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西街口中心小学全体学生地点:操场主讲:车自平时间:2016年3月29日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对学生防震抗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防震抗震知识的培养。
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一、地震小常识1.什么叫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
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
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
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课件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
16
•
• 假如正在商 场,可以蹲在 牢固的柜台或 柱子旁,千万 别挤进人流!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
17
•[ ]
站胸流三 稳保中 别护,假 摔自可如 倒己以已 !,双经
千手在 万抱人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
18
十三、地震时怎么避险?
• 1984年南黄
• 八、地震前听到地声怎么办?
地声是普遍存在的临震征兆。一般是由于地
下岩石破裂、断裂而产生的。地声的特征有的象
雷声、炮声、机器轰隆声;有的象狂风呼啸声、
撕布声……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
11
九、发现动物行为异常怎么办?
• 大地震发生前,有些动物行为异常,这已为 古今历次地震所证实。但动物行为异常除了是地 震前兆外,环境变化、动物本身生理、疾病也能 引起异常,要综合分析,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主要有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的异常表现;井、泉、
河水异乎寻常的涨落变化;地下深处突然传出来
的隆隆巨响;晴朗夜空出现雷雨闪电不同的彩色
光象;花卉、树木不合时令的开花结果;天气气
候反常的冷、热、风小学、生防雨震减、灾知识雾讲座、PPT电课件 等。
10
七、地震前看到地光怎么办?
• 一些大地震发生前,从地面到天空常常出现 不同颜色的闪光,即地光。这是一种地震立即发 生的信号,应赶紧避震。地光无固定形状,条、 片、柱、带、球状皆有,五光十色,以蓝、白、 红色居多。
海发生地震, 南京、扬州一 带有近百名学 生跳楼逃生, 结果大都摔伤 了。
• [ 四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外界因素诱 发而引起的地震。如山坡和海岸崩塌、地下核爆 炸、油井灌水等,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但并非 所有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
防震科普知识 一年级

防震科普知识一年级
防震科普知识(适合一年级学生)
1. 地震是地球上的岩石层发生断裂和移动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
2.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一,它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火灾等危险。
3.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震措施来保护自己,例如在地震发生时躲到桌子下或者靠近墙角等安全的地方。
4. 在地震发生后,我们要保持冷静,遵守教师或者家长的指示,不要惊慌失措。
5. 我们可以参与地震演习,学习如何正确行动和保护自己,在发生地震时能够更加安全。
6.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出警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安全措施。
7. 地震的震级用Richter震级或者里氏震级来表示,数值越大,地震的破坏力越强。
8. 地震不仅发生在陆地上,还会发生在海洋中,引发海啸。
9.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观测来了解地震的发生规律。
10. 我们要学习防震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儿童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儿童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小朋友们,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讲一讲“儿童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你们知道吗,地震可是个很可怕的家伙。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一次在一个小镇上,突然发生了地震。
房子摇摇晃晃,东西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大家都吓坏了。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因为提前知道了一些防震的知识,所以很快就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在地震的时候保护好自己呢?首先,要是在教室里,地震来了,要赶紧躲到桌子下面,两只手抱住头。
等震动小一点了,再跟着老师跑到空旷的地方。
在家里的时候,如果在睡觉,要马上滚下床,躲到墙角。
小朋友们,咱们可不能在地震的时候乱跑乱叫哦。
还有呀,平时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一个应急包,里面放一些水、吃的、手电筒什么的。
《儿童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儿童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再给你们说个故事,有个小姐姐叫花花,地震发生的时候她正在客厅玩玩具。
她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跑到卫生间躲着。
因为卫生间的空间小,相对比较安全。
那要是在户外,比如在公园或者广场上,地震来了就要找个空旷的地方,远离大树、电线杆这些东西。
咱们还要记住,地震过后也不能马上回到房子里,得等大人检查过确定安全了才行。
小朋友们,多学一点防震减灾的知识,就能在危险的时候保护好自己啦。
大家一定要记住哦!。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 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 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教育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定期发布地震安全知识和应急 措施,提醒居民关注地震安全。
学校防震教育
制定防震减灾教育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自 救互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应 对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家庭关系重建
地震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共同 面对困难,互相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03
社会关系重建
地震后,社区和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受灾群众需要重新融入社会,
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助合作。
重建家园的步骤
评估灾情
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
国际援助与合作
国际援助
地震灾害具有国际性,国际社会 通常会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包 括资金、物资、技术和经验等方 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减轻地震灾害影 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信 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救援等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05
CATALOGUE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被困,应立即报告救援人员或报警求救。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清理口鼻、止血等。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课件1. 防震减灾概述顾名思义,是指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活动。
它涉及到地震的监测、预警、科研、教育、宣传、演练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全方位的努力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地震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
社会组织和公众则应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自身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共同构建防范地震灾害的安全屏障。
1.1 定义与重要性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的目的是向公众普及地震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地震监测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测能力的提高等。
这些成果为防震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国际社会对防震减灾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政策和措施。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对于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防震减灾的必要性防震减灾是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防震减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巨大。
通过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稿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稿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重大地震灾害,给灾区广大人民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领导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温家宝总理亲赴现场,指挥灾抗震救灾。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对学生防震抗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防震抗震知识的培养。
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群众伤亡惨重,其中,以在校学生伤亡率最大,学生是灾害发生时弱势群体,目前,学校在校学生防震抗震意识普遍不高。
在这样血的教训下,引发出一系列对地震科学知识普及重要性的迫切需要。
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同时也涌现出防震抗震意识超前,忧患意识优秀的代表人物。
比如,在四川省的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有一所因地震出名的中学——桑枣中学,这是一所安县教委直属的农村初中学校。
校长叶志平,在担任学校校长以后,连续几年对该校的几栋教学楼进行了改造加固,教学楼本身不结实,属于危楼,也校长知道早晚会出事。
利用学校有限的才力进行改造和加固,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
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学校规定好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
