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基础练习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47、以:因为眚:过错掩:抹杀
(三)解释重要词语
1、管:钥匙
2、潜:秘密
3、国:国都,都城
4、诸:兼词,“之于”
5、劳:疲劳
6、无乃----乎:恐怕„„吧
7、勤:劳而无功
8、悖:叛离
9、与:参加
10、御:抵抗
11、是:这
12、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3、超:跳跃乘:兵车;乘:辆
14、轻:轻狂放肆
15、脱:粗疏,不谨慎
16、乘:代指“四”
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
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
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
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
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译: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译:
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译: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译:
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32、何:何必,辱:屈尊
33、志:心意
34、舍:放掉
35、拘:捉拿,擒获诸:兼词,“之于”,原:原野,战场
36、暂:仓促,刹那之间免:赦免
37、堕:同“隳”,损害,毁坏
38、亡:没有
39、顾:回头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
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
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二、词类活用1、秦伯素服郊...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9、先轸朝.,问秦囚 [上朝,名作动]10、武夫力.而拘诸原 [竭尽全力,名作动]11、入险.而脱 [险境,形作名]12、行则备一夕之卫. [保卫工作,动作名]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后援部队,动作名]1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德,动作名]1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为……感到悲哀]17、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使……空闲、休息,使动]1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使……劳苦,使动用法]20、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21、以逞.寡君之志 [使……满意]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使……受辱]三、一词多义1、败(1)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 [打败](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破坏、毁坏](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失败](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破败、破旧](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 [打败仗](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残败、凋残] 2、报(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报答,酬谢](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复,答复](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报复](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报告](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报效](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3、超(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一跃而上,跳上](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跳得轻快而高](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超过]4、乘(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 [凭借、依仗](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顺应](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趁着](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登上](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5、出(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出兵,出征](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出逃](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拿出,交纳](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产生,发生](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出现,显露](7)予出官二年。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肴之战》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殽之战》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左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传为刘向所撰B.善于描写战争C.取材详略得当D.记事线索分明2.《秦晋殽之战》一文中,哭师止秦袭郑的人物是()A.杞子B.原轸C.蹇叔D.文嬴3.《秦晋殽之战》中,秦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劳师袭远B.以贪勤民C.轻而无礼D.准备不足4.《秦晋殽之战》中,蹇叔劝阻秦国袭郑的原因不包括()A.劳师袭远B.师劳力竭,远主备之C.入险而脱,又不能谋D.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成语“厉兵秣马”出自()A.《左传·秦晋殽之战》B.《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C.《史记·李将军列传》D.《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6.《秦晋殽之战》选自()A.《左传》B.《诗经》C.《史记》D.《汉书》二、解释加点词1.将有西师过轶..我。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蹇叔之子与.师。
4.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5.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6.以间.敝邑。
7.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8.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三、阅读分析题1.阅读《秦晋殽之战》,回答问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1)秦晋殽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栾枝说的“秦施”指什么?(3)秦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齐桓公伐楚》,回答问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同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乘骖((二)通假字:辟:通()(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厌: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则束载厉兵、秣马矣(7 厉:通((三)解释重要词语、无礼则脱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5..韦先2、若潜师以来16、以乘..、国3可得也17、敢犒从者..4、穆公访诸蹇叔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5、师劳力竭..20、居则具一日之积6、无乃不可乎.....21、且使遽告于郑7、勤而无所..客馆228、必有悖心、郑穆公使视..师9、蹇叔之子与23、使皇武子辞焉..10、以闲敝邑、晋人御师必于殽24..25、不可冀也间11、必死是..、攻之不克、余收尔骨焉12 26..13、吾其、超乘者三百乘27还也....而无礼14、秦师轻贪勤民、而以28..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9、天奉我也(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彼实构吾二君)30.(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君何辱讨焉)..(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33、以逞寡君之志..4、其之矣、吾舍34.(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5、武夫力而拘诸原...(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36、妇人暂而免诸国吾其还也。
