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病例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胆囊切除。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CT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26/8/2013我院CT多期增强扫描
CT影像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PART 01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诊断结果??
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边缘光整,其内密度欠均匀,肝左叶见两枚类圆形低密度影,大者约0.6cm位于左外叶,无强化。肝内胆管稍扩张,其内未见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未见显示。脾脏形态大小尚可,脾脏前份见小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约0.5cm,无明显强化。双侧肾上腺及双肾未见确切异常。膀胱未见充盈,其内见导尿管影,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确切异常。直肠、结肠及部分小肠肠管壁明显肿胀增厚,不均匀强化,以升结肠及回盲部肠管为甚,肠系膜水肿,肠系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腹腔积液,腹腔主动脉旁见多个小淋巴结显示,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1、直肠、结肠及部分小肠肠壁明显肿胀增厚,肠系膜肿胀,腹腔积液,考虑免疫系统疾病,SLE?炎症性肠病?请结合临床。双侧盆壁及腹股沟区多个肿大淋巴结。 2、肝左叶囊肿。脾脏前份低密度影,脾脏囊肿可能。
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是排它性诊断,需除外 原发性胃肠疾病、肝、胆、胰、脾等病变、感染性腹膜炎及药物等引起的胃肠道表现。
01
本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直肠、结肠及部分小肠肠管壁明显肿胀增厚,以升结肠及回盲部肠管为甚,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易导致误诊。
SLE所致的消化道影像改变虽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但是及时和准确的选择消化道影像学检查,可以为临床提高对其的认识,及早诊断治疗、提高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影像表现
一般认为腹部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血管炎具有诊断意义,其影像表现如下:①节段性肠管扩张(直径超过3 cm);⑦肠壁增厚水肿(超过3mm),·较典型表现为肠管呈“靶形”改变;③肠系膜血管充盈增粗,典型表现呈“梳齿状”排列;④肠壁囊样积气为该病后期征象,表明肠壁缺血梗死。 “靶形征 及“梳齿征”对肠系膜血管炎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抗U1RNP抗体
对于SLE特异性高
特异性不高,对MCTD诊断意义较大 在以皮疹和光过敏为特点的皮肤型狼疮多 见(对干燥综合征诊断意义较大) 特异性较高,出现在狼疮神经系统损害者 对药物性狼疮意义较大
核 抗SSA(Ro)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rRNP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2009年SLE分类标准
既往史
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5年,间断服用“左甲状腺 素钠片”治疗,10天前,剂量调整为左甲状腺素钠片 50ug日一次。自诉8年前于省二院诊断“类风湿”,未 予正规治疗,近期未服用药物。股骨骨折病史7年。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无特殊,无家族史。
2009年SLE分类标准
确诊条件:

以上临床及免疫指标中有4条以上符合(至少包 含1项临床指标和1项免疫学指标)。 肾脏病理证实为狼疮肾炎并伴ANA或抗dsDNA阳 性; 该标准敏感性94%,特异性92%


狼疮活动度评估

SLE活动性和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是治疗方案拟 订的先决条件

SLEDAI评分
甲功四项、肌钙蛋白、凝血四项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
1.右心衰竭 心功能III级
2.肺部感染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股骨骨折术后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
尿常规:蛋白质3+,病理管型:阳性,管型计数: 16.27/LPF;便常规未见异常。 胸部CT:1.双肺间质纤维化伴间质炎症,建议复查。双侧 少量胸腔积液。2.心影增大,心包积液。3.胸壁软组织水 肿。
液),尿蛋白3+,球蛋白:41.9 g/L , CRP:18. 6mg/L 3. 追问病史,患者双手雷诺现象8年,伴口干、眼干,吞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12岁,诉1天前因眼部瘙痒自行到药店买滴眼液,今日晨起时发现鼻两侧皮肤带状红斑,有瘙痒症状,无其它不适。

查体:沿双眼内侧向下到下颌处可见境界清楚的红斑,未见水疱。

1、你的诊断是什么?2、该疾病的治疗原则?答案:1、接触性皮炎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

(此病为眼药水引起,避免接触)全身治疗:视病情轻重,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莫匹罗星。

慢性期:选用软膏。

案例分析患者女,40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肿伴大量脱屑2周”入院。

患者2周出现躯干、头面部、四肢散在性红斑,红斑渐扩大、融合并扩展至全身,自觉轻度瘙痒,后很快于红斑部位出现弥漫性肿胀,继之全身弥漫性脱屑,量多呈糠秕样,伴唇部、眼睑粘膜糜烂。