要求两个班在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
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就连每个班在教室里怎么疏散都作了规定。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要走教室里的那条通道都预先进行了设置。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巧家县地震局一、我们的地球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二、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从而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在震源处岩层发生快速破裂产生弹性波,并向四处传播,这种弹性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可在地球内部和表面1 / 12传播。
在地震时,我们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或者是左右晃动,这都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在一般情况下,距离震中越远,震动就越弱,但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震中所在地,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的一些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夏琼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1.地球的部结构(图片资料)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
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
地核又分为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部构造2.地球是运动着的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
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
(图片资料:用原图P2)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
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
有记载以来,我国除、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图片资料)6.地震的分类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
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汶川的地震)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火山地震一般影响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
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图片资料)7.地震的烈度与人的感觉、破坏程度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画图)——小于三度:一般情况下人无感觉;——三度:少数静止的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门窗作响,吊灯摇晃;——六度:人们仓皇出逃,房屋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二、和家人一起做好日常的防震准备1.提醒大人:(1)家具物品摆放要安全(画图)(2)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画图)地震有时可能发生在夜间,人在睡觉时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并且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可能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好卧室家具物品至关重要。
(3)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画图)清理家里的危险品:——易燃物: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瓶等;——易腐蚀的化学物品:硫酸、盐酸等;——有毒物品:杀虫剂等。
把用不着的以上物品尽早清理掉。
必须留下的要存放好:——防撞击,防破碎;——防翻倒,防泄漏;——防燃烧,防爆炸。
2.小贴士:(1)枕头和坐垫的妙用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
(2)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画图)——要结实,以便安全使用和不易剐破;——放在家里便于取放处。
防震包里装些什么物品:——饮用水、食品、衣物、药品;——手电筒、火柴、蜡烛、收音机、干电池等。
(3)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画图)地震往往突如其来,震时应急,好多事都要在极短的时间或困难的环境下做完,如紧急避险、撤离、疏散、联络,等等。
所以,必要的家庭、学校防震演练很重要。
——练习“瞬间紧急避险”——紧急撤离与疏散演练——约定好家人震后怎样团聚1.地震的前兆(1)井或泉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画图)(2)动物行为异常多次震例表明,某些动物可能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
(只要图旁的文字,不需配图。
)并不是说动物有反常表现就一定是地震前兆,所以,我们发现异常后不要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3)地声与地光地声与地光,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
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
——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
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
2.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很短,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地面上下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地面大幅度水平晃动(后晃),一般伴有地面旋转、塌陷、喷砂冒水,人有眩晕感;——房屋倒塌。
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上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的预警时间。
一般大震的预警时间与离震中的距离有关。
粗略估计,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而汶川地震的预警时间更长。
特别提醒:①不要慌,一定要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正确指挥②抓紧预警时间,行动迅速,紧急避震3.应急避震应注意什么(1)在家里如何紧急避震①家住楼房怎样避震(画图)室较安全的避震地点②家住平房怎样避震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室避险较安全的地点——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特别提醒:震时要注意——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千万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千万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2)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①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结实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
②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特别提醒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画图)——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3)在公共场所怎样紧急避震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画图)——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②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画图)——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千万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千万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③在行驶的电(汽)车——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特别提醒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4)在户外怎样紧急避震①迅速避开各种高大的危险物楼房、危墙、高烟囱、水塔、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立交桥、建筑材料堆放处等。
②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③不要随便返回室(5)在野外怎样紧急避震①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不要停留在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迅速离开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②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③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特别提醒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野外郊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环境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6)遇到地震次生灾害怎么紧急避震①在室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火灾——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画图)——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设法隔断火源。
毒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不要慌乱拥挤;——待地震停止后再设法转移。
②在野外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水灾——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迅速离开桥面。
毒气泄漏——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山崩、滑坡、泥石流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小贴士:(此块容可根据版面需要散放在“三、”中任何地方)震时是跑还是躲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躲在什么地方避震——室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到开阔、安全的地方。
应采取什么姿势——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画图)——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画图)——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画图)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怎样避免其他伤害——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拥挤场所,不要乱挤乱拥。
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
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