..(、堕37军实而长寇仇).(3)其为死君乎?()38、亡无日矣.(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而唾39、不顾.(5)吾子取其麋鹿(河40、及诸).5、为、释41左骖赠孟明.(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不朽42、死且)..(2)为吾子之将行也(君惠而免之43、若从).(3)为从者之淹(、秦伯素服郊次44 ).(4)何施之为(师而哭、乡45 ).(5)莱驹为右46、不替孟明().6一眚掩、且吾不以47大德、乘...乘者三百乘()(四)一词多义(1)超乘(1、焉)(2)超乘者三百(3)以乘韦先()1()击之,必大捷焉()、而7))余收尔骨焉((2)))君何辱讨焉(3()勤而无所((1 、且))哭而送之((22)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左右免胃而下()2()且使遽告于郑())(4)秦师轻而无礼(3()()死且不朽()(5)灭滑而还3 )6、以()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劳师以袭远(1())()入险而脱7(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8、之(9)劳师以袭远()(10)入险而脱()))何施之为(1 ((11)行则备一夕之卫((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12)围之不继()))吾闻之(3 ((13)奉不可失((4)夏后皋之墓也())(14)未报秦施()))犹秦之有具囿也((5(15)寡君之以为戮((五)词类活用:)(16)劳师以袭远()))若潜师以来((1()(2)秦师遂东(17)以逞寡君之志()(18)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左右免胄而下((3 )))(19)以闲敝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4)))子墨衰绖(5 (20)秦不哀吾丧(()(6)晋于是始墨()21()蹇叔哭之()))秦伯素服郊次((7 (文嬴请三帅;22()夫人请之))秦伯素服郊次(8((六)特殊句式:))尔何知!(1(2()何施之为?()3()牛十二犒师()4()使出师于东门之外()5()弦高将市于周())吾子淹久于敝邑((6 ))败秦师于肴(7()))使归就戮于秦(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0 (七)翻译下列句子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秦晋ブ战》一、表述以下加点的字词。
1.冬,晋文公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去世.2.将殡于曲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殡葬.3.柩有声如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棺木.4.卜偃使大夫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跪拜之礼.5.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事..6.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向我们公布战争命令....7.将存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边的军队..8.将存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9.击之,必大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取.10.郑人并使我殿中其北门之管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11.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秘密.12.国可以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都,都城.13.穆公访华诸蹇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任词,“之于”.14.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烦躁..15.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都用完了..16.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17.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军的进攻)作好了准备..18.无乃不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吧(固定句式)...19.勤而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而无功....20.必有悖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叛离的心思..21.公辞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听,拒绝听取.2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23.中寿,尔墓之木拱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等寿命..24.中寿,尔墓之木拱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六寸.25.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26.蹇叔之子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27.晋人御师必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阻击.2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主.29.其北陵,文王之马萨省风雨也_________________同“躲避”,避开.30.必死就是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中间。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篇一」《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晋殽之战》基础练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该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将有西师过轶
..我(越过)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3.若潜.师以来(秘密地)
4.尔.何知(你)
5.必死是.间(这)
6.弦高将市.于周(做买卖,交易)
7.闻吾子
..将步师出于敝邑(对对方的尊称)
8.为从者之淹.(停留,驻扎)
9.具.一日之积(准备)
10.厉兵秣马(磨砺兵器,喂饱马匹,指做好了战斗准备)1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希望)
12.必伐.秦师(进攻,征伐)
13.遽.兴姜戎(迅速)
14.子墨.衰绖(把……染成黑色)
15.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16.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
17.妇人暂而免诸国
..(之于,国都)
18.亡无日
..矣(不久)
19.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
20.不以.一眚掩大德(因为)
三、一词多义积累
1、乘①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乘坐
②超乘者三百乘(《秦晋殽之战》)兵车(名词)辆(量词)
③以乘韦先(《秦晋殽之战》)代指“四”
2、辞①归去来兮辞文体名,辞赋
②公辞焉(《秦晋殽之战》)拒绝
③使皇武子辞焉(《秦晋殽之战》)辞谢
3、及①及诸河(《秦晋殽之战》)追赶
②及滑(《秦晋殽之战》)到,到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并且
4、克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秦晋殽之战》)战胜
②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③克勤克俭能够
5、若①若潜师以来(《秦晋殽之战》)如果
②若从君惠而免之(《秦晋殽之战》)如果
③门庭若市如,像
6、奔①杞子奔齐(《秦晋殽之战》)逃亡
②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奔腾
7、患①纵敌患生(《秦晋殽之战》)祸害,灾祸,忧患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担忧,忧虑
8、诸①穆公访诸蹇叔(《秦晋殽之战》)之于
②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之于
四、单项选择题
1.以下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
A.乡师而哭B.不以累臣衅鼓
C.堕军实而长寇雠D.不腆敝邑
2.以下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御戎:驾御兵车
B.中寿:中等寿命
C.无礼则脱:不讲求礼仪就能侥幸逃脱
D.免胄:摘下头盔
3.以下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
A.败秦师于殽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弦高将市于周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五、文段阅读训练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秦师遂东。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蹇叔之子与.师参与,参加
(2)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请选出“其”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B )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其为死君乎
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秦师遂东”一句中“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上.于盆而供养之
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舟.行适临汝
4.请在括号中补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秦穆公)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其/他们)出师于东门之外。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使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这不是(我)听说过的(事)。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疲劳,力量用尽,远方国家的君主作好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6.以上节选语段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请对秦穆公及蹇叔的性格特点作简要(概括+具体)评析。
秦穆公:刚愎自用、利令智昏、贪婪、野心勃勃
蹇叔:足智多谋、忠义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