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中医药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论证,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提高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中,成为一条有益的道路。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医学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估和应用临床研究的证据,以指导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

它强调根据可靠的证据进行医疗决策,而不仅仅是凭借个人经验或传统观念。

在该方法的指导下,中医药学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首先,循证医学可以帮助中医药学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中医药学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可以对中药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估,并确定其安全性。

这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中药治疗的担忧,并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明智的医疗决策。

其次,循证医学可以促进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治疗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可以促进中医药学向现代医学靠拢,形成一种综合的、科学的医学模式。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学的学术地位和国际认可度,进一步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此外,循证医学还可以推动中医药学的个体化治疗。

传统中医药学侧重于整体观念,根据个体身体的特点和病情进行治疗。

循证医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对个体病例的研究,找出不同人群中药的差异性和个体化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法。

这有助于中医药学更好地为个体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较为宽泛,往往难以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验证。

为此,需要研究者们在循证医学的框架下,寻找适合中医药学特点的研究设计和评估方法。

其次,中医药学的临床试验数据相对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协作 网上注册 和发 表的 中医药疗 效系 统评 价文献 就有 4 1 3 篇 , 及 内 、 、 、 、 灸 、 拿 等 各 个 领域 。但 从 已发 表 的 涉 外 妇 儿 针 推 中医 药 系统 评 价 文 献 看 . 因纳 入 的 中 医 药 临床 研 究 方 法 学 质
的有 关 葛 根 素 治 疗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的 所 有 文 献 按 国 际 临 床 流 行 病 学 标 准 进 行 分 析 .发 现 葛 根 素 治 疗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临 床 研 究 的 方 法 学 质 量 尚低 .还 不 能 为 临 床 应 用 提 供 可 靠 的依 据 。 同 时 , 析 了 文 献 存 在 的 问 题 . 进 ~ 步 的 临 床 研 究 文 分 为 献 的标 准 化 提 供 有 利 的参 考 指 标 1 中 医药制 剂 的循 证 评 价 . 5 中 医药 制 剂 的有 效性 、安全 性
循证 医学 的问 世 . 仅 改变 了传 统 的 医疗 卫 生 实 践模 式 . 不 而 且 已成 为现 代 医 学决 策 、 实践 的金 标 准 。特 别 是 近 l 0年 来 大 样 本 的 随 机 对 照 临 床 试 验 ( n o i d cnrl d tas r d m z - ot l r l. a e oe i
通 过 对 循 证 实 践 过 程 和 喻嘉 言所 论 之 议 病 式 的 对 比 分 析 . 发
些重 大 疾 病 的 治疗 和 改 变 世界 临床 实 践 产 生 了划 时 代 的 影
响 .鼓 舞 着 全 世 界 的 临床 研究 者联 合 起 来 对 医学 各 个 领 域 的 R T进 行 系统 评 价 . 出综 合 可靠 的结 论 . C 得 以指 导 临 床 实 践 和 医疗 卫 生 决 策 现 将 现 阶 段循 证 医学 在 中医 药 领 域 的 应用 以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

中医药离循证医学有多远

医 尚未建立适合 自身特点的 以“ ” 证 为 年来最缺乏 、也最吃亏 的。 主 的疗效评 价标准 。有专家甚 至说 : “ 最基础的条件尚未健全。 ” 《 中国中西结 合杂志 》段碧 芳举 陈可冀院士则强调 ,“ 证候 ”识别 准确 ,辨证施治 的疗 效才会好 ,而 这
各种各样 的常见病、 疑难病 , 中华 民 使
_ 0 72NO.2 3 2 0 .. 14 2
维普资讯
本 刊 关 注
就此进 行 了深 入探讨 。中国 中西医结 合 学 会 循 证 医 学 专业 委 员 会 主 任 委 员、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的赖 世隆教 授认 验;强调终点结局 。 提 高生存质 量,改善放 化疗 的不 良反
医学重要的医疗模 式。总的来说 , 中医
唾液 淀粉 酶活性 比值 异常等 指标 ,作
为脾虚 证 的诊 断或疗 效标准 ,显然是 多 , 目前所开 展的循证 医学研 究大 多 但 片 面的。 同理 ,在 临床 实践 中,往往 水平较低 , 专家们还 是很 乐观 。赖世 会遇 到患者 “ ” 的指 标恢复 正常而 隆教授说 :“ 病 中医药学也是历来重视证 症状依 然存在 ,如,患者服 用能 降低 据 的医学 ,它对证 候理论 和实践 的研 转 氨酶治疗 肝病 的药物后转 氨酶 正常 究、对医 学文献 的收集与 整理 ,都是
循证 医学是近 十年来 兴起 的代表
当代 最高水平 的医学科学 ,简单来 说 即 “以证据为基础 的医学 ” ,它大大提 高 了医学 界对 疾病 的认知水平 和临床
中医西 医各有特点和优劣
在最近 召开 的首届 中医、中西医 结合循 证医学专 题研讨会 上,专家们
年完成的试验仅 1 0个月后便发现 ,试 验组 心率 失常的猝死率 明显高于对照