病程中患者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8~39℃。

患者癫痫多年,约1个月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控制尚好,一直未予停药。

入院体检:体温38.7℃,专科检查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弥漫性红肿,上附大量糠秕样鳞屑,手足部脱屑明显,呈手套、袜套样,眼睑、唇粘膜轻度糜烂,有脓痂附着。

试分析该病例诊断、诊断依据,处理原则。

答:患者诊断应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诊断依据:1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2周),3皮损弥漫对称,在弥漫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大量脱屑,符合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1立刻停用卡马西平,若癫痫发作不频繁可考虑暂时不用抗癫痫药,2给糖皮质激素治疗,3输液或大量饮水,加速药物排泄,4加强口腔、眼部等护理,预防感染,注意隔离消毒,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有感染证据时,可选用致敏性弱的抗生素5对症支持治疗。

案例分析某男,27岁。

因“反复足部红斑、脱屑、痒5年,再发并累及腹股沟一月”来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目录
• 病例概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知识 • 病例分析 • 病例总结与反思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职业:办公室职员 籍贯:中国
年龄:35岁 性别:女
病情发现与诊断
症状
持续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疲劳无力
就诊经过
患者因持续发热和关节疼痛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治疗效果不佳。后 因面部出现红斑,转诊至风湿免疫科,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早期诊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 疗至关重要,有助于控制病情进
展和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 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 抑制剂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 复发。
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建议
评估指标
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预后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以及 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可以得 到控制,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或 进展为更严重的疾病。
04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治疗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
03 病例分析
疾病对患者的具体影响
01
02
03
04
皮肤病变
出现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等皮 肤损害,可能伴有瘙痒和疼痛

关节病变
关节疼痛、肿胀,影响关节活 动,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
脏器损伤
累及肾脏、心脏、肺等器官,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之病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之病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之病例分析*导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罗女士1996年始,面部出现红斑,经日晒后加重,伴发热、关节疼痛两年。

两年后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加重,直至面部红斑呈现蝶状、红褐色。

……【病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罗女士1996年始,面部出现红斑,经日晒后加重,伴发热、关节疼痛两年。

两年后红斑狼疮患者自觉日晒后症状较前加重,直至面部红斑呈现蝶状、红褐色。

5个月后全身关节疼痛明显加重,且乏力。

于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1个月无效。

此后关节疼痛、发热、口干等症状反复发作,伴口腔糜烂。

1999年11月因持续性高热,关节疼痛,于当地第四次入院治疗,经抗炎对症治疗无效。

查体:查体:舌质红、苔薄根微腻,脉沉细、心肺无异常、颜面蝶形红褐色、两颊明显、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滴度l:160、C3补体45mg/dl、抗DNA抗体、放射免疫结合率(+)86%册、蛋白尿(++)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激素运用治疗经过:辩证为肝肾阴虚证,由于内中瘀结,血热外壅所致,故投以"紫金狼疮解毒丸"进行针对性治疗一周。

因过去服用激素量过多,时间过长,患者血小板过低,且经反复感染。

由于撤减激素过快,于治疗中皮下出现大量针尖大小出血点,外加患“上感”,引起发热T:39.5℃,周身不适,关节疼痛加重,鼻腔出血,尿中带有隐血,上腹部胀痛伴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血块及胃液,量约300ml。

急予静脉及肌肉注射止血敏、甲氰咪胍及654—2,输血200ml。

清热凉血之方:土大黄、槐米、藕节炭、茜草炭、制首乌、大生地、加提气黄芪等。

二天后出血得以控制,停止输液,仍口服滋阴凉血、清热解毒之"紫金狼疮解毒丸"配伍其它中药、随证加减、调月余,激素撤减完毕,病情基本稳定。

又经调治两个月余,出院前化验:白细胞5.8×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39g/L血小板130×109/L、血沉26mm/n,抗核抗体1:10均质,补体C3,86mg/dl,DNA抗体40%,病情明显缓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V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V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V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
免疫性疾病,其病变主要涉及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及中枢神经系
统等多个器官,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
激素等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
病例:女性,24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近2年。

病初出现低热、皮疹、关节肿痛,随后出现肾脏病变,以微量白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后
演变为肾炎。

治疗历程中,患者经常感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等全身症状,同时,关节疼痛、肌肉无力等也常常出现。

目前,患者
正在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针对这个病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1.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等与其发病
有一定关联。

2. 临床表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症状表现不一,如低热、全身乏力、皮疹、关节疼痛等。

3. 病程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常
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很多时候,了解一个病例可能会更容易让我们理解疾病本身。

