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联欢课文预习教案

合集下载

狱中联欢(2篇教案+相关资料)1

狱中联欢(2篇教案+相关资料)1

狱中联欢(2篇教案+相关资料)1【教案1】课题:狱中联欢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狱中联欢》2、教材类型:剧本3、适用人群:高中生4、教学目标:(1)能理解剧本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2)能分析剧本的主题和社会意义;(3)能通过表演,深入理解剧本中的情节和寓意。

5、教学重点:情节分析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讲述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并引入《狱中联欢》的主题:狱中的自由。

2、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预习剧本,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3、学生自由讨论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到底是如何刻画的?大家对于自由的定义又是什么?4、学生表演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来表演剧本中的情节和场景。

5、学生分析从剧本中分析出主要的人物和情节,并讨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6、教师点评教师对于学生的表演和分析进行点评,并加以引导。

四、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

2、课堂表现。

【教案2】课题:狱中联欢一、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于剧本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3、通过分析剧本,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和人性的复杂性。

二、教学内容1、情节分析。

2、人物性格分析。

3、表演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引入本课的主题:狱中的自由。

2、阅读剧本让学生阅读剧本,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尝试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组表演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来表演剧本中的情节和场景。

4、角色分配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在小组里面进行分工合作。

5、表演训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

6、展示和点评让每个小组在班级面前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

2、课堂表现。

3、表演成绩。

资料1:《狱中联欢》电影信息导演: 黄凯峰主演: 张翰 / 吉克隽逸 / 张乃明类型: 剧情 / 喜剧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7-08-17(中国大陆)片长: 103分钟资料2:《狱中联欢》剧本取自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以狱中自由为主题的舞台剧。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优秀3篇】语文六年级《狱中联欢》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

(渣滓洞集中营)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4、在�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

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

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

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

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

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狱中联欢》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2)树立学生面对困境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狱中联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狱中联欢》;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狱中联欢》的作者及其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为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结合课后练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狱中联欢》_模板

《狱中联欢》_模板

《狱中联欢》_模板《狱中联欢》_模板《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

”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学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气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结协作和乐观精神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课文《狱中联欢》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意图。

2.2 课文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狱中联欢》,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解读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3 词汇和句型: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狱中联欢》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狱中联欢》,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讨论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解读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4 口语表达和写作: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技巧,创作小故事或感想文章。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口语表达和写作: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狱中联欢》的文本,可以是教材或相关资料。

5.2 词汇和句型卡片:制作词汇和句型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5.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有条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

课文狱中联欢教案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

”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3.齐读课文。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

狱中联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狱中联欢》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理解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狱中联欢》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背景。

3. 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4. 课文的拓展与创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狱中联欢》的故事情节,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将这种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革命者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狱中联欢》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分享感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情境体验: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革命者的情感。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狱中联欢》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以及爱国情怀的表达。

3. 评价学生在讨论、探讨、创新方面的表现。

4. 评价学生对革命精神的领悟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狱中联欢》文本。

2. 与《狱中联欢》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或故事。

4. 讨论、探讨、创新所需的器材或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阅读理解,分享感悟。

《狱中联欢》教案

《狱中联欢》教案

《狱中联欢》教案教案:《狱中联欢》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的善良与坚韧;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和寓意;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和寓意;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播放小说《狱中联欢》的封面或相关图像,引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猜测。

并询问学生对战争时期人性的理解和观点。

2. 预习导航(10分钟)在白板上列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小说简介或扫读小说章节,预测每个人物的角色和命运。

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说的主题和寓意。

3. 详细阅读(20分钟)让学生详细阅读小说《狱中联欢》的第一章,并注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和情节,以及作者传递的信息和主题。

读完一段后,让学生进行简要讨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和寓意,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5. 板书总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在板书上总结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寓意,以及学生的观点和理由。

