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训练教案
材料作文教案

材料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运用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
3.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研习新课1.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3.请同学们看篇子: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指导教案

材料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使作文内容丰富、有深度。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素材的寻找与提炼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作文修改与评价5.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使作文内容具有丰富性和深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材料作文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材料作文的魅力。
2. 讲解:详细介绍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寻找和提炼,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写作能力。
4. 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材料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和亮点。
2. 根据给定的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3.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文质量。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作文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深度,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是否恰当。
3. 收集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变化。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写作比赛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写作经验。
2. 邀请作家或专业编辑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和心得。
3. 推荐学生参加写作培训班或在线写作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九、安全与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纪律: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受伤或受到其他伤害。
材料作文写作训练教案(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写作训练教案作文辅导0329 21:26::一、什么是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是指试题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然后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命题方式。
给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
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寓言故事,议论说理,名人事例,漫画图表等二、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简说: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要求两个环节。
今天要讲的主要是审材料这个环节,因为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准确的观点,是这类作文的关键。
怎样读懂材料?就一般而言,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点睛语句,深入揣摩其中的内涵,是必需的。
但就故事类材料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因果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从一个角度切入,就可以准确提炼出正确观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故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做一简要分析。
三、实例分析:阅读下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立意方法第一步:找对象第二步:析(故事因果)根源第三步:分主次找对象、析根源:小马:年轻、没有过河的经验,面对不同的答案却善于思考。
最后成功。
妈妈:理性、善于引导,教育有方。
松鼠:以偏概全,以为自己的同伴过不去小马就过不去,他不知小马的身体要比松鼠大得多。
分主次:故事的核心显然是小马,而帮助小马成功的重要因素则是妈妈的谆谆诱导。
所以小马的角度是主,而妈妈是次,松鼠更次。
最佳立意: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不要盲从别人)——受教育者。
次佳立意: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教育者。
四、课堂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作文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3. 材料作文的结构与布局4. 材料作文的素材积累与运用5. 材料作文的修改与润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结构与布局、素材积累与运用。
2. 难点:材料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思辨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材料作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
5. 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改进方向。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材料作文的写作要点。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材料作文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作文素材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写作训练:设计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4. 互动评改: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成果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写作知识。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设计模板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设计模板【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材料作文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材料作文的思考。
2. 授课环节。
1)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包括材料作文的结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范例材料作文,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材料作文是如何写作的,以及其中的亮点和特点。
3)讲解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处理材料、如何展开论述、如何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3. 练习与训练。
1)布置材料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评和点评。
2)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课堂练习等。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范例材料作文、教学参考书等。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评和点评。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兴趣和写作潜能?。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点,学会正确审题。
二、学习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做到思路开阔,立意出新。
三、掌握确立论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观点正确、深刻、新颖,有针对性。
教学重点: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纠正作文中的偏题现象。
2、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确立论点的能力。
教学方法: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讲评资料。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何为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
 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 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要求语”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命题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
3、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1)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上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在文体要求上: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主确立文体”。
材料作文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与分类2. 素材的寻找与提炼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作文修改与评价5.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素材的寻找与提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素材,并学会从素材中提炼主题。
3. 教授写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4. 实践训练:让学生动手写作,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5. 作文修改与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水平。
6.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写作技巧等。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实际写作能力。
3. 示范法:通过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4. 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文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作文修改与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修改和评价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评价学生在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材料作文指导用书2. 辅助材料:优秀作文选集、写作技巧参考书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4. 网络资源:相关写作网站、论坛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齐全3. 座位安排:采用圆形或小组合作形式,便于学生交流讨论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写作练习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 注重作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4.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写作水平十、课后作业与拓展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材料作文,锻炼写作能力3. 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4. 家长辅导: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提供家庭辅导支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引语式材料作文教案模板