通过这
位女性患者的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临
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我们对这种疾病的防治有更为
深入的认识。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轻型: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氯喹025g qd,羟氯喹 0.20.4g/d,注意眼底病变。以及小剂量激素。 中型:激素:泼尼松0.5-1mg.kg.d,并联合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 重型:分两阶段治疗: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 1、激素:泼尼松1mg.kg.d,病情稳定2周或疗程8周后, 开始以1-2周减10%的速度缓慢减量,尽量维持剂量 <10mg,如病情不稳定,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2、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冲击疗法:0.51.0g/m2+250NS静滴,3-4周1次。巩固治疗延长用药间歇 期至3个月1次,维持1-2年。注意白细胞及粒细胞情况。 该病人治疗:激素治疗:甲泼尼龙40mg 静脉滴注。对症治 疗。
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脱落可引起栓塞或并发感 染性心内膜炎。 部分SLE病人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绞痛和心 电图ST-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肺与胸膜

急性发作期可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可有胸腔积液。
狼疮性肺炎,肺间质性病变 少数人出现弥漫性肺泡出血及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
(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
一、概念


是一种累及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 其血清学具有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 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
脏器和组织。

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 多见于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
临床表现 狼疮肾炎(LN)

可表现为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
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以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 征者较常见。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 尿、血尿、各种管型尿、氮质血症、水肿和高血 压,晚期发生尿毒症。 个别病人首诊即为慢性肾衰竭。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急转ICU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 吸,但血氧饱和度仍下降至50%,立 即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查 血气分析为:PH 7.265、 PaCO2 12.8mmHg、PaO2 76.6mmHg、HCO35.7mmol/L 、Beb- 18.2 mmol/L。 床旁胸片见图。
当天8月22日行CRRT治疗,患者呼吸 频率逐渐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 8月23日出现无尿,血肌酐上升 至225.9umol/L。
狼疮的治疗
• • • •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丙种球蛋白 控制合并症 及对症治疗 • 一般治疗
病情将发生什么 进展?

感染性休克
根据血流动力学休克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 • •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T>38℃或<36 ℃ 2.P > 90次/分 3.R > 20次/分或PaCO2 < 32mmHg(4.3KPa) • 4.血WBC > 12000/mm3或<4000/mm3, 或幼稚型细胞>10﹪
病例分析
王维彪,男,46岁,2011年10月出现颜面和双下肢浮肿,关节疼 痛,发热,就诊于兰大二院查行相关检查并行肾穿刺活检术,诊断 为: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今年5月因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住 我院肾内科。血肌酐最高时达622u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狼 疮性肾炎(Ⅳ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行甲泼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2 疗程,并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血肌酐渐恢复正常,病情逐渐好转。 8月21日17时30分患者开始出现发热,8月22日8时许患者呼吸频率 增快,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70/40mmHg,心率178-190
细菌培养
• 两次痰培养结果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病例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
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累及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

临床表现
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1.全身表现如发热、乏力等。

2.皮肤与粘膜蝶形红斑、光敏感、脱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

3.关节和肌肉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可出现肌痛和肌无力。

4.肾脏损害又称狼疮性肾炎(LN),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至肾衰竭。

免疫荧光检查表现为“满堂亮”。

5.神经系统损害轻者仅有偏头痛、记忆力减退;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

6.血液系统表现常出现贫血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7.肺部表现常出现胸膜炎,亦可出现肺实质浸润,肺脏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肺梗死,肺萎缩综合征等。

8.心脏表现常出现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还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疣状心内膜炎为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之一。

9.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其中以腹泻较常见。

10.其他SLE可合并眼部受累,包括结膜炎、葡萄膜炎、眼底改变、视神经病变等。

SLE 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一系或多系减少。

尿常规:尿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临床肾损害的指标)
ESR:活动期增高。

补体C3、C4:活动期下降。

高γ球蛋白血症
2.抗核抗体谱(ANAs)和其他自身抗体
ANAs:ds-DNA,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很高,与疾病活动性及预后有关;抗Sm抗体的特异性非常高,但敏感性低,与活动性无明显关系;抗单链DNA、抗组蛋白、抗RNP、抗SSA、抗SSB等抗体也可出现,但特异性低。

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

抗红细胞抗体
抗血小板抗体
抗神经元抗体
类风湿因子可阳性
诊断标准
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和有自身免疫的证据,应警惕SLE。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见下表)。

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

SLE病情轻重的评估
轻型:SLE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病情临床稳定,呈非致命性,SLE可累及的靶器官功能正常或稳定,无明显SLE治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重型:有重要脏器累及并影响其功能的情况。

鉴别诊断
1.SLE存在多系统累及,每种临床表现均须与相应的各系统疾病相鉴别如狼疮。

肾炎须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鉴别;血液系统累及须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鉴别。

