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区图解
足底反射区图

足底反射区图
足底反射区图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惊天动地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颈椎:位于两足拇趾内侧第二节趾骨处。
适用于颈项酸痛、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等病症。
肩:位于两足底外侧小趾骨外缘凸起的趾关节处。
适用于肩周炎、肩酸痛等病症。
心脏:位于左足底第四跖骨与第五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第一跖骨的中、下部。
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口下垂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
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温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膝:位于两足外侧第五跖骨所形成之凹陷处。
适用于膝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等病症。
足底穴位反射图

足底穴位反射图000如今非常风行"脚底是第二心脏"等的说法,实在不比"脚底是身体的全部"说患上更正确。
所谓脚底调集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
但反射区其实不仅存于脚底,在握、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这段,已开始研究一种其实不直接疗治身体害病部门,而是疗治对于应部门的反射区,令其孕育发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疗治法。
当然,除开脚之外,手以及耳的反射区亦能疗治,但是直到此刻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备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全般部门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此所谓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全般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由大变小至某一部门。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以及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摆布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于应)的部门。
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害病变时,其脚的对于应部门也浮现症状。
以是,一般皆以为经由非常刺激脚的某些部门,即能疗治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处所其功能应较差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肯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
换言之,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懂患上身体不适的地方。
此足部反射区并不是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儿,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规模亦为其对于象,故生手人也能等闲的判断。
起首,你可以先从脚底的膀胱、输尿管、肾脏、肾上腺的四个反射区挨次按压查抄,其次再依足底穴道图按压本身悬念的地方。
足部是康健的晴雨表我们的双足,以及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
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机体的管道,即是"经络"。
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疗技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汗青。
因为疗治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导致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儒医意见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五个穴道,以及每年的天数不异,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意见。
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明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整的实用医学。
足底反射区图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
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
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二. 脚底按摩的原理: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
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基本内容】一、足反射区位置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序大致如下: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
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
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
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连续按摩这三个反射区各4~5遍。
在选取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再选取与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如:肾脏疾病——肾反射区;各种眼病——眼反射区;各种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各种鼻病——鼻、额窦、扁桃体、肺及支气管等反射区;肺病——肺及支气管、喉与气管、心等反射区;支气管疾病——肺及支气管、鼻、扁桃体等反射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区;肝病——肝、脾、胃、肠等反射区;胆病——肝、胆囊反射区;小肠疾病——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大肠疾病——小肠、回盲瓣、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颈部疾病——颈椎、颈项等反射区;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体、甲状旁腺、生殖腺、肾上腺等反射区;垂体病症——脑垂体(垂体)、头部(大脑)等反射区;甲状腺病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小脑及脑干等反射区;甲状旁腺病症——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肾上腺病症——肾上腺、垂体反射区;睾丸疾病——睾丸、垂体、头部(大脑)、肾上腺、甲状腺等反射区;卵巢疾病——卵巢、垂体、大脑、肾上腺等反射区;子宫疾病——子宫反射区;皮肤病——脾、肾上腺、甲状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肠等反射区。
足底反射区

14.甲状腺
14.甲状腺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
脚底第1跖骨头处至第1、第2跖骨 间,向趾端成弯带状。
操作手法:
14.甲状腺
拇指推掌法(拇指桡侧由趾跟向趾端压推,拐弯处为敏感
点,再向上靠内侧面直推 );
9.鼻
解剖生理: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能净化吸入的空气并调节其温度和湿
