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合集下载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门题型。

这种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

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察看能力、获守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是中考化学的要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在2011 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很多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试题,现概括以下,以供参照。

一、溶解度的意义例 1 ( 2011·嘉兴)将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高升温度后,发现 a 溶液有晶体析出, b 溶液没有明展现象。

再向 b 溶液加入少量 b 晶体,晶体消逝。

则图 1 中能正确表示a、 b 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分析:由题意知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因此同时切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 C评论: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要点。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例 2 ( 2011·四川省眉山市)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 与 c 的溶解度曲线订交于P 点。

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 2)t 1℃时 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停搅拌,能形成 80g 溶液吗(填“能” 或“不能”)。

( 3) t 2℃时, a、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摆列的是___(填物质序号)。

分析:(1)在溶解度曲线上两线订交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同样。

(2)t1℃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 克,即 t 1℃时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 a 物质的质量为20 克,在 5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 克,因此只好形成60 克溶液。

( 3)在 t 2℃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靠上的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因此应是:cba。

答案:( 1)在 t 1℃时, ac 的溶解度相等(2)不可以(3)cba评论:此题考察了有关溶解度的一些问题,要理解溶解度的观点,清楚交点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问题

溶解度曲线问题

溶解度曲线问题溶解度曲线题型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个方面进行解答。

1.首先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就是则表示的就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以下作用:可以根据未知温度揭发有关物质对应的溶解度;可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其对应的温度;也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注意: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

2.溶解度曲线上的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坡度越大,表明溶解度受到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表明受到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以下的应用:可以窥见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可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可选择拆分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分离方法记住:冷却结晶:适宜溶解度受到温度影响较小的液态。

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

题目主要看要纯化或分离出的物质主要就是哪种,然后根据该物质溶解度受到温度影响的情况去挑选结晶方法。

3.溶解度曲线上的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酿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能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酿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存有余下。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溶解度曲线习题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A.a点 B.b点C.c点 D.无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2(填“大”或“小”);(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 _____.(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 ______℃.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是化学学科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考察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溶解度曲线题型进行归纳,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是反映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曲线图。

通常画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溶解的质量与溶液温度之间的关系。

2.溶解度曲线分类(1)单斜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

(2)递减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3)递增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3.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制备饱和溶液。

当需要制备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时,可以根据该温度对应的溶解度,在溶质溶解度大于该值的情况下,添加足够的溶质量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推导出溶解热的变化规律。

溶解热是单位质量溶质在溶液中溶解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计算溶解热。

4.相关参考内容(1)事实性知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溶解度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2)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可以绘制一个典型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并注明常见的分类。

(3)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解决。

例如,根据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求该物质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4)涉及溶解热的题目:通过给定溶解度曲线和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溶解热的值,并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

总结:溶解度曲线题型的基本内容包括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分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教材和参考资料可以提供相关的知识介绍、示意图、实例分析和涉及溶解热的题目。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

专题06 溶解度曲线(考点详解)

专题06  溶解度曲线(考点详解)

专题06 溶解度曲线一、判断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比较某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二、计算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三、温度变化时,溶解度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和比较;四、比较等质量的不同溶质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或等质量的溶剂配成饱和溶液所需不同溶质质量)大小;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六、物质的净化方法等本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结合两条线或三条线的坐标曲线图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考查。

归纳1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

四要素:a.一定温度下;b.100 g溶剂里;c.达到饱和;d.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a.的性质,b.的性质;外因:c.温度。

2.气体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表示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a.的性质;b.的性质;外因:c.压强;d.温度。

(3)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①压强越大,溶解度;②温度越高,溶解度。

(4)会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释简单实际问题:①喝汽水易打嗝是因为:。

②打开汽水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

④水沸腾前就会出现气泡是因为:。

归纳2 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应用:(注:A、B、C代表物质依次为——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或气体)⑴会比较S大小:0℃时溶解度大小顺序为,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⑵会查S并进行简单推算、判断:①t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②t2℃一瓶饱和A溶液的浓度为。

③t2℃把25gA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浓度为,所得溶液是否饱和:;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为,此时溶液是否饱和:。

⑶会判断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情况:①t2℃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溶液浓度将,B溶液浓度将,C溶液浓度将。

②t1℃三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溶液浓度将,B溶液浓度将,C溶液浓度将。

溶解度曲线常考题型(较难-针对尖子生)

溶解度曲线常考题型(较难-针对尖子生)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常考题型例1.如下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a>b>cB.t2℃时,将50g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例1 图例2图例2. 如图所示,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例3.下图是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例3图例4图例4.盐场晒盐后所得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例5图例6图例5.据图回答:(1)10℃时,甲的溶解度____(>,<,=)乙的溶解度(2)把30℃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4)30℃时,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若要提纯出较多的甲,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例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在t2℃时,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汇总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1、溶解度曲线知识(1)、比较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

(2)、图中M 点表示的意义是 。

(3)、温度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A 。

B 。

C 。

(4)、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

B , 。

C , , 。

(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B , 。

C , 。

(6)、A 物质中含有少量B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B 物质中含有少量A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7)、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 。

2、规律知识总结(1)溶解度曲线题解答要点:①温度②物质③溶解度 (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的大小比较 ①同种溶质A 同温→饱和比不饱和的 大B 同温、等量溶液→饱和比不饱和含的 多。

②不同溶质A 同温、饱和→溶解度大的物质 大B 同温、饱和、等量溶液→溶解度大的物质含的 多。

(3)溶解度曲线X 穿越溶解度曲线Y 的条件:①低温t 1℃,S x <S y (比小的小)②高温t 3℃,S x >S y (比大的大) (4)曲线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平移法)①t 3℃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是 。

②t 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二、河北中考试题1、(2006河北中考)如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a 的溶解度等于b 的溶解度B. 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c 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提纯a2、(2007河北中考)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而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有两种方法,分别是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解释。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对于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形态不同,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呈“陡升型”;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呈“缓升型”;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呈“下降型”。

针对题目,正确答案为C,D,B。

第一题中,A项错误,因为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第二题中,C项正确,因为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第三题中,正确答案为B,因为升温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第四题中,正确答案为C,因为甲、乙、丙三种物质在t℃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丙>乙。

4.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t℃,析出甲的质量大。

5.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6.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A.t℃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7.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1)C>A>B;(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A;(3)t℃时,在100g水中放入适量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8.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不正确的说法是A.t℃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

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