2.SLE尚须与其他风湿性疾病鉴别
①类风湿关节炎(RA):多表现为关节持续性,对称性疼痛、压痛,伴关节肿胀和晨僵,RF可阳性,但抗ds-DNA,抗Sm抗体一般阴性,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破坏。

②系统性血管炎:常有多系统受累表现,但以血管的炎症与破坏为主要表现,一般ANA 阴性,部分类型ANCA阳性。

③多发性皮肌炎:以对称性肌无力为主要表现,血清肌酶谱增高,肌电图有肌源性损害,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有很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和抗u1RNP抗体,肾脏受累相对少见。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避免过多紫外线暴露,避免过度疲劳。

2.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eg.注意控制高血压,防治各种感染。

3.药物治疗
①轻型
NSAIDs;
抗疟药;
短期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小剂量口服;
权衡利弊必要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②重型
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基础药
免疫抑制剂;
4.对症治疗
题例
病历摘要:患者女, 32岁。

因关节疼痛近2年、眼睑浮肿16个月、干咳1个月、神志欠清20天于2004年12月23日收入院。

2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疼痛。

16个月前出现上眼睑浮肿、脱发,外院
查尿蛋白(+ )。

14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40℃,外院查尿蛋白(+ + + ),诊断“肾炎”(具体不详),予泼尼松30 mg/d, 2 d后症状消失, 10 d后激素减量,每2周减2.5 mg,至12.5 mg/d维持。

2月余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高热伴四肢近端肌肉疼痛无力,泼尼松增量至30 mg/d,症状略有好转。

1月前出现失眠焦虑,并咳嗽无痰,先后予红霉素、头孢呋新、头孢他啶(复达欣)等抗感染治疗,咳嗽无好转。

20天前出现躁狂,无故打人骂人,急诊入院。

既往无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光过敏、雷诺现象。

否认结核,结核接触史,否认肝病,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

入院体检: T39.4℃, P130 次/分, R28次/分,BP125 /70 mm Hg。

神志欠清,躁狂,有强迫观念及控制妄想;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颈无抵抗。

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杂音;双肺呼吸音对等,未闻及干湿啰音;腹(- );四肢近端肌肉压痛,肌力Ⅱ~Ⅲ级,远端肌力Ⅴ级。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8 g/L,白细胞5.2 ×109 /L,血小板120 ×109 /L。

尿常规:蛋白5 g/L。

血白蛋白18 g/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肌酶谱: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98 mm /1 h。

补体C3 409 mg/L。

抗核抗体(ANA)1∶640 (+ ),均质型,抗双链DNA (dsDNA)抗体(+ )。

抗Sm、RNP、rRNP及类风湿因子(RF)、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心磷脂抗体(ACL )均阴性。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型,活动期)
狼疮脑病
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
贫血(中度)
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慢性病程,隐匿起病。

(2)患者关节疼痛2年,渐出现眼睑浮肿,脱发。

曾因发热,尿蛋白阳性予激素治疗好转。

2月前出现肌无力,继而出现失眠,干咳,20天前突然出现神志异常。

(3)既往无殊。

(4)查体T39.4℃, P130 次/分, R28次/分,BP125 /70 mm Hg,神志欠清,躁狂,有强迫观念及控制妄想。

四肢近端肌肉压痛,肌力Ⅱ~Ⅲ级,远端肌力Ⅴ级。

(5)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8 g/L,尿常规:蛋白5 g/L。

血白蛋白18 g/L。

红细胞沉降率98 mm /1 h。

补体C3 409 mg/L。

抗核抗体(ANA)1∶640 (+ ),均质型,抗双链DNA (dsDNA)抗体(+ )。

2.鉴别诊断
(1)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以肾脏疾病为首发表现,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一般早期无关节疼痛,脱发表现,除非进展至尿毒症期,神志异常一般并不常见,ANA,ds-DNA一般阴性,肾功能常有异常。

考虑本患者可能性较小,可行肾穿刺行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除外。

(2)类风湿关节炎:多表现为关节持续性,对称性疼痛、压痛,伴关节肿胀和晨僵,RF可阳性,抗ds-DNA一般阴性,考虑患者可能性小,可完善影像学检查进一步除外。

(3)多发性肌炎:患者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应考虑本病,但本病多以肌受累为首要表现,严重肾脏、神经系统受累较少见,伴肌酶升高,考虑可能性小,可进一步查肌电图,必要时肌活检以进一步除外。

3.进一步检查
胸部X线片;
痰找结核菌,痰培养;
脑电图;
头颅CT;
肌电图;
脑脊液检查。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
(2)防治各种感染
(3)糖皮质激素
(4)免疫抑制剂
(5)对症治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