度。它是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还可辅助发音。 鼻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鼻窦)三部分。鼻的骨架由上侧及外侧的软骨所组成。
在鼻腔的上方,上后方和两旁,由左右成对的四对鼻窦环绕,鼻腔和鼻窦位于颅前 窝、颅中窝、口腔及眼眶之间,相互之间,仅收一层薄骨板相隔,故严重的鼻外伤 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部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
10.大脑
反射区位置:位于整个
双脚拇趾趾腹。
▪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左脚上; ▪左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10.大脑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 应用:高血压,脑中风,脑震荡,头痛,头晕,
头重,失眠,脑血栓和视觉受损等。
11.颈项
解剖生理:颈项是头与躯干连接的枢纽,主要
包括骨骼,关节,神经,血管及与之相关的软组 织。 如颈项部发生病变,除引起局部疼痛及功能障碍 外,还会影响神经的功能以及颅内的血液供应, 并应起头痛,眩晕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
6.脑垂体
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趾
腹正中央。
6.脑垂体
操作方法:
单食指扣拳法、握足扣指法,致使该区胀痛为 止。
应用: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生
殖腺等功能失调,小儿发育不良,遗尿,肥胖, 消瘦,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等。
足部按摩口诀、反射区图片和按摩手法(一)

足部按摩口诀、反射区图片和按摩手法(一)足部是人体最大的药田:中华反射好疗法,保健理疗进万家。
足健之前做心健,轻中重法推三下。
四面梳理多推按,再把足趾来牵拉。
摇足抖足各九下,踝部关节多顺滑。
活动气血推小腿,万里之行始足下。
(在上面的基础上增加一句,视频里有)足部基本反射区:消炎消化泌尿系统保健区首先点按肾上腺,消炎退烧管戒断。
腹腔神经刮压全,腹胀腹泻得安然。
排泄四区成一线,肾管膀胱紧相连。
足跟内侧一斜线,阴道尿道居中间。
足趾反射区:内分泌头面颈肩保健区前额就在五趾端,专管五官与失眠。
垂体拇趾正中间,九大系统司令官。
拇跟小脑连脑干,放治痴呆头脑健。
三叉神经拇趾外,耳鼻牙病与面瘫。
鼻区延着拇甲弯,左鼻不通做右边。
大脑尽在拇腹面,防治痛晕防血栓。
二趾三趾治眼疾,消灭炎症保护眼。
四五趾间治耳病,耳聋耳鸣中耳炎。
左足底前半部反射区:脊背代谢心肺保健区跖趾间甲状旁腺,防治痉挛与癫痫。
甲高甲低甲状腺,代谢失调由它管。
脚底横带斜方肌,舒展脊背健颈肩。
斜方肌下肺带宽,上推支气中趾间。
循环器官重在心,肺带下面向上按。
左足底后半部反射区:脾胃肠胰生殖保健区脾司造血在心下,免疫强身好器官。
胃痛胃胀及胃酸,点柔胃区可消炎。
胰区加强重点按,糖尿顽症防在先。
十二指肠胰区下,消化不良多点按。
四指屈曲刮小肠,胀气腹泻防肠炎。
横降已直大肠全,便秘腹泻肺疾患。
肛门独在左脚底,可治痣瘘和便秘。
足跟中央稍靠前,生殖系统定点按。
足内侧反射区:颈椎腰背妇科保健区拇趾二节是颈椎,双指牵引提与按。
足部内侧有脚弓,颈胸腰骶尾相通。
跟骨内缘骶相连,坐骨神经一弯线。
前列子宫围在内,生殖健康经常推。
内髋踝下半弯月,调治腰背调治髋。
直肠肛门往上行,消化出口保畅通。
内踝前方腹骨沟,盆腔炎症此区明。
足外侧反射区:骨骼生殖保健区跟上踝后生殖腺,安然需要多点按。
坐骨神经跟外缘,调理此处躯病患。
跟骨前缘是膝区,下肢治疗与保健。
股骨前后两点肘,治疗上肢它必选。
外侧趾跖肩关节,肩酸肩痛五十肩。
足部反射区疗法图解

编辑ppt
三、足部反射区
• 12、甲状腺 部位 位于双足底第一跖
骨与第二跖骨之间以及第一跖骨 远侧部连成带状;
功能 调节激素分泌,平 衡阴阳;
主治 甲状腺本身的疾患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 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 等),能促进小孩长高,治疗心 脏病、肥胖症等;
三、足部反射区
• 19、胆囊 • 部位 右足底第三、
四趾间划一竖线,肩关节反 射区划一横线,两线的交界 处即为胆囊反射区。 • 功能 清热化湿,利 胆止痛。 • 主治 胆囊本身的疾 病(如胆囊炎、胆石症)、 肝脏疾患、失眠、惊恐不宁、 肝胆湿热引起的皮肤病、痤 疮等。 • 手法 定点按压3~5次。
编辑ppt
二、作用机理
•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 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 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 (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 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 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 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 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 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编辑ppt
三、足部反射区
• 18、肝
•
部位 位于右足底第四、
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
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
•
功能 舒肝利胆,清热
解毒,补益肝血,平肝潜阳。
•
主治 肝脏本身的疾患、
血液方面的疾病、高血脂、扭
伤、眼疾、眩晕、指甲方面的
疾病、肾脏疾患等。
•
手法 自足跟向足趾方
向按摩3~5次。
编辑ppt
足底反射

足底推拿疗法 69个足部反射区(配图)详解(上)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在足部都有各自的神经聚集点,而且每一点都和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当按摩刺激足部某一部位时,即可反射到机体相应的某一器官,这就称之足部的反射区。
机体各脏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多数分布在足底,少数在足的内外侧和足趾、足背。
由于足部各反射区代表着全身器官相应的部位,足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为了说明白反射区的排列顺序,有关学者把一个人的鼻尖到肚脐画条线,称之为“中线”,将这个中线作为确定足部反射区的重要标志。
假设这条“中线”通过脊柱,就把脊柱分成两半,这样左右足均有脊柱反射区。
如心脏是在“中线”的左边,所以心脏的反射区在左足;肝脏在“中线”的右边,其反射区应在右足。
而且心脏和肝脏在体腔内的位置大致呈对称位置,因此心脏在左足的反射区和肝脏在右足的反射区也呈对称性。
脾脏在中线的左边,其反射区的位置也在左足。
再如胃、胰腺、小肠、大肠等脏器,均位于“中线”两侧,所以,这些脏器的反射区左右足都有。
此外,肺、卵巢、睾丸等,都是成对的脏器,在“中线”左右各一个,这些器官的反射区在左右足都有,而且,左足的反射区作用于左边的器官,右足的反射区作用于右边的器官。
但是,头部的器官的反射区是左右交叉的,如左足眼的反射区治疗右眼疾病,右足眼反射区治疗左眼疾病。
有关学者长期实践观察发现,将双足并拢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个坐着的人形。
足的拇指,相当于人的头部。
足底的前半部,相当于人的胸部(有肺和心脏),足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
足底的中部,相当于人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足跟部分,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尿道(阴道)、肛门等。
足的内侧,构成足弓的一条线,相当于人的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图3-6)。
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共有六十多个,多数分布于足底,少数分布于足内侧、足背和足趾,现按系统详细介绍主要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的位置和主治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
