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
最新年中考语文 第1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素材(考试必备)

考点二 文言文阅读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字词分课梳理第1篇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❶重点词语解释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②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③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④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⑤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因,凭借) ⑥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⑦去.后乃.至(去,离开。
乃,才) ⑧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⑨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⑩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⑪下车引.之(拉) ⑫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❷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❸一词多义①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太阳) ②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 ③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按时) ④乃⎩⎪⎨⎪⎧去后乃.至(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⑤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讲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⑥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⑦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元芳)下车引之.(代词,他)学而时习之.(代词,代学过的功课) ❹古今异义①下车引.之引⎩⎪⎨⎪⎧古义:拉今义:引用②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④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去今义:前往 ⑤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对子侄一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⑥相委.而去 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❺词类活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家里,名词作状语) ②门外..戏(在门外,名词作状语) ③友人惭.(感到惭愧,意动用法)。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品)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sh) 在不(fǒu) 谢道韫(yn) 无奕女(y) 王凝之(nng)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 3。
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时年七岁(当时) 9.门外戏戏(玩耍) 10.与人期期行(约定) 11.相委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惭愧) 13.下车引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义:1 / 17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八)《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A.熊掌,亦我所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跃跃欲试
B.所恶有甚于死者可爱者甚蕃不求甚解
C.万钟于欲何加焉弗敢加也添枝加叶
D.此之谓失其欲心太守自谓也不知所谓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选自《世说新语》)
[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
(3)尝暂寄人空宅住( )(4)子欲居九夷(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暂住何烦尔?
(2)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①而不接。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3)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朋党论》节选
(4)管宁、华散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zòu)B.差可拟(chà)C.尊君在不(fǒu)D.友人惭(jiàn)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二则(咏 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 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
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 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表现了谢 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谢家家庭生 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补充 ①与人期.(约定)行
②相委.(舍弃)而去.(离开)
③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下车引.(拉,牵拉)之 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友人惭.(感到惭愧)
3. 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
4. 古今异义
原文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相委.而去 期.日中
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 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与儿• 女• 讲论文• 义• 。俄• 而• 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雪骤• ,公欣然曰:“白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雪纷纷何• 所• 似• ?”兄子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二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
可• 拟• 。”兄女曰:“未• 以相比。”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
古义 离开 拉,牵拉 回头看 舍弃 约定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引导;引用 注意;照管 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预定的时日;日期
重点句子
1.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您)正午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 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此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根据上文应补充上“您”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七年级上册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
:“待君久不至,已去。” 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原文呈现
译文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友人(听了)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我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和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还不到,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友人惭. 本义:惭愧
句中意思: 感到惭愧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5.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 行. (2)期日. 中. (3)太丘舍. 去 (4)下车引. 之
期行: 相约同行 日中: 正午时分
舍: 舍弃 引: 拉,牵拉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6.重点虚词
(1)陈太丘与. 友期行 (2)去后乃. 至 (3)相委而. 去 (4)下车引之.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2)门外戏. (3)相委. 而去
古义:____离__开____ 今义:__往__、__到_____ 古义:_玩__耍_____ 今义:__戏__剧__,_杂__技__ 古义:_舍__弃_____ 今义:_把__事__情__交__给__别__人__去__办__,_委__托___
(完整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复习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1、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令郎⑦老朽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乃至乃: 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不久..内集:家庭聚会②俄而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 :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咏雪》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三、解释词语:(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子侄辈的人。
(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紧,急。
(6)欣然:高兴的样子(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9)即:是。
(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儿女:古代指子侄辈的人。
今指儿子和女儿。
四、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5)公大笑乐。
——太傅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参考答案: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记载晋朝至南朝历史文化风貌的杂书。
本书以言行谈论、隐讳讲究等事实资料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风貌、政治局势、文人雅士的品性和学问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选取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
知识点一:晋氏兄弟之争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因忧心弟弟晋明帝的野心,曾试图废黜晋明帝,改立自己的养子司马寿为继承人。
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晋明帝得以成为晋朝后继者。
但晋明帝对于晋元帝的这种意图心存疑虑,对文士高士进行了严密的管控,以消除异议。
晋明帝对待晋元帝的后妃和亲信也颇为残酷。
晋元帝有位妃子叫尚书令张华的女儿,晋明帝先是罢黜她的官职,后又软禁了她。
在晋元帝生病时,晋明帝派人毒死了她。
此外,晋元帝的侍中贾充也成了晋明帝的杀手之一、贾充在接替晋明帝处理朝政之前,以贤良深知世事的名声为突破口,与晋元帝取得了颇高的声望。
贾充成为尚书令后,开始实施清算,不断打击政敌,甚至采取“剑诛”之法,直接将政敌杀掉。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晋明帝也破坏了贾充与晋元帝的友谊,将二人分开处理。
晋朝的这段兄弟之争,展现了当时皇帝的权力逐渐增强以及对异己和政敌的镇压程度。
这些故事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黑暗和晋明帝残暴的本性。
知识点二:文人雅士的品性和学问水平世语新语中提到了很多文人雅士,通过他们的言行,可以窥探到当时文化人的品性和学问水平。
1.“欧阳修无雪儿”:欧阳修为人豪爽,将计就计,在与蔡公谈笑时,自嘲“欧阳修无雪儿”。
他把自己姓“修”(现便与“雪”类音)与江州城中的一个妓女“雪儿”联想在一起,以此自嘲,表现了他不拘小节的个性。
2.“曹植千里奔袢”:曹植是一个才情出众的文人,被誉为“曹丕之才子”。
为了表达自己的积极,他用自己写的《孟光临绝命诗》来表白。
这首诗将自己比作孟光,以表白曾受父亲曹操猜疑的痛苦。
3.“谢滕式”的故事:谢滕是晋朝的大文学家,他在大家的帮助下创作《梅花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在不(fǒu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王凝之(níng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3。
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6.太丘舍去(离开7.去后乃至(才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9.门外戏(玩耍10.与人期行(约定11.相委而去(舍弃12.友人惭(惭愧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八《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基础归纳: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
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内集(2讲论文义(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5差可拟差拟(6白雪纷纷何所似3、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答:。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基础归纳:1、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世说新语》一书的“”一门,《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
2、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期戏译文:。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信译文:。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译文:。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1、交待陈元方与来客对话背景的句子是: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
2、友人发怒的原因是:。
3、对话的地点是:。
4、故事的结尾是:三、问题探究:《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第一问: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指您父亲;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称。
第二问:元方入门不顾不应为失礼。
其一,全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之理,无信,无礼,是全篇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其二,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 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 分)略(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 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9.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7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 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8.(2 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 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 分) 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 分)谈感受(2 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五、2008年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期》)(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乙〕郭亻及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亻及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亻及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C.及事讫(完毕).)(2 分)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 分)传一乡秀才观之.安陵君其许寡人.④③①②(选自《后汉书 ·郭亻及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C.遂止于野亭.杂然而前陈者.骈死于槽枥之间. B.计日告之.D.其为人若此.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译文: 13.文段理解。
(5 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 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 分)参考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