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文学欣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文学欣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文学欣赏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2. 学生学会通过文学作品感知人生、表达情感,并培养审美情趣;3.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文学欣赏的概念和意义;2.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感知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3. 学生培养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学会通过文学作品感知生活、表达情感;2. 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进行作品分析与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例如小说、诗歌、散文等;2. 教师准备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以便展示文学作品背景或相关内容;3. 教师准备讨论问题、提问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

二、学习文学欣赏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文学欣赏的概念,并解释其意义。

三、展示文学作品(15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

学生需要仔细品味文章的情节、语言以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以及个人观点。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全班评价。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评价和意见。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学欣赏应用到生活中。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其他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阅读一篇与课堂学习相关联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学欣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的环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学欣赏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代文学名篇赏析【教案】主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代文学名篇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名篇的优秀作品及其特点;2. 通过赏析,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辨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古文观止》、《文选》等古籍2. 小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创设情境:假设学生们穿越到了古代,作为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将从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开始。

2. 引入话题: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者和内容。

二、探究与讨论(2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古代文学名家,讨论该位名家的作品特点和代表作,并列举出几个具体例子。

2. 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

3. 引导学生总结,提取古代文学名篇的共同特点,如言简意赅、情感真挚等。

三、案例分析与赏析(35分钟)1. 列出几篇古代文学名篇的名字,如《孟子·告子上》、《楚辞·离骚》等,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一篇进行赏析。

2. 学生阅读选定的文学名篇,边读边标注自己的感受、疑惑和发现。

3.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的赏析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四、思考提升(20分钟)1. 分组开展互动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代文学知识竞赛。

2. 提出问题:你在赏析文学名篇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古代文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个人的学习体会并进行展示。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古代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名篇,并提倡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古代文学名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赏析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下次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古代文学家的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文学。

五年级文学欣赏计划和教案新

五年级文学欣赏计划和教案新

五年级文学欣赏计划和教案新一、第一章: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文学欣赏的概念与意义b.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特点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实践,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二、第二章:诗歌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诗歌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欣赏中外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与技巧三、第三章:散文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散文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散文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散文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欣赏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散文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学生进行散文鉴赏实践,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四、第四章:小说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掌握小说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的小说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小说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小说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欣赏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小说欣赏的方法与技巧五、第五章:戏剧文学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掌握戏剧文学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戏剧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戏剧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欣赏中外著名剧作家的代表作品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与形式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戏剧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c. 学生进行戏剧文学鉴赏实践,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六、第六章:童话故事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童话故事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童话故事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案名称: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

2. 学习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

3. 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4. 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1. 导入(5分钟)使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常见的文学作品封面,让学生猜测作品的类型,并与他们一起讨论。

2. 学习(15分钟)介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适合阅读的场合。

3. 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文学作品类型,展示该类型的一本优秀作品,并分享他们对作品类型的理解。

第二课时:学习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文学作品类型,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分享欣赏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方法。

2. 学习(1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学生常用的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如审视作者的写作手法、品味作品中的美好情感、追寻作品的主题等。

3. 活动(20分钟)学生独立选择一篇短文进行阅读,然后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第三课时: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1. 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文学作品欣赏方法,要求学生谈谈他们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 学习(15分钟)通过给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并简要解释作者的用意。

3. 活动(20分钟)提供几篇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1. 导入(5分钟)鼓励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其中某些作品的喜好和感受。

2. 学习(15分钟)解释学生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包括注意细节、理解隐含含义、体验作品情感等。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七只乌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文章读通顺、流利。

2、理解文章内涵,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美丽的童话,为我们每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插上了一对色彩斑斓的想象的翅膀,它犹如阳光,沐浴我们身躯,让我们心灵变得美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格林世界,一起遨游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吧。

二、作者简介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

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

他们共同整理《格林童话》。

代表作品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睡美人》等。

三、感知文章,体悟真情1、播放七只乌鸦动画片,初步了解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漂亮可爱妹妹的句子。

(1)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探讨描写妹妹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自己心爱的小女儿很快健康打起来,而且一天比一天更美了。

3、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七个哥哥会变成乌鸦?(2)小姑娘离家出走是为了什么?(3)寻找哥哥路途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谁又帮助了她?(4)在玻璃山上,她怎样打开了开山的门?这一举动表现了妹妹怎样的品质?点拨:掏出刀,隔断自己的一根手指,把断指塞进锁孔里。

关心哥哥、爱哥哥。

四、探究展示再读课文,说说妹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妹妹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总结因为父亲的一句无心诅咒,七个哥哥变成了七只乌鸦飞走了。

妹妹长大后,决定走遍天涯去寻找哥哥,她历尽艰险,终于解救了哥哥。

故事中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令无数读者感动。

教学反思:黄山绝壁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美文的语言美、情景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咱们一起去欣赏冯骥才笔下的绝壁松吧。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学期的文学欣赏,使学生进一步热爱文学,感受文学的魅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学习《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2. 中国现代诗歌:学习冰心的《小桔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

3. 童话故事: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等。

4. 中国古典名著:学习《三国演义》选段、《西游记》选段等。

5. 外国文学名著: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高尔基的《童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故事、名著的背景、作者生平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分享感悟。