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
将双足并拢可以想象看到的足是个屈腿盘坐并向前腑状的投影人形(见图1)。
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图2);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图1 足部反射区与人体脊椎对应关系示意图图2 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示意图二、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足部骨骼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 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见图3)1、跗骨每足有跗骨7 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
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
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
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每足有跖骨5 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 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
跖骨分近端、远端、足背跖和掌跖面。
跖骨分头、体、底3 部,第五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每足有趾骨14 块,趾骨分近端、远端。
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 节,分远节、中节、近节。
足部关节距骨与下肢小腿部的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胫骨侧(内侧)为内踝,腓骨侧(外侧)为外踝。
跖骨与趾内间构成跖趾关节。
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近节趾骨的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
第二趾第一节趾骨和第二节趾骨间构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和第三节足底面足背面图3 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示意图三、足部反射区1、大脑部位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
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4)。
功能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综合症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 次。
2、额窦部位位于双足的五趾靠尖端约1cm 的范围内。
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5)。
功能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前头痛、头顶痛,眼、耳、鼻和鼻窦的疾患。
手法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压3 次,其余各足趾各点按3 次。
3、小脑、脑干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近节基底部外侧面。
左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见下图6)。
功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小脑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帕金森氏综合症。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 次。
4、垂体部位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内侧一点(在脑反射区深处)(见下图7)。
功能调节内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内分泌失调的疾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调等,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手法由上向下深入定点按压3~5 次。
5、三叉神经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的外侧约45 度角,在小脑反射区前方。
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8)。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唇鼻之诱发的神经痛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 次。
6、鼻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腹内侧延伸到拇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
左鼻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鼻的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9)。
功能通利鼻窍。
主治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衄、鼻窦炎、鼻息肉、上呼吸道疾患等。
手法由足跟端向足趾端按压3~5 次,或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方向刮压3~5 次。
7、颈项部位位于双足底大拇趾根部。
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10)。
功能疏经通络,柔颈止痛。
主治颈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软组织损伤、高血压、落枕、颈椎病及消化道疾病。
手法沿拇趾根部,向内侧推压3~5 次。
8、眼部位位于双足第二趾与第三趾中部与根部(包括足底和足背两个位置)。
左眼反射区在右足上,右眼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11)。
功能清肝,养肝,明目。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和眼底的病变。
手法压趾根部敏感点,点压3~5 次或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方向刮压3~5 次。
9、耳部位位于双足第四趾与第五趾的中部和根部(包括足底和足背两个位置)。
左耳反射区在右足上,右耳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图12)。
功能补肾,开窍,聪耳。
主治各种耳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等)及鼻咽癌、眩晕、晕车、晕船等。
手法压趾根部敏感点,点压、按压3~5 次。
10、肩部位位于双足足底外侧,小趾骨与跖骨关节处,及足背的小趾骨外缘与凸起趾骨与跖骨关节处。
左肩反射区在右足,右肩反射区在左足(见下图13)。
功能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止痛利节。
主治肩周炎、肩颈综合症、手臂麻木,习惯肩关节脱臼、髋关节疾患。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刮3~5 次。
11、斜方肌部位位于双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宽约1 指的横带状区域(见下图14)。
功能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主治颈、肩、背疼痛、手无力、酸麻、落枕等疾患。
手法从外向内方向刮压按摩3~5 次。
12、甲状腺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以及第一跖骨远侧部连成带状(见下图15)。
