邀请、感谢或道歉、告别等。

意念是指⽤语⾔表达什么内容,它分普通意念和特殊意念两类。

普通意念指适⽤于各种语⾔环境的意念,是⼀组抽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诸如,存在、⽅位等。

它常由⼀定的语法形式决定。

特殊意念根据谈论题⽬不同⽽有所区别,是由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它由实义词决定。

编写教材和进⾏外语教学要选择哪些最常⽤的语⾔功能项⽬并与普通意念、特殊意念相结合。

3.情景性。

学⽣⽤语⾔进⾏交际活动,是受情景制约的。

意念是学⽣对语⾔情景反应的产物。

学⽣感知情景,产⽣意念,⽤语⾔表达意念,才能进⾏交际活动。

⾔语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和完成的。

因此,外语教学要根据学⽣⽇常⽣活学习和未来⼯作最迫切需要的情景,选择最常⽤的、典型的⾔语交际情景进⾏教学。

同时⼜从学⽣⽇常⽣活学习和未来最迫切需要的情景中选择最常⽤的典型材料作交际的话题。

4.教学过程交际化。

⾔语交际是外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学⽣掌握创造性地运⽤语⾔进⾏交际活动的能⼒,是外语教学的⽬的。

外语教学要实现这⼀⽬的必须尽量使⽤外语上课和进⾏⾔语交际活动,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

要实现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其主要因素是要选择真实、地道的外语语⾔材料和典型的情景,并要求⼈⼈在外语⼊门阶段起就使⽤外语组织教学,并最⼤限度地接近真实的⾔语交际情景进⾏⾔语交际活动。

学⽣在⾔语交际活动中不仅要求语⾔形式的正确性,⽽且还应注意符合说话⼈的场合、⾝份等得体地使⽤外语。

5.话语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功能法反对以句⼦为教学基本单位的机械句型操练,⽽主张以话语为教学基本单位的⾔语交际活动。

《大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政案例

《大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政案例

《大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政案例引言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术发展和国际视野的拓展,还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理论依据1. 教育方针:根据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根据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课程性质: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工具性强调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人文性则强调通过英语研究,了解外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性质: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工具性强调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人文性则强调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外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潜移默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原则,使学生在研究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潜移默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案例1. 课程内容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选择体现外国优秀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

例如,在教授英语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比和思考。

2. 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等,开展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确保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自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英语教育的书籍

关于英语教育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英语教育的书籍:
《英语教学设计》:这本书由程晓堂、赵思奇主编,由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它主要从学习者、学习需求、教学目标及内
容等对英语教学要素进行分析,并说明了一些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最后提供了英语教学设计的详细方法。

《英语教学论》:这本书是教师的基础用书,讲的是身为英语
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教学技能,有利于引导新手教师及时上手教学,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创新。

《好用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游戏》:这本书讲的是一些实用的英
语教学游戏,介绍了两百多个案例,中英双语,图文并茂。

这本书
很契合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能够实际应用。

《脑与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是David A. Sousa,由认知神
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于2005年翻
译出版。

书中介绍了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教学的启示和应用,包括关
键期问题、语言学习、逻辑思维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这本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脑科学研究成果,改进教学
策略和方法。

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方面的英语教育内容,从教学设计到教师
基础技能培训,再到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
展的重要参考。

英语教育学

英语教育学

英语教育学
英语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英语教育的学科。

它关注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英语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学法、课程设计、评估和测试、学习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等等。

英语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学法。

研究者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他们研究如何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活动和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课程设计也是英语教育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考虑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选择和课堂活动安排。

他们研究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提供有吸引力和有效的学习经验。

评估和测试是英语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者研究如何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进展,并制定合适的测试工具和评估方法。

他们也关注评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学习心理学也是英语教育学的关键领域之一。

研究者探索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以及如何最大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研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最后,英语教育学也探讨语言习得理论。

