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写人记事,内容生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教案标题:写人记事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叙述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撰写一篇生动有趣的写人记事作文。

3. 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分享和评价,提高写人记事作文的质量。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写人记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学生对写人记事作文有什么期望和困惑。

讲解(15分钟):1. 解释写人记事作文的结构和要素,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2. 介绍写人记事作文常用的叙述技巧,如时间顺序、空间描写和人物对话等。

3. 分享一篇优秀的写人记事作文样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叙述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20分钟):1. 分发写人记事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真实或虚构的人物,写一篇记事作文。

2.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人物,构思故事情节和叙述技巧,并开始写作。

3. 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享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人记事作文,并提供互动和反馈。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作文的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人记事作文的质量。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强调写人记事作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改进写人记事作文的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写人记事作品,拓宽视野和提高写作水平。

2. 提供更多的写人记事作文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不断练习和改进。

3. 组织写人记事作文的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3.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 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技巧。

4. 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手法。

5. 写作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人记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写人记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 第三课时:讲解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技巧。

4. 第四课时: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手法。

5. 第五课时:分析写作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6. 情感表达与抒发:指导学生如何在记叙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通过抒发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7. 结构安排与逻辑性: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确保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条理清晰。

8.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9. 修改与润色:教授学生如何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提高文章的质量。

10. 写作拓展与提升: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参与写作活动,拓宽视野,提升写作水平。

七、教学步骤6. 情感表达与抒发:a. 讲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b. 分析优秀范文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基本结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人物和事件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记叙文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子:如何巧妙地引入故事,吸引读者注意力。

2. 发展:如何详细、生动地描绘人物和事件,使故事丰富有趣。

3. 高潮:如何通过矛盾冲突和解决冲突使故事达到高潮。

4. 结局:如何圆满地结束故事,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5. 情感表达:如何在记叙文中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讲解引子的写作方法,如设置悬念、描绘环境等。

2. 讲解发展的写作方法,如详细描绘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

3. 讲解高潮的写作方法,如通过矛盾冲突和解决冲突来推动故事发展。

4. 讲解结局的写作方法,如圆满解决问题、留下想象空间等。

5. 讲解情感表达的写作方法,如通过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范文来掌握写作方法。

2. 采用实践指导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写作来提高写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言质量。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如语言表达、故事构思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优秀范文:提供一些写人记事的优秀范文,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2. 写作工具:提供一些写作工具和技巧,如词汇卡片、句型转换等,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

3. 评价标准:制定评价学生写作的标准,如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分析优秀范文的引子部分,学习如何吸引读者注意力。

2. 让学生练习编写发展部分,要求详细、生动地描绘人物和事件。

3. 指导学生编写高潮部分,学会通过矛盾冲突和解决冲突使故事达到高潮。

4. 让学生练习编写结局部分,注意留下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写人记事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描写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细节和修辞手法,使记叙文更具感染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的概念和特点2. 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 生动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5. 写作练习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生动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修辞手法,使记叙文更具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人记事的概念和特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生动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作技巧。

3. 练习法: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写人记事,以及写人记事的特点。

2. 讲解:讲解写人记事的概念和特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生动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情况,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2. 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记叙文结构和组织方式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生动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写人记事的作品集。

2. 写作指导书籍和文章。

3. 网络资源:关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教程、案例分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写人记事的概念和特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作文的概念与特点。

2. 写人记事作文的选材与构思。

3. 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描绘。

4. 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叙述。

5. 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如何将事件叙述得生动、有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选材与构思、人物形象塑造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人记事作文的特点。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进行写作练习。

4.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修改作文。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写人记事作文的概念与特点,明确写作要求。

2. 第二课时:讲解选材与构思,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3. 第三课时:讲解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描绘,分析优秀范文。

4. 第四课时:讲解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叙述,分析优秀范文。

5. 第五课时:讲解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进行写作练习。

教案连载中,请期待后续章节。

六、教学过程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作文,让学生了解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7.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写作。

8. 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建议。

9. 重写和改进: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建议,对作文进行重写和改进。

10. 总结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反馈,总结写作经验和教训。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篇写人记事作文。

2. 准备一篇作文草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修改。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素养。

3. 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的定义与特点2. 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3.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4.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文字。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人记事的方法与技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写作灵感。

3. 实践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写人记事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分析优秀范文,学习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3. 第三课时:讲解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4. 第四课时: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文字5. 第五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提升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写作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会的写作竞赛,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 组织写作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写作交流会,让学生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3. 推荐优秀作品发表:向校报、校刊等推荐学生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写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九、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初中写人记事教案

