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实录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2、明确目标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学会“做”中学。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
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
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清镇市中小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科目:科学真题:您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需要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面对基层群众(农民)、基层工作人员分别作一个开场白。
【题型分析】情景模拟【参考答案】1.面对基层群众(农民):大叔大婶,你们好!我是咱们市政府的小王。
眼看着一年又快到头了,今年的天儿不错,家里收成还好吧?……听说咱们这儿来了些大学生,到咱这儿当村官,不知道干的咋样啊?……2.面对基层工作人员:XX,你好!我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王XX(同时出示工作证),这次来到这里,主要是想调查一下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希望得到你们的配合和协助。
你们长期在基层工作,比较辛苦,对于大学生们在村里的工作情况也比较了解。
知道你工作很忙,所以我会尽量抓紧时间……真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您有什么缺点和不足?假如您被录用,您将怎么克服您的缺点和不足?【题型分析】认识自己【参考答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也一样。
我认为我的缺点是有时候有点追求完美,这样一来有可能会拖慢办事的效率,偶尔也会给合作伙伴带来压力。
有缺点和不足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进行改正。
第一,摆正心态正确认识。
在遇到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我都应该准确地把握工作实质、明确目标,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
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偏离工作应有的方向和要求。
第二,制定工作计划表。
在开始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我都要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进度控制表,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内容以及时间详细列好。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严格按照计划表进行,以免拖慢工作的进程。
借此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以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加强与同事合作。
每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自己独立一个人能够做好的,都是需要和同事一起合作才能将其做到真正的完美。
这就要求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与同事交流,虚心向同事学习。
假如有幸我能够通过此次考试,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竭尽所能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

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不论是来自人类的声音,还是自然界中的声音。
声音产生的条件有很多种,而这些条件对于声音的品质和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声音产生的机制和规律,从而为声音的应用和改良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包括共振、震动频率、声源形状和介质等因素对声音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声音产生的机理,为声音应用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设计实验1:共振对声音产生的影响设计思路:通过改变共振器的形状和材料,观察声音的产生情况,探究共振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共振器,如管状共振器、膜状共振器等。
2. 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统一的声源,记录在不同共振器条件下产生的声音。
3.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共振器形状和材料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实验2:震动频率对声音产生的影响设计思路:通过改变声源的震动频率,观察声音的产生情况,探究震动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声波产生器和各种不同频率的声源。
2. 通过调节声波产生器的频率,产生不同频率的声波,记录不同频率条件下的声音产生情况。
3.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震动频率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实验3:声源形状对声音产生的影响设计思路:通过改变声源的形状,观察声音的产生情况,探究声源形状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声源,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2. 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统一的声源,记录不同形状声源条件下产生的声音。
3.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声源形状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实验4:介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设计思路:通过改变声音传播介质,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探究介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
2. 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统一的声源,记录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声音的传播情况。
3.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介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声音产生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2. 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空气中,形成声波,最终被人耳感知。
本实验通过观察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验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1. 扬声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线路连接线4. 声波传感器5. 示波器6. 电源7. 实验桌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与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确保连接线牢固。
2. 将声波传感器与示波器连接,调整示波器至合适档位。
3. 打开音频信号发生器,调节输出频率和幅度,确保输出信号稳定。
4. 将扬声器放置在实验桌上,确保扬声器与声波传感器保持一定距离。
5. 观察扬声器振动情况,并记录振动频率。
6. 观察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分析声波特征。
7. 改变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重复步骤5和6,观察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当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时,扬声器振动,产生声音。
2. 观察扬声器振动时,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振动信号。
3. 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与扬声器振动频率一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验证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扬声器振动时产生声音,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振动信号。
2. 改变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实验现象依然成立,说明声音的频率和幅度与振动频率和幅度有关。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扬声器振动时产生声音,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振动信号。
2. 通过观察扬声器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加深了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3.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为以后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事故发生。
2. 实验器材连接要牢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观察实验现象时,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一、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豆子、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观察现象并倾听声音。
2、把橡皮筋套在手上,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倾听声音。
3、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轻轻敲击鼓面,观察豆子的跳动情况并倾听声音。
4、用小锤敲击音叉,迅速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1、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3、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豆子跳动,发出声音。
4、敲击音叉后接触水面,水面产生水花,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实验名称:声音的强弱变化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约 10 厘米,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并倾听声音的强弱。
2、每次拨动钢尺后,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振动幅度的大小和声音的强弱。
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实验名称:声音的高低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材料:同样粗细、长短不同的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把钢尺伸出桌面 10 厘米,用相同的力分别拨动不同长度的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倾听声音的高低。
2、将观察到的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记录在纸上。
实验现象:钢尺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四、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和音高的变化。
实验材料:尺子、记录表格。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葛总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

3.纸屑开始“跳动”,可以听到。
步骤
成绩
12Βιβλιοθήκη 34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自由发挥
自由发挥:
正确填写
报 告
2)用橡皮锤敲击音叉。(2分)
3)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2分)
4)在鼓面上撒些纸屑,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2分)
5)自由发挥1分钟 (贴近主题即可)。(1分)
6)正确填写实验报告。(1分)
7)整理实验器材。(1分)
观察到的现象:
1.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叉股开始,音叉发出了声音。
三年级科学实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操作测评报告单
学校 _____________ 四年级__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组号测评时间月____日
实验名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仪器
及 药 品
音叉、橡皮锤、盛有水的容器、鼓,纸屑等。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向测评老师报告结果。(1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摘要:一、声音的产生1.声带振动2.物体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空气传播2.液体传播3.固体传播三、声音的应用1.通信2.娱乐3.科学研究正文: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载体。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首先,我们来探讨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水或固体物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这种压力变化沿着波的传播方向逐渐传递,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的电信号,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具体来说,声带振动是声音产生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其次,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液体中,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在固体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000米。
这意味着,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压强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通信,如打电话、发语音信息等;声音还可以用于娱乐,如音乐、电影等;此外,声音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利用声波进行测量、勘探等。
总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体振动、介质传播等多个环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便利,传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