研究者研究语言习得
的过程和原理,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总的来说,英语教育学致力于研究和改进英语教育的各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以促进有效的英语教学和学习。

外语教育学教学大纲

外语教育学教学大纲

《外语教育学》教学大纲【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外语教育学》是一门探讨英语教学规律的专业性教育学科,它的任务在于揭示英语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研究和探讨英语教学的路子、方法和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了解当代国内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最新理论,能将英语的教与学上升到理论去认识,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

●学习方法指导1.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既强调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有结合教学案例的示范和讨论加深理解。

2.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和已有经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请学生结合理论学习谈体会和认识。

3.布置小论文,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将学生论文推荐给相关杂志,鼓励学生进行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本课程的重、难点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外语教育学的实用性。

有关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作到少而精,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注意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难点是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要尽可能借助英语教学实际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法和理论的具体应用上。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英语教学法的性质、内容和作用,英语教学环境及简史,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计划4课时。

[教学内容]Chapter 1 General 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1.2.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1.3. A Brief History of ELT Methodology第二章外语学习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内因,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英语教育专业《 英语教学论》 课程习题

英语教育专业《 英语教学论》 课程习题

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论》课程习题Unit 4PartⅠ. Choose the best answer (20%)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lesson planning is NOT true?A. Proper lesson planning is essential for both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B. A lesson plann is a framework of a lesson.C. Experienced teachers needn’t do lesson planning.D. A lesson plan is also an aid to continuing improvement.2.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a lesson plan?A. Textbooks and classroom aidsB. Anticipation of problems and flexibility in dealing with themC. Objectives of the lesson and procedure to achieve themD. Teaching aids3. Why do we need to design tasks to supplement the textbook?A. Textbooks usually are not well written.B. Textbooks need adaptations to fit the needs of their target students.C. Textbooks only cover a limited amount of language skills.D. Textbooks sometimes are beyond students’ learning capability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macro planning is NOT true?A. Macro planning is planning ove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B. Macro planning is often done by a group of teachers who are to teach the same course.C. Macro planning should be based on micro planning .D. Macro planning provides a general guidance for lanuage teachers but it is not enough for good teaching.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most suitable for whole-class work?A. Presenting new languageB. Role-playC. Information gap.D. Writing summaries.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longs to phys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signing ofa lesson plan?A. Students' needs.B. Students' background.C. Student language proficiency.D. Syllabus requirements.7. Macro planning involves the following:A. knowing about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the book, the activities.B. knowing about the course, the institution, the learners, the syllabus.C. knowing about the aims, the focus, the material, the procedures.D. knowing about the content, the methods, the learners’ learning methods, theprocedures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an be used in the questionnaire for assessing participation?A. Did you understand all the questions in today's class?B. Did you finish the task on time?C. Can you use the skills we have learned today?D. What did you do in your group work today?9. Among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a lesson plan, which one includes classroom size?A. Human factors.B. Physical conditions.C. Syllabus and testing.D. Background informaton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eaching aims is is NOT true?A. One lesson may have a number of aims.B. Aim means the realistic goals for the lesson.C. Teaching aims sometimes are the same as teaching contents .D. Aims are not the things teachers intend to do during the lesson, but the things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do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Part 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Write T for true and F for false. ( 20%)1.( ) To learn the use of comparative forms of adjectives belongs to teaching aims .2. ( ) When you do a starter, you should bear in mind it must directly contribute tothe overall lesson objectives.3. ( ) In a sense , macro planning is writing lesson plans for specific lessons.4. ( ) Not all new words in a less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5. ( ). A teacher’s reference book can help planning, but it cannot replace the teacher’s own ideas for what he or she wants to achieve in the class.6. ( ) Teaching stages refer to the major chunks of activities that teachers go through in a lesson.7. ( ) The end of lesson summary is a very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teacher to take learning further and deeper by helping students to refer back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8.( ) Flexibility means the contents and tasks planned for the lesson should be within the learning capability of the studens.9. ( ) Good linkage makes the lesson transit from one stage to the next smoothly and students experience less anxienty .10. ( ) Teaching obj ectives shoud focus on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the learners’Part Ⅲ: Problem Solving (30%)Directions:Below are two situations in the classroom. Each has a problem. First, identify the problem.Second, provide your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1. When preparing a lesson, some teachers just rely on the teacher's book, Before teaching a lesson, they will just look up the new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and copy paraphrases from the teacher' s book onto the student' s book. In class, they will just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provided by the teacher's book.2. In a listening lesson, the teacher first plays the recording for students to listen. Then he stops the recording from time to time trying to explain som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 in Chinese.Part Ⅳ:Mini-lesson Plan ( 30 %)The following is an abstract from Senior Ⅱ, Student Book. Please design a teaching plan with the dialogue.Name of activity :Objective(s) of the activity: Classroom organization of the activity : Teacher's role :Students' role :Teacher working timeStudent working timeTeaching aids :Predicated problemsSolutions:Procedures:1)2)3)4)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PartⅠ. Choose the best answer (20%)1. C2. C3. B4. C5. A6.C7. B8. D9. B 10. CPart 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 20%)本题为判断题,共10个小题,20分,每题2分。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圣才出品】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圣才出品】