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补充。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说《狱中联欢》的阅读,并撰写读后感,要求结合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分析和评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狱中联欢》的主题和寓意,并能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还鼓励学生为社会问题关注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续)五、拓展阅读(20分钟)在学生完成小说《狱中联欢》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战争、人性与团结等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联欢课文预习教案
狱中联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为什么在监狱里居然会欢呼?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下面是由整理的狱中联欢课文预习教案,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狱中联欢课文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板书:联欢)说起联欢,相信同学们一点也不陌生,你们也参加过联欢吧!你们能说说联欢会上有些什么内容?气氛如何?
2.(边讲边板书:狱中)但如果说到在狱中联欢,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说得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狱中联欢》
4.简介小说《红岩》的历史背景:
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的第16章。

小说《红岩》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当时,从全国来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但是,重庆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着,在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两座监狱里,还关押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敌人疯狂迫害着每个革命者。

他们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共产党人那种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庆祝全国革命胜利,1949年元旦,同志们在狱中举行了一次新年联欢会。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阅读提示。

2、明确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狱中的联欢?联欢的内容是什么?
(2)监狱里的革命先辈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默读的形式)
4.读书后交流。

(1)通过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革命前辈在狱中开联欢会。

)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3)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文中有一个词贯穿了全文,也有一个人物带着我们去欣赏了这次联欢会,把它找出来。

(这个词是节目,人物是猩猩。

)
5.老师小结:本文是以联欢节目为主线,串起了文章的内容;以猩猩的走动为副线带动着节目的向下发展。

三、学习课文
1.按照自学提纲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内容思考问题
唱歌他们是怎样唱歌?这说明了什么??
交换礼品交换了哪些礼品?这些礼品是用什么制成的?这些说
明了什么?
贴对联有哪些对联?能说一说它的含义吗?
表演节目表演了哪些节目?表明了什么?
2.小声朗读课文,自学。

(自学形式多样,可自个儿,可同桌,可四人小组)
3.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板书:
唱歌:纵情高歌
交换礼品:贺年片、五角星、锦旗
贴对联:五副对联
表演节目:叠罗汉、铁镣舞、扭秧歌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先指名讲,再在小组互相讲)
5.深入理解课文
1)革命前辈在狱中进行了哪些联欢节目?
(学生一边答,老师一边板书节目: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2)你们认为哪个节目最精彩?(指名谈谈精彩的理由)
(1) 唱歌这个节目精彩之处在于狱中的革命者用歌声来迎接新年,体现了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2) 交换礼品这个节目精彩之处在于革命者在狱中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别出心裁的礼物来。

(3) 表演节目其精彩之处是,敌人在严密控制的集中营里,革命战士大跳秧歌舞,还唱起了慰问解放军的歌曲,把看守的特务吓得
脸色铁青,真解恨。

3)老师小结:同学们阅读的感受都一样,联欢的节目都非常精彩,都表现了革命者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乐观主义精神,你们看这一副副对联就是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地最好见证。

(屏幕显示对联)
4)重点学习贴对联这部分。

(齐读5 23自然段)
(1)你们知道这些对联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创作的吗?放渣滓洞的情景图给学生看。

(老师在旁边介绍:这就是当时关押着我们革命战士的牢房渣滓洞,你们看洞多么黑,很潮湿,而且牢房非常阴森)
(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写出这么有气魄的对联,你们最欣赏哪一幅呢?为什么?
5)分学习小组讨论,汇报。

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这幅对联说明了反动派洞中依然气势汹汹,但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解放了,穷苦大众受反动派的压迫剥削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人民当家作主人了,革命形势是非常乐观的。

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一伸头
这一幅对联告诉了我们革命者被关押的牢房的情景,但是他们仍然很快乐。

6)引导学生有感情读出课文五副对联。

(生读后,全班评议。

)
7)请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对联背下来。

8)指名上讲台背。

9)老师小结:这些对联精辟中肯,一针见血,表达了革命先辈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和赞美,对反动黑暗统治的憎恨。

革命战友们一看就懂了,猩猩为什么看不懂?猩猩代表了什么人呀?(学生分组讨论)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在享受着今天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

正因为有了他们那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2.板书:坚定革命信念
乐观革命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