循证医学与中医研究生教育

循证医学与中医研究生教育
1 2・ 0
C ne e o na1 f nf r t on hi s J ur o I o m on C i T M
M y. l V . No 5 a 2O 0 o1 I 7 .
・中 医 教 育

循证 医学与 中医研究生教育
湛 韬, 戴幸平
( 中南 大 学 湘 雅 医 院 中 西 医 结 合 科 , 南 长 沙 4 0 7 ) 湖 108
人 吃 惊 的 是, 31 7 文 献 中大 多数 是 低 质 量 研 究 。 一 调 这 3 篇 这 查 客观 上 反映 了我 国医 学 临 床 试 验 开 展 的 现 状 是 不 容 乐观 的 。 如 何 加 强 医务 工 作 者 和 医学 科研 人 员 的流 行 病 学 学 科 素 养 和
2 0 -2 0 0 4 0 7级 的 1 3 7名医学研 究生进 行了调查, 1 结果显示,
医 学 研 究 生 的 E M 识 和 对 E M 论 掌握 达 到 一 定 水 平 的人 数 B意 B理
都在逐年增加 。 明 E M教育在 中国有 良好 的发展势头。由于 说 B
目前 尚 缺 乏 对 中 医研 究 生 E M教 育 的 调 查报 告 , 从 国 内大环 B 但
在 中文 期刊上的系统综述或 m t e a分析文献, 指出我 国中医药
E M文 献 的 发 表 数 量 和 质 量 都 有 逐 年 提 高 的 趋 势 。杨 氏等 “ B 对
知识技能, 分析并找出患者 的主要临床 问题, 出对患者的诊治 作
决策 。该定 义 是从 应用 目的角 度 下 的, 义 而 言, B 包 括证 广 E M应 据 的提供 、筛选 、总结 、 用 的 一系 列 过程 。中医 研 究生 教 育是 利

循证药学对中药学研究的作用

循证药学对中药学研究的作用

循证药学对中药学研究的作用【摘要】临床中药学作为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中药临床试验、制剂研究、联合用药、药学信息等方面能够借鉴循证药学的理论精髓,按照遵循证据的原则全面提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介绍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循证药学的发展概况,论述了循证药学在医院中药制剂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药学信息收集与评价、中药临床试验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循证药学;临床中药学;合理用药作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Pharmacy,EBP)沿袭了循证医学的精髓,其核心思想是药师在药学实践过程中,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技能和经验相结合,结合患者意愿,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药学服务过程1。

循证药学作为一种能有效提升临床用药水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方法,已在药学领域以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出重大的指导作用。

2007年于北京召开的第67届世界药学大会主题为“循证药学与药品优化使用”2,可见循证药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普遍的认可。

文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循证药学当前已在药物有效性、用药安全性、药物信息收集、理论探讨、药物经济学、药物再评价、新药准入、药房管理等研究方向得到了使用3。

循证药学遵循证据的理念和方法,不但适用于化学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对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够看出,安全有效地临床用药是循证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共同的研究目标。

循证药学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基础。

现结合我院实际,探讨循证药学在医院展开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临床中药学发展概况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在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文化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平乐郭氏正骨”品牌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荣誉称号。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思考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思考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思考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强调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证证据的医学决策和治疗方法。

它强调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指导医疗决策,以提高临床实践的质量和可靠性。

中医学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形式,基于对经典文献和传统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防治结合,强调平衡和调节整个身体系统的功能以促进健康。

它使用中药、针灸和其他治疗方法来治疗疾病。

在循证医学和中医学的思考中,可以发现两个主要观点之间的一些冲突。

一方面,循证医学强调临床研究和实证证据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证据才能说服人。

而中医学则依赖于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很难通过传统科学研究的方式得到证明。

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循证医学和中医学之间并不完全相互排斥。

他们认为,在治疗特定疾病或状况时,循证医学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和可靠的方法,而中医学则可作为一种补充和替代治疗方法。

这种思考方式仍然强调经验和实证证据之间的平衡。

总之,循证医学和中医学在医学思考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差异。

循证医学注重科学证据和临床研究,而中医学依赖于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二者可能会相互补充和结合,以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医疗选择。