第3章国家英语课程标准TASK 1The following are the six designing principles for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for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Match each heading from the left column with the elaborations on the right.《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英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标准》以及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做某事”的形式来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

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各种体现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15篇(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15篇(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15篇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摘要: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地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后患。

我们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育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教育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现象学教育学(一)现象学教育学主要观点现象学教育学最初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逐渐被欧美教育思想界所接受并形成现象学研究传统。

在20世纪末,现象学教育学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成为影响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

在《现象学教育学与意义问题》中,范梅南首先谈到现象学教育学有四个特点:(1)关注普通日常生活经验,而不是沉重的认识论、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问题;(2)具有规范性倾向,而不是坚持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3)着重具体经验的反思而不是理论的抽象;(4)现象学研究有一种不言自明的共识,即要求兼具写作深刻文本的高超才能和反思性的学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启示首先,教育应立足于具体的实践场景,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使儿童、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丰富的联系。

同时,把对真实生活的深厚描述和对话等现象学方式引入教育学恰恰有助于真实教学生活的自身显现。

其次,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应得到重视。

长期以来,教育受到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范式的深刻影响,教育者们讨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结构等,但是对于“人”的问题却很少谈及。

“1980年代开始,国外课程研究对这一以工具理性为内涵的Tyler课程模式提出挑战,产生了一系列有人称之为后现代课程的哲学观和教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育学》第15章在线测试
A B
C D
About negative transf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rrect ?
A Negative transfer occurs in conditions whe re the learner
B
nce on the second language task.
C Negative transfer is also known as interfe rence.
D
rˊs previous learning experience interferes with
A B
C 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error ?
A B
C D
In which stage can the learner both explain and correct his errors ?
A B
C D
s identical in both languages.
C、According to Contrastive Analysis, it is the partial similarities that often cause great dif
ficulties.
D、It focuses on errors caused by the incorrect application of rul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he types of developmental errors?
A、overgeneralization
B、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C、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D、false concepts hypothesized.
3、What are the causes of learner errors?
A、The learner’s L1 interference.
B、The L2’s inherently confusing aspects.
C、Teaching or material-induced errors.
D、Learner-fostered errors.
4、To obtain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error, the teacher needs to know:
A、What was actually said or done.
B、What as meant.
C、What should have been said or done.
D、What the equivalent is.
5、The teacher could show students’ errors by:
A、repeating
B、echoing
C、denial
D、questioning or physical expression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正确错误
re three kinds of languag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and neutral transfer.
正确错误
Developmental errors are viewed as because it reflects the learner
正确错误
Interlanguage is defined as the language the learner produces while he i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
正确错误
A mistake refers to a performance error that is either a random guess or a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