3. 鉴赏法: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仿写、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分享等情况。

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创造性思维:学生仿写、续写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静夜思》、《春晓》等古代诗歌。

2. 第二周:学习冰心的《小桔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现代诗歌。

3. 第三周: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

4. 第四周:学习《三国演义》选段、《西游记》选段等中国古典名著。

5. 第五周: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高尔基的《童年》等外国文学名著。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表演,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故事分享:学生分组讲述所学的童话故事,互相交流感悟。

3. 名著探讨:针对古典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组织课堂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特点等。

4.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所学作品为灵感,进行故事仿写或续写,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及相关文学读物。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案一: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鉴赏的概念,明确学习的目标;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思辨与分析的能力;4.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学鉴赏a. 引入:通过一段文学故事或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b. 导入:讲解文学鉴赏的定义和重要性;c. 分析:解析文学鉴赏的三个层次:感性层次、美感层次、思辨层次。

2.如何进行文学鉴赏a. 观察:学生观察一幅文学插图,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细节;b. 阅读:学生朗读一篇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语言魅力;c. 分析: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及人物形象,并写下自己的思考;解;e.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篇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朗读一篇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什么是文学鉴赏(15分钟)a. 通过举例和引用名人名言,向学生解释文学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

b.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鉴赏的三个层次,并分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3.如何进行文学鉴赏(35分钟)a. 观察:给学生展示一幅文学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情感和细节。

b. 阅读:让学生朗读一篇寓言故事或者诗歌,体验其中的语言魅力和美感。

c.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见解,并进行小组分享。

e. 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一篇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4.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观察、阅读、分析、比较和创作环节表现的积极程度和成果;2.检查学生所写的短文或诗歌是否能够体现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个人想法。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2.邀请作家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组织文学鉴赏的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草原》、《鸟的天堂》、《美丽的小兴安岭》、《山行》、《夜书所见》。

2. 文学作品欣赏:《去年的树》、《小珊迪》、《司马光》、《大自然的声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及文学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难点: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及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阐述作品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

2. 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3.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才华。

五、教学安排1. 课文教学:每篇课文安排2课时,共计10课时。

2. 文学作品欣赏:每篇作品安排1课时,共计4课时。

3. 文学创作实践:安排2课时,进行诗歌、故事等创作。

六、教学过程1. 课文教学:《草原》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大自然的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自读,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2. 文学作品欣赏:《去年的树》第二课时:(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朗读作品,理解内容:学生自读,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分析作品:讲解作品中的象征、寓言等手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深层含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

3. 文学作品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内容、语言表达等,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文学欣赏教案
七只乌鸦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文章读通顺、流利。

2、理解文章内涵,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美丽的童话,为我们每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插上了一对色彩斑斓的想象的翅膀,它犹如阳光,沐浴我们身躯,让我们心灵变得美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格林世界,一起遨游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吧。

二、作者简介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

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

他们共同整理《格林童话》。

代表作品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睡美人》等。

三、感知文章,体悟真情
1、播放七只乌鸦动画片,初步了解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漂亮可爱妹妹的句子。

(1)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探讨描写妹妹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自己心爱的小女儿很快健康打起来,而且一天比一天更美了。

3、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七个哥哥会变成乌鸦?
(2)小姑娘离家出走是为了什么?
(3)寻找哥哥路途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谁又帮助了她?
(4)在玻璃山上,她怎样打开了开山的门?这一举动表现了妹妹怎样的品质?
点拨:掏出刀,隔断自己的一根手指,把断指塞进锁孔里。

关心哥哥、爱哥哥。

四、探究展示
再读课文,说说妹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妹妹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总结
因为父亲的一句无心诅咒,七个哥哥变成了七只乌鸦飞走了。

妹妹长大后,决定走遍天涯去寻找哥哥,她历尽艰险,终于解救了哥哥。

故事中妹妹对哥哥的亲情之爱令无数读者感动。

教学反思:
黄山绝壁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美文的语言美、情景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一起去欣赏冯骥才笔下的绝壁松吧。

二、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三、整体把握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朗读中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4-9):写黄山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非凡的性格和精神、强者的品质。

第三部分(10):以“绝壁之松,则是黄山的灵魂总结全文。

四、问题探讨
1、小组讨论,黄山绝壁松美在哪里?
2、教师点拨
(1)
美在立意
黄山,是以石头闻名,作者而却选择生长着“极高的地方,天
寒风疾,草木不生,苍蝇也不去那里的”的绝壁之松。

不但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领略了黄山别样的美丽,而且使心灵得到启迪。

(2)美在形象
本文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形象。

刚强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坚韧是一种不放弃的决心;适应是无法战胜挫折时的上策;忍耐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奋斗是一种极度争取的表现。

(3)美在语言
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品味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便会有美不胜收之感,使人身临其境,而且用了许多修辞,语句有力,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山绝壁松的精神。

(4)没在结构
作者从石头顽强拼搏的野松入松,用全景、远景、特写、写意等多种手法,从黄山绝壁生存的环境、生命的蓬勃旺盛、它们具备的品质等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福福令人敬畏的生机勃勃的黄山绝壁松的感人图画。

五、谈谈读后感
交流。

摘抄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三、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