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秋水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惠子相梁”原文及翻译

小编整理了关于《惠子相梁》原文及《惠子相梁》翻译,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惠子相梁》有所帮助和裨益,同时希望同学们熟读课文并尝试翻译,关于《惠子相梁》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交流吧!
惠子相梁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翻译: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惠子相梁》原文及翻译,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希望同学的文言文学习和翻译情况越来越好越来越熟练,祝大家学习进步!。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与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与翻译【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惠子相梁》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惠子相梁》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惠子①相②梁③,庄子往见之。
或④谓⑤惠子曰:“庄子来,欲代⑥子⑦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8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⑨,子知⑩之(11)乎?夫(12)鵷雏发(13)于(14)南海,而飞于(15)北海,非(16)梧桐不止(17),非练实(18)不食,非醴泉(19)不饮。
于是(20)鸱(21)得腐鼠,鵷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2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23)吓我邪(24)?”[注释]①惠子: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②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活用如动词,指当国相。
③梁:魏国,国都在大梁,所以又称梁。
④或:有人。
⑤谓:对……说。
⑥代:取代。
⑦子:对人的尊称,您。
⑧搜于国中:即“于国中搜”,状语后置。
搜,搜索。
寻找。
国,国都,都城。
⑨鵷(yuān)雏: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⑩知:了解。
(11)之:这(鸟)。
(12)夫(fú):发语词,不译。
(13)发:出发,启程。
(14)于:从。
(15)于:向。
(16)非:除非。
(17)止:栖息,歇息。
(18)练实:竹子所结的籽实。
(19)醴(lǐ)泉:甜美的泉水。
(20)于是:在这时。
是,此。
(21)枭(xiāo):猫头鹰。
(22)吓(hè):象声词,模仿鸱发怒时的声音。
(23)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24)邪(yé):同“耶”,吗。
[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
庄子前往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慌了神,在都城内搜查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雏,你了解这种鸟吗?鵷雏从南海出发,飞向北海,除非是梧桐树它不栖息,除非是竹子的果实它不进食,除非是甘美的泉水它不饮用。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鵷雏(刚巧)从它的上空飞过,猫头鹰抬头看见鵷雏,怒斥道:‘吓’!如今你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鉴赏]惠子相梁讲了一个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故事,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范文:庄子《惠子相梁》原文及译文

庄子《惠子相梁》原文及译文庄子《惠子相梁》原文及翻译庄子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鹓鶵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注释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
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
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醴:甘甜于是:在这时。
鸱(chī):鹞鹰。
注意,鸱不是鸱鸺,鸱鸺才是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翻译

庄子故事原文翻译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翻译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故事两则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庄子故事两则一: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
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译文。
《秋水》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秋水》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仅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外篇·秋水作者:庄子及门徒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雏(2),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3)。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出处】
本段属《庄子》·秋水
【注释】
(1)惠子:即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辩友。
(2)鹓雏〔yuān chú〕: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3)醴〔lǐ〕:甜酒。
【译文】
惠施做梁国的相,庄子前去拜访他。
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前来,打算夺取你的相位。
”于是惠施十分惊恐,派人在都城内搜索庄子,搜了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雏,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肯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肯食用,不是甘美的泉水,不肯取饮。
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见鹓雏飞过,仰头看着发出一声威吓:‘吓!’今天,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