引语式材料作文教案模板引语, "成功是一部长篇小说,失败是一篇短篇小说。
" ——莎士比亚。
导语,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引语式材料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引起读者的共鸣,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本文将从引语式材料作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引语式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其写作要求和技巧;2.培养学生对名人名言和经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引语式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特点;2.名人名言和经典作品的引用和运用;3.论点的提出和论证过程的展开;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难点。
1.如何选取合适的引语,使其与文章主题紧密联系;2.如何巧妙地运用引语,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3.如何进行合理的论证,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力。
四、教学方法。
1.导入法。
可以通过名人名言的背景介绍或者相关的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思考;2.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引语式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合适的引语,如何进行论证;3.示范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引语式材料作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4.练习法。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5.评析法。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或者一句响亮的名人名言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
向学生介绍引语式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讲解名人名言和经典作品的引用和运用;3.示范。
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引语式材料作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4.练习。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5.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写作训练教案写作佳苑2013-03-27 17175d56b7b40102e529材料作文写作训练教案一、什么是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是指试题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然后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命题方式。
给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
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寓言故事,议论说理,名人事例,漫画图表等二、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简说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要求两个环节。
今天要讲的主要是审材料这个环节,因为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准确的观点,是这类作文的关键。
怎样读懂材料?就一般而言,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点睛语句,深入揣摩其中的内涵,是必需的。
但就故事类材料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因果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从一个角度切入,就可以准确提炼出正确观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故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做一简要分析。
三、实例分析阅读下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立意方法第一步找对象第二步析(故事因果)根源第三步分主次找对象、析根源小马年轻、没有过河的经验,面对不同的答案却善于思考。
最后成功。
妈妈理性、善于引导,教育有方。
松鼠以偏概全,以为自己的同伴过不去小马就过不去,他不知小马的身体要比松鼠大得多。
分主次故事的核心显然是小马,而帮助小马成功的重要因素则是妈妈的谆谆诱导。
所以小马的角度是主,而妈妈是次,松鼠更次。
最佳立意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不要盲从别人)——受教育者。
次佳立意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教育者。
四、课堂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提示学生先找对象(讨论)动物管理局,小狗、小龟,小兔子和小松鼠,教练,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
2、分析个人的言行及结果(讨论)动物管理局的做法不妥,不是因材施教发展特长。
结果不行。
小狗、小龟,小兔子和小松鼠,各有所长却未能各扬其长。
结果也不行。
教练认识到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
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学有所长。
3、从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写作。
有哪些角度符合题意(学生讨论)一、就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而言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的辩证关系;二、从教育者的角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从实际出发,发现差异;三、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学有所长,认清自我;四、批评动物管理局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是违背了教育规律,没有从实际出发;五、评价教练野鸭——虽然认识到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
就上述角度而言前四个都是最佳立意,第五个是次佳立意。
当然,材料的类型不同,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
说理性的要抓中心句和主旨句,故事性的则要从因果关系分析入手。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道由复合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题,就内容而言,非常具有时代意义,这对我校学生也应该有导向意义,因为这道题产生的背景是“钱学森之问”,加之我校在下届就正式用到这份高考试卷。
复合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既要找到三则材料的相似点,还要总结出每则材料的核心意思。
让我们看看命题意图今年的全国高考课标卷作文,仍是新材料作文试题,基本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思路,让新课标与旧大纲之间有了较好的衔接,使考生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不至于大起大落,变化太大,让考生无所适从。
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新材料作文不是一则材料,而是采用了三则事例和一句概括语。
在三个具体事例基础上,加上一句概括语,既将三个事例高度高度概括起来,又是材料具有了一定的思辨性。
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概括语是对三则事例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也就是说,三则事例都可以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事例是三个不同的角度,三个不同的侧面,也就是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
因此,整个材料是围绕“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一主题,三则事例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角度来解析人才成长之路的。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成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社会文明的迅猛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因而,人才成长的因素呈现多元化的形式,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状况,寻求成才的最佳途径。
命题者如此设计试题,从人才的成长、人的发展方面来看,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成才,实现在新课程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同时,对于高考考生来说,都面临着一次人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抉择,或上大学继续深造,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或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人生探索……无论如何,都存在着一个成长、成才问题,所以说,这样的命题很能切中肯綮,也充分发挥了高考作文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从思辨性方面来看,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则试题极具思辨性,讲人才成长的规律,又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使得这个命题不再单一,不再绝对,几个角度既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独立的,从而具备了较强的思辨性,使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看,新材料作文既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含意、提取写作角度的能力,又考查学生思维、表达的能力,能够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近年来兴盛的重要原因。
总之,这是一则较能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作文题,也是近年来全国卷中较好的一则作文试题。
构思方略这则作文试题立意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从审题的角度来说不难、不偏。
这也说明了高考命题不会刻意在审题方面难为学生,而让学生腾出必要时间构思立意,展示自己真实的作文水平,体现了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有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的理念。
应当注意,作文材料中“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是非常重要的提示,也是一个开放中的限制。
它提示考生,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写,都应该写有关人才成长的话题,而且与三则故事所寓含的成才条件要联系起来。
如果脱离人才成长而谈“空间”“环境”“好奇心”“自信心”等,或者撇开提供材料谈人才成长,比如“勤奋出人才”“创新出人才”“成功需要明确目标”都应是不够切题的。
有些考生不能整体理解材料含义,只是抓住材料中的一点甚至一个词,比如看到材料中有“人才”字眼,就论述“什么是人才”;有的考生从鱼与水池的关系得出“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人要适应环境”的观点;有的考生从狼的故事得出“生存需要顽强的意志”的观点;有的考生从第三则材料分析出同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结局,提出成才要发挥自身潜力,强调自身努力的重要性,提出“征服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有考生认为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是虚荣心的表现而加以批判;还有考生从第三个材料得出“人言可畏”的观点,这些都是脱离材料含义的的表现。
从审题立意角度看,既可对材料进行从整体上把握,也可各有侧重,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点,深入展开论述,只要观点明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角度立意作文。
首先,从材料整体上把握,从材料整体立意,总述人才成长要有一定的规律性,然后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侧面来阐述其规律性,最后再加以总结。
这也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从整体上把握,会增加一些难度,因为这毕竟是考场作文,既很重要,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从材料的第一则事例来看,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再长时间也长不大,但放到大水池中,时间不长就能长大,说明了这种热带鱼成长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才行。
从这个角度立意,围绕“人才成长要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主题,就是“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这正是人才成长的规律之一。
没有自由的成长空间,处处受到严格的限制,就像放在小鱼缸中的热带鱼一样,是永远长不大的,是永远成不了才的。
从材料的第二则事例来看,狼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富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才得以顽强的生存下来。
从这个角度立意,围绕“人才成长要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主题,就是“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这个角度,从此角度深入下去,说明我们只有对事物充满兴趣,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最终才能成才。
从材料的第三则事例来看,心理学家把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交给老师,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这是专家挑选出来的好学生,老师自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大的期望,而这些学生也就更具有自信心,成绩就会很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