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多学善思,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多学善思,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知识目标:学习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立论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重点与难点:1、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一、议论文的规范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
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二是论证结构严密,合乎规范模式;三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准确、概括、逻辑性强。
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一)、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典范议论文的写作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典范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
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
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
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三)、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概括、逻辑强文体不同,也就决定了语言的不同。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过程与方法: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点的确立。
教学难点:所确立的论点要观点新颖且有针对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论点的问题。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可见,立意的选择是多么重要。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来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1、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2、举例说明。
以历史名人、文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评价为例。
三、课堂训练:(一)、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双手┤绻以“手”为话题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立意呢?学生分组讨论。
立意角度参考如下:(1)、默默地为我们劳动从来没有怨言,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上默默奉献的人。
(2)、脏手,意味着社会上接受别人贿赂的坏风气。
(3)、手的用处很大。
吃饭、写字、打球、开车都用到手。
上课发言也要用到手。
(4)、一个巴掌拍不响鼓掌用到双手,手还可以传递感情。
(5)、看到手,我们就想到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有十根手指,缺一不可。
(6)、看到手,不禁想到孩子的手和亡者的手。
刚出生的孩子,于总是紧紧握着,似乎是想抓住些什么。
而亡者的手一般都是张开的,这仿佛在暗示着“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句话。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思善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学会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提高学生的论辩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思维习惯。
2.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教授学生如何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愿意多思善想。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避免思维的局限性。
3.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3. 准备课堂讨论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多思善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多思善想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多思善想。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方法教授:教授学生如何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让学生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并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进行讨论。
6.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多思善想和选取立论角度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的多思善想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3. 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他们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的思考角度、论点阐述和逻辑性。
3. 个人成长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收获,定期进行交流分享。
新人教版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3篇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作中多角度分析的能力,教会学生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一幅图,导入。
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二、教学主体内容: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1、教学铺垫:什么事立论?出示课件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
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必须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2、教学板块一:自由地说,展开思维的翅膀重在研讨立论角度的多向性。
阅读语言《鲁人徙越》,想一想,能从几个角度立论?出示课件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
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
”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子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
却想要不处于困境,能够办得到吗?”出示课件正面:凡事应先做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
反面:正因为那里不戴帽不穿鞋,才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1)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本领。
(2)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全面:决定事情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小结:立论有多向性,要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
高中语文_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3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多思善想,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2.比较筛选,学习选择最佳立论角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深入文本,在文本学习中总结知识与方法。
2、精选训练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通过做题来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
难点:学会找到最佳立论角度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方法依据认识的一般规律:从实践到理论,从特殊到一般,以典型训练题促进学生认知的生成,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通过做题来归纳方法。
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屏幕出示图片:中秋、国庆双节景点游人拥挤图片,道路交通堵车图片)。
学生谈感想。
(提示:游客角度、交警角度、经济学家角度、环保者角度)认识角度不一样,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面对同一材料,大家的理解角度不一样,观点就各异,怎样确立合适的立论角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探究吧!(二)话题探究1、朗诵文本“话题探究”部分。
2、知识梳理(1)思考:立论角度就是确立观点时的切入点和针对性。
可以从哪些角度立论?明确: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反面角度(2)(大屏幕打出《滥竽充数》的故事,指定生学生诵读,提炼出从不同角度立论得到的观点,透彻理解什么是从正面角度立论,什么是从侧面角度立论,什么是从反面角度立论)正面角度: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角度:齐宣王: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
齐湣王: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其他吹竽者: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
反面角度: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进一步明确:正面角度——从主要对象切入肯定材料的主要意图。
侧面角度——从次要对象切入反面角度——逆向思维 (否定正面角度的观点)主要对象是材料里着墨最多的对象。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课标要求:人教版必修3表达交流是议论文的写作。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第一单元,重点练习论点的确立,即怎样确立一个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浮想联翩,异想天开,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