初中写人记事教案

初中写人记事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2. 写人记事的要求:真实、生动、有感情。

3. 写作实践:以身边的人或事为例,进行写人记事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人物。

2. 提问:你们觉得写人记事的文章有哪些特点?二、讲解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外貌描写:介绍如何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2. 动作描写:讲解如何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3. 语言描写:介绍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4. 心理描写:讲解如何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写作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选取身边的人或事,进行写人记事的练习。

2. 提醒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和技巧,力求写出真实、生动、有感情的文章。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给予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真实、生动、有感情的文章。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不够客观,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

写人记事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内容:1. 写人记事作文的概念与特点2. 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结构3.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4. 事件叙述的方法与技巧5. 作文修改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的方法与技巧。

2. 难点:如何将人物和事件有机结合,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人记事作文的概念、特点、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

3. 练习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写人记事作文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优秀作文案例。

2. 第二课时:讲解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3. 第三课时:讲解事件叙述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事件叙述练习。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六、教学内容:1. 作文的修改与润色2. 作文中的常见问题与误区3. 提高写作能力的建议与方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文的修改与润色,提高写作能力的建议与方法。

2. 难点:如何发现并改正作文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修改与润色方法,分析常见问题与误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修改前后的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修改效果。

3. 练习法:布置修改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讲解作文的修改与润色方法,分析常见问题与误区。

2. 第七课时:分析修改前后的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修改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技巧:写人记事,内容生动教学设计Writing skills: writing people and events, vivi d content, teaching design写作技巧:写人记事,内容生动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

本教案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考试说明: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

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

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点明主旨。

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穿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

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

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

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的他住”。

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员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

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

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

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悦;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

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

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由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书写自己在朝鲜的感觉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

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

《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2、如何使记叙文生动感人(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

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

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

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回答是肯定的。

同学们虽然没有“战火分飞”的经历,也少“痛失亲人”的感受,但是像《散步》《这不是一颗流星》中所反映的那样的生活体验,同学们的生活中则是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的。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

如果能随手记录,不断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

(2)渲染动情点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

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

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

一般来说,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作动情点。

譬如《小橘灯》中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便是最能给“我”以鼓舞的动情点。

因此,作者对小姑娘打电话的动人事例做了具体描述,来渲染她的“镇定”;对困苦的家庭环境做了具体的描绘,来渲染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勇敢”;对做灯送客人以及安慰客人等情节做了细致的描写,来表现小姑娘坚信未来的“乐观”。

在叙事的文章中,能够展现整个事件的内涵之处便是动情点。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铺陈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

尤其是先细腻地刻画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惊肉跳地蹲、头晕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而后又细致地描写了因毫无信心而啼哭及信心萌发探踩岩石,最后爬下悬崖的过程。

文章卒章显志,自然地归结出:化解困难,从而克服困难。

在写景的文章中,景物的特点往往也是动情点。

比如刘鹗的《大明湖》。

济南城的特色,历下亭的古老,古水仙祠的荒凉,都是令人动情的。

然而最让人动情的则是铁公祠前优美的湖光山色。

作者渲染了千佛山的色彩艳丽,大明湖的澄清明净,芦苇花的景象奇绝,用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优美的意境。

(3)交代动情原因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

例如《蛛网》:清晨,薄暮的晨雾像一层轻纱裹着树林,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树脂的清香,叫人感到清新、愉快。

这个特殊环境,既是蛛网成为精美绝伦的头巾的客观条件,又是激起“我”美好想象的外在因素。

同样的道理,越是战火纷飞,越能体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对儿子越爱,越能表现[***被屏蔽词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可见,看似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营造情感氛围所必须的。

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是情感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使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

让我们从范文的研读中获得借鉴,从作文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吧。

[11—1]我的启蒙老师导思: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1、从题目来看,显然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老师”前面有两个定语:“我的”、“启蒙”,不要随意掉了一个定语。

2、可写文化课的老师,也可写科技小制作的启蒙老师,唱歌跳舞的启蒙老师,体育运动的启蒙老师……凡是初学某一门知识,使你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人,就是启蒙老师。

3、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刻画启蒙老师,把记忆中启蒙老师那些最使你感动的事写出来,以说明是启蒙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将你领进门的。

[11—2]真没想到……要求:(1)或选一事,或选一物、或选一景,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3)如写到学校、教师、同学,一律用假名代替;否则扣分。

导思: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某件小事打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中悟出了某种道理。

《真没想到……》这一命题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设计的。

命题要求以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一般来说,中学生写记叙文是比较拿手的。

如何写好这篇文章呢?1、要把好选材关,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很多,其中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也不乏其例,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呢?一定要注意比较权衡,理出一些既新颖,蕴涵主题又很大的事情来写。

2、文章要尽可能以情动人,有叙有议,怎样能作到这一点呢?“言为心声”,凡是发自肺腑的声音,字里行间自然会真情流露,具体到表达技巧上,一定要会用词,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语言的具体生动,这样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