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

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

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循证医学是一门近十年来在国内悄悄盛行的新兴的西医科学,是一种以凭证为基础的医学模式,是以传统为基础的经验医学的发展和改革,简单来说,即“以凭证为基础的医学”,十分相像于中医的“据证而辨”、“审证求因”。

1中医、西医哲学思想差别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除了遇到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外,哲学思想的指导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中国和西方截然相反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和西医走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

哲学思想中起着长久影响作用的是文化理念。

中国的先哲们以为,宇宙是连续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经过“气”和“象”联系起来,是不行切割的。

老子《道德经》以及《周易》都表现了这一种思想。

所以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中,也只是是以阴阳、五行等事物的“象”(也有人说成是“属性”)去表示它,其事物在脑筋中的反应常常会随环境而改变,这一特色反应在医学上,则是同一疾病在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时间、地址都会有不一样的疗法,即“同病异治”。

而西方的圣人则以为宇宙是构造化的。

这类思想使得人们认识事物都从微细的、详细的、静止的角度出发,表此刻西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人体构造的详细化剖析,也就是此刻讲的细胞学、分子学说。

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医学中,从前出现过很是相像的学说,即中国的五行学说和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学说。

中国的五行学说讲的只是是“象”,如肺的“象”是“金”,“肺金”其实不是说肺是由金构成的;而恩培多克勒的认识倒是详细的,如“神经由火、土和双份水构成”。

之所以产生这类不一样的结果完整部是跟着科技的发展、由不一样的思想方式及认识所决定的,而这也致使了中西医不一样的发展方向。

西方医学在文艺中兴以后由于人体解剖的展开和对人体物质化学的剖析获得了快速发展。

现代细胞学和分子学说固然相像于中国的“象”,但对比之下中医的“象”更加抽象和复杂。

2“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学优势所在假如说连续和构造的看法对医学的直接作用决定了中西医发展的不一样方向的话,那么从中衍生出来的系统和复原的看法则决定了医学这一门详细学科在中国和西方不一样方向中的进一步升华。

询证医药和中医学

询证医药和中医学

循证医学和中医学1.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其核心思想是“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

其研究成果正作为许多发达国家卫生决策的依据,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医疗实践、卫生决策、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和新药开发,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依据,以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具有说服力的、充足的证据基础上,从而使诊疗手段、方法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研究包括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但更主要的是指临床上有关诊断、预后、治疗、康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EBM要求医生把个人临床经验与最新临床试验研究成果相结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循证医学与以往的经验医学模式相比,在评价结果的指标、证据的来源、研究方法以及样本量有不同的要求。

它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对证据进行严格分级,对医学文献评价分级的实践指南提供指导,并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决具体临床问题。

EBM越来越重视解决临床问题的特殊方法,那就是要认真、明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愿望,对病人作出医疗决策,其内容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2)医师自己的工作能力;(3)病人的意愿和选择。

如果脱离了“三要素” ,那就不是循证医学,而是经验医学。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遵循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本质所在。

循证医学中的证据主要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

2.循证医学和中医药的关系: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的内在联系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医学的有关知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EBM是指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中的证据主要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可分为五级(可靠性依次降低)。

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系统评价/Meta一分析。

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结果。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

五级:专家意见。

在治疗方面,国际公认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RCT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或Meta一分析)结果是证明某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金标准)。

但在没有这些金标准的情况下其他非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及其SR也可作为参考依据但可靠性降低。

循证医疗保健(Evidence Based Healthcare,EBH)循证医学用于针对个体病人的临床实践时称为Evidence Based Medicine,在用于对成组病人或群体作出医疗卫生决策时又称为Evidence Based Healthcare。

循证医学的基本实践过程1.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

2.高效率收集解决问题的最好研究依据。

3.严格评价研究依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病人的处理。

5.对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出后效评价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SR是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全面收集所有相关、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1s,RCT)并进行科学的定量合成(Meta一分析)从而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即这种疗法究竟有效、无效、或还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发达国家已将SR和RCT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

管理医疗(Managed care)对同类病人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称为管理医疗或控制医疗(Managed care)。

是介于针对个体病人的传统临床医学和针对群体的公共卫生学之间的一种医疗形式。

医学发展到20世纪末,传统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之间的截然分界已不再存在。

在介于其间的管理医疗系统中,对一组情况类似的病人,确定出一套规范的基本医疗措施,指导医主的医疗行为。

这些规范的基本医疗措施是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的。

Cochrane协作网(Cochr ane Coll aboration,CC)Cochrane协作网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赢利的民间学术团体,旨在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人们制定遵循证据的医疗决策。