功能调节激素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甲状腺本身的疾患(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等),能促进小孩长高,治疗心脏病、肥胖症等。
手法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压推按摩3~5 次(注:拐弯处为敏感点)。
13、甲状旁腺部位位于双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前方的凹陷处(见下图16)。
功能补肾养肾,柔肝养筋。
主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佝偻病、低钙性肌肉痉挛、白内障、心悸、失眠、癫痫等疾患。
手法在关节缝处定点按压3~5 次。
14、肺、支气管部位位于斜方肌反射区后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到肩反射区处约一横指宽的带状区域。
支气管敏感带位于肺反射区中部向第三趾延伸之区带(见下图18)。
功能补肺益气,清热解毒。
主治肺与支气管的病变(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哮喘等)、鼻病、皮肤病、心脏病、便秘、腹泻等。
手法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方向压刮按摩3~5 次。
15、胃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后方约一横指幅宽(见下图17)。
功能降逆和胃,养气止痛。
主治胃部疾患(如胃炎、胃溃疡、胃胀气、胃肿瘤、胃下垂等)、消化不良、胰腺炎、糖尿病、胆囊疾患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 次。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二)16、十二指肠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近端,胃反射区之下方(见下图19)。
功能理气和胃,养气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等)、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 次。
17、胰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体中下段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交汇处(见下图20)。
功能降糖清胰。
主治胰腺本身的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消化不良和糖尿病。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定点按压3~5 次。
18、肝部位位于右足底第四、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见下图21)。
功能舒肝利胆,清热解毒,补益肝血,平肝潜阳。
主治肝脏本身的疾患(如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功能不会等)、血液方面的疾病、高血脂、扭伤、眼疾、眩晕、指甲方面的疾病、肾脏疾患等。
手法自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3~5 次。
19、胆囊部位右足底第三、四趾间划一竖线,肩关节反射区划一横线,两线的交界处即为胆囊反射区(见下图22)。
功能清热化湿,利胆止痛。
主治胆囊本身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肝脏疾患、失眠、惊恐不宁、肝胆湿热引起的皮肤病、痤疮等。
手法定点按压3~5 次。
20、腹腔神经丛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肾与胃反射区的周围(见图23)。
功能调理三焦,提高痛阈。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肠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患、更年期综合症等,对失眠亦很有效。
手法围绕肾反射区两侧,由上向下按摩5~6 次。
21、肾上腺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三跖骨与趾骨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侧(见图24)。
功能补肾填精,活血祛风,搞休克,搞过敏。
主治肾上腺本身的疾病(肾上腺机能亢进或低下)、各种感染、炎症、各种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律不齐、昏厥、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手法定点按压3~5 次。
22、肾部位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见图25)。
功能补肾填精,壮阳,温经通脉,醒神开窍,清热利湿,利便通淋。
主治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肾功能不全等)、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内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 次。
23、输尿管部位位于双足底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 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见图26)。
功能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泻火解毒。
主治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积水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 次。
24、膀胱部位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见图27)。
功能清热泻火,通利小便,解毒。
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统的疾患。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旋压3~5 次。
25、小肠部位位于双足底楔内到跟骨的凹陷处。
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所包围区域(见图28)。
功能消食导滞,健脾行气。
主治小肠炎症、腹泻、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心律失常、失眠等疾患。
手法快速、均匀、有节奏地从足趾到足跟方向按摩3~5 次。
26、盲肠、阑尾部位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见图30)。
功能抗炎。
主治阑尾炎、下腹胀气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定点按压3~5 次。
27、回盲瓣部位位于于右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见图29)。
功能导滞,通便,消食。
主治下腹胀气、回盲瓣功能失常。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 次。
28、升结肠部位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的外侧与足外侧缘平行,从足跟前缘至第五跖骨底的带状区域(见图31)。
功能行气,通便。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便血、腹痛、结肠肿瘤等。
手法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3~5 次。
29、横结肠部位位于双足底中间第1~5 跖骨底部与第1~3 次楔骨(即内、中、外侧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足底的带状区域(见图32)。
功能导滞,通便,去泻。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结肠炎等。
手法从右至左方向按摩3~5 次。
30、降结肠部位位于左足足底第五跖骨底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外侧,与足外侧平行的竖带状区域(见图33)。
功能导滞,通便止泻。
15主治便秘、腹泻、腹痛、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