为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多角度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取立论的最佳角度的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中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讲解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引诗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下面三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诗》)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三首诗分别从哪个角度来写项羽的?学生自由发言。
若学生抓不住要害,师做一下点拨:1、《夏日绝句》追思楚霸王项羽,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2、《题乌江亭》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3、《题乌江项王庙诗》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教师小结:同一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所以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板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活思维)1、请同学们伸出双手自己触摸,同学间握手,然后看看你能产生那些思考?2、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产生的思考角度及立意要求。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孟玲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必修③表达交流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单元,通过写作实践来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更辩证、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目标: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重点: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立论角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热情,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图画为什么会这样?(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展示课题《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二、出示目标,全班齐读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全体同学大声齐读,加深印象。
三、问题引领,检查预习1、什么是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
2、什么是立论的角度?是指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四、难点突破,探究方法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1、突破习惯性思维2、认清事物的性质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师生互动讨论探究后总结如下:(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3、认清事物的关系五、比较筛选,难点突破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原因在于:一、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
二、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
另外,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
那么,选取最佳立论角度的方法有哪些呢?最佳立论角度是: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六、课堂训练,检测反馈1、2019年语文全国Ⅲ卷作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设计教案

审人、度己、做设计——材料作文审题三部曲【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2、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多想,找寻立论角度;3、审题立意训练,绽放思维奇葩。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最佳立论角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论作文方式怎么改,审题的重要性一如既往不可动摇。
为什么呢?这就好比先要立个靶子,再比赛箭法,那才有个评判。
你不去看靶子,怎么进行比赛呢?古人云:文以意为先。
古人又云: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举例说明那我们究竟要做多少事情,这审题才算有个眉目,才可以进入真正的写作呢?我看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明白人家让做什么,不让做什么;二是要看看自己可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
一是审人,二是度己。
仍以体育比赛作比:你看见体操、跳水比赛了吗?作为运动员,你不能不明白评分规则,既要知道怎样会被扣分,又要懂得怎样就会加分,更要明白自己的长处在什么地方,从而为自己赢得高分。
人们一般只把前者看作审题,而把后者视为构思。
我想这后者也是审题的一部分——审题也不过是要辨清方向,找准出路啊。
而且,你还有必要把你的构思与人家的要求进行验证,看看是不是很切合,像小学数学进行一步“验算”一样。
一审人审题要审些什么?有人列出来了:材料、提示、要求,一个不能忽视。
没错。
但有不少考生还是要说,审过了,都审过了,可还是跑题啊,怎么回事?有时他们还这样说:“老师说跑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反向思维。
总结出对一个事物或材料思考主要角度有:
①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②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③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④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教学
反思
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本课导入】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分三部分:论点、论据和论证。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议论文的论点非常关键。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材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可见议论文的立论有多么的重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那么如何确定立论的角度呢?
看一幅图(人脸花瓶双关图),导入。
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最佳角度: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就是说,仰望星空,纵使可能掉进坑里,但仰望者已有智慧的所得与希望;而只埋头俗事不知仰望星空求取真知的人,纵使躺在大地的坑中不会跌到,但他已是永远陷在坑中,不会有发展的智慧和希望。
4、那当我们找到多种立论角度之后,怎样选取最佳的角度呢?
找新颖的角度。
找深刻的角度。
找有针对性的角度。
找适合自己的角度。
(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列出的两种基础上补充另外两种)
Ⅳ
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
四、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总结出对一个事物或材料思考主要角度有:
①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下面请各小组同学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各小组之间也参与讨论。教师认真倾听,也可以适当作概括。
2、我们是从哪些角度来思考的呢?
最后一起总结出可以从“形状”“动作”“功用”和“俗语”等不同的角度立论。
3、那么如果不是像手这样具体的事物,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呢?
例如:滥竽充数的故事。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授课人
周耀山
二次
备课
授课班级
高一6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从不同角度阐述这句话。
提示角度:
“言行必须一致”
“善言者务必善行”
“言必信者为贤”
“行先于言”
“善言不如善行”
“人以善行为贤”
“行大于言”
“贤者善行慎言”
“言传不如身教”
“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夸夸其谈者必败”
4、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理想的历史意义
理想的人格意义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几乎每句都可以自成论点。)
2、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起,他对路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者离开了,并将他的话当作了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他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PPT: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Ⅱ
教学重点难点
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
难点:形成相应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的。
Ⅲ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1、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请同学们把手拿出来,仔细看看,也可以与同桌握握手,然后各小组讨论一下,并说说你根据手产生的观点看法。
②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③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④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Ⅴ
课堂练习检测设计
五、教学小结练习反馈
以“写作练习”中其它四个题为例进行讨论。
1、下面是流沙河的《理想》分析这几节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理想的人生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Ⅰ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一、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你能想到几个观点?
提示思考角度:
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