CC内部的每一个中心和每一个成员,都共同遵守九项原则:即和作;立足于每个参与看的热情和奉献精神;避免重复;减少偏倚;随时更新;开展与病人利益和临床实践相关的研究;推动发展;保证质量,可持续性:确保对评价、编辑处理和主要功能的管理和更新。

大家共同努力,保证为医疗保健各领域提供高质量、最新的SR,促进SR的主产、传播和使用;在CC内部发展高效率、高透明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以争取CC内部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目前全世界已有13个国家成立了15个中心,其中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南非、西班牙、德国和中国都是一个国家一个中心,只有美国是一个国家3个中心,分别位于San Antonio、San Francisco、New England和Baltimore,4个中心共同行使别的国家了个中心的功能,因而耗资、耗人,协调工作量大,因此Baltimore中心已于1998年与New England中心合并。

CC内部最核心的主产单位是50个系统评价组,即按照大家共同感兴趣且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病种成立的SR小组(Cochrane Review Groups,CRGs),例如中风组、传染病组、性传播疾病组,肿瘤组等,目前已有50个CRGs。

还有按照相互关系的远近组成的不同领域(field)和网络等实体,现已有肿瘤网络、补充医学(Complemeniary Medicine)、老年医学保健、健康促进、初级保健、康复医疗及相关治疗和疫苗等7个领域,正在筹措儿童保健、护理和药品领域,逐渐涵盖医疗保健领域的方方面面。

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是CC的主要产品。

SR主要借助Cochrane图书馆以光盘(CD-ROM)形式一年四期向全世界发行。

在众多的临床医学数据库中,CL之所以被认为是循证医学的重要资料库,则因为它是目前得到日益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最全面的系统评价资料库;是卫生保健疗效可靠证据最好的和唯一的来源;是易于不断得到更新和接受评论,修改错误,从而保证质量,增强结论的可靠性的电子杂志。

CL适用于临床医生、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人员。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CDSR(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资料库)* 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DARE(疗效评价文摘库)*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CENTRAL(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和CENTRAL管理资料库)* Cochrane Review Methodology Data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数据库)* About Cochrane Collaboration(Cochrane协作网信息)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于1996年7月正式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筹建,1997年7月获卫生部认可,1999年3月31日,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五个中心。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现有专、兼职骨干八人,已有华西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和全国二十余个兄弟院校数十名临床及其他专业人员参与。

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得到了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支持和国外有关学术团体或组织(包括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中澳机构合作项目,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资助。

Cochrane协作网是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医学各领域的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实践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1/5,要以有限的资源满足12亿人口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巨大需求,正面临着极大挑战。

合理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与国际Cochrane协作网,将促进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实现与发展,帮助政府卫生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及改善临床实践质量,最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保证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是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成员之一,其主要任务是:1)负责收集、翻译本地区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临床试验报告,建立中国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资料库,并提交国际临床试验资料库,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提供中国的临床研究信息。

2)开展系统评价,并为撰写系统评价的中国协作者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临床医生、临床科研和教学、政府的卫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培训循证医学骨干,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骨干人才,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4)翻译循证医学知识、宣传循证医学学术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卫生技术评价、临床研究及教育的中心。

5)组织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他临床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提供培训咨询、指导和服务,促进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联系地址: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外南国学巷37号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信息楼七楼联系人:张鸣明邓倩Fax:+86-028-*******/5582944Tel:+86-028-*******/5422079E-mail:cochrane@/cochrane/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为进一步在中医药领域推广、应用循证医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DME,促进中医药研究与循证医学的学术交流,寻求中医临床医学模式发展的新途径,开辟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新的发展领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于1999年6月23~24日在广州召开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幼平教授,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主任委员、华西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资源与培训中心主任王家良教授,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国家培训中心主任赖世隆教授作学术报告。

参加会议的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有关领导以及北京、广州、上海、天津、成都、南京、山东等地的13所中医院校及附属医院的领导、专家,共30余人。

与会者就中医药研究如何借鉴循证医学模式的优势,以促进中医药临床治疗及临床科研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以及循证医学与系统性评述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自从其创始人—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20多年前首先提出在健康服务中如何才能达到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问题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循证医学从文字的表述上可以认为指的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

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依据,以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具有说服力的、充足的证据基础上,从而使诊疗手段、方法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研究包括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但更主要的是指临床上有关诊断、预后、治疗、康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循证医学也重视临床实践中个人经验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得的科学证据、结论相结合,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并认真、确切、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决策中,改善病人的诊疗结果。

其核心思想是“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

为推动该学科的发展,英国首先于1992年成立了Cochrane中心,随后于1993年成立了国际Cochrane协作网,旨在通过制备、持续实施、传播和更新医学各领域的系统评述(Systematic Reviews),以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最终达到改善病人的诊疗结果,促进疗效—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